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孤狼666 秦岭孤狼666
秦岭孤狼
关注数: 23 粉丝数: 178 发帖数: 4,427 关注贴吧数: 81
洋县黄金峡老船长 韩文新 汉江摆渡53年 一位花甲老人,从12岁开始在汉江上撑船摆渡,为洋县黄金峡镇的杨庄、韩庄两村3500多人搭起了沟通外界的桥梁,尽管每年收入不到4000元,可他一干就是53年,从未间断,他就是韩文新——洋县黄金峡庙上渡口的一位老船工。 杨庄、韩庄两个村在汉江北岸,距南岸的镇政府仅6公里,但隔着汉江,又没有桥,要去镇上办事,只有靠渡船过河,否则就要绕行近百里路。1961年,不满12岁的韩文新就开始跟着爷爷在庙上渡口学摆渡,精明干练的爷爷凭着娴熟的技能和对渡口上下水情的了解,驾驶渡船往返于江面上,每天都要运送200余人过河。村民们的赞叹之声常常回荡在他的耳畔,童年的韩文新憧憬着当一名摆渡人。 “驾船没有什么诀窍?”“小心驶得万年船!”爷爷的话成了韩文新摆渡生涯的座右铭。光阴飞逝,在爷爷的悉心教导下,他的驾驶技术日益精进,17岁那年,已是庙上渡口的正驾长了。   好景不长,1970年,爷爷去世了,21岁的韩文新一度无法从悲痛中摆脱出来,他放弃了摆渡。村里先后找过5个人接手干这活,可最终都因收入少、生活寂寞而放弃了。   六个月后,在新铺、韩庄两个村村支书的努力动员下,韩文新重新回到了渡口。他也没想到这一接手就干了一辈子。53年来,他牢牢记着爷爷的教导,边渡边学,并根据不同季节的水情,总结摸索出13条航线,水多水少、浪高浪低、弯大弯小,载多载少,走哪条航线,他都胸有成竹。村民们有急事,无论什么时候,他总是随叫随到,毫无怨言。   “要是有人回家,到家门口了却过不了河,我就算呆在家里也不安心。他们需要我,我觉得这就值了。”老韩的语言和他的人一样朴实。这些年,每年的大年三十,别人家里忙忙碌碌准备过年,老韩一整天都呆在渡口上,迎来送往,一直要坚守到夜里。   韩文新最难忘的是十几年前冬天的一天深夜,寒风呼啸、冰天雪地,他突然听到焦急的呼喊声,原来是韩庄村村民黄韩信的小孩发高烧,已昏厥了好几次,急着要过江到新铺卫生院看病。当时江面上已结了一层薄冰,加上冬天水浅,一不小心船就可能搁浅。韩文新顾不得多想,赶紧叫醒妻子,打着火把,让黄韩信父子上了船,小心翼翼地边破冰边撑船,终于安全抵达对岸。他又和黄韩信交替抱着孩子一路飞奔到卫生院,最后孩子化险为夷。医生说要是迟来半个钟头可能就没救了,黄韩信后来常说韩文新是自己儿子的救命恩人。   “有钱过河,无钱也过河”是韩家的祖训。韩文新坚持为当地群众提供安全廉价的渡江服务,童叟无欺、随到随送,哪怕一次只渡一个人,碰上家庭困难的孤寡老人,他常常分文不取。50多年来,渡船成了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伴侣,从最初的木筏、小舟到现在的铁驳船,老韩共驾驶过十来条船,现在老韩驾驶的是他花14万元添置的两条动力铁船。提起这两条船,老韩对政府的感激之情就溢于言表,他买这两条渡船时,县交通局一次性补助他5万元,解了他的燃眉之急。这些年来,县交通局和镇村都很关心他,在汛期天天打电话来问情况,还把气象预报和汛情水情发给他,提醒他安全度汛。   问起老韩今后的打算,他满怀信心:“至少还能再干5年,到70岁时再看,能干得动就干,实在干不了,一定找个可靠的人把这活传下去,不能让这活断在我手中,不能让乡亲们没法过河。”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