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内流,莫向外求 北韦的星空
关注数: 290 粉丝数: 442 发帖数: 2,167 关注贴吧数: 1,273
1.潼关小时候去上学,学校在教室里安装了吊灯,全班都被照亮了,只有潼关坐的桌子没被照亮,因为在他看来吊灯发出的是“锥形光”。 2.潼关小时候他的木琴有一天称体重,他的木琴往体重秤上一站,只见体重秤的指针末端微微抖动。潼关立刻说:“啊,原来我的木琴不存在。” 3.接上文,潼关的抚琴说:“你的木琴不就在这吗?”潼关回答:“要证明我的木琴存在,就要进行科学的研究,比如到楼下的洗脚店里看到我木琴,就能证明我木琴存在。事实证明,在我家之外的任何地方,根本观测不到我的木琴;在我的家里,观测到的是一条✌️勾。” 4.潼关小时候考试写作文,只是把他以前写过的作文复制粘贴了一遍,被老师批评的时候,他回答道:“只要各大科研机构来替我考试,我就立刻能拿到年级第一。” 5.潼关小时候考数学,只写答案没写过程。老师让他写出过程,他说:“阅卷老师可以自己去看我在贴吧和知乎上发表的文章。”于是他被叫到老师办公室批评,他只能支支吾吾地说出什么“伪科学谬论”什么“球徒”之类,办公室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6.潼关小时候拿一根绳子绑在石头上转着玩,结果石头没能转起来,反而砸到了他身上。 7.潼关小时候去测视力,但他根本看不清视力表上最下面一行E的方向,因为E因为离得太远而缩成了一个点。于是他把头侧过来,发现E的那三横因为离得太远而缩成了三根线。 8.潼关小时候去放风筝,结果他看到风筝突然变成了一条龙,把他创飞了。 9.潼关小时候老师让同学们观察月相的变化,潼关却通过一个吹风机观测管子里的鸡蛋,被老师评为不及格。 10.潼关小时候夏天教室里很热,于是潼关拖了一块地皮到教室里,教室里立刻刮起了大风。 EX.潼关看到了这个帖子,然后急得在下面跳脚,这让这个帖子的好笑程度上升了1000%。 (非AI,写的不好,见谅)
《经验加三赋》 夫贴吧者,网络之江湖也,群英荟萃,万流汇聚。其间,经验之说,乃贴吧之根基,亦是众吧友所追逐之物。而“经验加三”,更是此中妙趣横生之梗,其意深远,其味无穷,故作此赋以咏之。 一、贴吧之境,经验为基 贴吧者,信息之海,交流之场。众吧友往来其间,或发帖以抒胸臆,或回帖以解疑惑。经验之数,随此而生,发一帖得五分,回一帖得三分,此乃贴吧之规也。贴吧之中,等级分明,经验之多寡,乃划分等级之准绳。初入者为“新手”,经验渐增,可至“资深”,乃至“高人”。经验之累积,非一日之功,需日积月累,方能登堂入室。 二、经验加三,水贴之趣 然贴吧之大,众口难调。有心者为求经验,发帖回帖,皆为水文。水者,无甚深意,仅图一乐。于是,“经验加三”之梗生焉。此语一出,众皆会心一笑。或曰:“经验加三,告辞。”或曰:“路过,经验+3。”其言虽简,却道尽贴吧之趣。贴吧之水,非真水也,乃众吧友之闲情逸致,于网络江湖中,寻一乐处。 三、经验加三,贴吧之魂 贴吧之兴,因交流而起,因经验而盛。“经验加三”虽为水贴之语,却亦是贴吧之魂。贴吧之中,有真知灼见,亦有戏谑调侃;有深度长文,亦有简短水言。此皆贴吧之魅力所在。经验加三,非贬义之词,乃贴吧文化之体现。贴吧之趣,在于包容,在于多元。无论深浅,无论长短,皆可在此处找到一席之地。 四、经验加三,岁月之痕 贴吧历经风雨,岁月流转。经验加三之梗,亦随贴吧而老。然其意未减,反增几分怀旧之情。贴吧之老吧友,见此语,必忆当年之趣事;贴吧之新吧友,闻此语,亦能会心一笑。经验加三,乃贴吧岁月之痕,见证贴吧之兴衰,亦见证众吧友之成长。 五、结语 贴吧之大,无奇不有。经验加三,虽为小梗,却道尽贴吧之趣。贴吧之兴,在于众吧友之热情;贴吧之魂,在于众吧友之包容。经验加三,非仅为水贴之语,乃贴吧文化之精华。愿贴吧之水,长流不息;愿经验加三,永存贴吧。呜呼!贴吧之趣,经验之妙,皆在此“经验加三”之中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