义务普法者 义务普法者
关注数: 120 粉丝数: 187 发帖数: 3,807 关注贴吧数: 36
《转》“教学是个良心活” 期盼考核标准调整 “教学是个良心活” 期盼考核标准调整   “教学是个良心活”—多位教师如此表示。面对过度倚重科研论文的考核评价标准,能否坚守教书育人的良知,很好地平衡二者的关系,考验着他们每一个人。   不少教师忧虑地说,目前大学教学质量有下滑趋势。学生瞧不起老师,认为不好好备课,糊弄学生;老师认为学生不爱读书,没进取心。其中主要的原因是,高校教师的评价体系中课堂教学只占极小的比例,不论是评定职称还是提拔职务,主要都是看论文发表情况和科研项目。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青年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廉思说,现在有个很不好的倾向:科研做得不好的老师才去教书,教学成了二流三流老师的聚集地。   清华大学王老师遗憾地说,教师真正投入教学的时间不多。反观国外,有一批老师为教学投入很大精力。“我在国外上过流体力学老师的课,至今感慨没有上到过那么深入有收获的课。”   这样的评价考核机制考核也带来了急功近利的学术浮躁之风。“很少有人能坐得住冷板凳,刚开始研究就着急发论文,很难出成果。”王老师说,甚至有人将博士期间的论文不发,攒到工作期间再发。还有的青年教师,潜心几年研究一个问题,很多人质疑他不会干活。而拼命发论文的,反而升迁很快。   现在北京大学管理岗位工作的李老师,原本博士毕业后可以去国内某知名“985”大学教书。“但是该校要求填写3年内的科研成果承诺表,具体到预计拿到何种社科基金或出什么书。一想到学术有生产力的逼迫,就很紧张。所以我放弃了。”李老师说。   令青年教师感觉受“剥削”的是,很多项目申请都是“凭关系”,以致资源集中到少数人手里。多位青年教师表示,有“位子”就能搞到项目,再承包出去,这种项目转移的风气很不好。北京团市委的调查报告也印证了这一说法:很多资源都集中在学术权威的手里,那些缺乏依附关系、相关资源的青年教师很难有机会,形成了高校内科研资源的配置强者越强、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   他们表示,期待教育主管部门、学校能给老师教书育人的空间和科研学术的宽松环境,期待公平公正的科研项目申请体制。
高职招生被指生源买卖成常态 每生叫价3000元 到达 赤裸裸的生源买卖 当车终于到达一所高级中学之后,我们才发现,校内停着许多外地牌照的汽车,多达12家高职院校齐聚这所中学,一起PK争夺生源。 各校的宣传材料无一例外都印得非常精美,宣传内容也都离不开学校荣誉、专业介绍、实训条件、校企合作、优秀校友、百分百就业、丰厚的奖学金、通达的升本之路,等等。这些材料都是学校精心编印出来的,但此时已经成为可有可无的东西。这让为招生宣传“备课”很久的我们沮丧和无奈。 功夫都在纸外。大家正寒暄,一位班主任直截了当地问周老师:“你们能出多少?”周老师没有正面回答,忙说“好说,好说”。但他心里很清楚,现场各校的“行情”大都在2000元左右,而且已有学校开出了每生3000元的高价。他们的策略是抬高收费标准,然后高额返还给高中老师,以争取他们不遗余力地为学校输送生源。显然,如果周老师报出只有三分之一的价码,将会立马失去面向学生宣传的机会。 一所兄弟院校的同行掏出香烟,分发给我们几个外校老师,大家一起吞云吐雾,或许,只有这个自由自在的动作,才能缓解我们心中的郁闷。 这年头,“打虎拍蝇”的消息扩散得最快,一位老师兴奋地告诉大家,某镇高中的一位校长昨天被实名举报“双规”,先查出了基建问题,后来又扯出了招生回扣。一圈的人,沉默着,只顾专心致志地吞吐。忽然间,有一个声音冒出来:“活该!”众人抬头,是某校一名时刻担心“闯红灯”的司机,他正使劲地用脚踩灭烟头。 不远处,一批又一批学生被班主任赶进教室,他们被禁止随意接近我们这些招生宣传老师。
〖政策法规〗报告: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2020年将支出7000亿 2014-11-24 06:51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我有话说   如果现行退休金政策不变,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年支出总成本到2035年约达2.7万亿元。清华大学近期发布的一份报告透露了上述信息。   报告在此部分得出结论称,在老龄化加速推进的趋势下,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应当尽早退出。   《第一财经日报》还获悉,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已经箭在弦上。一位人社部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调结构、不降收入”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基本原则。   改革越晚压力越大   清华大学就业与社保研究中心主任杨燕绥是这份名为《老龄社会的养老金结构与制度整合》的课题报告负责人。   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杨燕绥表示,报告测算的金额是由政府支付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费当年的发生额,主要包括现在列入财政预算中的公务员和部分事业单位职工的养老金。   如果现行退休金政策不变,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替代率(退休费占退休前工资的比例)初始值设定为0.8,基于历史数据,报告对未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年支出总成本进行了测算,2010年约有2000亿元,2020年约7000亿元,2035年约为2.7万亿元。   根据该报告的测算图可以推算,2014年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年支出总成本约为4000亿元。   杨燕绥表示,报告中测算的数字是财政当年支出额,并不包括事业单位员工视同工龄等转制成本。她认为,如果要求财政同期支付事业单位老人的退休金、中人的工龄补偿、新人的部分养老保险缴费等,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隐形债务将达几万亿元。   报告建议,机关事业单位退休金制度应尽早退出,按“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中人补偿工龄”原则改革。   “调结构、不降收入”   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将按照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基本模式,改革机关和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破除养老保险“双轨制”,同时建立体现机关事业单位特点的职业年金制度。   这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大方向。简单而言就是像企业一样,雇主缴费参加社会统筹,个人缴费建立个人账户,同时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建立职业年金。按照现行费率,单位缴费为20%入社会统筹,个人缴费8%入个人账户;职业年金最高缴费标准为16%,也可以根据单位的实际情况做小,如果做到8%,单位和个人都要交纳4%。  机关事业单位虽然会统一进行改革,但实际上内部可以分为两大类:  公务员和全额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可以归为一类,他们的养老金纳入财政预算,由财政全额拨付;  另一类则为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时被纳入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如高校医院、科研院所等。作为差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只负担其职工的一部分养老金,其他的由单位自筹。  后一类是改革的难点所在。  在杨燕绥看来,筹资责任是当前改革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高达用人单位20%的缴费责任,政府财政和用人单位应该如何分担?用人单位如何列支?因此加大的公共服务成本由谁承担?  上述人社部相关人士称,社会高估了公益类事业单位筹资难度,在他看来,这些单位虽然要承担20%的企业缴费,但一旦进入社保之后,他们也不需要再承担已退休人员的养老费用,单位的负担也会大幅减轻。  该人士称,“调结构、不降收入”是即将出台的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的基本原则。  改革之后退休的机关事业工作人员的养老金绝对额不会下降,但比例会发生改变——基本养老金部分会和企业持平,减少的部分会有职业年金来补充。改革之前就退休的人员则是“老人老办法”,待遇不变。  本报记者也了解到,职业年金是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重要配套措施。与只有少数企业职工有企业年金相比,参保的机关事业单位将全面建立职业年金制度。  这位人士还称,人社部内部非常重视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不仅要“并轨”,而且将之作为实现养老保险全覆盖的三大举措之一,其他两项为加大扩面征缴力度以及启动“全民参保登记计划”。  机关事业养老保险改革之后将并入目前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的“大盘子”中统一运行,不会为他们另设制度。中国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也因此分为“职工”和“居民”这两个独立运行的体系。
〖开心一刻〗2014年教师最新工资改革方案 2014年最新教师工资改革方案   一.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   目前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由于学校中、高级职称有名额限制的,特别是高级。达到条件的教师远远多于限制的名额,造成资历、学历、能力、工作量、成果差不多的教师之间(尤其农村义务教育的教师)收入差距过大:高级与初级相差接近一半。而且严重影响退休待遇.办好学校,要靠90%以上教师。以教师职称高低定工资,不仅不能真正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大部分教师职称原因收入差距过大,严重影响工作效率,特别是没有晋上级职称希望的,后遗症一大堆。因为教师也是人,也存在心理失衡问题。在失衡心理的驱使下,导致师资流失严重,无法跳槽的教师,产生的不良后果将越来越多,于是每次中、高级教师职称评聘,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聘委矛盾重重,给腐败有机可趁。许多原来要好的教师,因此反目成仇,甚至还动用了黑社会,增添纪委等部门麻烦和工作成本。因为职称取酬的收入差距,有着太多的人为色彩,由此造成的不公平感最为强烈,教师工资以职称取酬政策影响安定、破坏公平、损害干群关系、对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严重威胁。   为防止分配不公已日益从经济问题造成民生问题演变为严重社会问题。因此通过工资改革“限高、稳中、托低”,逐渐淡化职称工资,或取消中、小学教师职称工资。建立效率与公平辩证统一的收入分配,势在必行。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