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某人TB 吴某人TB
关注数: 24 粉丝数: 109 发帖数: 518 关注贴吧数: 8
人工模拟自然分蜂——成功 因时间关系,今年试了一把人工模拟自然分蜂并成功产卵。为感谢各位蜂友的指导,今奉献如下(特别声明:此法非本人原创,我只是综合学习后实践了一把)—— 1、有分蜂意愿:发现蜂群起王台,并有大虫(有2个以上的封盖王台最好)。 2、天气和时间选择:天气要选在晴天,时间在上午,气温在20度左右(此时怠工的蜂,一定是想分家了的)。 3、加继箱:蜂箱上加一个继箱,上面盖纱网、覆布、大盖。 4、敲箱预警:先轻敲几下,让蜂有所骚动即可,过一两分钟,又再敲几下,起到预警作用,免得发生全箱飞逃的局面(此时防逃片是否会起作用?我没试过,不敢妄言)。 5、敲箱逐蜂:预警后3几分钟,适当加大力度连续敲击蜂箱(我是连续敲了10来分钟),让蜂再次吸蜜,并上行至继箱。 6、搬继箱。敲箱10来分钟后,停止敲箱。约10分钟后(先听是否已安静,否则不能搬箱),如蜂已安静如初,即可取继箱、加活动底板(巢门虚掩,以蜂不能出为准),并移到新址(新址越荫凉越好,如无条件,一定要遮荫)。——此时模拟的是自然分蜂后结团静置,如王不在继箱,可能会骚动,不管它。 7、寻王提脾。在原箱中查找老王(一般都会回原箱),带王提脾至新分箱,再视新箱蜂量,提2脾以上入新箱(不抖蜂)。分箱后,每箱要保留2至3个王台,原箱保留最老最好的王台。静置1小时左右后,新箱上逃王片,开巢门。(如果不想保留老王,建议用王笼囚王至新箱,待新王出台后再作处理)。 8、回蜂处理。可在第二天和第三天采用抖蜂加量或换位法解决,我因第三天要上班,直接采用了后者。 9、分蜂成果检查。约一周后,开箱检查。有老王的一箱,通常会被咬台;原箱主要查看王台发育情况,一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至此,人工模拟自然分蜂完毕。
中蜂活框自由式发展情况报告 因没多少时间管理我的两箱小蜜,再加上刚学养,瞎折腾,发展很慢——今年3月12日买来,每箱4脾,折腾到5月初,还是4脾,到今天,才有6脾足蜂(搬了两次,死了好多采集蜂。之后学乖了,才又慢慢发展起来。) 在网上学了一段时间,基本分析出发展慢的原因——一个是前期脾多于蜂,蜂仔质量不好;二是后来采用足蜂加脾的办法,虽然有发展,但蜂群的发展空间明显受到了限制。 因此我想,不如趁夏天热,直接在边边加上两张没有巢础的活框,让其自由发展。 下面上图。透过纱盖,可看到右边两张无础的活框。(两个星期没去看了,纱盖已有很多蜡。)这样看得更清楚,已有一些蜜蜂在上面活动。费了好大的劲才揭开,原来是上面部分已有“违建”了。因为扯破了,里面的蜜已流出来,一些蜜蜂正在抓紧吸蜜。 我提了一下那六脾,很重,上面蜜、粉很足,卵、虫、蛹齐全,证明它们生活得很好!这是扯开后,在纱盖上的那部分。重点是:提出无础活框,竟然第一张已按照我的设想自然造脾了。因为是自由式发展,它们想造多少就造多少,这正是我所需要的。 检查过后,我把这开始造脾的活框调到了第一和第二有满脾的框之间,我想,这样可能会更好些。 顺便说一句,这次检查,半月前发现的一个开始造的王台消失了。
新手对中蜂养殖的一点感悟 养蜂,我绝对是新手,蜂龄还不足半岁(还是业余养蜂)。唯一的特点,就是肯学肯思考,这两个月来,我每个双休都跑到30多公里的老家去观察刚养的两箱蜜蜂,在蜂箱旁有时一坐就是半天。通过从本吧和其他方面学习,我似乎有一点感悟,分享给大家。 我的感悟就是:养中蜂要“少动手,多动脑”,同时,还要有平和的心态。 “少动手”,就是对蜜蜂要少折腾。蜜蜂是高度社会化的昆虫,本身有我们现在还无法全部理解的沟通方式,折腾它多了,要么是蛰你警告一下,要么是无奈地离你而去。 “多动脑”,一是多观察中蜂野生状态的生活环境,尽最大努力营造与其相类似的环境,它才能安稳地生存下去,桶养到活框,再到格子,其实就是大家在对这一问题的摸索,一可丁大师说得对,格子似乎已摸到中蜂规模化养殖的门道了,剩下的应该是改进的问题,其目的也就是要给中蜂营造一个仿原生态的生活环境。二是多总结中蜂的发展规律,目前已有很多是成功的,例如向上向边存蜜、向下造脾、圆型结团更利于繁蜂等;但有一些还只能算是试验中,这里就不提了。 最后一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平和的心态。蜜蜂自从来到我们的家,除了一个窝以外,从不要求我们再做什么,而我们却得到了它们的劳动成果——蜂蜜。从这个角度来看,与其说是我们养蜜蜂,还不如说是蜜蜂在养我们。所以,我们在取蜜时,应该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就是一定要先留足蜜蜂们的口粮,再向它们分点余粮。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