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K小鬼 凯K小鬼
关注数: 11 粉丝数: 9 发帖数: 418 关注贴吧数: 19
#城市GDP#1-11月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一、工业生产企稳向好,高技术制造业增势良好 1-11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5.0%,比1-10月两年平均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保持良好增势,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36.1%和22.9%。新能源汽车和多功能乘用车(MPV)快速产出,实现产量同比分别增长81.9%和44.8%。信息技术产品产量增势较好,服务器、集成电路、光电子器件、显示器产量同比分别增长1.0倍、60.5%、51.2%和44.6%。 二、服务业表现总体稳定,高端服务业活力释放 1-10月(错月数据),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1.3%,两年平均增长8.2%。规上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0.6%,两年平均增长10.4%。其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5.2%;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4.9%和23.7%;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快速增长,同比增长33.6%,两年平均下降7.3%,比1-9月两年平均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恢复有所改善。高技术服务业增势较好,相关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7.1%,两年平均增长14.1%。其中检验检测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4.8%、24.1%和20.6%。高端专业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5.5%,两年平均增长13.3%。 三、消费市场稳步复苏,新型消费持续发力 1-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18.35亿元,同比增长11.2%,两年平均增长3.2%,比1-10月两年平均增速提高0.3个百分点。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0.3%和22.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9%和下降3.9%,比1-10月两年平均增速分别提高0.3个和收窄0.8个百分点。生活办公类商品保持热销,限额以上饮料类、文化办公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43.5%和27.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0.8%和16.3%;健康防疫类商品保持快速增长,限额以上体育娱乐用品类、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51.1%和25.1%,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0.7%和32.0%。品质类消费持续升温,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36.7%,两年平均增长23.8%。网络消费热度不减,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住宿餐饮企业网上餐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0%和36.9%,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1.0%和32.5%。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工业投资增长提速 1-11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8%,两年平均增长11.9%,继续保持良好增势。分类型看,基础设施投资同比下降2.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12.1%;工业投资同比增长14.0%,比1-10月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5.4%,占工业投资比重39.0%,比2020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4.8%,占制造业投资的比重为42.4%;其中航空航天及设备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50.1%和27.6%。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增长16.8%,其中电子商务服务、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投资同比增长超过50%。 五、进口增速有所加快,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1-11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4.9%。其中,出口总额同比增长18.0%;进口总额同比增长10.9%,比1-10月提高0.4个百分点。贸易结构持续优化,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9.5%,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53.1%,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一般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22.4%,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54.5%,同比提高3.4个百分点。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18.2%,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49.8%。高新技术产品(与机电产品有交叉)出口同比增长30.6%,占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5.7%,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外贸新业态发展较快,保税物流进出口同比增长16.1%,占进出口总额比重为8.7%。1-11月,广州全市实际使用外资504.51亿元,同比增长12.6%。 六、货运量持续恢复,快递业务高速增长 1-11月,全市完成货运量同比增长7.0%。其中,铁路、公路货运保持良好增势,同比分别增长28.2%和16.1%。港口经营形势较好,广州港完成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4.2%。全市客运量受疫情散发影响较大,恢复不及预期。航空、铁路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9.3%和7.5%。快递业务量持续高速增长,1-11月,全市完成快递业务量96.21亿件,同比增长40.8%,两年平均增长29.6%。 七、金融市场运行稳健,中长期贷款增长稳定 11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3.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存、贷款余额分别为7.39万亿元和6.05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3%和12.4%。从贷款类型来看,企事业单位本外币贷款增长12.8%,其中,中长期货币信贷增长17.0%。 总的来看,11月份全市经济运行继续保持稳定恢复态势,发展韧性进一步显现。但也要看到,当前经济持续恢复向好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接下来,要继续统筹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强产业增动能、深挖潜扩内需、抓项目促落地,不断巩固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势头。
#城市GDP#2021年前三季度广州经济运行平稳 稳中蓄能 根据广东省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21年前三季度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0029.12亿元,同比增长9.9%,两年平均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88.63亿元,同比增长5.2%,两年平均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为5195.00亿元,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4%;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4645.49亿元,同比增长9.8%,两年平均增长5.3%。 一、农业生产形势较好,重点农产品产量提升 前三季度,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2.22亿元,同比增长6.8%。重点农产品中,蔬菜单位产量稳增,全市蔬菜及食用菌单位产量1.74吨/亩,同比增长1.1%;水果产量保持增长,其中龙眼、荔枝产量分别增长33.3%和5.8%;花卉种植亮点突出,实现产值同比增长13.1%。生猪产能持续扩大,全市生猪出栏同比增长74.5%。渔业品种优化,观赏鱼养殖、水田养殖沙虾等新型水产品增长较快,带动全市水产品产量同比增长6.9%,其中,海水产品产量增长8.6%,淡水产品产量增长6.3%。 二、工业生产表现稳定,制造业高新领域动力强劲 前三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4.6%。高技术制造业快速增长,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28.1%,两年平均增长16.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7.9%,两年平均增长22.2%;医药制造业增长22.1%,两年平均增长18.0%。分产品看,新能源汽车和多功能乘用车(MPV)快速产出,前三季度产量同比分别增长78.2%、62.8%;都市消费品需求强劲,家具、家用电热水器、家用房间空气清洁装置、电热烘烤器具产量同比分别增长52.1%、45.5%、42.5%和20.5%;新一代信息技术产品潜力释放,光电子器件、显示器和移动通信基站设备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0.8%、44.6%和40.3%。 三、规上服务业稳步复苏,新兴服务业出新出彩 1-8月(错月数据),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4.9%,两年平均增长8.1%。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3.9%,两年平均增长10.4%。主要行业中,互联网软件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继续保持良好增长势头,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8.3%、28.3%,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6.0%、15.3%。高技术服务业和高端专业服务业发展韧性足,相关行业合计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9.7%、29.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14.7%、13.4%;现代物流业势头正旺,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3%,两年平均增长21.1%。 四、消费市场持续恢复,新型消费成为重要引擎 前三季度,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499.89亿元,同比增长12.8%。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1.6%和29.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3.6%和下降4.6%。品质类消费成主流,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迅猛,同比分别增长37.8%和56.7%,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4.3%和31.2%,通信器材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增长8.8%。网络消费持续保持热度,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11.3%,两年平均增长21.1%,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20.9%;限额以上住宿餐饮企业网上餐费收入同比增长40.6%,两年平均增长35.1%。 五、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高技术产业投资加快蓄能 前三季度,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9.8%,两年平均增长12.8%。分类型看,工业投资持续恢复,同比增长10.2%,比上半年提高5.1个百分点,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25.2%,占工业投资的比重提升至38.9%,彰显科技成果在全市工业发展中的应用步伐加快。高技术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11.3%、24.8%,增速比上半年分别提升7.2个、5.2个百分点,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蓄力蓄能。民间投资信心足,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7.7%,两年平均增长15.6%,比上半年的两年平均增速提高3.2个百分点。 六、外贸进出口增长稳定,出口结构持续优化 前三季度,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8160.10亿元,同比增长16.3%,两年平均增长7.1%。其中,进口3336.4亿元,同比增长10.7%。出口4823.7亿元,同比增长20.5%。出口结构持续优化,机电产品出口同比增长20.6%,占出口总值比重为49.5%;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增长31.5%。全市实际使用外资约405.8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2.9%。 七、金融市场运行稳健,企事业单位信贷力度加大 9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3.29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存款余额7.28万亿元、贷款余额6.0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0%和13.5%。企事业单位信贷力度加大,贷款增长14.7%,其中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18.7%,保持较快增长势头。从行业分布看,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制造业新增贷款较多,同比分别增长22.7%、18.3%和12.3%。 八、货运量增势良好,快递业务持续活跃 前三季度,全市累计完成货运量7.15亿吨,同比增长10.7%,比2019年同期增长1.5%,已基本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其中,铁路、公路货运保持良好增势,同比分别增长27.5%、22.3%。白云机场货邮吞吐量增长稳定,7月以来单月货邮吞吐量同比增速逐月走高,9月货邮吞吐量创历史新高,首次突破18万吨。港口生产经营向好,广州港累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1807.42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1%。邮政业务量在快递业务的支撑下高速增长,全市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35.1%,两年平均增长28.3%,其中快递业务量达到74.33亿件,同比增长43.0%。 九、民生为重日益彰显,居民收入继续提高 就业形势平稳向好。前三季度,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数24.83万人,同比增长17.46%,完成年度任务的112.86%。9月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4%,同比下降0.39个百分点,控制在3.5%的目标以内。9月末,全市 “四上”企业34891家,数量创历年新高;“四上”企业期末从业人员448.26万人,同比增长6.7%,两年平均增长5.7%。 惠民生设施投资不断增加。前三季度,全市社会事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2.6%,两年平均增长32.2%。其中教育业、文化体育娱乐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84.3%和102.5%。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提高。前三季度,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608元,增长10.7%,两年平均增长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06元,增长11.8%,两年平均增长9.4%。 总体来看,全市经济稳定恢复的态势持续,经济发展呈现出较大韧性和潜力。但目前广州面临的外部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芯片短缺、能源供应紧张影响仍未消退,国际国内疫情仍存在不确定性,大宗商品价格依然高位,经济平稳运行的挑战较多。下阶段,要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工作,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专注高质量发展,既要高度关注各类风险挑战并积极采取措施,精准施策,夯实经济恢复基础,也要着眼长远高质量发展,不断激发市场活力、增强发展动力、释放内需潜力,为“十四五”开好局、迈好步打下坚实基础。
2021年1-5月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5月份,广州扎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延续前4个月的稳定恢复态势。总体来看,本轮疫情对5月份全市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显,各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较快增长。   一、规上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新产品产量增长迅猛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同比均增长21.1%,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8.2%和8.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0%和4.1%。从分行业看,前十大行业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个行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增速在23.2%至42.6%之间。从新产品产量看,手机(16.9倍)、服务器(2.7倍)、电子计算机整机(1.3倍)、智能电视(1.4倍)、工业仪表(1.2倍)等5种新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倍增。   二、规上服务业持续恢复,营利性服务业增势较好   1-4月(错月数据),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9%,今年以来持续保持30%以上的较快恢复性增长,两年平均增长8.4%,呈稳步增长态势。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7%,两年平均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速比1-3月两年平均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5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增速,同比分别增长78.0%、66.9%、38.4%、37.9%、3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房地产业等4个行业的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   三、消费市场表现稳定,网络消费模式活力增强   受益于“五一”假期带动,对冲下旬疫情的冲击,全市消费市场总体稳定。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8%,比2019年同期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4.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20.8%,比2019年同期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5.0%。随着居民健康防疫意识增强,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33.5%,两年平均增长35.3%。大宗商品和升级类商品保持畅旺,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40.0%,两年平均增长4.9%。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1%和65.0%,比1-4月分别提高9.8个和7.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0.2%和30.9%。网络消费热度不减,1-5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住宿餐饮企业网上餐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3%和46.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2.5%和40.8%。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制造业投资占比提升   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8%,比2019年同期增长30.8%,两年平均增长14.3%。分类型看,占比超四成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1%,两年平均增长9.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7.5%;工业投资增长7.9%,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速为28.9%。重要领域投资提速,制造业投资增长17.2%,占工业投资比重达71.1%,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器材、通用设备、医药、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2倍、76.8%、71%和59.5%。社会领域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7倍、1.7倍。现代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4倍、76.8%。   五、出口增长提速,外商投资快速增长   1-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329.8亿元,同比增长25.1%,比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2524.6亿元,增长32.7%,比1-4月提高1.0个百分点;进口总值1805.2亿元,增长15.8%。外贸新业态发展较快,市场采购出口同比增长28.8%,比1-4月提高5.6个百分点。保税物流进出口同比增长33.0%,对全市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加大。1-5月,外商投资实际使用外资251.53亿元,同比增长58.0%。   六、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存贷款增长稳定   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2.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存款余额7.01万亿元、贷款余额5.8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4.5%。企事业单位贷款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6.7%,其中占比超七成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3.2%。   七、货运量持续向好,邮政业保持快速增长   1-5月,货运量持续增长,全市货运量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4.5%,两年平均增长2.2%。其中,铁路、公路、航空货运量分别增长35.7%、42.7%和22.7%。港口生产经营持续向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3%、11.1%,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5.7%、6.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8%、3.2%。客运量持续恢复,全市完成客运量同比增长72.6%,两年平均下降4.0%。其中,航空、铁路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84.1%和63.3%;受“五一”假期出行需求旺盛的带动,5月当月公路客运量创今年月度新高,1-5月同比增长71.3%。但5月下旬出现新冠疫情本土病例后,交通管控逐步收紧,客运量呈现阶梯式下降趋势。   邮政业保持快速增长。1-5月,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13.31亿元,同比增长34.6%,两年平均增长23.5%。网上购物需求带动快递业务高速增长,1-5月,全市快递业务量35.63亿件,同比增长49.2%。   八、消费价格总体平稳,进出厂价格涨幅继续扩大   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比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与去年同期持平,猪肉价格持续下行趋势,同比下降16.3%,降幅比1-4月扩大1.0个百分点;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同比分别上涨1.1%和1.4%。受钢材、铜等金属类和化工原料类等价格上涨影响,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购进价格指数(IPI)双双上涨,同比分别上涨2.7%和4.0%,比1-4月分别提高0.5个和2.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5月份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6月份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升级,对全市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集聚性消费、服务行业的影响逐步加大,将对上半年经济持续恢复产生一定影响。下阶段,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抓好疫情防控,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加快释放内需潜力,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筑牢经济增长基础,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城市GDP#2021年1-5月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5月份,广州扎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延续前4个月的稳定恢复态势。总体来看,本轮疫情对5月份全市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显,各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较快增长。   一、规上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新产品产量增长迅猛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同比均增长21.1%,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8.2%和8.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0%和4.1%。从分行业看,前十大行业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个行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增速在23.2%至42.6%之间。从新产品产量看,手机(16.9倍)、服务器(2.7倍)、电子计算机整机(1.3倍)、智能电视(1.4倍)、工业仪表(1.2倍)等5种新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倍增。   二、规上服务业持续恢复,营利性服务业增势较好   1-4月(错月数据),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9%,今年以来持续保持30%以上的较快恢复性增长,两年平均增长8.4%,呈稳步增长态势。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7%,两年平均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速比1-3月两年平均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5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增速,同比分别增长78.0%、66.9%、38.4%、37.9%、3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房地产业等4个行业的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   三、消费市场表现稳定,网络消费模式活力增强   受益于“五一”假期带动,对冲下旬疫情的冲击,全市消费市场总体稳定。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8%,比2019年同期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4.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20.8%,比2019年同期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5.0%。随着居民健康防疫意识增强,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33.5%,两年平均增长35.3%。大宗商品和升级类商品保持畅旺,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40.0%,两年平均增长4.9%。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1%和65.0%,比1-4月分别提高9.8个和7.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0.2%和30.9%。网络消费热度不减,1-5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住宿餐饮企业网上餐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3%和46.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2.5%和40.8%。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制造业投资占比提升   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8%,比2019年同期增长30.8%,两年平均增长14.3%。分类型看,占比超四成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1%,两年平均增长9.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7.5%;工业投资增长7.9%,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速为28.9%。重要领域投资提速,制造业投资增长17.2%,占工业投资比重达71.1%,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器材、通用设备、医药、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2倍、76.8%、71%和59.5%。社会领域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7倍、1.7倍。现代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4倍、76.8%。   五、出口增长提速,外商投资快速增长   1-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329.8亿元,同比增长25.1%,比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2524.6亿元,增长32.7%,比1-4月提高1.0个百分点;进口总值1805.2亿元,增长15.8%。外贸新业态发展较快,市场采购出口同比增长28.8%,比1-4月提高5.6个百分点。保税物流进出口同比增长33.0%,对全市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加大。1-5月,外商投资实际使用外资251.53亿元,同比增长58.0%。   六、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存贷款增长稳定   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2.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存款余额7.01万亿元、贷款余额5.8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4.5%。企事业单位贷款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6.7%,其中占比超七成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3.2%。   七、货运量持续向好,邮政业保持快速增长   1-5月,货运量持续增长,全市货运量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4.5%,两年平均增长2.2%。其中,铁路、公路、航空货运量分别增长35.7%、42.7%和22.7%。港口生产经营持续向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3%、11.1%,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5.7%、6.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8%、3.2%。客运量持续恢复,全市完成客运量同比增长72.6%,两年平均下降4.0%。其中,航空、铁路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84.1%和63.3%;受“五一”假期出行需求旺盛的带动,5月当月公路客运量创今年月度新高,1-5月同比增长71.3%。但5月下旬出现新冠疫情本土病例后,交通管控逐步收紧,客运量呈现阶梯式下降趋势。   邮政业保持快速增长。1-5月,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13.31亿元,同比增长34.6%,两年平均增长23.5%。网上购物需求带动快递业务高速增长,1-5月,全市快递业务量35.63亿件,同比增长49.2%。   八、消费价格总体平稳,进出厂价格涨幅继续扩大   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比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与去年同期持平,猪肉价格持续下行趋势,同比下降16.3%,降幅比1-4月扩大1.0个百分点;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同比分别上涨1.1%和1.4%。受钢材、铜等金属类和化工原料类等价格上涨影响,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购进价格指数(IPI)双双上涨,同比分别上涨2.7%和4.0%,比1-4月分别提高0.5个和2.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5月份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6月份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升级,对全市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集聚性消费、服务行业的影响逐步加大,将对上半年经济持续恢复产生一定影响。下阶段,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抓好疫情防控,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加快释放内需潜力,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筑牢经济增长基础,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2021年1-5月广州市经济运行情况 5月份,广州扎实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经济延续前4个月的稳定恢复态势。总体来看,本轮疫情对5月份全市经济的影响还不明显,各主要经济指标仍保持较快增长。   一、规上工业生产持续增长,新产品产量增长迅猛   1-5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加值同比均增长21.1%,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8.2%和8.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4.0%和4.1%。从分行业看,前十大行业中汽车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燃气生产和供应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5个行业实现总产值同比增速高于全市规上工业平均增速,增速在23.2%至42.6%之间。从新产品产量看,手机(16.9倍)、服务器(2.7倍)、电子计算机整机(1.3倍)、智能电视(1.4倍)、工业仪表(1.2倍)等5种新产品产量同比实现倍增。   二、规上服务业持续恢复,营利性服务业增势较好   1-4月(错月数据),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2.9%,今年以来持续保持30%以上的较快恢复性增长,两年平均增长8.4%,呈稳步增长态势。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9.7%,两年平均增长10.9%,两年平均增速比1-3月两年平均增速提高0.5个百分点,保持较快增长。其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卫生和社会工作,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等5个行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全市规模以上服务业平均增速,同比分别增长78.0%、66.9%、38.4%、37.9%、35.2%。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卫生和社会工作,房地产业等4个行业的营业收入两年平均增速超过10%。   三、消费市场表现稳定,网络消费模式活力增强   受益于“五一”假期带动,对冲下旬疫情的冲击,全市消费市场总体稳定。1-5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3.8%,比2019年同期增长9.1%,两年平均增长4.4%。其中,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增长20.8%,比2019年同期增长10.2%,两年平均增长5.0%。随着居民健康防疫意识增强,限额以上中西药品类商品零售额两年平均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33.5%,两年平均增长35.3%。大宗商品和升级类商品保持畅旺,限额以上汽车零售额同比增长40.0%,两年平均增长4.9%。限额以上金银珠宝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8.1%和65.0%,比1-4月分别提高9.8个和7.1个百分点,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0.2%和30.9%。网络消费热度不减,1-5月全市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住宿餐饮企业网上餐费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3.3%和46.6%,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2.5%和40.8%。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势良好,制造业投资占比提升   1-5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8%,比2019年同期增长30.8%,两年平均增长14.3%。分类型看,占比超四成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4.1%,两年平均增长9.1%;基础设施投资增长7.0%,两年平均增长7.5%;工业投资增长7.9%,其中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同比增长37.3%,两年平均增速为28.9%。重要领域投资提速,制造业投资增长17.2%,占工业投资比重达71.1%,同比提高5.7个百分点,其中电气机械器材、通用设备、医药、专用设备等先进制造业投资分别增长1.2倍、76.8%、71%和59.5%。社会领域中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3.7倍、1.7倍。现代服务业投资高速增长,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投资分别增长2.4倍、76.8%。   五、出口增长提速,外商投资快速增长   1-5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值4329.8亿元,同比增长25.1%,比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出口总值2524.6亿元,增长32.7%,比1-4月提高1.0个百分点;进口总值1805.2亿元,增长15.8%。外贸新业态发展较快,市场采购出口同比增长28.8%,比1-4月提高5.6个百分点。保税物流进出口同比增长33.0%,对全市进出口增长的贡献加大。1-5月,外商投资实际使用外资251.53亿元,同比增长58.0%。   六、金融市场运行稳健,存贷款增长稳定   5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12.85万亿元,同比增长12.1%。其中,存款余额7.01万亿元、贷款余额5.84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1%和14.5%。企事业单位贷款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6.7%,其中占比超七成的中长期贷款同比增长23.2%。   七、货运量持续向好,邮政业保持快速增长   1-5月,货运量持续增长,全市货运量同比增长21.8%,比2019年同期增长4.5%,两年平均增长2.2%。其中,铁路、公路、航空货运量分别增长35.7%、42.7%和22.7%。港口生产经营持续向好,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7.3%、11.1%,比2019年同期分别增长5.7%、6.4%,两年平均分别增长2.8%、3.2%。客运量持续恢复,全市完成客运量同比增长72.6%,两年平均下降4.0%。其中,航空、铁路客运量同比分别增长84.1%和63.3%;受“五一”假期出行需求旺盛的带动,5月当月公路客运量创今年月度新高,1-5月同比增长71.3%。但5月下旬出现新冠疫情本土病例后,交通管控逐步收紧,客运量呈现阶梯式下降趋势。   邮政业保持快速增长。1-5月,全市完成邮政业务总量313.31亿元,同比增长34.6%,两年平均增长23.5%。网上购物需求带动快递业务高速增长,1-5月,全市快递业务量35.63亿件,同比增长49.2%。   八、消费价格总体平稳,进出厂价格涨幅继续扩大   1-5月,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0.3%,比1-4月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烟酒类与去年同期持平,猪肉价格持续下行趋势,同比下降16.3%,降幅比1-4月扩大1.0个百分点;衣着类、交通和通信类同比分别上涨1.1%和1.4%。受钢材、铜等金属类和化工原料类等价格上涨影响,全市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和购进价格指数(IPI)双双上涨,同比分别上涨2.7%和4.0%,比1-4月分别提高0.5个和2.1个百分点。   总的来看,5月份全市经济运行保持稳定恢复态势。但也要看到,6月份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逐步升级,对全市住宿餐饮、文体娱乐、商务服务、交通运输等集聚性消费、服务行业的影响逐步加大,将对上半年经济持续恢复产生一定影响。下阶段,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稳扎稳打抓好疫情防控,助力企业纾困解难,加快释放内需潜力,着力畅通经济循环,筑牢经济增长基础,推动经济持续稳定恢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