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水寒鸦 易水寒鸦
关注数: 4 粉丝数: 5 发帖数: 2,066 关注贴吧数: 6
撂凉了火热的心by冯小刚 那年4月,一位传奇式的大老板来到北影,目的只有一个:投资电影。  据参加会见的滕文骥导演说,老板问韩三平:“你每年的电影投资需要多少钱?”  韩三平说:“以目前北影的状况来说,大约需要八千万元。”  老板说:“给你两亿元怎么样?”  韩三平说:“用不了。”  老板补充道:“我说的是两亿美元。”  大约一个星期后,我们一帮导演应邀与老板座谈。我的印象中,老板那天穿得很朴素,一件白衬衫,挽着袖子,脚上穿着一双布鞋,看上去不像大财主,更像是参加“三夏四清”的机关干部。  他说:“我们现在从事的是第四产业。世界上有一些人手里握有大笔的资金,但是没有用,比如说银行、基金会;世界上还有一些人充满智慧,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但又苦于没有资金,比如说各位导演。我们的任务就是,把那些放在那儿没用的钱交给需要的人,这就是第四产业。”  他又说:“我们现在正在论证一个震惊天下的设想,把喜马拉雅山炸开一个宽五十公里的口子,让印度洋上的暖湿气流经尼泊尔吹进青藏高原,彻底改变那里恶劣的生态环境,摘掉那里的落后帽子,把青藏高原变成美丽富饶的鱼米之乡。”  我当时都听傻了,很多天一闭上眼睛,眼前就出现炸开喜马拉雅山的画面。事后,我问懂行的人,老板的创意是否可行。得到的答复是:扯淡。把喜马拉雅山脉炸开一道五十公里宽的口子,至少需要数百颗原子弹的爆破能量,爆炸后会产生两种后果:一是,青藏高原和尼泊尔王国的生态都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至少上百年寸草不生;二是,一旦印度洋上的暖流吹到喜马拉雅山的北麓,积雪融化,青藏高原下面的十几个省全都会泡在水里了。虽然很扯淡,但仍能看出老板具有超凡的想像力,那种立志为国的精神令人敬佩。  座谈会开得云遮雾罩。之后,我们在老板的带领下驱车进山,沿途老板的手下不断指着一座又一座的山说:“这是我们的地,这也是我们的山。”同行的张健亚导演,座谈会时多喝了几杯茶,途中尿急。我说:“你忍着点吧,别尿在老板的地盘上。”他苦着脸说:“谁知道老板的地盘有多大呀。”  车行了大约二十来分钟,停在一道山口前,大家下来欣赏风光。张健亚说:“应该出了老板的地界了,我实在憋不住了。”撒完尿,提起裤子,神情恢复了从容,他问老板的手下:“这还是你们老板的地吗?”手下答:“这里还是,过了前面那座石桥就不是了。”张健亚听后追悔莫及。  傍晚时分,老板款待我们吃火锅,用料都是从四川老家带来的,口味正宗。几杯酒下肚,老板又爆出一项惊人的计划。  大概的意思是说:他已经和俄罗斯方面谈妥,委托他们用三年的时间,发射六十颗通讯卫星,把地球全都罩起来。又说:光有卫星在天上飞是没有用的,它只是一个载体,需要购买大量的节目来填充它,这样既解决了你们拍片的费用,又解决了片子拍完以后销不出去的难题。  我在心里算了一下,六十颗卫星,三年发射完,平均每个月要发射一颗半。大买卖,这得给俄罗斯多少钱呀?  那天晚上,我们喝了不少酒,兴致所至,我也向老板倾诉了我的痴心妄想。当时我在报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称:苏联解体后,“黑海舰队”划归乌克兰接管,因为舰队的军费惊人,乌克兰不堪重负,想把舰队还给俄罗斯,但俄罗斯也养不起。双方推来推去,险些动了解散“黑海舰队”的念头。  我建议老板:您还不如凑点钱,把伟大的“黑海舰队”租借到中国来,有“黑海舰队”在咱们海岸线游弋,美国第七舰队还敢过来?  老板对我的想像力也是赞赏有加,双方都如见到知己。末了,临分手时,老板问:“你的贺岁片我投资。叫什么名来着?”  我答:“《比火还热的心》,说的就是您这种人。”  后来,老板往北影的账上打了一笔小钱之后,从此杳无音信,我的《比火还热的心》,也差不多快撂凉了。
昨天和弟弟在院子里玩蚂蚁 我简述一下蚂蚁被我们折磨的过程1.在喇叭花藤附近抓黑黑的硬壳大蚂蚁,扔进洗衣服用剩的水中淹一会儿2.从水中取出蚂蚁,在阳光下用大号放大镜烤。此举相当于心脏复苏,因为蚂蚁在水中待长了会打蔫或装死3.反复几次以上步骤,并让它在胳膊上爬,结果我被大蚂蚁的小尖牙咬了几下,并不疼,它实在太弱小4.我们又逮了一只更大的,想着怎样谋杀它……5.先把它淹在水里,我弟弟找他奶奶也就是我姥姥要了一根白头发,系在大蚂蚁身上,本来速度迅速行动敏捷活力四射的大蚂蚁在劫难逃6.心灵手巧的弟弟把两只蚂蚁系在了一起,但他俩不是装死就是梳妆,不停地捋那两只小须子,想把脑袋弄干7.我们又抓了一只比较大的,把小蚂蚁从绳子上解开扔在水中的泡沫浮岛上,两只比较欢的蚂蚁被我们栓在了一起8.于是二人开始拔河比赛,时而各自较劲,时而对起头商量,说什么呢?我不清楚,但二人的协调很有功效,他们开始朝着一个方向同心协力地爬了9.好景不长,比较老实的那只蚂蚁拉着另一只在跑10.我们把他们放在手上感受了一下,一只把另一只用自己的力量悬在半空奋力爬上我的手指,一只在手心,一只在手背……11.弟弟想把他们一起捅进我的酸奶吸管里可是总被其中一只蚂蚁拉出来12.两只蚂蚁又找到了感觉,商量一下之后同心协力地爬13.我们该回家了,弟弟剪断了绳子把他们放在了牵牛花的绿叶上,这俩人也许是吓坏了,都不肯爬,现在怎样我们也不清楚了大人们说我们不该把他俩尾对尾地系起来,所以他们才没办法一起爬拜托,系这个也是需要技术含量的!这让我想起来我上小学的时候也是用类似的方法和小伙伴一起折磨吊死鬼的弱肉强食啊~~孩子们小时候应该都做过类似的事情,心里知道残忍因为好玩还是会去做不过我这么大了,和同学说他们肯定会笑我,在这里说不会被笑话吧……
名人的生活态度 关于职业 张艺谋(导演):拍电影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事,但不是唯一,我更关心实实在在的问题。 崔健(摇滚歌手):能做我喜欢的事,它又能挣钱,足够养活自己的家人,这就是最准确的“事业”,如果你干你不想干的事情,又能赚钱,那叫打工。 顾长卫(摄影师):摄影对我来说是择业手艺,因为它可以养活我。其实拍电影对我来说是最有价值的,许多人都能把自己做的事说成是世界上最了不起的事,但我做不到。 余隆(指挥家):作为一个艺术家,最重要的是在艺术上坚持自己,但作为一个组织者就要学会妥协,我也正在学,这需要耐性也需要悟性。 王峻涛(网络专家):一件很伟大的事和一件很平庸的事的唯一差别在于怎么做好细节。 陈宝国(演员):做演员,机遇太重要了,我以为做演员一定要少年得宠,这是这个职业的需要。 关于感情 崔健:永恒的爱是指你能找到一种归宿感。爱情是你选择不了的,当爱情选择你的时候你跑不了。 聂卫平(围棋国手):婚姻像下围棋,“漏算”的错误也很多。婚姻太可怕了,我没碰到特别适合我的女人。我希望找到一个管着我,跟我相依为命的女人。让我祈祷吧。 张杨(导演):爱情是很容易碰到的,但默契相处方式很难建立。爱情不是让你生活下去的东西,而两个共同拥有的生存方式才是跟你生命的存在质量息息相关的。如果你每天的生活是和这个人分享的,那么,她给你的另一半生活决定了你一半的生活质量。 顾长卫:我觉得要把任何一件事情做久了都是有挑战性的,就要不断地去寻找这其中的兴趣点,寻找两个人之间有意思的事情。 梁晓声(作家):即使梁山伯和祝英台结婚了,他们也一样要抬杠,要吵架,要发生争执,跟我们一样的,过几天,或者梁山伯或者祝英台想自己出去走走。 毕淑敏(作家):我觉得爱情,当一个男人一条腿跪下向你求婚时,没什么了不起的,但是当你们在一起相处几十年,它就了不起了。 夫妻到最后就是相依为命的感觉,在彼此眼中永远是当初相识时的样子。 徐帆(演员):如果你去追求一个完美的人,那你就惨了,好在他还有缺点,你也就有了自由发挥的余地。 吕丽萍(演员):除非婚姻不存在了,否则夫妻之间应该彼此忠诚。这也许是女人的思想,对于女人来讲,爱不存在了才可能发生婚外恋。 你选择的男人一定要有爱心,他爱小孩子,爱周围所有的人而不仅仅爱你。 关于自己 张贤亮(作家):我一直没有上过大学。好在大学不是教作家的。 顾长卫:总的来说我不太喜欢突出自己。这就是我的性格,如果在一个环境里太突出我了,我就会觉得不自在。我不是那种一天有80个想法的人,平时看起来比较安居乐业,但是只要有一个想法,我就会竭尽全力把它变成现实。 陈娟红(模特):我觉得自己属于那种个性比较强的,比较有特点的,但不是那种让男人看一眼就喜欢上的那种女孩儿。小的时候觉得面黄肌瘦的自己像个丑小鸭,现在回头看看,觉得自己蛮酷的。 李保田:特别容易焦虑。 梁朝伟(演员):我是一个比较害羞的男人。 尤勇(演员):我是一个性格上比较沉稳的人,他们觉得我身上有一种霸气。 蒋雯丽(演员):我外表很平静其实心里很狂热的。 田震(歌手):我对自己的潜能抱有一定的幻想,或者是自信,因为我觉得我有很多潜力还没有发挥出来。 我这个人很多很多时候都特别害臊的,不敢抖搂自己,有的时候人是需要敢抖搂自己,我就是太害羞。 看他人 张艺谋:有人故意要前卫,要清高,要不朽,我不知道他们的作品是否100年以后被发现。 姜文(演员、导演):就拿我们拍电影的上一代人来说吧,该上学的时候吧,他们下乡了;该成家立业的时候吧,他们上学了。读书晚了也容易给人带来一些问题:不求甚解,或者说是噎着了。起码,我们在该上大学的时候上了学,没等着更老一点,以一种不太正常的心态去接受新的知识,把一些不是知识的东西当成知识,把什么不值得重视的东西去重视。 张杨:《秋菊打官司》我非常喜欢,张艺谋当然是个很好的导演。但是,像其他第五代导演一样,当我试图在他们的工作中看到他们所思所想或他们自己的影子的时候,我发现我看不到。我知道他们在寻找些东西,但他们往往从历史、文化或别人身上去寻找,而不是从自己的血液中去寻找。我想通过他们的电影去看他们的内心,但我看不到。 梁朝伟:跟王家卫合作这么多次,每次都让我更痛苦、更沮丧,但为了作品都是值得的。 关于男人和女人 孙雯(女足运动员):中国女孩总是表现得软弱些,有点艺术气质,要被保护,很依靠的样子。小心眼的男人,像一个女人一样地跟女人斤斤计较的男人最让人受不了。 我最看不惯男人随地吐痰或扔垃圾。 徐帆:女人的工作就是让你知道家庭以外的一些事情,但女人应该把家庭看得最重。 吕丽萍:中国男人在责任感方面差点儿。 其他(快乐) 张艺谋:为了那点儿所谓的传世,几十年都不快乐,干嘛呀? 烦恼的原因都是一个:为了活得更好一点儿。我为了拍好的片子烦恼,有些大文豪、大艺术家为更抽象的事情烦恼,在我看来都不值得。 姜文:没有缺点的人优点也不多。
顺天与胜天:中西文化析论 作者:云尘子 笔者写了前面的三十二篇文章之后,看到的反应是,有大力支持者,也有坚决反对者。就反对者来说,比较普遍的现象是,专门找华夏文化的毛病,专门讲西方文化的好处,这个现象正是笔者要扭转的,因此,遭到这些朋友的反对是理所当然的。笔者的做法是:首先,扬华夏文化之善,把这种善的方面尽量落实到我们的生命与生活之中,一方面是为了增强我们的民族自信和自尊,另一方面是给我们的社会以及政治提供一点借鉴,另外,也想以此来使我们人生与社会更好起来。其次,在一片为西方文化叫好的声音之中,指出西方文化给我们带来的好处背后所隐藏着的巨大的危险性和危害性,一方面希望借此来呼吁大家能有防微杜渐的意识,尽量把这种危险和危害减少的最低限度,不要等到悬崖再去勒马;另一方面是要以此来增强与西方文化大为不同的华夏文化视角,避免只以西方文化来看待人生与社会;另外,也想借此促进华夏文化的复兴。总之,笔者不可能阻止现在的发展趋势,如果能减缓一下这种趋势也就很不错了;在西方文化极为盛行的今天,倡导用华夏文化的视角来看问题,这本身就必然导致很多人的反对、反感。不过,华夏文化要复兴,人类社会要避免危险和危害,我们不能没有长远的眼光,所以,笔者还要继续写下去。 这个题目是“顺天与胜天”。华夏文化中有没有“胜天”的观念?《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和“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因物而多之,孰与骋能而化之!思物而物之,孰与理物而勿失之也!愿于物之所以生,孰与有物之所以成!故错人而思天,则失万物之情。” 这是常常被人应用来强调“人定胜天”的。比如杨荣国先生在文革时期所著的《简明中国哲学史(修订本)·前言》中说:孔子、孟子等人是“代表没落奴隶主阶级”的,他们“以各种形式宣扬天命论思想,宣扬唯心论的先验论和天才论。与此相对立的,除‘不知天命而不畏’的奴隶思想外,主要有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如商鞅、荀况和韩非,他们用‘天人相分’的唯物主义观点来批判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天人相与’的天命论思想;在认识论上也展开了朴素唯物论的反映论对唯心论的先验论的激烈战斗,并从战斗中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这一光辉的‘人定胜天’的思想。”(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三版,第3页)但是,我们在引用荀子的话时,却只字不提荀子讲这段话时的目的,其目的是什么?是强调重视“礼义”,而不是要否定天道:“在天者莫明于日月,在地者莫明于水火,在物者莫明于珠玉,在人者莫明于礼义。故日月不高,则光明不赫;水火不积,则晖润不博;珠玉不睹乎外,则王公不以为宝;礼义不加于国家,则功名不白。故人之命在天,国之命在礼。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好利多诈而危,权谋倾覆幽险而亡矣。”他说“天行有常”,是对天道的肯定,“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强调礼义的重要性。从总的方面来说,荀子此说并未背离孔子“尽人事,听天命”的原则,只是侧重于强调“尽人事”而已。 我们这里所说的“胜天”,是把人凌驾于“天”之上,为了人的利益而置天地万物与自然而不顾,是人类的自大。因为“胜天”思想本来就是为了人的利益,因此,各种科学技术的发明,似乎都给人类带来了极大的利益,当我们享受着这些利益的时候,当然也就对“胜天”的观念感恩戴德了。然而,我们真的能够“胜天”吗?我们成功地进行了一次“人工降雨”解决了旱灾,这就是“胜天”吗?我们发射了卫星、飞船能够“飞天”了,这就是“胜天”吗?用我们中国人常说的一句话来说,那就是“不知天高地厚”!当我们因为在此时此地人工降雨成功而庆祝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我们是在把彼时彼地应该降的雨“掠夺”过来了?当我们为卫星和飞船的成功发射而骄傲的时候,我们可曾想到,我们也在同时破坏着臭氧层、制造太空垃圾、扰乱宇宙的自然秩序?
遵道与敬神:中西文化析论 作者:云尘子 在华夏文化中,把人类以及万物都是看做天地所生。如果在地球的范围内来说,是天地产生了人类以及万物;站在外星人的角度来说,外星人所生存的地方是“地”,地球也就成了他们的“天”;站在无限的宇宙,抛开人类的立场来说,也就无所谓天地的区别,一切都只是“天”。因此,华夏文化中,“天”是最高的、最大的。在天道、地道、人道之中,天道最高最大;从整个宇宙来说,最高最大的则是“道”。《道德经》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周易·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万物生焉。”“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所以,我们把天地看做是人类的远祖,因此我们也就把天作为祖先一样敬奉。 从人类来说,天地是人类的祖先;从个体的人来说,则是由父母交感所生,如此代代相繁衍,由此而有了对祖先的敬奉之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华夏文化对天地的敬奉与对祖先的敬奉是一致的。《周易》中说:“君子以神道设教”。何谓神?“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说文》中说:“神,伸也。”也就是说“神”是人类精神生命的的延伸。将两者结合起来,所谓“神道设教”都是以道和祖先来行教化,因此,孔子说要“畏天命”,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虽然说《书经》中出现过“上帝”一词,但是,其中的“上帝”也不过是上天与祖先的化身。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是对天地的敬奉,还是对祖先的敬奉,都可以归结为“以祖宗行教化”,这也就是华夏民族的“宗教”。 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我们所说的“宗教”是一种文化信仰,其目的只是对天地之道和祖先的尊敬和感恩之情,是用它来告诫人们注意谨慎行事,而不是把“道”看做是人类以及万物的“保护神”,也不是把“道”看作天地的创造者。从“天人感应”的观念出发来看,人可以感应天,天也可以感应人,殷商时期的甲骨文中可以看到,他们很重视占卜和祭祀,但是,那也只是求得与天地祖先的交流,南方的巫和北方的儒最初都是这样的使者。从《书经》来看,大道和上天只保佑那些有道德修养的民族或人,因此,人的道德修养才是最重要的。“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也就是这个意思。《论语》中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也是这个意思。从“天人合一”的观念来看,人是天地的一部分,天地也是人的一部分,因此,人要与天地万物和谐相处,要互相尊重,它们是一损俱损的关系。 华夏文化这种对“道”的尊崇,是与西方文化大不相同的。西方文化创造出了一个至高无上的“神”——上帝耶和华,却不能再上溯到另外的问题:上帝又是如何出现的呢?上帝既然能与玛利亚生出耶稣,为什么还要再造出亚当和夏娃而不是生出来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西方文化又产生了“进化论”学说,认为人类是在天地之间自然而然的产生而又一步步由低级生物进化而来,不可思议的是,西方人一方面相信上帝,另一方面却又同时相信进化论!进化论虽然认为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但是,却并不主张敬奉类人猿为祖先;他们的“上帝教(天主教、犹太教敬奉上帝)”、“耶稣教(基督教、新教,敬奉耶稣)”、“东正教(圣父、圣母、圣子三位一体)”都是崇拜“神”,用“神”的威慑力量来行“教化”。 因为上帝是天地万物以及人类的创造者,所以,上帝是“万能”的,人类也因此只能持崇拜、赞美的态度。上帝并不是依据人的道德修养如何来对待人,而是依据是否信仰上帝来对待,除了东正教不十分强调人类的“原罪”之外,天主教、耶稣教都是主张为“原罪”而“忏悔”的。这种“忏悔”也不能看做道德修养的体现。当初犯了“原罪”的亚当和夏娃是因为不听上帝的话而犯错误被逐出伊甸园的,因此,也只能算是违背了上帝意志而遭受的惩罚——不相信上帝就必须惩罚,不相信上帝就不能得救。这一点也许与西方国家“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表现有直接关系吧? 我们无意去故意贬低西方宗教,但是,我们却不能不说,西方宗教有很强的霸道态度。早在清朝康熙年间,罗马教皇就下令给在中国的传教士,说是只要信奉上帝就不能再拜祖先、拜孔子,由此而激怒了康熙。如今,耶稣教在华夏大地上非常流行,势力越来越大,究竟是否得到了西方教会和政府的暗中资助我们不很清楚,但是,大有席卷华夏之势。所有信奉耶稣的人,都不能再祭祀自己的祖先,也不许再去信仰其他的“宗教”。这与华夏文化所敬奉的“道”那种“厚德载物”的精神大相径庭的。 因为上帝当初可以造天地、万物和人类,而且天地和万物都是为人类而造出来的,因此,他们认为天地万物是人类可以随意利用的东西,只要信仰上帝就能得到上帝的保佑,所以,人类无论如何掠夺天地万物以供自己享乐,都不会得罪于上帝。假如有朝一日天地被我们破坏了,上帝可能也会给他们重新造一个吧?可是,与此同时,他们似乎又对此有些不自信,所以,他们又把希望寄托在科学技术的发展上,甚至有人提出来要在地球不能适合人类居住的时候,将人类搬迁到别的星球上去,却不知是所有人类都搬迁呢,还是一少部分人?不知道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都搬迁呢,还是只有人类? 不错,基督教基本上也是“劝人为善”的,但是,这种“为善”总是让人觉得搀杂着私欲成分。当西方某些国家大力向全球推广他们的宗教的时候,确实完全出于“博爱”的精神吗?有很多传教士确实在牺牲自身的某些利益而苦苦传教,其中有多少没有救赎自己的念头呢?当前来说,宗教信仰当然是“自由”的,我们无权干涉,但是,当绝大多数华夏子民不再敬奉天地祖先而去敬奉上帝、耶稣的时候,当绝大多数华夏子民不说“上天保佑”、“祖先保佑”而说“上帝保佑”的时候,我们华夏民族还有资格称为华夏民族吗?我们的华夏文化还有立足之地吗?我们对得起我们的祖先吗?要知道,我们有我们自己的文化信仰啊,我们为什么不信仰自己的文化与“宗教”,却选择他人的“宗教”去信仰呢?别人的祖先再好,我们也不应该冒名前去“认祖归宗”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