拐拐咚地咚 拐拐咚地咚
看什么看有什么好看的
关注数: 21 粉丝数: 48 发帖数: 2,962 关注贴吧数: 13
躲追杀八代人隐居利川悬崖200年 故事梗概:时间追溯到公元1800年,肖支林、肖支索两兄弟为了躲避劫匪的追杀,千里迢迢从江西来到鄂渝边界的悬崖绝壁上隐居,并在这里开荒种地、繁衍子孙。一晃200年过去了,随着第八代子孙呱呱坠地,人们纷纷搬离了这寂寞的悬崖,如今,只留下76岁的肖烈海老人孤独地守候在这里,他说,他要一生与悬崖为伴。 与世隔绝的人家 在湖北省利川市元堡乡苦草村,有一处鲜为人知的悬崖,悬崖边住着一户人家。这里与世隔绝、鸟语花香,宛如世外桃源一般。7月8日,记者一行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大山深处的悬崖边找到这户神秘的人家。 来到悬崖边上,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根千年古藤缠绕的院门。信步走进院门,出现一排石结构和木结构的房屋,由于年久失修,显得破败不堪、无比沧桑。奇怪的是,房屋上一律没有盖瓦,原来这悬崖是朝内凹进去的,屋顶全被岩石遮挡着,雨水根本无法飘进屋里,难怪悬崖下面的泥土非常干燥。 再往前走,鸟儿的啼声不绝于耳,抬头一看,只见成百上千只燕子在头顶盘旋,原来屋顶的岩石上遍布着鸟巢。人鸟和谐相处,好一幅优美生动的画面。记者一行穿过堂屋,“叮咚、叮咚”的泉水声传来,循声望去,岩石中一小孔正往下面滴水,想必这就是主人饮用的天然矿泉水。 这里山水俱佳,得天独厚,可谓与世隔绝的人间仙境,那么,主人到哪里去了呢?大约一个时辰后,一位外出种地的老人回到了家里。这位老人名叫肖烈海,今年76岁,他看上去身体硬朗、精神矍铄,在我们好奇的追问下,老人讲述了祖辈搬迁于此的故事。 躲追杀隐居于此 时间追溯到公元1800年,江西年年洪灾庄稼颗粒无收,肖支林、肖支索两兄弟逃荒到湖北省利川市团堡境内。原本打算在此安居乐业,谁料一天夜里家中突然闯进数名劫匪,为了保卫财产,兄弟俩就将其中一名劫匪打成重伤,劫匪负伤而逃,并扬言改日要让兄弟俩死无葬身之地。一向老实巴交的兄弟俩为了自保,只好离开团堡,另寻新的居所。 通过多方考察,他们看中位于利川市元堡乡苦草村一处悬崖,见这里偏僻隐蔽,水源方便,于是就住了下来。肖支林、肖支索两兄弟非常勤劳,在此开荒种地、修房建屋、娶妻生子,过着世外桃源般的日子。 为了防御劫匪的攻击,兄弟俩在悬崖边筑起3米多高的院墙,大门用厚厚的木板做成。有一天夜里,果然来了20多名劫匪,他们准备抢走院里的几头牲口,可怎么也无法进门。这时,院里的人听到响声后,立即拿出火枪朝天放了一枪,吓得劫匪仓皇而逃。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劫匪来骚扰。 绝壁上凿出栈道 1965年,肖烈海在悬崖边一荒山上开垦出一片庄稼地,可这里到家中要绕很多弯路,为了方便种庄稼,肖烈海就和儿子们用铁钎在绝壁上开路,凿呀、凿呀,功夫不负有心人,大约半年后,终于凿出一条长达50米的栈道。这条栈道很惊险,下面是深谷,令人望而生畏,可肖烈海一家却能在上面行走自如。从此,他们种庄稼方便多了。 11家人其乐融融 据肖烈海老人讲述,从最开始搬到悬崖来的“支”字派,到后来的“祠”、“应”、“昌”、“烈”、“汝”、“孔”、“孟”,一共经历了八辈人。其中子又有孙,孙又有子,人口越来越多,到上世纪80年代,这里到达人口颠峰,有11户共28人。 “这么多人住在这里可热闹喽,大家有说有笑,从来没有发生过矛盾。” 肖烈海老人高兴地回忆。由于悬崖边地势狭窄,直到第八代人“孟”字派在这里降生后,人们才纷纷搬出山外了,最后搬走的是肖烈海的小儿子一家,是在十年前离开的。只留下肖烈海和他的妻子居住在这里,今年正月,妻子逝世后,就只有肖烈海一个人独对这寂寞的悬崖了。 “两百年来,在这悬崖边出生的不低于100人,他们都搬出去了,只有我一个人守在这里。”说到这里,肖烈海略显惋惜。 七旬翁独守悬崖 记者在屋里看到,肖烈海做饭依然还是用古老的三脚鼎罐,靠枯枝烂叶生火,吃的还是面面饭,家里没有一件现代化的东西。老人闲下来时,就坐在屋前出神,想念从这悬崖边搬走的每一个人,想着、想着,禁不住潸然泪下,他多么盼望亲人们能再回到悬崖边团聚呀。 肖烈海现在喂养有三头猪、两头牛、30多只下蛋鸡。老人的身体很好,做庄稼依然是好把式,每天还要喝一斤白酒。肖烈海有八个儿女,这些酒是儿女们从山外送进来的。儿子曾劝他搬离这悬崖,他倔强地说,悬崖边很清静、他已经住习惯了,哪儿也不去,死也要死在这里。(三峡都市报记者 唐旭) (附图片及文字说明)
三英战吕布~图 整幅画简洁但不简陋,充分表现出作者对空间的把握已经远远超越了达芬奇、毕加索之流。 再看作者对马的表现力,俗话说:“画虎画皮难画骨”而作者却从简简单单的几笔就牢牢抓住马的神韵,刻画出骏马奔腾的气势,纵观古今中外,能与之比肩的唯有徐悲鸿! 而作者对人物的刻画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首先,对关羽的刻画可以说是入木三分,充分体现出关云长脸红脖子粗的特点,其次对猛张飞的刻画简直是栩栩如生。而其中吕布头上的三叉束发紫金冠更是整幅画的点睛之笔!作者对人物的表现力堪比世界名画“蒙娜丽莎” 再看那幅对联,其文笔之妙,纵然李白、杜甫复生,司马相如再世亦不如矣!对联深刻反映了:“酒能误事”“酒壮熊人胆”的千古不变的至理名言,其深远的教育意义足以令孔孟汗颜!!!再观其书法:字字锋芒毕露,时而剑拔弩张、时而温柔婉约。虽颜真卿、柳公权、王羲之不如矣。 这幅画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历史知识、空前绝后的书法绘画能力与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美妙绝伦的文采。让人有如身临其境的感觉。此画不仅具有深厚的文学价值与艺术价值,还具有丰富的考古意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我对这幅画以及作者的敬仰与赞美,只有一句话: “此画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
今天输球了好郁闷啦,给大家转个笑话调解下心情 我的一个朋友有一次从车站打车回家,问司机:“到××镇多少钱?”   司机:“150。”我朋友问:“100走不走?”   没想到司机态度恶劣:“没钱你打什么车?滚!”   我朋友默默地走开了。   几天之后,我朋友在车站又看到那个司机和其他好多司机在等客。   我朋友走过去问另外一个司机:“到××镇多少钱?”   那个司机:“150。”我朋友问:“200走不走?”司机:“走啊,当然走了!”   我朋友说:“但是走到半路的时候你得让我把袜子塞你嘴里。”   司机:“你有病吧!我为了多赚你50块钱我让你这样?我靠!”   我朋友又找到旁边另一个:“到××镇多少钱?”   司机:“150。”我朋友问:“200走不走?”司机:“走啊,当然走了!”   我朋友说:“但是走到半路的时候你得让我把袜子塞你嘴里。”   司机:“你搞错了吧!我为了多赚你50块钱我让你这样?我靠!”   就这样,我朋友一会儿就把其他所有的司机都问了一遍。除了上次侮辱他的那个司机之外,所有人都知道我朋友肯出200去××镇,但是半路上要把袜子塞到司机嘴里。   最后我朋友来到了那个侮辱过他的司机那里:“到××镇多少钱?”   那个司机:“150。”我朋友问:“200走不走?”司机:“走啊,当然走了!”   我朋友说:“但是出发的时候你要对所有人喊,‘我200去××镇啦’。”   司机:“这有什么的?走!”   接着就听大喊:“我200去××镇了啊---”   所有司机:天哪,就为了50块钱……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