飝得更高 飝得更高
关注数: 1 粉丝数: 29 发帖数: 33,021 关注贴吧数: 5
元宵前夜的呢呢喃喃 关于小虎队 ----我们怀念的不只是小虎队,而是那个听着他们的歌在成长的年代,那些我们再也回不去的青葱岁月模模糊糊有些印象,记得曾经在广播里听到小虎队这个组合要解散的消息,那会的我,并不知道解散是个什么概念,或许也只是知道小虎队是个有名的组合。推算起来,我喜欢小虎队其实应该是解散后的事情 那时候我还小吧,不知道小虎队属于什么公司,出过几张唱片,办过多少场演唱会,每日上什么通告,光环背后有什么故事。只记得那些旋律都很熟悉。能听懂他们歌的内涵,其实是要到小学快毕业的时候。那会已经是1995年了,原来他们已经解散了很久。那阵子依然随处可以买到他们的卡带,CD也有,但是我买不起。买一盒卡带,我得想很久的,那时候的小学生的口袋是很瘪的。我买,不是为了什么专辑销量,纯粹只想听歌。我不知道正版和盗版的区别,只知道新华书店买的一盒起码6元,地摊上10元3到4盒,甚至一盒2元。没有追星的概念,唯一可以消遣自己的纪念品只有贴贴纸,甚至连海报都很少。 六年级我们唱着《祝你一路顺风》送给自己即将告别的同窗,却不知道那是吴奇隆唱给陈志朋的歌,不曾注意到MV里那挥手一别瞬间里的意味;初中毕业时候,哼着《再见》独自伤感;中师时候开始住校,把《青苹果乐园》定为宿舍的室歌;大学时候自己写歌,却还是会在某些告别的时刻唱起《祝你一路顺风》,班长吼着说你们能不能不要在这样的时候唱这样的歌…… 就像吴奇隆说的“小虎队不单是属于我们三个人,而是属于这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70后同事的90后后小孩看了春晚《再聚首》后的评价说节目没什么啊,为什么你们都在等这个环节?是啊,他们看到的只是一个节目,他们无法理解这一场聚首对这一代人的意义;另一同事回到家里打开电视,小虎队刚好表演完,气得一个晚上不和老公说话,理由是老公为了多和亲友聊天故意开车开得很慢;我从来不关注不期待春晚,今年只为守候小虎队。在旅途的后半阶段犹豫了很久最后决定不去越南,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为了留在国内看春晚看小虎队。再聚首,无论于三虎而言,或是于这些听着他们歌成长的一代人而言,都因太难得而显得相当珍贵。所以,我们都会频频落泪 在我们听小虎队的年代里,没有发达的互联网,没有“PK”“BH”这样的名词,而今,为了在元宵晚会再见小虎队,很多虎迷只能投票去换取。彪悍的,纠结的,生气的,拉票的,骂战的。这一切在我看来,都太“21世纪化”了。票我投了,只是表达我的一份期待而已。春晚最受欢迎的歌舞节目是王菲还是小虎队,稍有正常思维的人都应该判断得出,并不需要用投票去表明。不可否认,王菲的天后级地位是小虎三人所无法动摇的,王菲出的作品远比小虎多,赚的银子也比他们三个各自甚至是加起来可能都更多。但是,王菲创造不了影响整整一个年代人的传奇。哪怕拿出她作品里传唱度最高的一首歌,也引发不了小虎队三首串烧的大合唱。 元宵佳节,月圆之夜,星光依旧灿烂,共同期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