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onrewho leonrewho
关注数: 13 粉丝数: 27 发帖数: 1,295 关注贴吧数: 16
我市景区4日至6日平均接待游客56万人次 4日至6日是国家法定节假日调整后迎来的第一个小长假,我市各牡丹园及人文景区内游人如潮,今年花会迎来了第一个赏花观光的高峰。 5日11时许,记者在龙门石窟景区看到,该景区能够容纳800多辆汽车的3个停车场全部停满汽车,甚至连从龙门停车场一直到省工人疗养院2公里长的洛龙路两侧也停满了车辆。这些汽车主要来自我省各地和山西、陕西、河北、北京、天津、湖北、山东、安徽等省份。据龙门景区统计,4日、5日和6日,该景区分别接待游客2.16万人次、3.56万人次和3.5万人次。 4日至6日,我市各牡丹观赏园内更是人山人海。记者5日17时在王城公园看到,公园牡丹阁周围姚黄、贵妃插翠、什样锦、蓝宝石等品种的6000多株牡丹争奇斗艳、花香扑鼻。这里成为花的世界,也是人的海洋。4日、5日和6日,该公园分别接待游客2.3万、2.8万和1.7万。 除此之外,这几天,我市白马寺、关林、中国国花园、神州牡丹园等景区内也是游客熙攘。据市假日办统计,清明小长假三天,我市主要景区点累计接待游客56万余人次,门票收入达到866万余元。外地游客纷纷来洛,还带动了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行业的火爆。5日和6日,全市星级饭店平均出租率分别达到74.45%和72.76%。其中新友谊大酒店等16家星级饭店5日客房出租率达到100%。 从4月1日起,我市在二广高速关林站、廛河站,连霍高速洛阳站,火车站广场设置的4个牡丹花会游客服务中心全面启用,中心设有宽带网络、电话、纯净水等设施,配备了花会指南、景区宣传彩页,还配备了导游咨询人员,面对面为游客提供景区、住房、餐馆等细致周到的旅游咨询服务,我市的出租车也放置了中英文对照卡等,大大方便了国内外来洛游客。
中国国花园:牡丹渐入盛开期 中国国花园8日将有5万株以上牡丹开放,成为目前全市开花数量最多、规模最大的牡丹观赏园。这是市花期预测预报小组提供的预测信息:8日将有“黑海撒金”、“软玉温香”、“雨后风光”、“彩绘”、“香玉”等近200个品种在园内大面积绽放。从牡丹桥南的中国国花园西门入园500米,路南一大片红艳艳的牡丹花开得热闹喜庆,几百株“迎日红”如霞似火。继续向前,国花台东侧的几千株紫粉色花朵,在风中轻舞摇摆,颇为壮观。再向北走,来到留芳园,这里是黑牡丹的聚集地。深紫红色的“黑海撒金”、“烟绒紫”、“乌金耀辉”、“黑花魁”、“冠世墨玉”……动人的花名,各异的姿态,远观震撼,近赏惊叹。在秋翁遇仙广场附近,牡丹品种繁多,是一片姹紫嫣红的多彩花海,其中的几百株“香玉”袅袅婷婷,初开的粉白,盛开的如玉,清香袭人,被誉为“牡丹第一香”。  据介绍,中国国花园全园共栽有40万株牡丹,如今早开牡丹已陆续进入盛花期,开放率已达1/8。  此外,8日有王城公园的“姚黄”、“二乔”、“明星”、“贵妃插翠”等308个品种2.5万多株牡丹盛开;隋唐城遗址植物园的“蓝宝石”、“霓虹焕彩”等60多个品种1万余株牡丹绽放;神州牡丹园的“彩绘”、“迎日红”、“赵粉”等品种1200余株牡丹开放;国家牡丹园的“春归华屋”、“青山贯雪”、“咏春”、“春莲”等40多个品种近千株牡丹盛开;西苑公园的“洛阳红”、“墨楼争辉”等20个品种2100株牡丹盛放;牡丹公园的“古班同春”、“枣皮红”等200个品种4880株牡丹盛开;洛浦公园和凯旋路、延安路、天津路上牡丹次第盛开。
(转贴)急待保护的洛阳民居 历史文化名村——卫坡 听说孟津的卫坡村继去年成为文化保护单位后,今年又成为我省第二批历史文化名村,早就想去走走,看看,周日骑上我的爱车,和老伴一同前往,沿着宽阔平整的王城大道往北直到洛三高速入口处,再向西北大约走二十分钟就到。啊!这就是我向往已久的卫坡,映入眼帘的是大片古建筑庭院,饱经三百多年的沧桑,因缺乏有效的保护和维修,大部分已是断垣残壁摇摇欲坠。十六所古庭院墙墙相连,三百多间房屋自成体系。各家庭院门口的石鼓、上马石历历在目,处处显示出昔日的辉煌,进入大院看到百年的织布机在羊圈里静静的躺着,鸡、狗在各种文物中乱窜,令人叹息!据村中的老人讲,村里百分之八十的人为卫姓,当年家族里出了当官的,返家时大兴土木,建起了这个住宅群,家族自古形成的规矩,“许住不许卖,许修不许拆。”由于这种规矩的约束,所以保存至今。但是随着历史的发展,人口的增多,现代文明的渗透,这种住房结构已不适应现代人的需要,有条件的人家已纷纷搬出老屋,在村外建房住下,留下的老屋寂寞的看着这一变迁,无不显示出无奈。正如当年红卫兵一马当先,把房脊上最有特色的六兽全部砸碎,砸的是那么的彻底,造成了古庭院有史以来最大的破坏。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住户们人人自危,把祖上留下的匾额纷纷取下,劈开当柴烧掉,现已所剩无几。受伤的老屋是那么的无助,它们在悄悄的流泪,在无声的流血。天阴沉沉的,不时有几滴雨水落下,漫步古建筑四周,满目野草丛生,不远处的一棵古槐,静静的站在那里,见证着老屋的百年风云,那裂开的树身,仿佛在向人们诉说着什么!返回的路上,我边走边想,五千年的文化,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东西太多太多,我们不知珍惜她,爱护她,她在慢慢地损坏,慢慢地消失,当我们的后代只能在书本中得知以往的过去。到那时将是人类的悲哀!似想,我们居住的千年古都都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呢?据村民讲,前段孟津县高新开发区准备出资建个旅游区,但各方过多的利益在里边,投资部分后,现已停下,为旅游区种的小树迎风摆动,心想此举千万不能不了了之。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