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塔扬的粉丝 我是塔扬的粉丝
关注数: 21 粉丝数: 2,485 发帖数: 74,495 关注贴吧数: 428
说文解逼 我准备逐个调查解读一下汉字声旁兼顾表形表意表情。过去人们主要注意汉字表音表意,其实汉字有四表:表意、表形、表情、表音,这四表使得汉字写的文章特别养眼。我有个观点,所有形声字的声旁并非单纯表音,而是兼顾形意情三者至少之一,本贴将对此进行持久论证。 先来说说一个常用字, 逼,本义为 逼迫。其偏旁 畐常常被当做声旁,实际上 畐兼表意。 畐是 幅的本字,本义为宽大的帛,一口田即上天人口田地,会意为 幅员辽阔。 畐又是 福的本字,象形为大腹便便,说明家里 富有, 副食品多吃的好。 说了这么多含 畐的字都是好字眼,并且音义兼顾,但似乎与 逼没有关系,读音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应该看看与 逼读音相同的字。 鲾,与 逼同音,一种小而扁的鱼,这里 畐取帛的另一个特点,薄。另一种鱼 蝠鲼也是扁薄的。 好了,再看 逼字,辶与走有关, 畐为薄窄,所以 逼为冤家路窄,窄到跟帛一样,没法走。 最后再说一下 逼指某类人的意思。本吧常常把那些以擦屁股纸为生的辩论者亲切地称为 逼,也是取纸薄之意。顺便附上本吧为 逼们作的诗词集锦: 蝶恋花·逼纸 我用视频逼用纸, 逼纸太轻直上重霄九。 问询熊逼何所有, 熊逼捧出擦屁纸。 寂寞熊逼撒酒疯, 犄角旮旯乱扔擦屁纸。 花豹吃熊逼变傻, 逼纸顿作倾盆雨。 虞美人·纸逼 逼纸擦屁何时了, 白痴有多少? 纸逼昨夜又抽风, 犄角旮旯乱扔逼纸中。 白痴纸逼应犹在, 只是马甲改。 问逼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筐逼纸像猪油。 卜算子·咏逼 风雨送逼归,飞雪迎逼到。 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逼也不争辩,只把屁来放。 待到山花烂漫时,逼在贴中叫。 七律·铁证 纸言屎语满贴飞, 熊逼哄哄一片嘘。 脑残滚滚寒流急, 虎吧一时满熊吹。 独有猛虎驱大象, 更无山狮怕熊罴。 吧主喜欢漫天铁, 砸死熊逼未足奇。 逼下歌 屁拔山兮纸盖世, 山狮猛兮熊不行。 熊不行兮可奈何, 逼兮逼兮奈若何! 别梦 别梦依稀咒汉奸, 虎吧三年半之前。 熊逼手纸播谬论, 吧主高举视频鞭。 忽闻山林叫声惨, 猛豹留下熊命案。 喜看精品近一万, 各路大神聚欢颜。 【注释】 逼纸:指纸资料,因熊逼爱用纸资料而无铁视频,故称逼纸 纸逼:使用纸资料的逼 花豹吃熊:指汪清东北豹吃掉成年黑熊事件
客观分析某吧问题 某吧指某大吧我就不具体了,本吧一向对事不对人,扒开鸡毛蒜皮谈原则。我想站在中立的立场,不偏不倚分析一下,看能不能帮某吧指一条出路。我印象中写过一篇纪念王者的回归,当时感觉写的不错,想拿来参考一下,可惜没找到。无奈只得重写。 某大吧同志是虎吧虎迷,为了抗击狮迷的事业,向球球大吧自荐,球球征询我意见,我同意。虎吧选吧主问题历来都是头痛的事,因为好人一般不图吧务,图吧务的一般有目的。当时观察此人并未加入任何派别,所以还是比较放心的。 此吧上任后表现出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对虎迷极端的热忱,对狮迷冷酷无情。除了调解吧友矛盾时略显笨拙,没有太大的缺点。这点每个虎迷都应该学习他。不少人对工作不负责任,拈轻怕重,把重担子推给人家,自己挑轻的。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然后再替别人打算。出了一点力就觉得了不起,喜欢自吹,生怕人家不知道。对虎迷对吧友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虎迷,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虎迷。 我和该吧只通过一回私信。当时他劝我把北圣虎拳辞了,我没有同意,我现在都忘记为什么他要辞北圣,因为他俩之间并无矛盾。 后来他因为参与某辩论时不慎当了裁判员,一失足成众吧恨。很是令人惋惜。其实这事我也可能有责任,因为我注意到此人思想有问题,没能及时帮他指出,我只是委婉地发过一些贴子,估计他没看或没看懂。我曾询问众吧,感觉可以接受的意见是,平庸不能服众。至于立场观点,我认为是私仇,不足为由。而后来那件背叛虎吧的勾当,虽然不光彩,但理论上可以理解,我不追究。 对于他的情况,我其实是很悲痛的,我无法左右他人,未来的路怎么走还靠自己。希望他仍然保持虎迷的身份,不做有害于虎吧的事。一个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这点,也就可以了。
汉语是世界人民的母语 汉语是世界人民的母语,或者说,汉语是国际通用母语。本来这个话题在国际母语日发最合适,但是一查刚过(虎吧解封后第3天),那就不等下一年了。 为什么这样说呢?首先改一下母语的定义。本贴所说的母语,第一不一定是本民族语,第二不一定是第一个学会的语。本贴所说的母语,指母语级别的语。 不止一次看到有人说某某掌握某某语至少是母语级别。我发现少数民族学会汉语以及老外学会汉语都是母语级别,而中国人学外语几十年也还是外语,甚至有大学英语教授一辈子哑巴英语。我还发现很多少数民族说他们民族有语言天赋,少数民族学汉语容易,汉族学少数民族语难,他说并不是说汉族不聪明,不是不聪明那就是汉语更好学。这样的结果最终是,大家都说汉语,所以说汉语是世界各族儿女的共同母语。 当然,汉语为什么这么容易,有待进一步分析,本贴本楼先给出实事真相。 关于学语言,我已经排除了语言环境的影响。有人以为少数民族是因为处在汉语环境所以容易学,但是我调查了华人在海外的情况,发现不懂外语的华人在国外呆再长时间还是不懂外语,而且他们发现并非语言环境问题,听不懂的语言等于噪音输入,就好比窗外鸟叫,就是听一辈子也不会鸟语,所以有的只好回国学外语。 有个海外华人,不懂英语不懂粤语,一开始在唐人街跟其他华人只能用简单的英语交流。一段时间后,不知不觉就能用粤语交流了,但是英语却没有这样不知不觉提高。 别跟我说语系问题,中国好几个少数民族都是不同语系。而且,我对语系这种外国人引进的概念并不看重,按照语系逻辑,公鸡说成鸡公就变成另一个语系了。
拼音文字母语者“能看懂”的含义 不止一次看到一些主张拼音文字者说英文只需学26个字母而汉字需学3000字,我一直纳闷他们是傻逼还是故意装逼。后来终于明白问题出在“能看懂”这三个字的含义上。 一天,我拿了一份China Daily(中国日报,中国人办的英文报纸),问一个美国长大的小学生能看懂吗?他说能看懂但不感兴趣。我就指着该报上的标题问这是什么意思,他摇摇头说不知道。我又缩小范围指着一个单词问这是什么意思,他还是摇摇头说不知道。 我忽然明白了,他所谓的能看懂是指能看懂字母吧,或者说能看懂发音?再根据英文对外来语常常采用并满足于音译,原来他们只要能读出声就算能看懂,至于什么意思,那是专家的事了。这样看来,语言对他们来说主要是听声音获得的感觉,好比听没有歌词的音乐,要的就是个音乐感。 前几天,远远的树上有一群麻雀叽叽喳喳说着鸟语好热闹。等我走到树下,麻雀们都闭了嘴一片寂静。我再有意停下来站在树下,麻雀们轰地一下全飞了。这个事情我是用来思考鸟到底会不会说话的问题。从现象上看,那种热闹的叽喳鸟语非常像人群的交谈声,再加上八哥鹦鹉等能模仿人言,我都快要推论出鸟是除人类之外又一种有语言的动物(注意一般动物叫声不是语言,只是某种警示音)。但是拼音文字母语者的“能看懂”又否定了鸟会说话的推论,感觉一群鸟在一起叫只不过出个声感觉舒服吧。 刚才有看到一个人说藏文好学,原话是“比英文好学,悟性高一点的,一般可以在一到两周就可以掌握藏文拼读,也就是说你可以在一到两周内虽然不知道什么意思,但可以读藏文报纸了”。当然紧接着,一个从小学着藏文长大的人马上予以否定,原话是“一大堆 的 废话 。。。我一个纯藏族人,,,从出生到现在学着藏文长大,,看完一个报纸都费这么大的劲。。。你还吹得”
动物保护新思路:人兽共享社会进步红利 我很久以前说过,老虎保护的关键是栖息地问题,而非什么野化。首先确定老虎的宜居之地并非那种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而是最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实际上,老虎的地盘就是被人类逐渐占领的。每一座城市,在史前都是老虎的领地,每一片乡村农田,在史前都是老虎的猎物的天然草场。而如今,老虎落到濒临灭绝的地步,罪魁祸并非是一小撮非主流盗猎分子,而是真正的主流正常人类。 再谈谈社会进步问题。什么叫社会进步?社会进步就是生活条件好了方便了,如高楼商厦高铁公路。但是注意,进步是个价值概念,是与主体有关的。我们说的进步其实只是对人类而言是进步,不包括动物。我们搞建设促进步从来就没有考虑过动物的要求,这样的进步对于动物来说无疑是灾难性的。现在常说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但是没有说不能以牺牲动物利益为代价。当然现在也讲保护动物,保护现有的自然保护区。但是这些保护区里有老虎吗?那种保护区是适合老虎的宜居之地吗?我们常说放虎归山,其实老虎应该放归的是平原,是人类的城市。 既然城市既是人类向往的地方,也是老虎宜居之地,如果人类不愿吐出占领的地盘,那么只有和老虎一起共享。即,只有人虎共居才能实现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保护老虎的目标。人类和动物能否共居(这里说的动物不包括人养的宠物,必须是野生自生的)?答案是能,比如城市中的流浪猫。可行性是没问题的,所以我觉得问题的关键是要认真研究一下人类和老虎共居的技术问题。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