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n_cm han_cm
关注数: 0 粉丝数: 1 发帖数: 1,217 关注贴吧数: 0
张桃芳[狙击手] [转] 1953年,朝鲜,志愿军24军靶场。 “啪!啪!啪……”几声清脆的枪响过后,报靶员挥舞小旗报告成绩:“10环1 10环1 10环……”观看射击的部队沸腾了,欢呼声、掌声如雷响动。对一名训练有素的射手来说,在100米处打10环并不稀奇。然而,这些身经百战的志愿军官兵此时却异常兴奋。这是一场怎样的射击表演呢?顺着欢呼声望去,只见靶位前站着一名年轻的射手,面对战友们的欢呼,显得有些不好意思。此时,他的手中平端着一枝苏制莫辛—纳甘步枪,那几个10环是端着枪打的,根本没有瞄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谁也不会相信刚才发生的一幕。这个士兵是谁?他就是中国狙神--张桃芳 张桃芳,1931年出生,江苏兴化人,郑板桥的同乡。他的童年正赶上日军侵华。那时,附近的日军隔三差五就要来村里杀人放火,但勇敢朴实的农民并没有被吓倒。鬼子每次要来村里祸害时,他们就杀鸡,将鸡血泼在鬼子的必经之路上。令张桃芳不解的是,平日里看似凶神恶煞的鬼子见到鸡血便顿时没了气焰,作恶取乐的兴致大减。张桃芳悟出了一个道理:看起来凶残的敌人其实非常胆怯。抗日战争胜利后,张桃芳当上了儿童团团长,手下有五六百个儿童团员。1947年还乡团反攻,将抓住的儿童团副团长毒打致死,又四处通缉张桃芳。当时,张桃芳就在旁边的田里悠然自得地给人放牛。16岁的张桃芳心里充满了对敌人的不屑:“就凭你们还想抓住我?” 在抗美援朝的英雄史册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用自己的血肉之躯谱写了一曲曲英雄的赞歌,刷新着现代战争史上从没有过的记录,编织着一个个别惊心动魄的故事。这个年仅22岁的年轻战士,志愿军214团8连狙击手张桃芳,在金化郡上甘岭狙击战中,用442发子弹,歼敌214名,创造了朝鲜前线我军冷枪杀敌的最高记录。 1952年,张桃芳是刚上前线三个多月的新战士。在上甘岭阵地,他凭吊了英雄黄继光的地方。一腔爱祖国、爱人民、学英雄、做英雄的激情在他的胸中涌动:“我一定向黄继光学习,争做杀敌百名狙击手!” 第一次上狙击台,他怀着满腔仇恨,突突突一个连射,一梭子子弹打空了。班长问他打着没有,他脸红了。班长拍着他的肩,安慰说:”难怪你打不到敌人,是你还没有掌握打‘活靶’的规律。“班长又耐心地教他上山的敌人该怎样打,下山的敌人该怎样打,走得快的该怎能样打,走的慢的该怎样打,班长的话使他恍然大悟,他心里暗想:”我一定吸取教训。“ 第二次狙击开始了,张桃芳端起枪射击向山下走去的三个敌人中的头一名,“叭”的一声,头一名敌人没打倒,却击中了第二名敌人。这是怎么回事呢?真把张桃芳弄蒙了。班长又耐心地告诉他:”敌人是向山下逃,你瞄准第一个敌人的脑袋却打着了第二个,对下山的敌人要用这种打法。“他认真听、仔细体会,。结果有一天狙击下来,他撂倒了4个敌人。张桃芳紧锁的眉头,终于舒展开来。 可是杀敌心切的张桃芳不甘心一天击毙4个敌人的记录,在阵地上,他和战友们专心观察敌人活动的道路,休息和出没的地方,只要听到报告,枪声响处敌人就要丧命。 一次,张桃芳把枪放在封锁口上,忽听观察员喊了一声“注意,二号发现活靶。“张桃芳举枪便射击,”叭“的一声,这个敌人立即倒下接着便滚下山去。原来这是个挑油桶的敌人,中弹倒下时,油桶也随着滚下,尸体上溅满了油。 战友们哈哈笑着说:“美国佬临死还揩油呢。” 还有一次,张桃芳在射击台上发现两个敌人吵架,越吵越凶,张桃芳可乐了,说“我给你们拉拉架吧。” “叭” “叭”两枪送两个敌人上了西天。吵架当然平息了。 在18天的战斗中,张桃芳用220发子弹,消灭了敌人71名,差不多第3发子弹报销1名敌 人。他所在的班立了三等功,张桃芳光荣地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 上级领导为了进一步培养这名有着光荣战绩的狙击手,调他到狙击训练队学习了两个星期。在这里,他向其他阵地上的战友们学习了不少宝贵经验。他的射击技术又提高了一步。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