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尘🍺 我是凌源那地的
关注数: 19 粉丝数: 180 发帖数: 5,248 关注贴吧数: 13
最新中国贫富标准线:8至15万 低产 3至8万穷人 “最新中国贫富标准线:超级大 富豪5000万以上;大富豪1000万 ~5000万;富豪300万~1000万;高 产者30万~100万;中产者15万~30 万;低产者8万~15万;穷人3万~8 万;很穷的人1万~3万;非常穷的人 5000~1万。” 对于具备基本大学教育背景和劳 动能力的人群来说,中产是一个不远 不近的距离,实现的路径虽然日益艰 难但又似乎可以心向往之,这样的心 理预期支撑着他们奋斗,自我勉励、 对抗生活。 人际消费:虚耗的成本 田秋就职于北京的一家国企,收 入不算很高但稳中渐涨,足以保持宽 裕的生活。压力来自于那些“富二 代”、“官二代”的同事,他们多是其 他国企老总的子女,而田秋是仅有的 几个来自普通家庭的员工之一。每天 晚上还没到下班的时候,办公室里的 女同事们就已经开始热闹起来,商量 着等会要去哪里吃饭。这是田秋每天 最忐忑的时刻,她既希望能够被邀 请,也纠结于要为加入这个圈子付出 相应的成本。 大部分处在中下阶层的人并不会 有为“融入富人”而疲于应付的体验, 但是在社会交往的过程中,或多或少 都有为人际支付额外成本的压力。中 国社会的人际属性决定了个体、家庭 为人脉、人情不得不付出与所处层次 相对应的“维护费”。 不必要的生活成本正在吞噬中下 层人群的财富积累。因为不放心,所 以宁可花高价买进口奶粉;怕孩子落 后于人,就上各种各样的培训班;为 了不out,即便气喘吁吁,也要紧跟 消费的导向和潮流,保持对各类电子 产品的更新换代。每个人都被社会洪 流裹挟前进 高企房价:拖垮了中产 当然,这还不是他们所面临的最 大问题,高企的房价几乎拖垮了每一 个中下层甚至中产家庭,货币实际购 买力下降、税费增加、水电费等公共 服务的价格攀升,外部经济环境和虚 耗的成本叠加,使中下层通过财富积 累实现上升的可能性变得更小。 清华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王天夫曾 根据近年的中国城市居民家庭收入与 消费调查数据做出了分析。对比不同 的社会阶层,家庭节余有如下特征: 第一,即使高收入阶层花费更多,他 们依然可以有着更多的节余;第二, 高收入阶层节余的增长速度快于低收 入阶层;第三,如果说各个社会阶层 之间消费与支出的差异巨大的话,其 节余的差异更令人吃惊。以2005年 为例,收入最高的20%的家庭拥有了 当年所有城市家庭节余的50%以上, 而收入最低的40%的家庭仅仅拥有不 到10%的当年节余。 努力方向:投资下一代 社会不平等的传递与延续让大多 数身处中下阶层的人更加恐慌,他们 从一个穷者愈穷、富者愈富的极差中 窥到了冷酷的现实:那就是,这种延 续已经不是可能性的问题,而是一种 不可阻挡的趋势。他们不得不做出竭 尽全力投资下一代的“理性选择”来抵 抗阶层板结的风险。 翟继光是中国政法大学的教师, 出身于江苏徐州农村。读书改变了他 和自己家庭的命运。他知道,女儿不 可能复制自己的轨迹,仅仅借助考学 这个跳板脱离一穷二白的可能性正在 降低,起点的高低在一个人的成长和 上升中举足轻重,甚至已经压倒了后 天的勤力和奋斗。因此,翟继光努力 地培养自己5岁的女儿。 无论经济条件、知识层次高低, 每个家庭似乎都围绕着孩子而花钱。 中国传统的“望子成龙”式家庭文化固 然根深蒂固,但是从社会心理层面来 说,他们把对生活现状的不满和上升 通道的局限归结为自身的起点太低, 因此才要奋力把下一代托向肩头,以 期在未来的社会结构再造中获得 与“官富二代”们公平竞争的资本。
首页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