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cjcyjp wacjcyjp
关注数: 304 粉丝数: 560 发帖数: 4,733 关注贴吧数: 52
封臣上限真的是合理设定吗? [p]网页链接 根据末日审判书记载征服者威廉有1400个直接封臣,间接封臣7900个,当时英国奉行我的封臣的封臣还是我的封臣。 法王路易六世(1108-1137)连自己有多少封臣都不知道。当时封臣还分持有国王封地,相对听话的封臣和土地非法王授予,对法王是否臣服全看心情的各级法国诸侯。国王对巴黎周围的堡主,骑士还得一一武力征服树立权威。没有从法王那边获得封地的诸侯虽然自行其是,但不意味着就拒绝为法王服兵役。1108年勃艮第公爵拒绝对法王行臣服礼,但是在法王和英王两次战争中都响应国王征召。当时法国境内诸侯并不一定臣服法王,但是他们有一个相对认可的原则,即保卫法兰克王国,法王只是号召大家保卫法兰克王国的旗帜罢了,例如1124年法国全境贵族愿意参战对抗神罗入侵。 游戏里玩家无法绕过公爵去拔伯爵领,现实中不存在这种限制。1126年路易六世带兵讨伐奥弗涅伯爵,结果奥弗涅伯爵的封君阿奎丹公爵带兵保护他,与法王对峙。公爵告诉法王,奥弗涅伯爵领是你授予我,我再授予他人,如果他犯错,我保证他会出现在您的法庭。最后法王接受提议,撤兵。说明哪怕是间接获得国王封地的次级封臣,也得接受国王审判。路易六世通过这件事确立了他-阿奎丹公爵-奥弗涅伯爵的封建关系,类似的还有路易六世和英国亨利一世开战迫使英王承认基于诺曼底公爵是法王封臣,而向法王行臣服礼,宣示效忠。游戏里根本没法做到这点。
撇开P社历史学看看769剧本西域的真实情况 郭昕,游戏里750年就当上安西都护,现实中是781年派使者绕道回纥到长安后才被册封为安西都护。郭昕是郭子仪的侄儿。现实中安西都护府驻地是在龟兹,P社强行还把郭昕赶到敦煌。789年安西四镇之一的焉耆镇守使杨日佑,游戏里把他的驻地焉耆给了吐蕃,给了他龟兹的宣传权。鬼知道P社怎么拍脑袋拍出来的。789年安西四镇之一的疏勒镇守使鲁阳,游戏里是疏勒国王裴冷冷的下属,现实中镇守使权力远大于土著国王。789年安西四镇之一的于阗镇守使郑据,游戏里是于阗公爵的下属,开局的于阗公爵叫尉迟曜,他的哥哥尉迟胜曾到长安朝拜玄宗,安史之乱爆发后尉迟胜将王位让给弟弟尉迟曜,带兵入关勤王。761年唐朝封尉迟曜为安西节度使副使,游戏里郑据是尉迟曜这点倒是和历史符合。镇守敦煌的河西节度使周鼎,历史上河西节度使兵力(7.3万)远超安西都护府(2.4万),河西之地也不归安西都护府管辖。对很多人来说,安西都护名头远大于河西节度使,实际上安西都护府能在安史之乱后坚守40余年,并非四镇唐军很强,而是吐蕃主攻方向是河西,安史之乱爆发后河西军大量东调,吐蕃入侵,河西之地迅速沦陷,离长安最远的敦煌反而得以维持,更不用说安西四镇。 789年吐蕃开始攻略安西四镇,与葛逻禄联合攻陷北庭都护府驻地,790年攻陷于阗,包围安西都护驻地龟兹,后得回纥援军解围,疏勒镇和龟兹何时陷落无考。
如何理解史记记载的赵国“卒四十余万” @ wmhld @ myth首先,长平之战战国绝对不可能动员40万战兵。论证过程以下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594019416?pid=118639835242&cid=0&red_tag=1413675361#118639835242 其次,司马迁的记载又不像是随手瞎编。论证过程看以下帖子, https://tieba.baidu.com/p/5600769916?pid=118696096700&cid=0&red_tag=2511524331#118696096700 那么假设司马迁记载的数字没错,如何理解这个“卒四十万人”? 《史记白起列传》“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曰:“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覆。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赵人大震。 ” 《史记韩世家》“秦拔赵上党,杀马服子卒四十馀万於长平” 《史记赵世家》“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馀万皆阬之。” 关键点在“卒”字,现代人常识中“卒”是士兵的意思,但在古代则没这么简单,东汉时期的《说文》中“卒”意思是“隶人给事者为卒。卒,衣有题识者。”简单翻译就是被国家差遣服役穿特殊标识衣服的人就叫做卒,在《史记》中,“卒”既有指士兵,也有指服劳役的百姓。 《史记河渠书》“汉兴三十九年,孝文时河决酸枣,东溃金隄,於是东郡大兴卒塞之。 ” “天子以为然,令齐人水工徐伯表,悉发卒数万人穿漕渠,三岁而通。” “於是为发卒万馀人穿渠,自徵引洛水至商颜山下。” “天子乃使汲仁、郭昌发卒数万人塞瓠子决。” 《史记平准书》“初置张掖、酒泉郡,而上郡、朔方、西河、河西开田官,斥塞卒六十万人戍田之。”
帝国最最最最最最恶心的两个神级BUG!标题一定要长长的! 第一个是叛军BUG。游戏中省份满意度为负,第三次会出叛军,而且刚打下来的首都抵抗度极高,很多人觉得早期灭国不划算,其实不对,问题就是叛军只要不被消灭就绝对不会刷新的出来,不管城里满意度负多少,因此,只要叛军出来后打他一次,自动计算,叛军都不会全死,会剩下几十到一百兵。这样做的好处有两个,一,大部队可以走了,从现在开始,税收调到最高,不管满意度负多少都没关系,只要省份有叛军就绝对没事。二,叛军很喜欢去烧房子,只要房子完好他就会优先去烧,但是兵少的时候,烧一次伤害很小,只要几十块就能修好。三,打完后留下2个线列守城,每回合花一两百块修建筑,即使叛军不烧过来攻城也不怕,打跑就行。用了此BUG后,任何首都打下来都不再是恶梦,反而是抵抗度不高不低的小城比较闹心。 第二个是贸易物运输航线BUG,此BUG更可怕,碰到的话而且自己海军不强的话,不用修改器基本就是只有重开一局了。游戏里本土以外的两个地区的贸易物品,包括四大贸易区的货物通通都要运回首都才能再销售出去,而运回国内的航线是首都的固定港口,不会因为该港口被封锁就运往别的本土港口,而是所有海外贸易物品通通消失!以西班牙为例,我把加迪斯港改为贸易港口,之后海外贸易物都运往这个港,结果英国堵港口,所有海外贸易物全部消失,纵使我的首都还有另外2个贸易港口,纵使我首都旁边还有葡萄牙和摩洛哥的贸易港口都没用。此神BUG只要海军够强或者用一个满编去占领那个港口,可以轻易废掉任何殖民大国。要发现这个港口不难,只要看航线,连接首都港口哪条航线的贸易额超高,比如上万的,那条航线连接的港口就是最重要的贸易物品运回国内的港口。
从一本叫西方战争艺术的书上摘录下来的一些资料      第二天早晨,哥特人的重型骑兵在其步兵前面列成队形,距离拜占庭队伍仅两箭射程。延迟一阵之后,哥特骑兵发起了它著名的凶猛冲锋。但在方阵面前,他们失败了,并在步兵面前停了下来,因此,哥特骑兵的两翼不得不承受来自拜占庭弓箭手的如雨箭矢。看到哥特骑兵不能打垮自己的步兵,停了下来,而自己的弓箭则射伤了敌人的战马和士兵,于是纳尔塞斯命令其重型骑兵进攻敌人翼侧,同时步兵也向前运动。哥特骑兵逃跑了,并在逃跑过程中与自己的步兵纠缠在一起。托提拉国王在逃走途中受到了致命伤。 这次会战推翻了哥特人在意大利的统治,将意大利收回帝国版图。不清楚托提拉为什么要让其骑兵冲击拜占庭部队的中央,而不是冲击两翼比较薄弱的弓箭手。因为这种愚蠢之举不符合他通常的特点,也许是由于地形障碍,或者是壕沟(拜占庭人曾在早先的战斗中使用过这些障碍)迫使其实施正面进攻。这次会战再次显示了重型步兵抗击重型骑兵冲锋的能力。哪怕雇佣的徒步士兵缺乏共同训练,但他们的长矛和长枪,他们的纵深配置以及他们作为职业士兵的技能,足以击败可怕的哥特骑兵的正面冲锋。 拜占庭人曾经长期对付熟练的草原轻型骑兵。土耳其骑兵没有护身盔甲,仅携带一把短剑,有时是携带标枪。他们主要依靠弓箭。每人携带一个装有30-50枝箭的箭袋,乘马机动。在战役中,每名骑兵至少配备一匹备用马。据一位欧洲观察家描述,他们战斗中运用的战术是,骑兵弓箭手“从不与敌人胶着在一起,但始终在其四周盘旋,一会儿从这里一会儿从那里施放弓箭;有时假装逃跑,在逃跑过程中向后发射弓箭射击追击者,杀死其人员和马匹,就像他们进行面对面战斗似的”。为了对付这种与安息人极其相象的战术,拜占庭条令中规定,始终是在骑兵附近配有徒步弓箭手,绝不在翼侧或后方没有掩护的情况作战,绝不允许分散部队。在曼奇刻尔特会战中,罗曼努斯皇帝将其所有步兵用于围攻另一个地方;此外,他还违反了来自于与轻型骑兵长期作战经验的规范中的其他条款。 [ 注:阿尔弗雷德·弗伦德利,《恐怖之日:曼奇刻尔特会战,1071》(伦敦,1981年版),第125页。 ] 在两位统治者进行了一次谈判之后,具有攻击性的罗曼努斯向土耳其人开战。他把全副盔甲的骑兵军队排列成一条宽大的战线,并以强大的后卫作支持。土耳其人后撤,其负载较轻的马匹可以轻易地保持与敌人的距离。但是,他们攻击拜占庭人的翼侧,以如雨之箭射击拜占庭骑兵。弓箭对身着盔甲的骑兵的杀伤无疑较小,但战马却损失较大,许多骑兵失去了他们的坐骑。一些拜占庭骑兵也有弓箭,但这些士兵不再像前几个世纪的骑兵那样具有射箭的技能。因此,土耳其人击败他们并没有什么困难。拜占庭的部队集团是良好的目标;运动中的土耳其人却不易捕捉。位于翼侧的士兵们“被土耳其人反复袭击,被迫追击敌人的弓箭手,因为若不如此,敌人的弓箭手就会从远处射箭,射杀他们的马匹。但是轻率的追击使他们陷入敌人的埋伏”。与此同时,皇帝还继续向前机动其部队,抵近持续后撤的敌人,直至“黎明之际,使他大吃一惊”。 [ 注:阿尔弗雷德·弗伦德利,《恐怖之日:曼奇刻尔特会战,1071》,第190页。 ] 当皇帝想要其军队利用夜暗撤回营地时,两翼的部队没有理解返回的信号,于是军队陷入混乱。罗曼努斯位于中央,与两翼分割开来。当他再次向前运动时,其后卫却继续向营地返回,这使他困惑不解。土耳其人以乘马飞驰的弓箭手返转回来,攻击并包围了分裂的军队,向毫无组织的盔甲骑兵射箭。“人叫马嘶、汗如雨下、惊恐不堪、烟尘遮天,就像是一场地震。不少土耳其人成群地在我们四周驰骋。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速度、决心和力量,在逃跑中寻找安全。敌人追逐他们,一些人被杀死,一些人被俘虏,而其他人则被践踏在马蹄之下。其景象悲惨可怕,超过了任何哀痛和悲伤。”除了后卫,其余部队实际上全部被土耳其人杀死或俘虏。拜占庭职业军队之花被摧残了。 [ 注:阿尔弗雷德·弗伦德利,《恐怖之日:曼奇刻尔特会战,1071》,第191页。 ] 这次会战显示了拜占庭人早已熟知的东西,重型骑兵无力对付轻型骑兵。这一认识是其条令规定必须使轻型步兵与骑兵在一起的基础。轻型骑兵在机动能力上并不具有很大的优势,但这种适当的优势就使其能够避免战斗而又同时使用弓箭。就像使用标枪的希腊轻型步兵皮尔塔斯特曾经避免与重型步兵进行突击战斗,而又以投射武器杀伤他们一样,土耳其人的乘马弓箭手击败了拜占庭的重型骑兵。 给不喜欢看长贴的朋友总结一下主要内容:重型步兵抗击重型骑兵冲锋的能力很出色。哪怕雇佣的徒步士兵缺乏共同训练,但他们的长矛和长枪,他们的纵深配置以及他们作为职业士兵的技能,足以击败强力骑兵的正面冲锋;重型骑兵缺乏轻型步兵(远程投射兵)或防御工事(书中有提及神罗利用重骑和防御工事击败马扎尔轻骑的例子)下无力对付轻型骑兵。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