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3V64 -
关注数: 0 粉丝数: 20 发帖数: 6,124 关注贴吧数: 20
我们欢迎新玩家,但至少你要明白FF---扫盲帖 (必看贴) 2002年11月26日对于整个游戏产业而言都是极不平凡的一天,SQUARE与ENIX这样两家互相视对方为死敌的公司突然握手言和宣布合并,一时之间有关SQUARE-ENIX的评论铺天盖地的充满了各大媒体,"最终幻想"+"勇者斗恶龙"让人浮想联翩。ENIX、SQUARE得其一者得天下得说法由来已久,而拥有了日本两大国民RPG的SQUARE-ENIX无疑走在了游戏产业的最前沿。   关于ENIX,由于《勇者斗恶龙》系列影响力仅限日本地区,玩家们更为喜欢的应该是SQUARE。不管你是否喜欢"最终幻想",SQUARE都是一家值得尊敬的公司。一直以来对游戏品质的孜孜追求、对自身的不断突破使其获得了无上的荣誉。一家规模不到八百亿日元的企业,居然可以影响整个游戏产业的格局,这一点恐怕很多玩家都颇为不解。实际上史克威尔的影响力在于其旗舰式的导向作用,在业界局势不明朗的时候业内同仁往往以SQUARE的走向为参考,而玩家们对于SQUARE所在的硬件平台也更具信心。   与日本多数游戏公司一样,SQUARE也是从一家手工作坊式的小工作室开始起家,回首二十年,从FF1到FFX-2,从小作坊到顶级企业,从FC到PS2,SQUARE的蜕变过程也是游戏产业不断突破的缩影…… 前篇 幻想前夜(1983-1986) --------------------------------------------------------------------------------   1983--日本游戏史上的启蒙之年。   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日本游戏业基本上还处于混沌时期,这段时间里日本的游戏厂商包括任天堂在内一直居于游戏业界的二线地位。在当时掌握大量计算机核心技术的美国一直站在业界的最前沿。雅达利在1977年推出的ATARI CVS主机在欧美掀起电子游戏狂潮,截至1983年大崩溃前夕,雅达利的第一代电子游戏主机总共售出了1500万台,创造了电子游戏市场10亿美元的最初规模。在当时由于雅达利对于游戏制作商缺乏应有的约束,各大游戏厂商竞相制作各种低成本劣质游戏,一时间市场上到处充满了垃圾游戏引起玩家们的季度反感。1983年圣诞期间,雅达利所开创的电子游戏市场突然崩溃。同年7月15日,任天堂称霸十载的Family Computer发售,短短两个月首批47万台主机销售一空。电子游戏重镇从此从美国转向日本,游戏史上掀开了新的一页。在任天堂FC的带动下视频游戏在日本开始飞速发展,为了迎合市场发展需要,一家叫作"电友社"的电器工事会社成立了游戏制作部门。在当时恐怕谁也不会想到这家名为"SQUARE"的小型制作部门会成为日后左右日本电子游戏业界格局的梦幻厂商 SQUARE成立之初的两大灵魂人物除了拥有40%股份的史克威尔最大股东宫本雅史之外,还有一个就是我们?quot;最终幻想之父"坂口博信。   与HUNDSON、NAMCO等当时的业界大腕相比,SQUARE在当时只是一家很小的开发小组。其最早开发的两款电脑游戏分别是《死亡陷阱》和《意愿 死亡陷阱2》,与今天日本所有的小型制作组作品一样SQUARE早期的作品总是悄悄的发售而后又悄悄的消失在玩家们的视线中。担任这两款游戏设计的就是坂口博信。虽然《死亡陷阱》两作并未引起什么反响,但坂口博信的创新精神已经在当时初露端倪。《死亡陷阱》中安放和躲避陷阱的设定以及《死亡陷阱2》中意志的独特使用在现在看来也相当的另类。 在经历了两年失败的电脑游戏制作之后,史克威尔于1985年与任天堂签订了软件开发协议正式为FC制作游戏。尽管如此,由于对FC开发环境还比较陌生,另外其母公司"电友社"也将其发展方向限定在电脑游戏的开发,史克威尔在加入FC初期还是主要为日本国内NEC的PC88系列电脑开发游戏。在85至86年间史克威尔推出的少数几款FC游戏中多数为一些移植作品。1985年另外一件重要事件就是18年后将与史克威尔携手并肩的ENIX同时加入了FC软件开发阵营。在当时ENIX社内初露锋芒的"DQ之父"崛井雄二的极力说服下,ENIX社长福岛康博最终成为任天堂的第三开发商。次年5月,《勇者斗恶龙》发售,号称日本"国民RPG"的DQ诞生之时就创下了150万套的销售佳绩。这款集结崛井雄二、中村光一、鸟山明、杉山孝一等顶尖人物打造的RPG巨作一举打破了美式"创世纪"系列风格的RPG套路,并未其后的日式RPG风格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PG类型游戏开始在日本风靡。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