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人TB
吴某人TB
关注数: 24
粉丝数: 109
发帖数: 518
关注贴吧数: 8
中蜂不喜上蜂路的两个证据 活框养中蜂,源于意蜂。意蜂箱强调蜂路,这是对的,其中就包括了上蜂路。但通过观察和分析,我认为中蜂其实有别于意蜂——不喜欢上蜂路的存在。 1.中蜂喜欢结团。为什么结团?保温和保湿。上面有一大空隙,效果自然降低。 2.中蜂喜在梁上造脾,直至封顶(特别是流蜜期)。为什么?我真不知道。我只想反问一句:如果上蜂路是必须的,中蜂为什么会把它封堵掉? 发此贴目的是引起大家思考,别盲目照搬意蜂的方法,同时希望有志之士改造一下中蜂箱,利人利己利大家。
定点养蜂心得之:从超蛋群到强群 年初的超蛋群约300只蜂,经活框土养,到现在9框全满,蜜上框梁,出勤极佳,携粉者众,一派生机。 总结: 一、活框土养是根本。从超蛋群到强群,坚持加无脾活框,让蜂自然造脾,利于结团,利于发展。 二、新王春繁是前提。王是去年的秋王,在春天开繁,绝对算新王。同时,春暖花开,且逐渐向好,非常利于繁峰。王新能控大群,秋天分蜂高峰期,只见出雄,不见起台。 三、荫蔽少扰是基础。蜂箱置于桂树之下,常年荫凉;箱前草基本不除保持自然状态。少则一周、多则两月检查一次。 四、保温保湿是关键。年初到现在,一直坚持盖发泡塑料(前后均留有一指左右空隙),尽量只全开一边巢门(我是直接取了巢门条)。这样既保温又保湿,利于繁蜂。 五、取密一次是追求。我坚信百花蜜的品质最优。如你想以量取胜,只能谢谢你读完本文,因为这方法还真不适合你。 附:蛋群发展概图
楼顶养蜂三层隔热,地面防热辐射。
凉爽的夜晚,怎么就挂上了? 贵州黔东南,凉爽的夜晚,气温约22度,怎么挂上了?纱盖上有麻布,排气窗全打开的。对此现象不解,望知道的指点一二。
今天下乡,有幸看到一群仓里的蜂,主人说,刚割蜜1个月(拍得有点远)。
人工模拟自然分蜂——成功 因时间关系,今年试了一把人工模拟自然分蜂并成功产卵。为感谢各位蜂友的指导,今奉献如下(特别声明:此法非本人原创,我只是综合学习后实践了一把)—— 1、有分蜂意愿:发现蜂群起王台,并有大虫(有2个以上的封盖王台最好)。 2、天气和时间选择:天气要选在晴天,时间在上午,气温在20度左右(此时怠工的蜂,一定是想分家了的)。 3、加继箱:蜂箱上加一个继箱,上面盖纱网、覆布、大盖。 4、敲箱预警:先轻敲几下,让蜂有所骚动即可,过一两分钟,又再敲几下,起到预警作用,免得发生全箱飞逃的局面(此时防逃片是否会起作用?我没试过,不敢妄言)。 5、敲箱逐蜂:预警后3几分钟,适当加大力度连续敲击蜂箱(我是连续敲了10来分钟),让蜂再次吸蜜,并上行至继箱。 6、搬继箱。敲箱10来分钟后,停止敲箱。约10分钟后(先听是否已安静,否则不能搬箱),如蜂已安静如初,即可取继箱、加活动底板(巢门虚掩,以蜂不能出为准),并移到新址(新址越荫凉越好,如无条件,一定要遮荫)。——此时模拟的是自然分蜂后结团静置,如王不在继箱,可能会骚动,不管它。 7、寻王提脾。在原箱中查找老王(一般都会回原箱),带王提脾至新分箱,再视新箱蜂量,提2脾以上入新箱(不抖蜂)。分箱后,每箱要保留2至3个王台,原箱保留最老最好的王台。静置1小时左右后,新箱上逃王片,开巢门。(如果不想保留老王,建议用王笼囚王至新箱,待新王出台后再作处理)。 8、回蜂处理。可在第二天和第三天采用抖蜂加量或换位法解决,我因第三天要上班,直接采用了后者。 9、分蜂成果检查。约一周后,开箱检查。有老王的一箱,通常会被咬台;原箱主要查看王台发育情况,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至此,人工模拟自然分蜂完毕。
现在开会,讨论这窝中蜂的问题 大家先看图: (图一)2017年4月初自然分蜂,拍摄于4月26日。(图二)2017年未取蜜,2018年3月8日长成了这样子(图三)2018年3月30日拍摄(近视图),王台5个,大小18脾,已分蜂(图四)远视图(图五)存蜜情况图(图六)蜂巢长宽分别是60*55,高未测量,图片是尺子一端靠板壁,在另一端照的,可惜看不到巢
蜂性与养蜂 不知蜂性不养蜂——这是我业余养蜂一年的心得。 这一年,我经历了从2箱发展到5箱、外加收蜜10余斤的惊喜,再到过冬后只剩1箱加1小蛋群的沉痛(不是钱的问题,因为我不怎么缺钱,而是蜜蜂饿死我心痛)。 我开始了思考…… 为什么邻居家土养的能安全过冬,我的却不能?——秋天邻居都还割蜜,我看到那4箱是夏末分蜂的,甚至都没割。 为什么土养的一年都不管仍然发展得很好,我的活框、格子每周都打理(年前因为忙和结冰,没有回去,现在后悔啊),却没人家的蜂强? 思考的结果,集中在理解了“中蜂结团”这一特殊习性之上。
求助:这样的“过载保护”怎么处理? 微星845主板,去年底用水清灰尘后电吹风吹干,组装后无法启动(风扇转几下就停了);约一周后启动成功一次,关机后再启动,又出现“风扇转几下就停了”的现象(把CPU旁边的那四条线拨出,通电后CPU风扇和显卡风扇正常转动,但插上后又只转几下就停了)。3月17日晚上,又能正常启动,还在关机后再次正常启动,3月18日早,再启动时又不行了。请大神指点一下,是什么情况?我该怎么办才好?
求助:主板反复出现过载保护怎么办? 微星845主板,去年底水清灰尘后吹干,组装后无法启动(风扇转几下就停了);约一周后启动成功一次,关机后再启动,又出现“风扇转几下就停了”的现象,把CPU旁边的那四条线拨出,通电正常,但插上后又出现过载保护现象。3月17日晚上,又能正常启动,还在关机后再次正常启动,3月18日早,再启动时又出现过载保护现象。请大神指点一下,是什么情况?我该怎么办才好?
贵州仓蜂——春繁开始了 去年4月份左右的自然分蜂,拍于5月下旬。去年未取蜜,目前油菜花开得正好,今年3月9日时长成了这样子——
看了这个,我想到最好的蜂具是—— 去年4月份左右的自然分蜂,拍于5月下旬去年未取蜜,今年3月9日时长成了这样子——这是我同事家的。看了这两张照片,作为定点养蜂,你想到的最好蜂具是什么? 对,应该和我想的一样:搞一批小型“仓库”。一窝一间,不怕蜂不强,不怕没蜜收,最关键的还是——少操心! 今年准备就这样干……
活框养蛋群——开繁了 因坚持不喂白糖水,一群约4个标准框的格子蜂过冬后缺蜜死亡,仅剩二三百只蜂。看在蜂王是去年秋季的新王,决定挽救。 一、换箱,上框(腊月二十九):取一带巢活框,留右上角5*8巢,其他全割掉;从格子里抖蜂入平箱,蜂护脾。 二、加框:加3个空框,间距约8毫米,外置档板。 三、保温:上盖发泡塑料(蜂顶盖实,左留空透气),再用铁砂盖和麻覆布,然后大盖+泡沫板,压砖。蜂出入口仅留2只蜂能通过。 四、饲喂:2:1糖水喂了4晚。 五、自由发展:正月初三起,油菜花初开,停喂任由其发展。至咋天共24天,共见3脾(最大脾约大半个手掌),上有卵和封盖蜜,外见蜜蜂多带粉,估计中脾已有大幼虫。
请问仓蜂的脾会有巢虫吗? 请问仓蜂的脾会有巢虫吗?如生有,请发点图片看看是什么样子的?谢谢!
一直读这样的书不枯燥吗? 重复来重复去的比赛、提升,太多的逻辑错误,电视解说员一般的圆滑说辞……只是为了写作的字数吗?真奇怪你们一直读这样的书,就不觉得枯燥吗?
这几天蜜蜂采什么?看我这几天的调查—— 初学养蜂,现在已是“苦七绝八”中的八月,我们的小蜜主要采什么花?看我在山上调查的情况。 时间:2017年10月8日(农历八月二十) 地点:贵州黔东南无名小山(一)西南毛茛:我地俗称“野棉花”,供花粉,无蜜。(二)野荞子:有少量花蜜。(三)未知名:从花型看,应该有一定量的蜜和粉。(四)未知名:应该只有极少量花蜜。 另外,我地一些桂花会开第二季(第一季过后一周左右),也能提供一些花粉,我看到蜜蜂采回来一些略红色的花粉,估计就是丹桂正在开第二季。
分蜂50天就起王台,是怎么回事?
辛苦了一年,请给我们留一点…… 愿把春夏酿成蜜辛苦了一年,请给我们留一点……
首次拍到我的新王产卵 格子箱不容易看到王,特别是我一周只有一次检查的机会。上周日,我有幸一睹新王风采正在产卵的新王蜂王:我到后面去看看!
求助:总是造梁脾怎么办? 求助:都上继箱了,怎么还是在上梁造脾存蜜?(10脾,一周一次清理,两个月了都还是这样子)
帖子被系统删除? 刚发了一张帖子,叫《懒人养蜂试验报告》,百余字,没想到竟然被系统删除了。 报告的核心是十二字:树下放,石继箱,少惊扰,平取蜜。 本试验取得较满意成功,因被删贴,仅发这十二字算了——主要是看还会不会被删。
自然分蜂后一小时就采粉?昨天刚收一群,约4脾,是否旁边的错投?
第二次飞逃,我装上了防逃王片,王没逃出。
前天收蜂放入格子,今天却逃了两次,这是第一次(无防逃片)……
前天收蜂,今天逃了两次,怎么办? 前天第一次学收蜂,成功了,但只得了约一半(2斤多点)。今天却逃了两次,明天还会逃不?担心中…… 第一次逃出,我用吧友介绍的方法成功收回。图一 第二次出逃,仅相隔2小时左右。图二 因装了防逃片,王出不去,逃兵们又纷纷返回。图三
中蜂活框自由式发展情况报告 因没多少时间管理我的两箱小蜜,再加上刚学养,瞎折腾,发展很慢——今年3月12日买来,每箱4脾,折腾到5月初,还是4脾,到今天,才有6脾足蜂(搬了两次,死了好多采集蜂。之后学乖了,才又慢慢发展起来。) 在网上学了一段时间,基本分析出发展慢的原因——一个是前期脾多于蜂,蜂仔质量不好;二是后来采用足蜂加脾的办法,虽然有发展,但蜂群的发展空间明显受到了限制。 因此我想,不如趁夏天热,直接在边边加上两张没有巢础的活框,让其自由发展。 下面上图。透过纱盖,可看到右边两张无础的活框。(两个星期没去看了,纱盖已有很多蜡。)这样看得更清楚,已有一些蜜蜂在上面活动。费了好大的劲才揭开,原来是上面部分已有“违建”了。因为扯破了,里面的蜜已流出来,一些蜜蜂正在抓紧吸蜜。 我提了一下那六脾,很重,上面蜜、粉很足,卵、虫、蛹齐全,证明它们生活得很好!这是扯开后,在纱盖上的那部分。重点是:提出无础活框,竟然第一张已按照我的设想自然造脾了。因为是自由式发展,它们想造多少就造多少,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检查过后,我把这开始造脾的活框调到了第一和第二有满脾的框之间,我想,这样可能会更好些。 顺便说一句,这次检查,半月前发现的一个开始造的王台消失了。
自由式发展,小蜜这个夏天不太“热” 第一次养蜂,从吧里知道小蜜们夏天很难过,也很担心我的小蜜一热就跑了,或是家太挤了会分蜂。我就想,干脆放两个没有巢础的框进去,一是让它们想造就造,二是没有了隔板,空间更大,也凉快一些。快一个月了,竟然是效果不错。半个月没看,竟然往砂网上封蜡了。近照。可以看到最边的无础巢框了(两个)费了好大的劲才揭开,竟然是危建?我从旁边看到,还有了蜜,看来不错。事实确实如此,我后面检查6张脾,每一次都非常沉重,蜜、粉不少,蛋、虫、蛹一样不少。建在沙网上的这一部分没础的框也造了一些脾了——这就是我需要的,自由式发展!来张近照,看得更清楚些。另外一个框没有动。 经检查,两周前曾发现的一个王台也消失了(一个人检查,又是新手,没有拍照片;值得注意的是,我还有一箱放在平房楼顶,做法一样,只是这箱放在树下,王台消失,那箱放在楼顶,发现起了好几个王台,我使劲看,还发现里面有蛋蛋了,是不是这箱还是太热,想分家???)
最近思考出一个较好的格子箱改良方案,有空的同仁试试看 格子箱的优势和劣势想必大家都清楚了,最近我想出了一个改良方案,只是太忙,没时间实践,现说出来,望有心的同仁试一试: 蜂箱用高窄箱,蜂框用上木条和下木条(宽各2.5cm,长暂定40cm,便于使用现有的摇蜜机),上下条用漆包铝线连接在两边(宜粗不宜细,圆形闭合,可循环使用)。这样,一个结合了活框、高窄箱、格子箱优势的蜂具出产生了。 1、查蜂时,可以整脾提出; 2、取蜜时,提脾割取上面部分的蜜脾(注意不要割完),同时上木条往下移到蜜脾上沿,铝线往一边向下,移动下木条,完成蜂脾上移,保证了蜜蜂继续往下造脾的空间。 非常希望有时间的蜂友试验一下,我有时间了也要试一试。
发现中蜂最爱采序状花的基本规律 通过观察、分析和总结,最近发现一个基本规律,不知对不对?请大家补充。 这个规律就是:中蜂最爱采序状花,单花则很少采。 “序状”是林学专业术语,可理解为一串串的、一团团的,也可简单理解为复花。例如:油菜花、三叶草花、女贞花、五倍子花、乌桕花、向日葵花等,这些都是序状花。 如果这个规律存在,那么要调查一处的蜜源,就有根据了。
请问:哪里能买到两格的巢框架? 哪里能买到两格的巢框架(如下图)?在TB上我只搜到三格的架子,用不了。
求助:王台怎么不见了? 我一箱6脾足蜂,出雄近1月后,看到两次起王台(只在边二脾位置看到一点王台小嘴,第一次是1个,第二次是3个),都分别在一周后查蜂时,发现王台都消失了。请问这是怎么回事?再晚的话,雄蜂都老了。
又见贵州仓蜂(飞来不到一个月)。
新手对中蜂养殖的一点感悟 养蜂,我绝对是新手,蜂龄还不足半岁(还是业余养蜂)。唯一的特点,就是肯学肯思考,这两个月来,我每个双休都跑到30多公里的老家去观察刚养的两箱蜜蜂,在蜂箱旁有时一坐就是半天。通过从本吧和其他方面学习,我似乎有一点感悟,分享给大家。 我的感悟就是:养中蜂要“少动手,多动脑”,同时,还要有平和的心态。 “少动手”,就是对蜜蜂要少折腾。蜜蜂是高度社会化的昆虫,本身有我们现在还无法全部理解的沟通方式,折腾它多了,要么是蛰你警告一下,要么是无奈地离你而去。 “多动脑”,一是多观察中蜂野生状态的生活环境,尽最大努力营造与其相类似的环境,它才能安稳地生存下去,桶养到活框,再到格子,其实就是大家在对这一问题的摸索,一可丁大师说得对,格子似乎已摸到中蜂规模化养殖的门道了,剩下的应该是改进的问题,其目的也就是要给中蜂营造一个仿原生态的生活环境。二是多总结中蜂的发展规律,目前已有很多是成功的,例如向上向边存蜜、向下造脾、圆型结团更利于繁蜂等;但有一些还只能算是试验中,这里就不提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平和的心态。蜜蜂自从来到我们的家,除了一个窝以外,从不要求我们再做什么,而我们却得到了它们的劳动成果——蜂蜜。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是我们养蜜蜂,还不如说是蜜蜂在养我们。所以,我们在取蜜时,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就是一定要先留足蜜蜂们的口粮,再向它们分点余粮。
贵州5月份分群行不行? 大家好,我是贵州的,刚学养中蜂,两个多月了,由4脾折腾到5脾,10天前加入第6个巢础,上周看到新础一边在造一边有卵,同时还看到了雄蜂和一个王台(无卵),可能是要分蜂了。请问一下蜂友们,贵州这时分蜂行不行?谢谢指点!
小蜜清理出一条巢虫
清理出一条巢虫 新手养中蜂,第一次看到小蜜自己清理出巢虫(可惜不能传视频)。请问大师们,我是不是不用管巢虫的事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