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飞的咸菜坛子 会飞的咸菜坛子
签名是一种态度,我想我可以更酷...
关注数: 525 粉丝数: 5,907 发帖数: 95,132 关注贴吧数: 59
松原用三年时间努力建设会呼吸的宜居城市 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实现雨水在城市中自由迁移。 示范城市来之不易 4月8日,国家财政部、住建部、水利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十四五”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通知》,在全国遴选25个示范城市,3年给予奖补资金10亿元。面对竞争激烈,筛选严格的创建审批,我市历时47天日以继夜的备战,顺利通过省级答辩、部委审查和答辩评审等层层选拔,成功入围,为松原发展赢得了前所未有的机遇。5月25日,我市成功入选“十四五”全国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7月1日,我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启动仪式在市行政广场举行,标志着我市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正式启动,全市上下迅速掀起建设热潮。 三年!努力建设宜居家园 为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位推动、狠抓落实,细化方案、明确目标,全力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未来三年,松原将在66平方公里建成区投资61.74亿元,建设项目共9类972个工程,总投资61.74亿元。 其中:2022年建设项目共262个,投资22.70亿元;2023年建设项目共413项,投资27.25亿元;2024年建设项目共297项,投资11.79亿元。 对城区342个小区、46个机关庭院将进行海绵化改造和品质提升;对96条城市主次干道,破损路面和人行道进行改造,新、改、扩建城市巷路181条,改造现有19个公园295.4公顷绿地,新建28个公园100.5公顷绿地,新建8.5公里雨水管线,完成无名泄支水环境整治工程,改造沿江路、乌兰大街等7个泵站,将对中心城区雨水管线进行清淤。同时,搭建海绵城市智慧水循环监测系统、海绵城市可视化指挥系统、传感器在线状态监测系统。此外,松花江城区段河道堤防防护工程,新建生态驳岸约5万平方米,生态环保型壅水坝维修加固工程也将同步进行。
吉林松原大力实施稻蟹、稻渔共生综合种养模式 近年来,吉林省松原市各级水产技术推广站大力实施“稻渔综合种养增收工程”水产项目,重点推广在稻田中放养河蟹、鲫鱼、泥鳅等苗种,积极开展稻蟹、稻渔共生的综合种养模式。 据了解,这种方式充分利用了稻田水域的生产能力,在不影响水稻生产的前提下实施河蟹(鱼)共生养殖,通过河蟹爬动、鱼类摄食改善稻田土壤,进一步提高水稻品质和产量,实现稻养蟹(鱼)、蟹(鱼)养稻、稻蟹(鱼)共生的绿色生产。鱼蟹清除田中杂草和害虫,排泄物还可肥田,水稻又为河蟹生长提供了丰富的天然饵料和良好的栖息环境。另外,杜绝使用杀虫剂、除草剂等农药和化肥,有效缓解了水田面源污染,形成了良性的生态循环系统。 这种方式,提升了米质,促进了渔业增产,为农民增产增收开辟了新途径。目前松原市蟹田米市场价达15元/公斤,比普通米高1倍,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蟹田米亩均增效近300元,生态鱼蟹亩均增效近800元,蟹田米和生态蟹供不应求。 2021年,松原市稻鱼综合种养推广面达到6万亩,稻田养蟹亩产成蟹15公斤以上,稻田养殖扣蟹亩产80公斤,水稻增收7%,每亩节省农药费用50元、化肥费用50元、除草费用25元,亩增效益近千元。 2022年,松原市各级推广部门加大了对项目的扶持力度,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的支持下,全市共争取稻渔综合种养资金近300万元,截至目前共落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7万亩,确立稻渔综合种养示范点11处,示范点面积到达4万亩。前郭县在黑岗子村、巴郎农场,实施整村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对养蟹(鱼)户每亩补贴达到70元。(记者 王欣欣)
李晓杰检查市抗疫应急物资中转站和敬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时强调 全方位落实防控措施 多渠道保障市场供应   3月28日,市委书记李晓杰深入市抗疫应急物资中转站和敬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地检查疫情防控和市场保供工作。   市抗疫应急物资中转站距离市区16公里,位于国道203与503交会处的前郭服务区,用于保证疫情期间生活物资、防疫物资等正常运输供应,有效防范运输车辆带来疫情输入风险。中转站总占地面积41000平方米,设立车辆消杀区、货物转运区、人员休息区三个功能区,分设单独通道,工作人员一律吃住在中转站,全面闭环管理。李晓杰首先来到这里,认真了解车辆消杀、货物转运等功能分区和物资中转流程。她强调,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对工作人员实行严格闭环管理,切实织密织牢疫情防控网。   李晓杰随后来到敬亿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该市场是全市唯一的综合性农副产品集散枢纽中心,现有固定商户184家、季节性商户3000余家,批发销售范围覆盖周边200多公里。她先后走进冷库区、水果区和蔬菜区,仔细察看蔬菜、水果等基本生活物资储备情况,详细询问“订货难不难”“运输是否通畅”。得知“现有库存1500吨左右,每天有600多吨果蔬调入,市场供应充足”,李晓杰十分欣慰,要求物资和交通保障专班精心做好基本生活必需品保供工作,着力抓好批发市场与保供商店衔接,让群众安心居家防疫。   李晓杰强调,在疫情防控期间确保群众日常生活所需物资的充足稳定、平价供给至关重要。要始终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生活物资保供,千方百计保障群众生活需求。要加大居民生活必需品储备力度,保障米面粮油、蔬菜肉类等物资供应充足、物价稳定,让群众吃得安心、吃得放心。要抓好农贸市场、大型超市等保供场所的安全生产和疫情防控工作,严格落实消杀、核酸检测和个人防护等措施,确保实现闭环管理。   刘铁铎、刘文占等参加活动。 (来源:松原日报 通讯员:王佳)
春五大整车工厂有计划停产4日 下载  二三里资讯 离你更近的生活 吉林全省医疗防疫物资仅能维持2-3天,正全力争取支持 3月15日上午,吉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吉林省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吉林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力在进行情况通报时介绍,全省医疗防疫物资只能满足2-3天需要,正在全力以赴争取各方支持。 张力在谈到防控工作进展时表示,从调度全省医疗物资、生活物资、要素供应等物资保障情况看,全省医疗防疫物资只能满足2-3天需要,正在全力以赴争取各方支持。肉蛋奶、米面油、蔬菜水果等生活必需品目前满足市场需求,各品种价格波动幅度不大,幅度在6%以内。 3月14日3月14日,有正在一线参与抗疫工作的长春志愿者及工作人员亦在采访中向澎湃新闻记者证实,防护服是目前最为短缺的医疗防疫物资,口罩、护目镜、手套等也较为紧缺,为此,已有志愿服务团队面向社会征集物资,并获得了本地企业、商家、个人的积极援助,但医疗防护物资缺口仍然不小。 通报称,3月14日0-24时,吉林全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3076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991例。以上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都是对3月14日公布的初筛阳性人员,开展快速核酸检测复检、优化临床诊断流程,确定复核转归的。 3月15日0-9时,全省新增本地确诊病例317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27例。截至3月15日9时,全省现存新冠病毒初筛阳性人员1427例,以上人员仍是近期疫情重点地区开展全员核酸检测,筛查出的初筛阳性待临床诊断人员,对以上人员已全面落实管控措施。 (编辑 王英)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