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oufa27
zhoufa27
关注数: 2
粉丝数: 25
发帖数: 1,315
关注贴吧数: 28
童虎投敌有问题 飞来山群鬼已经交出名字给李道长,万年公说他能召役鬼神,再兼有驱神+闾山教训练五猖兵马之法。群鬼无法脱离其掌控,童虎投敌看起来反倒是无间道。抱一出走也像是开分基地。
从龙芯换指令集导致的困境来复盘政策制定者真是很傻很天真 用一个皮包公司就废掉了对手一条左膀右臂,这买卖太划算了。 自从龙芯换指令集就能预料到现在的困境。说来说去还是国内上层投降思维的锅。2021年的时候贸易战都打5年了,国产化替代的核心pc芯片之一居然还能让一家外资芯联芯给逼到在核心产品上更换指令集,这简直匪夷所思。打个比方,比亚迪在搞定dmi之前被外资逼迫放弃燃油车这个稳定的现金牛,它还有dmi横空出世哪一天吗? 国内这帮领导,上次在中芯国际上被台积电坑了一回,这次又在龙芯上再次被湾湾坑,一点都没长进。 一家公司突然放弃自己的现金牛,转向一个全新、不成熟的路线,能够不死就已经是大获成功了。 龙芯作为一家国产化替代芯片供应商,被美帝制裁是迟早的事情。国内要保护信创产业链的种子企业,必须提供各种强力手段。但是感觉政策上居然完全没有预案。被芯联芯一叫唤就让龙芯换指令集,这是啥脑回路?看看美帝是怎么保护本国企业的。美帝大公司之间就算侵权,也能打个十几年的官司,而不影响销售,典型如谷歌和甲骨文的Android侵权官司。而htc被苹果收拾就是反例。 就算mips侵权了又怎么样?本来就不出国卖,在中国的地盘就硬顶着出mips呗。大不了以后发展壮大了,给一笔钱和解;或者龙芯死掉了,连钱都不用给了。 商业公司没有出货量就没有利润就不能持续迭代研发,如果3A5000、3A6000能继续用mips,那信创用户就有可靠的备份供应商,龙芯也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LoongArch 的生态完善上面,逐步过渡到新指令集,实现双赢。而不是现在的两难困境。
真tm受不了龙芯吧那群xx 除了那个拿着鸡毛当令箭兼职水军的sx小吧,还有一群原教旨主义白痴疯子。
本吧为啥对cc的Hi4不感冒呢 其他论坛大多数对这套4驱架构比较感兴趣,如果上市之后体验达标,那至少销量不愁。 如果消费者买宋plus dmi两驱的价钱能买到看起来像4驱的车子,肯定觉得占了便宜。 而且绝大多数人买4驱又不是真的要越野,就是图个走烂路放心。 tb的cdm出来之后怎么跟dmi竞争呢?大多数消费者眼里多档位的dht体验是比不上单档的dmi的。反而cc的4驱打2驱还是个卖点。
看了长城Hi4感慨奇瑞真是一把好牌打的稀烂 “在纯电模式下主要依靠后桥电机来驱动,前桥电机则集成了发电和驱动的功能。”这不就是吹了1年多的鲲鹏e+4驱版吗。 “长城Hi4四驱电混技术共推出了两种动力总成,包括1.5升混动专用发动机+DHT 70(70千瓦前桥电机)+P4(150千瓦后桥电机),以及1.5T混动专用发动机+DHT 80(80千瓦前桥电机)+P4(150千瓦后桥电机)。”早说了鲲鹏e+的55/75kw电机太小价格又没降下去,人家长城长城这个参数一对比,还怎么卖
长城的Hi4混动 “在纯电模式下主要依靠后桥电机来驱动,前桥电机则集成了发电和驱动的功能。”不知道奇瑞看到这个消息是啥感想。反正鲲鹏e+ dht吹了一年多的4驱没见到上市,反倒是长城相似的4驱来了。
上半年真的对燃油车消费者极度友好啊 就是不知道虎9能不能赶上这波销售狂欢
再提醒一下奇瑞混动 搞3dht没问题,但是价格一定要降下来,否则不会大卖。对插混,消费者只认可大电池和大电机。土鳖3dht为了省成本用了小电机,再加上多档位不可避免的顿挫,电池也拉不开与竞品的差距,这都是消费者眼中的减分项。这套东西就跟三缸机的下场一样,虽然宣称自己花了很多钱克服缺陷,又降低了多少油耗和成本,但是消费者感受不到就不买账。面对比亚迪dmi的先发优势,不是说跟比亚迪一样得效果就能超越别人的。
大蚂蚁为啥不搞增程式 都说大蚂蚁平台好,为啥不搞个增程式,可以共享纯电平台,产线都是现成的。1.5t发动机现成的,至少比理想的东安1.2t强吧。市区都是增程式,高速也就比直驱多1-2个油,完全符合城市居民的需求啊。纯电里程降到200公里,价格降到13-14w,对比亚迪宋都降维打击了。折腾一下总比等死强。
奇瑞的混动架构问题,网上早就有大神指出问题了:电机稍小,在某 仔细对比一下就知道原因了:奇瑞的双电机是55/75kw,这是所有双电机混动里面最小的电机,别家就没有小于100kw的。当馈电的时候,只有75kw的电机驱动,不早点发动机介入,根本带不动1.5吨的车。把75kw换成130kw的电机就能解决油耗高的问题,动力还能更强。 至于奇瑞官方宣传的小双电机能够降低成本,但这是对厂家来说的,对我们消费者根本没看到有啥实惠:你家的混动可不便宜,要是能达到290T的价格那才真是降低成本。
鲲鹏e+完犊子 奇瑞正式采购上汽的s-dht两档混动变速箱。混了个寂寞
听说今年xc要求8核起步? 这是真的吗
啥情况?统信董事长被抓了啊。 观察者网刚爆出:诚迈科技、统信软件董事长被立案调查,曾获“南京市科技功臣奖”
intel明确站队了,国家应该加大投入龙芯加快迭代速度 关键时刻外人是靠不住的。如果龙芯有能力接盘空出的市场,intel还敢那么嚣张吗
国科微的gk2302用的龙芯ip是mips吧 现在跟xlx闹掰了,这gk2302也凉了吧。
猜一波7A2000和2K2000delay的原因 目前业界28nm芯片产能严重不足,成熟的货架产品都因此无法供货。L家的这两个产品按计划都是用的28nm,因此流片根本排不上号。从目前的趋势来看,28nm在未来2年内都解决不了产能问题。L家不如直接上12nm,产能充足、性能也能再提升,反正他家的东西成本也降不下去、3A5000也趟过雷了,比在28nm上干等着强。成本的话,这俩货的规格也不高,芯片也就增加2美金的成本,这对信创产品整机价格也就毛毛雨啦。
龙芯需要低调些 虽然longarch比arm更自主一些,要是被美帝盯上了,生产一样得抓瞎。飞腾、鲲鹏就是前车之鉴。
临近3A5000发布,挖出2019年的帖子来看一下,感慨良多啊 https://tieba.baidu.com/p/6266702350。人总是要不停的总结、反思才能不断进步
7A2000没得那么紧迫吧 反正现在配套能用的显卡都是低端货,用来看视频、上网都性能过剩了。PCIE3.0感觉主要像是给自研GPU打前站方便调试的。其他功能从2.0省级到3.0都是顺带的,况且别家都出4.0了,再不升级一下面子上也不好看
3B4000的HT总线控制器才2个16bit那4路的时候每个才8bit 这样的带宽不等于pcie3.0*2了。感觉ht总线来做胶水16核带宽不够啊。用IF总线要好很多啊,虽然性能降低10%但是成本降低了40%啊。桌面版本也用得起胶水8核了
龙芯怎么解决flash视频播放耗cpu的问题 最近从亲戚那里捡了的x230i的本子,i3-3120m 双核2.5G+8G ddr3 1333内存+120G固态盘,装了ubuntu18.04实际体验还是不错的:上网、文档办公、本地视频播放都很流畅。但是国内除了B站用html5,爱奇艺、优酷、腾讯都***flash视频,看个720P视频都能耗60%的cpu。网上搜了一下是Adobe的锅,无解。不知道龙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看吧里大佬的帖子其实3A4000的日常使用是完全没有问题的,跟i3-3120m体验完全一样。
还是延续以前的观点:3A5000换LArch是战略失误和不懂营销 5000本身早就设计定版、发出流片了。软件适配的工作在4000上已经完成了,造出来就能出货的东西,而且出来之后对龙芯的品牌形象是极大提升:群众一看2.5G的主频、各种跑分数据基本上追平、超越飞腾、鲲鹏了,要不然靠4000的数据根本解决不了对手的抹黑。还可以解决换新工艺之后的稳定性问题,这LArch的验证芯片、软件适配更好做,它的性能检验可以给下游厂家、客户极大的信心。 同时LArch的进度可以每个月发布一次,比如mips的100%兼容完成跑个浏览器、arm的翻译调通跑个android、x86的翻译初步搞定跑个chrome之类的,在舆论上保持热点一直持续到21年7月正式发布。 就算LArch时间点跳票了,有5000打下的正面形象在,也有兜底的。
龙芯频率低的原因猜测以及不要幻想3A5000的频率有多高 看夏晶晶的知乎文章里面提到了【 这带来的一个典型结果就是,即使都是X86,在AMD换工艺之后,在很多表现上与intel的CPU截然不同。 intel的制造工艺,偏向于超频超压,晶体管贼大,而TSMC的制造工艺偏向于低功耗高密度,并不是那么耐操。 AMD的ZEN2是TSMC的,ZEN1是GF的。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网上仔细对比一些评测数字,非常有趣。典型的一个结果是ZEN2相比ZEN1面积小了不少,但基本上没有超频的能力,上限最高4.5GHz,再想超越,你加液冷也罢,疯狂加电压也罢,基本上没有作用,没有雕。 我自己拿到的一些仿真数据也表明如此,大致到某个频点后,差不多是4G左右吧(当对CPU而言,某些很短的逻辑当然可以更高,这里只是说明一个趋势),频率曲线就平了,基本没斜率了。此外,加电压到这个频率峰值会导致芯片的老化加快,呵呵,我是不会买AMD的桌面CPU (* ̄m ̄),虽然我也不知道intel的老化情况 】 所以主频的高低其实跟物理设计水平关系不大?飞腾、兆芯、鲲鹏的主频号称达到3G,其实基本都跑在2.7G左右,说明大家都不敢赌高频下的cpu老化?
国内的CPU设计团队为啥没有像老美那样频繁流动 感觉老美的cpu设计人员跟nba球员一样,很少有一辈子呆在一个公司的。大牛们都是在各个公司频繁流动的,一会在这家公司,过几年要么出去创业要么加入另一家公司,各种架构、各种os、各种应用方向都有深入研究,做起芯片来得心应手。国内就那么几家公司做设计,还各种门户之见,人员基本上没有流动实际上国内的mips、arm、x86、power、申威架构都有,要是人员之间合理流动对各个团队应该都有好处吧?难道是因为国内人才太少了,无法支撑这种流动?再吐槽一下,国内还是舍不得向芯片行业投钱啊,光是信创领域这个市场还是太小,军用领域应该多投钱给各个芯片团队。美帝现在IT领域的领先就是靠军工技术转民用。现在军费那么充足,没理由不投啊
GS464V的性能打得过A76不 GS464是4发射12级流水线,A76是4发射13级流水线。看着比较接近,性能相差多少
老胡为了LArch的生态会不会玩一票大的开放2k1000的源码 这可是A53级别的cpu,而且是真正经过市场检验的产品,比平头哥那个没有流片的玄铁910靠谱多了。国内微电子公司不少,但是真正有高性能微架构设计能力的公司也就龙芯、飞腾、申威、华为,像中天微、汇顶这些还是32位嵌入式cpu设计,展锐、中兴、tcl、瑞芯微、珠海炬力、amlogic、大唐这些都是用arm的IP做soc,能力差了一个数量级。真开放源码了,这些公司立马就可以自己做高性能cpu、指令集授权还没有风险。其他科技巨头比如海康、大华、大疆、中电科、14所这些为了防止被美帝、竞争对手(像华为就冲进监控市场了)卡脖子,肯定也会跟进的。
3A5000现在换larch是不是战略失误 这个打乱了原先的tik-tok节奏,本来5000只是工艺升级,快的话半年就出来了。性能功耗都有极大提升,产品竞争力大幅提升,至少跟arm、x86阵营放对也不虚了。就算gs464v的优化不放出来,凭借2.5G的主频,spec06在用户手上跑出个20分的base成绩也该没有问题,这样连FF也无话可说了。如果工艺效果好,上笔记本都能跑2.5G。而且跟4000管脚兼容,下游厂家铺货也方便。现在换larch,直接导致今年都无法正式出货。而且龙芯公认的短板就是后端设计,如果采取两条腿走路的策略,mips版5000不断优化物理设计,铺货的同时软件方面进行larch版的5000适配优化,就不会出现不稳定的软件跑在不稳定的硬件上面的问题。现在卫星已经放出去了,大不了larch软、硬件稳定之后把5000改名3A6000,再把主频提高0.1G 重新发布嘛。反正主频都不一样,凭啥说我是3A5000?
树莓派4b都能运行win10了,不知龙芯的二进制翻译怎么样了 树莓派4b都能运行win10了,不知龙芯的二进制翻译怎么样了。要是2k2000用larch,再出个700左右的龙芯派,可玩性还是很高的。要是指令集资料齐全,肯定有很多程序员买来玩儿,对larch的原生生态完善很有好处。毕竟跨平台移植很有趣也有成就感。另外玩儿的人多了,就会有人拿来做商业产品了。
作为一家cpu公司,看看intel为啥每次都输 就是想搞技术垄断独吞新技术的所有利益。intel这些年输掉的领域rambus - ddr 、ia64 - amd64 、wimax - 3g/4g 、atom - arm 、fpga - asic 、多重曝光 - euv。IT行业里面不开放一定会死,你能搞出来的东西别人迟早能搞出替代品,然后行业共享利益干死你。龙芯想控制OS的结果就是没有客户会用他的系统,连UOS和麒麟都打不过,还谈啥控制OS。接上一贴的观点:龙芯定位要是cpu公司那就一定要开放,与行业共享利益;要么早点转型成苹果,自己做产品。
龙芯从cpu公司转型为苹果这种伟大的产品公司就没那么多争论了 龙芯从cpu公司转型为苹果这种伟大的产品公司就没那么多争论了。反正从cpu到整机到os都是自己设计、研发,所谓下游厂家不过是个生产的代工厂,就是个富士康的角色也就没那么多人哔哔了。朝着梦想加油干吧
YY一下arm中国闹分裂对中国控制生态的机会 中国市场太强势了,全球前10的手机厂家除开果子、三丧就是中国厂商了,通信设备中兴、华为都是巨头,基带有海思、展锐、发哥(存疑),应用市场生态也是领先欧美的,再加上国内现在推5G、千兆宽带,中国市场将引领世界发展潮流。arm中国就算当前研发不足,但是通过市场发展增加大量中国技术的指令专利可以获得一部分生态控制权,至少以后arm离不开中国也无法对中国制裁,我们就赢了。再加上arm要进军超算、服务器、PC领域,但是真正的大玩家都是中国厂商+中国市场,这些领域我们也能通过市场领先地位增加指令集控制权。
吧里大佬多贡献一些鲲鹏的技术资料供大家学习 能够决定用哪家芯片的大佬基本上不会逛贴吧。在这里引战是在是浪费时间。不如多共享一些各家的资料供大家学习。大趋势不是我们这些小兵能够决定的。
联想CEO杨元庆提议:PC作为战略必需品,国家应扶植、保护 杨元庆这个提案最近被骂的很凶。我倒是觉得还是有道理的,完全可以搞一个家电下乡2.0版,不过政策执行应该偏向国产CPU还是x86倒是值得讨论。如果面向x86,那么可以在民间短时间内储备天量的高端x86芯片,以防止中美脱钩的时候美帝突然禁运高端芯片对我国经济造成巨大伤害。坏处就是IA两家赚取了巨大利润,进一步挤压了国产cpu的市场。如果面向国产芯片,那么当前性能不够用就是最大的问题,容易被老百姓骂浪费钱。好处就是国产能够提前进入消费市场,有了大量用户就会有人进场来做应用,国产OS的生态建设难度就大大降低了,并且带动了整个产业链。其实从今年疫情引起的在线教育切入比较好。今年的网课发现手机普及率已经很高了,但是上网课还是大屏好,而且手机能玩游戏导致效率进一步降低。大屏的电视,人机交互不行。所以PC还是最合适的。这样国产CPU游戏支持不好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而且现在国产cpu性能用于办公、学习绰绰有余。搞个家电下乡2.0版,让PC普及到手机的程度,是一举多得的。
这手机刷贴吧、微博卡顿是网络带宽的锅?一年半了,刷这俩app 这手机刷贴吧、微博卡顿是网络带宽的锅?一年半了,刷这俩app没有流畅的时候。最近100m升电信200m,把以前的百兆路由器换成千兆,5gwifi实测270m下行,居然刷这俩app丝滑流畅了。但是基带可能不行,移动4G刷这俩app还是卡顿
新版chromium内核的edge浏览器好评,简直就是低端w 新版chromium内核的edge浏览器好评,简直就是低端win板的福音,流畅、占用资源少,感觉这个2G内存的win8.1板子又可以战几年了
展望一下3A5000能打得动core M3 6Y30不 最近捡了个酷比魔方i7手写本,用了2.2G主频的core M3 6Y30配合4G双通道内存以及ssd,各种流畅。打打LOL、跑跑MATLAB、开虚拟机都完全没问题。这个还是TDP4.5w的U。如果3A5000出来是2.5G的主频,不知道能不能打的过这货。以前有个凄惨红的Z3740D板子,这货的主频刚好1.81G跟3A4000一样,2G内存+32G emmc用来日常办公写文档、上网、看视频都很流畅,就是电池不行了,现在插电做下载机了。
现在手机商真鸡贼。typec口居然很多是usb2.0的。买的 现在手机商真鸡贼。typec口居然很多是usb2.0的。买的很多typec充电线也是2.0。pro7p/一加6/荣耀v20都是这样,p20pro支持3.0但是原装数据线居然是2.0的。
海思会不会学支付宝那样剥离出去。现在海思已经很强大了,但是因 海思会不会学支付宝那样剥离出去。现在海思已经很强大了,但是因为华为做整机导致别家不敢用他家芯片。要是独立了,他的芯片就能面向所有厂家销售。
3A4000成本相对低啊 3A4000用的是28NM工艺,成本比飞腾、华为低很多,龙芯现在又面向主板、整机厂家搞返利,肯定能提升厂家用龙芯铺货的积极性。通过B站老哥的3a4000测试视频来看,办公、看视频性能完全没有问题,达到了胡伟武所说的好用程度。2020年的国产化替代市场竞争真是好看啊。到年底的时候3A4000的板U套装应该能降一半,1500¥就能入手了
龙芯3a4000的视频。澳门老哥在淘宝买的3A4000整机到 龙芯3a4000的视频。澳门老哥在淘宝买的3A4000整机到手之后,测试了日常应用非常流畅:打开大型wps文档、表格、ppt都非常快,玩cs类游戏也很流畅,用浏览器开3个1080p在线视频同时开弹幕都一点不卡。大家可以去b站看他发的视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23.tv%2Fav83483348&urlrefer=b0fb351fd2f48ea60ce38764a4cb0eba
龙芯3a4000实测。澳门老哥在淘宝买的3A4000整机到手 龙芯3a4000实测。澳门老哥在淘宝买的3A4000整机到手之后,测试了日常应用非常流畅:打开大型wps文档、表格、ppt都非常快,玩cs类游戏也很流畅,用浏览器开3个1080p在线视频同时开弹幕都一点不卡。大家可以去b站看他发的视频。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s%3A%2F%2Fb23.tv%2Fav83483348&urlrefer=b0fb351fd2f48ea60ce38764a4cb0eba
手机码字半小时的帖子,刚发出就被系统删了,怎么找回啊? 手机码字半小时的帖子,刚发出就被系统删了,怎么找回啊?
3C5000才是龙芯的重中之重而非3A5000。这段时间吧里 3C5000才是龙芯的重中之重而非3A5000。这段时间吧里关于4000的讨论,让我反思了一下得出上述观点。老胡早就意识到生态才是重点而非单纯cpu,这点大家也有共识。4000的spec数据证明了它微架构的优秀,然而7zip以及浏览器这些测试成绩却让人不能满意且大大落后飞腾、华为,也证明了生态的重要。老胡说生态是做出来的,没错,而且龙芯在很努力的推进生态建设,但是力量太小、进度太慢。就靠龙芯、龙梦两条枪简直蚍蜉撼树。所以必须抱大腿。arm崛起依靠谷歌和苹果,x86依靠微软。龙芯应该依靠bat这三大互联网巨头。现在是云时代,各家都在抢占先机。但基于哪个cpu平台呢?华为的事情给巨头敲响警钟:要在国内寻找备胎。x86首先出局。arm就两家:华为跟bat有利益冲突,但飞腾背景强大并不适合做巨头小弟角色。且arm授权还是有风险。申威生态最烂扶持太费力。就剩龙芯最合适:没背景就能放下身段做小弟,弱小就议价能力低,技术强、生态不烂就扶持轻松。3C5000出来后如果性能优秀,就可以针对bat做定制化,这比他们自己搞arm服务器芯片研发可行、便宜多了。有了巨头支持loongISA才能推广开,脱离mips;基础库才能优化,不会现在这样跑分很高用户体验很低;bat系上船了,应用也就丰富了。BAT随便投资个几亿只是毛毛雨,对龙芯可就是再生父母了。另一方面,桌面想取代wintel真是不现实,只能备胎。这也是飞腾、华为做云服务器的初衷,他们做桌面不过顺手而为,现在又赶上了安可工程,其实人家可能都没正眼瞧龙芯。单就桌面而言龙芯能有一定份额,但是不看好大发展。因为麒麟os捆绑飞腾;uos对龙芯支持不行,一是技术实力不够,搞x86起家的搞mips能有几分实力嘛,二是华为才是大客户:荣耀笔记本、鲲鹏服务器都用的uos。所以桌面环境,龙芯劣势短期内不好扭转。这种困境就更凸显3C5000的重要了。且云服务软件就几家研发厂家,比起桌面环境无数厂家,适配难度能降低几个数量级。
国内的armv8指令集 最近查了一下资料,国内有armv8指令集授权的就华为和飞腾,这两家应该是2015年就流片了。所以对华为鲲鹏处理器,我改变观念了:应该是自研架构,只不过前几代性能不理想,到920才达到商用状态所以外界才能知晓。华为的板凳实力真是强大。
李国杰院士-研制龙芯CPU的策略考虑 偶然看到李国杰院士的这篇文章,我就截一段重点吧: 1、跨越与跟踪 【龙芯一号CPU物理设计的成功表明有系统级设计经验的人转入物理设计并不是一件高不可攀的事,入门并不难,只要有一股钻劲,经过几年的积累,我国一定会出现一批物理设计的高手。当然物理设计本身是一门高深的技术,微电子专业的人才是物理设计的主力。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实现IC产业跨越发展的主要希望在芯片设计上。 】不重视物理设计这是龙芯的基因,18年来都没能改掉。后端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在intel amd ti这种大厂做处理器的team里面 大量modelling 信号完整性的phd在搞建模 功耗分析 失效分析的工作 。龙芯一直吃工艺的亏,导致功耗与主频不好看,这不是简单换先进工艺就能解决的。 【以后计算机、通信设备(如智能化的路由器等)和信息家电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新一代的微处理器和现在PC机上的CPU将会有很大区别,创新的空间很大。】大佬们早就意识到了,ARM的崛起就是例子,只是龙芯实力不足,未能抓住机遇。 2、通用与专用 【要特别强调的是所谓嵌入式芯片五花八门,但大都采用通用的CPU核,如MIPS核、ARM核等,从这个意义上讲,通用CPU和嵌入式CPU技术上是完全相通的,不存在只能选其一的问题。】arm与mips在通用性上是一致的。
指令集授权的问题 AMD靠着推出AMD64指令集得到众多厂家的支持,成为了事实上的x86架构64位标准,最后逼intel交叉授权。那龙芯扩展的LoongISA是否也可以这样?或者说以后就从mips分家了,直接在kernel和gcc拉一个loongson分支,但是还要继续兼容MIPS要怎么操作呢?同样在ARM指令集下面,现在国内厂家获得了ARMV8指令集永久授权,如果国内厂家搞了新的扩展指令(比如虚拟化、云端、5G这些应用场景中国是领先的,国外不知猴年马月才能上)并得到众多厂家的支持,成为事实标准,能不能反逼arm交叉授权?这样的话紧箍咒也就松了。
关于UOS上7zip跑分的疑问 最近关于7zip的成绩,吵翻天了。我去SourceForge下载了一份16.02版本的7zip代码。除了x86有专门的asm汇编优化,其余架构都没有汇编语言层的优化。再对比了一下aarch64和mipsel两个架构的makefile,发现这俩架构的编译选项完全一致,优化选项都是OPTFLAGS=-O -s。所以编译选项应该不是导致性能差异的原因。接着我又用关键字ARM与MIPS搜索了一下代码(包括.h/.c/.cpp文件,排除打印与注释)结果如下: -----------+-------------+---------------- | ARM | MIPS -----------+-------------+---------------- .h | 18 | 6 -----------+-------------+---------------- *.c | 8 | 0 -----------+-------------+---------------- *.cpp | 40 | 10 -----------+-------------+---------------- 从搜索出来的结果来看,7zip主要针对了x86、arm、armt、ppc、sparc、IA64架构做了优化,而mips作为最经典的risc架构,优化居然一个都没有,只是保证了能在mips上运行。
知乎大佬加压到1.3v就到2G了。加压到1.45v可以到2. 知乎大佬加压到1.3v就到2G了。加压到1.45v可以到2.2G。不开向量功耗应该不超过90w,台式机完全压的住啊。
24号7A2000也要发布了? 度娘龙芯,出来的新闻都说24号的发布会上3A4000搭配7A2000桥片。吧里不是说7A2000要明年甚至后年才能用上吗。
俄大神win8.1平板系统 俄大神win8.1 IR5_CPRA_X86FREV_CN_TabletPC这个固件安装的时候提示出错。有没有办法恢复应用商店
虚拟机安装三烦的32位精简win7 折腾了一天的时间终于安装好了三烦大神的gohost系统1、安装ultralISO。2、下载光盘版本的winPE,我用的deepinwinpe4.1iso(***较干净的winpe太难找了,下次试试巨硬的官方winpe)里面自带gohost和分区工具。3、找一个iso镜像(随便找或者自己做一个iso,我刚好下了一个一键GHOST光盘版,就直接用了)用ultralISO把.GHO文件添加到iso镜像中。4、用virtualBOX创建win7虚拟机,选择winpe的镜像启动。5、进winpe之后先用分区工具将虚拟机磁盘格式化。6、virtualBox再增加一个光驱,选择gohost镜像。7、虚拟机winpe里面加载gohost镜像,用gohost程序恢复镜像到c盘接下来就交给系统了。安装完毕磁盘占用1.3G,开机内存占用220m。装个浏览器用来上不太安全的网站,暂时也找不到其他用途了。
从大神的win10ltsb1607换到win10stsc2019 昨天晚上折腾了几个小时还是换成完整版的win10ltsc2019了。之前笔记本用大神的win10ltsb1607很清爽,开机占用内存700M,再加上手动优化,运行很流畅。最近家里买了一台hp的打印机,驱动装好了可以用,但是重启之后报未安装打印机,而看驱动又是正常的,怀疑是系统精简导致。以为是运行了restart脚本导致的,就重装了1607,还是不行。赶紧msn i tell you下载安装ltsc2019,重装系统后打印机驱动问题解决了。这次折腾下来觉得精简版更适合虚拟机、古董机和特定应用场景,不适合主力机,因为你不知道要用的软件依赖了哪些windows的系统组件和服务。
用了一年了眼睛快瞎了 之前一直用45%的亮度想省电,搞的最近都不敢用手机了。只要盯着屏幕超过2分钟,就眼睛累,头疼。知道这是pwm调光的问题,干脆直接自动亮度跳到最高亮度,眼睛一下就不累了,连续看4-5个小时都不觉得累。比盯着24寸的电脑屏幕都舒服的多。感觉这手机屏幕最高亮度才是护眼模式啊
纯技术讨论兆芯与COS 大家说说兆芯最后会不会跟COS一个结果。cos是王雪红跟大陆合作的,兆芯是她老公跟大陆合作的。两者都是基于其他巨头的授权,并且两者的技术实力都不可小觑。纯技术与市场讨论哈
对龙芯团队的信心 今天看完梁宁老师的《一段关于国产芯片和操作系统往事》,里面提到了两点。第一组织原则:胡伟武老师坚持迭代18年,忍受世人嘲笑自不量力、骂他骗子,说明他和团队是真的有信仰,而且大部分员工是计算所的学生,至情至性;第二产品定义和用户体验:根据胡老师自己的总结,龙芯经历学院派思想指导做出的产品,学界反响很好但是用户体验极差,产品卖不出去,最后痛定思痛完全按照市场化思想指导,以提升用户体验为宗旨,暂停众核路线,提高单核性能,现在公司已经能够盈利,说明用户体验和产品定位方向是对了,用户开始愿意买单了;第三体制:体制内是按照确定性运行的,完全不能容忍失败,龙芯从中科院脱离,按照公司体制运行,经历多项失败现在的发展走上了正规。现在担心就是一堆打着国产OS的linux套壳🐷队友拉低龙芯的用户体验,而让龙芯背锅。想一想共享单车这几年烧钱几百亿,而更加重要的cpu,龙芯18年拿了7个亿还要被人骂骗子,越加佩服龙芯团队的坚持。
萌新有1600尘了 问问需要合一张什么 顺便问下这套卡组要怎么改
萌新1600尘了 问问需要合张什么 顺便问问这套卡组需要怎么改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