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仔小乔 神里绫华1号
关注数: 31 粉丝数: 447 发帖数: 20,463 关注贴吧数: 37
英伟达2025年第二季度营收净利润超越了苹果和微软。 从现在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米国第一科技公司包括收入。目前来看苹果和微软均没有再增长的空间,基本维持每个季度5%-10%的涨幅。而英伟达每个季度依旧保持60%-80%的营收涨幅很快就会大幅度超越并倍杀苹果和微软。 第二季度归母净利英伟达:264.22亿美元,同比增长:59.18%。苹果为247.80亿美元,同比增长:4.84%,微软为:241.08亿美元,同比增长10.23%。 由此可见英伟达的市值将会迎来一波大涨很有可能突破5万亿美元。第三季度英伟达按照以往平稳收入增长60 %的话,也就是会从264.22亿美元大幅增长至442亿美元的净利润,加上英伟达几乎没有实体方面的支出,服务器对接的企业和国家,游戏芯片也是直接包给aic自己没有任何售后等烦恼和支出。净利润非常之高。而由于苹果主要靠产品,虽然总收入很多,但是线下旗舰店开得也很多其支出非常巨大以及售后亲力亲为也是一笔巨大开支,最终的归母净利润并不会太高会一直维持到20%-30%这个区间,涨幅也会维持5%-10%这个区间。而微软主要还是靠ai服务器收入为大头占比40%-50%,微软是ai收益第二的公司和英伟达卖ai核心有区别,微软是靠ai服务赚钱,少部分靠卖软件和产品,实体支出相对较小净利润也要高苹果高不少,涨幅大概会是苹果涨幅的的两倍左右,这也是微软虽然收入不如苹果但是市值比苹果高的原因,潜力要比苹果高一点但是不多。 接下来英伟达的收入将会很快倍杀苹果和微软。恐怖如斯啊!
怎么会有人拿格斗游戏对比lol啊!这两个难度都不是一个级别。 格斗游戏单纯1V1无脑操作,几乎就是哪个手速快哪个赢。LOL是团体协同作战,控资源以及团战协同才是最重要的。对线现在打不过就跑路坚持三四波就换线,在游戏中起不了关键性作用。而且除了上单对线有难度,中下都是长手,你还能让我补不了兵?上单6级前几乎可以查无此人,6级后有作用的的也就那几个。说实话LOL单人对线几乎对比赛影响不会太大,说对线劣势拿不了资源也不一定,对线劣势控资源就拼打野,可以配合打野找机会搞一波再拿资源,而且只要脑子聪明还可以互换资源,用脑子发育比你拼对线玩手速更高级。格斗游戏可以完全看做LOL上单对线期一半难度,上单对线期除了打架还得想不漏刀防打野抓呢还得看着潮虫和先锋什么时候刷什么时候该参团呢?格斗游戏就只需要打架就行了就这么简单还需要思考什么?能量条都给你显示出来连对手技能CD你都不用算,太简单了吧。 所以我可以理解为那些用格斗游戏类比LOL的是不是平时就不带脑子玩游戏从来不思考,输了就怪队友自己有一两个头是一点错没有。地图也不看,有龙有虫有先锋通通不管,说实话匹配遇到的90%都是这种,队友需要你的时候你在带线补刀?自己打自己的就算了少个人也不是不能玩,队友信号打爆了被抓了还是怪队友,这群人不就是那些吹小孩的?
LOL这游戏的纯对线没有太大的意义的。 对线优势除非是能够利用充分拿到所有的资源。但是这基本不可能,实战中哪会有这么顺。对线的过程中即使是优势很有可能对面来个人搞你一波把你搞回家然后去拿资源,那么对线弱势方拿到资源,对线强势方就毫无意义,因为LOL这个游戏,对线弱势的英雄大部分后期就很强,对线强势的英雄大部分后期就很废。所以对线强势的英雄也就是进攻方是有拿资源的压力的,指控资源的时候不被对面搞死或者抢掉。或者本对面运营轻松拿掉资源。资源指小龙,潮虫,先锋,大龙,远古龙。当然都到了远古龙阶段,那对线弱势方也到了后期,也就是打团强势期。很多人就不理解BLG怎么领先5000经济,一波团就没了。首先就是ig本身全是后期英雄就算是纳尔后期也比鳄鱼强啊,纳尔只是对线期打不过鳄鱼,卡莎不用说。已经到了中期偏后期BLG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整容的缺陷,技能交得很随意,辅助和猪的两个大控就像交着玩一样,真有意思。鳄鱼更是搞笑去咬辅助,你看她吸不吸你就完事儿了,白给卡莎酝酿一下气势。鳄鱼白给以后飞机残血唯一有状态且有输出的蛇女转身头也不回的就跑,卡莎一个人飞脸上把飞机带走,蛇女继续头也不回的跑路,我计算了一下如果蛇女第一反应是打,那么就算不能石花卡莎直接开大,然后地上放一坨至少能集火秒掉卡莎,虽然团战依旧大败,但是没有卡莎最多也就是上高地,不会被一波,那后面还有机会,那肯定有人会吹一这波是因为蛇女才没能一波的,当然BLG也知道他们20分钟以后很抽象吧,所以蛇女美美隐身,我宁愿什么也不做,也不会犯错。隐身了就不会被开,不错请继续保持这种状态。 我虽然是个钻石仔,也是从大学时期就开始玩中单,其他路都是偶尔玩玩,十多年如一日的玩中单,然后我的理解就是中单有控制,有爆发,无论是小爆发还是大爆发,中单就是为了团战而生的。带线差容易被逮捕,技能打一套要等CD。中路天生优势,可以帮打野帮上帮下。就是为了打团而生的英雄设计的路线设计,中单队友没有死完之前是不能跑路的甚至不能总站在队友后面,中单是需要不停的去抓机会的。这也是为啥喜欢肉鸡的原因,他的中单理解和我一样,我可以少吃线,可以对线劣势打不过,首先不能当伏地魔,其次必须不停的去找突破口。中单都跑了那其他人也有充分的理由跑路,当然除非让ad顶前面。
在游戏工业化生产中,成品+dlss Ai新增一些细节是好的 游戏美术生产过程可能和你们想象的不一样,其实真正参与美术生产的大部分都是初级甚至是刚毕业的新人,一个美术组长也顶多有5-8个资深,而初级或和中级通常会有10-15个左右甚至更多。这个行业为啥要有资深存在,其目的是资深可以对新人进行一些制作上的指导。老人带新人的方式生产虽然效率和质量上比不上全资深,但是我们考虑经济支出等问题,最终管理上来说这样的搭配是最好的方式了。组长是负责管理,管理组员的升级情况,以及可能会关心到组员的心理状况和工作状态等,挖掘有潜力的组员等是日常任务。项目中则主要负责和策划,原画,特效,技术工程师,灯光等各个团队之间的沟通,还有就是美术细节上面的把控。美术总监比组长更高一级,他们会对,场景,角色,原画,特效,灯光乃至ui等一切美术相关的东西整体性进行控制。由此可见总监的任务量其实很大,所以他们通常不会管细节方面的东西了,美术细节理应到各个团队的美术组长这里就已经完成。比场景组长,需要负责关卡,建筑,物件等美术细节。原画组长,负责场景,物件等原画细节,当然还有灯光,特效等团队。因此可见,游戏团队很庞大支出很有限,制作人究竟能拿到多少预算支出决定着最终游戏质量,无论是玩法还有美术,毕竟玩法再丰富最终钱不够美术这边完不成也得砍掉。所以借助ai增加游戏美术上面的细节已经是非常常见的事情,比如现在很多公司的原画师的工资甚至是低于3D美术的,原因不多,就是ai太好用了,而3D因为需要优化,规范上的东西会非常多,这导致ai永远学不来,或者说ai只能做基础的工作。或者在贴图阶段增添一些细节。 因此可以说显卡的dlss功能,就算是为美术增添一些细节也是好的,毕竟作为行业内的美术管理层我很清楚,其实无论是美术再好的游戏,80%的情况下,美术都会因为预算而少画更多的细节,简单来说我们可能定义该美术达到预期的80%则能够通过,但可能因为该美术师已经超时,或者制作人预期没已经完不成该项目节点时。需要超额支出时,会同时统治总监以及组长等人是否应该降低美术要求,那么我们可能会定义达到65%的预期是否能通过。或许整体性达到要求而细节可以省略呢!等等。
如果以后退休年龄增长到75岁,阁下又该如何应对? 我只想要我自己交那部分直接发给我。我现在工资是2w,我已经交了10年了,我算了算我们这代人大部分应该是领不到养老金,现在男职工是60岁退休吧!2025年开始每四个月延长一个月退休。不清楚上限是多少,或许等我们到了退休那时候,多半退休年龄会增长到70-75岁。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能活这么长啊!反正我是没自信能活那么久。目前强制交养老金都知道因为现在人口老龄化严重,养老金入不敷出了。其实没关系的,因为以后会更严重,现在结婚率,生育率如此低下未来还会越来越低,以后牛马更少,更会入不敷出,以后的政策会怎么样都有可能,哪怕是有一天突然告诉你75岁才能退休我觉得也正常。到时不知各位有何感想,现在没有家底的年轻人婚结不起,房买不起,日常住宿吃喝都成问题,你别看我一个成都这种地方2w一个月,扣掉税收五险一金等,其实一个月到手1.4w-1.5w,家里一分钱都不给我的情况下仅仅只能买房,然后啥也干不了,然后背着房贷。平时要生活吧各方面都要花钱呀,可是在这些地方80%以上的人连我四分之一的工资都不到就算在我们公司这样的人也占比60%以上。就算资本家真的干点人干的事儿,只让他的员工出自己那一份,公司该出两倍的就公司出,我看也已经很难维持基本的生活保障了。我自己就是当的管理,我清楚很多人,并且我就是从那种3000块钱一个月爬上来的,租个稍微大点的单间就要1000。上班早下班晚,中午吃顿面,晚上下班十一点了,只能点个外卖。吃完游戏都打不了一把就睡觉了,这就是现在大部分人的生活常态。很辛苦吧!,没关系的感觉以后会更辛苦,有钱的还是少数的。
再次强调miniled电视以及显示器峰值亮度比oled低的原因 云玩家太多了,这次我就连带电视一起说了,不然又要有云玩家跟我讲电视怎么怎么样了。 Miniled为啥峰值亮度55寸以及以下的无论是电视还是显示器峰值亮度都比最新一代woled低。这是有原因的,当然miniled的参数电视已经高达4000nit甚至7000nit。而LG G5也仅仅只有3500nit。但是请注意我这里说的是55寸以及以下的电视,我们没有说65寸以及以上的电视,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一般买55寸以下的电视或者显示器是拿来当显示屏用的,也就是使用距离在2m以内,桌深大概1.5M,超过55寸就无法使用,没有参考价值了,那就是一台放在客厅的电视已经脱离了显示器范畴了,而且miniled技术缺陷导致做大尺寸高亮度很容易,但是小尺就很难。 而贴吧总有一些云玩家,当一个人买了oled显示器55寸以下的发贴吧分享时,总会冒出一句话,什么HDR峰值亮度达不到1000nit就灰灰的。我不想一一反驳你们,因为你说的对,55寸以下的miniledHDR总是灰灰的就是你说的这种原因。而没有一台oled会灰灰的,因为他们的小窗口亮度就不会低于1000nit。我们就拿目前国内头部品牌TLC以及海信,这两家都有中高端55寸的电视,目前还有其他较好的品牌也没有55寸旗舰电视,原因就是miniled要做大很简单,要做小就很难。难在光晕的控制,有些人觉得是不是有一点miniled达到像素级别的分区是不是就解决光晕问题。答案是no,只要是LCD背光拥有漏光的特性就避免不了光晕。光晕是中心点太亮,而因为LCD面板存在漏光的特性而扩散到边上导致的,OLED是像素点自发光,哪怕是一个像素点达到10000nit,也不会影响到旁边不发光的像素点。 那么小于55寸的miniled电视或者显示器是怎么控制漏光的呢?就很简单我们拿放烟花的场景来说,基本全是低于1%窗口亮度的小亮点。这时候miniled电视或者显示器最高亮度就只有400-500nit了,既然控制不了光晕就不让他那么亮,不管你是电视还是显示器,就不要说什么显示器调教不好,电视也这样啊?大家都这样。所以这样的调教有什么错?不管你miniled标的是5000nit还是10000nit哪怕是10w nit也没用啊,他就只有400-500nit。55寸电视也一样啊你以为电视就会很亮吗?我这里就有一台TLC Q7L pro电视,虽然达不到75寸以上7000nit的宣传亮度,这个宣传也有3000-4000nit不低了吧?你不信来我这里看嘛。但是oled这种场景峰值亮度就轻松超过1000nit,你怎么比400nit比人家1000nit吗?所以谁显示效果会灰灰的呢?会是oled吗?再举个简单的例子把显示器背景调成黑色,看鼠标的亮度就知道1%窗口亮度会有多少,就是这么极端的场景,没有一台miniled能超过目前最新一代oled产品。你会觉得我上面说的例子太过于极端,而我想说的是mimiled不管是电视还是显示器,他们的调教是70%以下的窗口亮度开始逐渐递减,而70%能达到最高亮度。而大部分游戏场景或者电影场景1%-10%窗口亮度占比起码达到80%以上,而这个区间就是oled的亮度优势,就是比mimiled亮。 然后有人就要说了,你怎么不买索尼9系啊!原因很简单嘛最小尺寸都是65寸。买来用不了啊上面我都说了miniled做大尺寸提高亮度很简单65寸以上oled确实没啥亮度优势,所谓一大遮百丑也不是没道理。你猜所以为啥不出42寸48寸的miniled 9系的电视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