曺司空℉ 魏地司马
死生命也
关注数: 13 粉丝数: 249 发帖数: 4,448 关注贴吧数: 64
【太久不玩九阴,今天被一个贴吧名称叫武侠九阴真经的炸出来了】 我解释一下,我是一个特别喜好三国的历史爱好者,可能有一起玩过的小朋友也认识,曹爷,少典是我常用的ID 首先,中国象棋的象不代表动物大象。为什么呢?第一个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这总不能说明古圣贤老子说这头大象没有形状吧?好了,继续中国象棋。 第一个具有文献记录的是,春秋时期的楚辞。记住,春秋和战国是两个不同时期,战国晚春秋大概一百年这么久。 楚辞·招魂有这么一段话:《激楚》之结,独秀先些。 菎蔽象棋,有六簙些。 分曹并进,遒相迫些。 成枭而牟,呼五白些。 晋制犀比,费白日些。 铿钟摇簴,揳梓瑟些。 娱酒不废,沈日夜些。 兰膏明烛,华灯错些。 结撰至思,兰芳假些。 人有所极,同心赋些。 酎饮尽欢,乐先故些。 魂兮归来!反故居些。 看懂的在Q1,我文学也不好,不做解释了。 古印度于公元前322年建立孔雀王朝的时候,中国处于战国七雄争霸时期。 看懂的Q1 其次,战国时期也有记录文献,这个不是直接记录 汉刘向《说苑·善说》亦记载,雍门子周以琴见孟尝君说:“足下千乘之君也……燕则斗象棋而舞郑女。”意即劝孟,不妨也像“燕”国一样,斗象棋观歌舞,逍遥一二 这个是摘抄自百度百科,虽然百度百科不太专业,但是它能作为一个参考方向。这段话当中表示了,中国象棋早于战国时期出现。 那么它具体多久出现的呢? 北宋文学家,晃补之,字无咎,号归来子。济州巨野(今属山东)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在《广象戏格·序》说:“象戏兵戏也,黄帝之战,驱猛兽以为阵,象,兽之雄也。故戏兵以象戏名之。”,他认为起源于黄帝时期。那么那个时候对应古印度啥时候呢? 哈拉巴文化时期,这个时候是对应的中国五帝时期 这个文化消失之后,中国出现了夏朝。当然,哈拉巴文化的消亡,还没有定论。 后来的元朝人和一些民间看法是认为出现在神农氏或者舜的时期,神农氏代表哪个帝我要不要说下?算了,还是说下,轩辕帝:中国五帝之首;黄帝。 早期的象棋,棋制由棋、箸、局等三种器具组成。两方行棋,每方六子,分别为:枭、卢、雉、犊、塞(二枚)。棋子用象牙雕刻而成。箸,相当于骰子,在棋之前先要投箸。局,是一种方形的棋盘。比赛时,“投六箸,行六棋”,斗巧斗智,相互进攻逼迫,而制对方于死地。春秋战国时的兵制,以五人为伍,设伍长一人,共六人,当时作为军事训练的足球游戏,也是每方六人。由此可见,早期的象棋,是象征当时战斗的一种游戏。在这种棋制的基础上,后来又出现一种叫"塞"的棋戏,只行棋不投箸,摆脱了早期象棋中侥幸取胜的成分。 所以我个人觉得象棋起源于春秋时期,那时候在奴隶制与封建集权制和贵族自治三大制度的比拼中诞生的。 春秋战国乃至秦汉时期的中国,国家战乱纷扬,烽火狼烟四起,象棋就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军事战争与体育竞赛相比较,有很多显而易见的相似之处。例如,都是以获得胜利为最终目的,对抗过程都是通过技战术进行表现。既有谋略主旨,又有战术手段。象棋作为模拟古代战争的智力游戏,每一局都在咫尺棋盘上演绎着金戈铁马、兵戎相见。棋盘上的车、马、炮、兵就是古代的战车、战马、火炮(或者投石车)和士兵的象征。相比其他体育运动项目,象棋与古代军事有着最为直接的内在联系,其战略思想和战术特征受到了古代军事思想的影响。
【关于曹嵩之死疑点】 《三国志·魏书一·武帝纪》载兴平元年(公元194年)“嵩在泰山华县。太祖令泰山太守应劭送家诣兖州,劭兵未至,陶谦密遣数千骑掩捕。嵩家以为劭迎,不设备。谦兵至,杀太祖弟德于门中……” 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得知,曹嵩是过了徐州地界,然后在泰山华县的时候被杀。然而,曹嵩在华县居住的宅子是怎么来的?为何曹操通知了应劭,他没有及时去华县迎接?照道理,应劭作为官场老手,应该是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既然知道这件事的严重性,那么为何不提前去宅子安排? 提前去宅子安排是因为曹嵩一家是提前给曹操说过自己会在哪个地方停留的,而应劭是一郡太守,不会不清楚他辖区的情况。而且可以确定的是,应劭是给曹操,曹嵩汇报过,自己已经叫人去迎接了。不然,曹嵩一家怎么会以为是应劭派兵前来? 那么在日子上,说明应劭是给曹嵩说过的。比如三日之后,或者四日之后。 在这个时间上有可能提前到,所以才会让曹嵩不设防。 那么,问题出来了。既然曹嵩得到了这样的消息,为何张闿会提前进入华县?应劭不设防?几千人马出动,不是小数目了。 有人可能会引出【韦曜《吴书》:太祖迎嵩,辎重百馀两。陶谦遣都尉张闿将骑二百卫送,闿於泰山华、费间杀嵩,取财物,因奔淮南。太祖归咎於陶谦,故伐之。】 但是我们来看看,曹德是死于门中,也就是,刚一开门就被捅死在大门口。说明不是在途中所杀,而是在住宅被杀。跟这个华县费县之间,没有关系了。这样一来,到底该信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