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衣醉月
青衣醉月
关注数: 4
粉丝数: 297
发帖数: 2,471
关注贴吧数: 1
冬至快乐呀 冬至大如年,人间小团圆
新的一周打卡贴 周二打卡
周二打卡贴 来打卡
管理=管人+理事? 转自客户世界,侵删 这次想谈谈管理的话题,因为近期接触的一些案例,发现很多中高管理者,业务能力非常熟练,管理能力非常欠缺,而企业最大的成本往往是:用错人 之前我也谈过,管人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 低层次管人:行政权力。即无管理能力,无行业经验,无专业技能的三无人员,管人只是因为公司把这个人放在这个管理岗位而已。 这类管理人员在下属遇到困难时的话术就是: “我也不懂啊,你自己想办法” “你干了这么久,你不会吗?” “你这几年都干了点啥啊?” “你倒底行不行啊?” “我不管,你给我搞定” 这类管理者不懂不学不会,解决不了问题,还嫌弃下属这也不会那也不会。这类管理者既不懂战略更不会战术。(其实这类人还是挺有勇气的,明知自己不能胜任,也敢上位。根源当然是公司的识人和用人了。) 这会儿就会有人说:那公司用他自然看中了他的某些能力和优势。确实,这类管理者特别擅长向上管理、向上汇报,死嗑老板的喜好。 有首歌不就是这样唱的吗: “只想应付考核,不想踏实干活” “只会为老板的朋友圈高歌“ ”领导随口一说,立刻讨好跟着,项目马上启动不计后果“ “要问他业绩如何,他从来都不直说,拿出那PPT一顿胡扯“ “干活的累死累活,有成果那又如何?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 这类情况很容易判断,就是:过程上看是否是专业的人在做专业的事,最后看结果。 (友情提示:遇到这类领导,还是赶快走吧,因为他是在消耗你,而你从中不会有任何进步,反而会退步,耽误的是自己的职业生涯,最终买单的还是自己) 例1:公司月度会议,在处理某疑难问题时,某非专业同事打破僵局“这事我来负责跟进“,得到了老板的一顿猛夸。结果呢,不到一个月此人就离职,拍拍PP走了,没有结果。 例2:公司引入某系统,启用了几个完全此类经验为0的人牵头,当时我回了一句:“以这种搭建的这种思维和逻辑,肯定无法按时上线“。结果不幸被我言中。后来又说计划延迟3个月再上线,我回:”再次重审,就目前这样的干法,别说3个月了,今年都上不了线“,结果又不幸被我言中。其实这就是规律“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一群迷之自信不知道怎么干活的不专业的人,是无法理解专业的人的,这就是认知差异,当认知差异过大时,不专业的人就认为专业的人是在危言耸听。抛开经验,按规律而言,开发是以过程为导向的,过程不好,结果怎么可能会好呢。但不管怎么说,这并不影响他们会做出来非常漂亮的PPT向老板汇报邀功。 相信很多公司都有这样的人:花着公司的钱,干着效率低下的事;拿公司当小白鼠,干着自以是的事;浪费着公司的成本和时间,谋着自己的权和利。明明交给专业人士3个月就可以搞定的事,一年就这样过去了。试问:企业有多少个一年啊? 例3:某公司安排IT高管负责用户运营。首先从规律上行不通;其次此IT高管,上位后一不到一线,二不接触用户,三用IT思维去指挥。这样能管好吗? 按规律而言,用户运营,要么给营销负责,要么给运营中心负责,也可以给市场中心和客服中心负责。IT人员是程序化思维(即0和1的思维模式),给IT负责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用户运营需要充分了解客户,需要结合客户需求多变,这些能力都是IT不具备的。不符合规律,背道而驰的安排,结果当然可以预见。 另外,在此期间发现,IT向公司描绘了一艘航空母舰,最后却做出来了一辆拖拉机。这其实是很可怕的事情,因为吹牛是营销的事,IT应该是实事求是的用0和1的语言去将需求展现的部门,如果IT学会吹牛了,并且是在公司内部吹,而且吹的相当自嗨,那就很可怕了。这明显也是违背规律的,因为每个部门都有相应的部门属性,不符合部门属性的安排,结果也显而易见。 但不管怎么样,话不能说满,如果企业是出于某种阶段性目的,不得已这样安排的话,那可以安排好主导和辅助的部门,且在目的达成后重新调整。据我的经历,IT主导用户运营后,很多会议中的决策,各个中心都笑而不语:你玩你的,我不陪。 中层次管人:技术技能。即这类管理人员有一定的行业经验和专业技能,能够在专业能力上帮助下属解决问题。 这类管理人员,有着丰富的行业经验,只要在识人用上育人上和战略上能够扩宽视野,进一步提升,是可以成长为一个合适的管理者的,否则,有朝一日下属把技术技能学会了,甚至超越了,那此类管理人员的优势将不复存在了。我也经常听到有人说“教会了徒弟没师傅”,其实真相是:师傅不再进步了,才会造成这种结果。 这类管理人员在下属遇到困难时的话术就是: “还可以这样这样做“ “我来教你“ “我来处理“ 。。。 高层次管人:人格魅力。这类管理人员,不是因为技术技能比下属强去管理,更不是行政权力去管理,而是通过自身的人格魅力去召集和拉拢了一批人同进退。 比如曹操,文武都不是第一,但身边围绕了一群誓死效忠的人;比如当今知名的企业家,他们是自己各方面的能力在公司是最强的吗?肯定不是,但他们却通过自己的人格魅力召集了各行各业的一众牛人。 此类管理者的表现就是:即使此人几天不在公司,下属也觉得非常有安全感。即使此人离职了,只要不动根基,也能保证部门正常运转半年一年甚至更久。 这类管理人员在下属遇到困难时的话术就是: “别怕,有我在”--情绪安抚,帮下属担责,让下属心安 “这样事我是这样解决的”--和下属一起复盘,提升下属的能力 “这件事你想怎么处理呢?”--引导下属扩宽思路 “你可以先从XXX下手,有问题随时来找我”--引导下属自己寻找答案 “你的内容我修正了几处”--告知下属自己的考虑和原由,提升下属的思维 “你的方案我增加了几个内容,主要原因是。。。”--补充下属的知识点 。。。 这里可能也会有人说:能力是可以培养的,啥啥啥的。。。 确实,能力是可以培养的,那也要选对人才可培养起来,且要付出无法估算的成本。既然有专业的人可以用,为什么不用呢?人家一二十年的工作经验是可以短时间内学会的吗?因为专业的人凭借自己的专业经验,少跳了坑,少走了弯路,把隐患都提前排除了,公司就看不到成绩了?那这样的公司,还有跟随的必要吗。 特别是企业高管和老板,一定要明察秋毫,千万不要被迷惑。 综上所述,讲了一些负面的案例,其实管理的成功之路千千万,而失败的就那么几条。管理不仅仅是管人+理事,还要在整个管理过程中有着较强的专业能力和人格魅力。希望大家在管理之路上越走越远,职位越来越高。
周二打卡贴 测试
2022年第三季度电信服务质量情况通告 (一)电信用户申诉情况 2022年第三季度,全国电信用户申诉率为14.8人次/百万用户,同比下降51.7%,环比下降42.6%。其中,涉及服务争议的电信用户申诉率为6.2人次/百万用户,占比42.1%;涉及营销、收费、资费争议的电信用户申诉率为5.9人次/百万用户,占比39.8%;涉及网络质量、信息安全的电信用户申诉率为2.7人次/百万用户,占比18.1%。各级电信用户申诉受理机构按照《电信用户申诉处理办法》相关规定,对用户申诉进行了处理和调解,有效维护了电信用户合法权益。(二)互联网信息服务投诉情况 2022年第三季度,互联网信息服务投诉平台共收到互联网用户投诉39.36万件。其中,客服渠道类投诉17.01万件,占比43.2%;服务功能类投诉15.50万件,占比39.4%;个人信息保护类投诉3.92万件,占比10.0%;其他类投诉2.93万件,占比7.4%。在接入平台的150家互联网企业中,方正宽带、中公教育、虎扑等5家企业投诉处理及时率未达到95%的指标要求(详见附件2),小红书、同程艺龙、贝壳找房、去哪儿网等投诉量增长较快,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督促相关企业改进服务,解决用户反映的问题。(三)不良手机应用与垃圾信息投诉情况 2022年第三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以下简称12321受理中心)共接到不良手机应用有效投诉3.65万件次,环比上升16.0%,同比上升1.8%。其中,涉及信息安全问题的投诉1.83万件,占比50.1%;涉及个人信息及权限问题的投诉1.46万件,占比40.0%;涉及网络安全问题的投诉0.36万件,占比9.9%。通过行业自律,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应用商店、安全检测厂商对其中存在问题的33款不良手机应用进行了下架处理。2022年第三季度,12321受理中心受理用户关于骚扰电话的投诉共计7.26万件,环比下降4.8%,同比下降12.3%。受理关于垃圾短信的投诉共计3.71万件,环比下降9.7%,同比上升20.5%。工业和信息化部已督促相关电信企业对上述投诉进行核查处置。
工信部:违反用户意愿的营销电话均为骚扰! 十三部委的138号文件,为“实现商业营销类电话规范拨打”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其中,“主叫号码鉴权和通话溯源”就是加强电话号码与使用企业的一一对应关系,加强号码的可溯源可辨识,使用“实名制”;其中,“开展商业营销外呼的,应当征得用户同意”就是要求提升手机用户的电话接听选择权与主动权,使用“意向接听”。
十三部门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严格规范电话销售 央视网消息:工信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十三部门日前印发《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方案》,决定自2018年7月起至2019年12月底,在全国开展综合整治骚扰电话专项行动。 专项行动将综合采用法律、行政、经济和技术等多种手段,重点对商业营销类、恶意骚扰类和违法犯罪类骚扰电话进行整治,规范通信资源管理,加强源头治理,打击非法获取个人信息的行为,合力斩断骚扰电话利益链条,实现商业营销类电话规范拨打、恶意骚扰和违法犯罪类电话明显减少的目标。
13部门联合发文 要求增强骚扰电话提醒和拦截能力
电话邦毛羽建:通信大数据赋能银行风控升级转型 2018年9月19-20日,中国零售银行创新国际峰会在上海顺利举行,本次会议立足行业最新技术,重点聚焦国内外零售银行业务市场动态、风控能力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为引领银行业未来发展的风向标,本次会议吸引了数百家银行出席,其中电话邦作为智能风控领域的代表受邀出席会议,电话邦创始人兼CEO毛羽建就通信大数据在银行领域的创新应用发表演讲。
连开两场金融风控产品发布会 电话邦或成下一个行业独角兽
国内首个恶意号码共享平台上线,剑指诈骗骚扰电话 雷锋网8月22日讯,在2018网络安全生态峰会的通讯网络诈骗分论坛上,中国首个恶意号码共享平台宣布成立。 这个平台是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组织,阿里安全钱盾反诈实验室牵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码号服务推进组、中国电信、奇虎360科技、电话邦、阿里通信一起参与共建的恶意号码共享平台。
2018企业通信大会 电话邦品牌号助力呼叫中心打造移动商誉 2018年4月12号中国呼叫中心及企业通信大会在北京成功举行,会议由CTI论坛主办,目前已成功举办17届,是集中展示最前沿通信科技的窗口。作为电话号码生态圈的构建者,电话邦应邀出席了本次会议。作为亚太地区最大规模的呼叫中心及企业通信领域的专业盛会,本次会议以"数字时代的通信和协作变革"为主题,围绕着企业通信、呼叫中心、下一代通信架构等内容,展示了各种各样的前沿技术,推动了ICT产业的发展。会议还汇集了来自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的ICT业内权威专家学者、商家、厂商和来自各垂直行业终端用户。
中国互联网大会:电话邦智能反诈体系源头打击电信诈骗! 2018年7月10-12号,由中国互联网协会主办的2018中国互联网大会(CIC)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顺利举行,本届大会以“融合发展协同共治——新时代新征程新动能”为主题,深度聚焦安全发展,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在会中表示,目前应重点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
辟谣贴!电话邦与湖南钱宝的关系 在这个贴吧里不断有人复制一段话,说电话邦前身是湖南钱宝公司,是一家骗子公司......我不清楚这个谣言怎么来的,也不知道这群人受谁的指使在这里混淆视听。但我觉得有必要集中澄清一下,电话邦是北京羽乐创新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主营品牌,成立于2012年,公司在北京。而那些人所谓的湖南钱宝公司成立于2016年,注册地在长沙,法人是周勇,跟电话邦毫无关系。且成立日期远远晚于电话邦,所谓的“前身论”是不是太可笑了??以上信息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可查询,有疑虑的亲可自行查询。这种低级的谣言简直太可笑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