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S51888 粤S51888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关注数: 627 粉丝数: 2,506 发帖数: 37,968 关注贴吧数: 49
现代日本人可能是中国汉族等东亚民族的后代? 【环球网报道 记者 林泽宇】现代日本人可能是中国汉族等东亚民族的后代?日本研究团队18日在美国科学杂志上提出新学说。 日本《朝日新闻》18日报道,日本金泽大学和鸟取大学等学术机构构成的国际研究团队18日在美国科学杂志《science advances》上发表论文,称在分析石川县金泽市发现的约1500年前古坟时代人骨的DNA过程中发现, 古坟人DNA中包含东亚人身上多见的遗传特征,这些特征与现代日本人遗传特征几乎一致。 《朝日新闻》称,这意味着古坟人可能为现代日本人(即1945年至今)的直系祖先。 《朝日新闻》称,在约3000年前的弥生时代,亚洲大陆的人类开始大规模渡海移居日本。根据日本专家1991年提倡的学说,现代日本人的直系祖先可能为弥生人,即绳文人(日本列岛土著)与亚洲大陆移民的混血。 不过,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弥生人的DNA中,发现很多东北亚人身上常见的遗传特征。另一方面,古坟人的DNA中包含弥生人DNA所不具备的在东亚人身上多见的遗传特征,同时,这些特征与现代日本人遗传特征几乎一致。 据《朝日新闻》介绍,弥生时代是亚洲大陆的人类移居日本列岛的开端。在弥生时代之后,中国汉族等东亚民族开始渡海移居日本,将纺织、土木建造方面的新技术引进当时的日本,史称古坟时代。《朝日新闻》称,研究结果表明,古坟人可能为(即弥生人与以汉族等移民的混血)现代日本人的直系祖先。 研究团队成员告诉《朝日新闻》,为了证实新的学说,需要增加人骨分析的样本数量,“今后将广泛调查古坟人和弥生人的基因,希望能够进一步解密日本人起源之谜”。 关于现代日本人起源之谜,众多日本网友展开了讨论,一些网友对研究结果并不感到意外。有网友称,在中国古代朝代更迭时,朝廷发生混乱,作为前朝高官的逃亡地点,日本列岛很合适。每个时代大陆都会有移民或者难民来到日本,他们演变成日本人是合理的推断。
【陇海铁路恢复客车运营!】 8月18日零时,中国铁路郑州局集团有限公司管内受水害影响的陇海铁路正式恢复客车运营。 铁路部门将陆续恢复开行57对途经郑州的普速列车,主要发往西安、兰州、乌鲁木齐、西宁、拉萨、 成都、重庆、贵阳、哈尔滨、长春、济南、青岛、连云港、上海、杭州、福州等城市, 最大限度满足旅客出行需求。 受河南特大暴雨影响,郑州局集团公司管内多条线路多个区段遭遇严重水害,其中, 陇海铁路郑(州)洛(阳)段上街至黑石关区间上下行78公里线路中,水损线路达69.2公里、225处水害。 水害区段路基地质含水量大,造成线路出现大量翻浆冒泥病害,线路极易发生变化,导致路基不稳定, 抢修工作难度较大。 郑州局集团公司坚持抢险就是命令,强化管内各系统各部门协调联动,投入挖掘机、铲车等机械设备, 顶高温、战水害、盯进度、提效率、保抢通。数据显示,抢险期间该集团公司累计清理泥石流掩埋线路 约15.8公里、清理塌体53200立方米、抛填片石1820立方米,更换供电承力索1300米和定位支撑13套、 加固支柱基础83处、砍伐危树810棵,同时积极开展受损、中断的通信信号光电缆的接续抢通和加固防护, 有效保障线路设备设施安全稳定。 据了解,该段线路于7月19日封锁,经昼夜抢修,7月30日具备线路开通条件;8月3日完成线路淤泥、路堑溜坍土方基本清运;8月4日解除封锁正式开通;8月12日恢复铁路货车常速运行;8月18日零时正式恢复客车运营。
【一言不合就修运河,土耳其到底有着怎样的勃勃野心?】 近日,一则关于土耳其修建伊斯坦布尔运河的信息再度引起了各方的高度关注。 作为地跨两大洲的国家,土耳其在联结亚欧的同时,也扼守着世界上最重要的水运通道,即土耳其海峡。土耳其海峡,是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的统称,因为土耳其海峡是罗马尼亚、乌克兰等东欧国家以及格鲁吉亚等高加索国家的唯一出海通道,更是俄罗斯进出黑海的重要门闩,所以土耳其海峡的战略地位极端重要,几百年来围绕土耳其海峡的争夺始终甚嚣尘上。 而作为土耳其海峡理论上的所有者,现实中的土耳其却对近在咫尺的土耳其海峡“鞭长莫及”,虽然雄心勃勃,但身体却像80多岁的老头,虽然挣扎着扶起来试了试,但对土耳其海峡依然有着深深的力不从心。 之所以产生如此尴尬的情况,根本原因在于土耳其有着太多的身不由己。 一战是奥斯曼帝国的豪赌,更是奥斯曼帝国的回光返照,不过战争的结局极其惨烈。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色佛尔条约》框架下对奥斯曼帝国进行了残忍的肢解,土耳其仅保留了小亚学半岛及土耳其海峡周边部分地区,若非凯末尔力挽狂澜,并同协约国在1922年签订了《洛桑条约》,今天的土耳其注定更加悲惨。 经历过惨烈的战败,土耳其上下痛定思痛,开始了在凯末尔的带领下开始了世俗化的进程,并学会了保持中立,尽量不选边站的外交手段。不过尽管凯末尔革命后西方国家重新审视土耳其,但土耳其依然受到诸多限制,比如1923年7月的洛桑会议上,通过了“关于海峡制度的公约”规定土耳其不得在土耳其海峡设防。 这是土耳其的奇耻大辱,毕竟土耳其海峡相当窄,海峡不设防不仅让土耳其在海峡没有主动权,两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更是容易直接受到威胁。所以在法西斯势力崛起后,土耳其敦促各方重新讨论海峡公约,最终英法苏希等国在1936年6月22日签订了《蒙特勒公约》,规定各国商船在战时和平时均可自由通过,黑海沿岸国家的军舰在平时可自由通过海峡,非沿岸国家军舰受到一定限制。而对土耳其来说,若战时土耳其为中立国,各交战国军舰不得通过,若土耳其为参战国,则有权力决定哪国军舰通行。另外土耳其恢复了在土耳其海峡的全部主权,包括可以设防。应该说,这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毕竟它让土耳其海峡重新成为土耳其的海峡。 但凡事就怕比较,比如同样是水运咽喉,凭什么埃及就能通过苏伊士运河赚得盆满钵满,堵个船都能让世界经济为之紧张?为什么巴拿马也能通过巴拿马运河富甲一方,躺着收钱混吃等死,而守着土耳其海峡的土耳其却一个里拉都收不到? 所以雄心勃勃的土耳其政府开始了伊斯坦布尔运河的修建,不为别的,就为未来某天可以靠过路费发家。想想当年在国际水道博斯普鲁斯海峡就能讹诈东方某国10亿美元,有了属于自己的运河,土耳其还不得做梦都给笑醒?所以土耳其不能等,要修运河,要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儿响叮当的速度修运河! 事实上,早在2011年,时任土耳其总理的埃尔多安就正式提出了修建伊斯坦布尔运河的设想。按照设想,伊斯坦布尔运河全长45公里,宽约150米,深约25米,预计将投资150亿美元。这条运河的建成,不仅会彻底改变伊斯坦布尔的城市版图,让半岛城市伊斯坦布尔成为海岛,更会极大地缓解博斯普鲁斯海峡的通航压力,可谓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因为当时的埃尔多安带领正义和发展党在之前的9年执政期间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济发展成就,尤其是人均GDP更是从3000美元猛增至10000美元以上,因此顺利赢得第3次大选的埃尔多安正式推出了“2023年愿景”,力争在土耳其建国百年时打造一个“新土耳其”,而伊斯坦布尔运河就是土耳其百年愿景的重要项目之一。 不过,如此激动人心的工程,从提出的那一刻开始,反对的声音就始终甚嚣尘上、余音绕梁。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