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冤 天下无冤
关注数: 146 粉丝数: 103 发帖数: 146 关注贴吧数: 8
【书侠】揭秘何顺死后无人提及之迷 电视剧《说书人》中有一个人让人感动、让人嘘涕,他就是何顺。他台词很少,但他卖房救金凳,号召工友到大酉为金凳撑场面,兑现承诺贴补金家,掩护大春悲壮而死等等,着实不是一般普通人能做得到的!然而,何顺死后便再无人提及,有人认为是编剧疏忽,有人甚至认为金家薄情寡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 人力车夫的社会地位。 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的社会地位与现在的出租车司机有天壤之别。人力车夫主要由破产农民组成,全国有几十万之众。人力车夫职业是受人歧视,地位及其低下(只比粪夫略高),劳动强度大,收入又微薄的行当。大凡只要识得几个字或者有点手艺的人,都绝不会从事这个行当。何顺虽然有房,但他从事的是这么一个及其卑微的职业。 2 金柜为何下嫁何顺? 何顺卖房救金凳只是促成了这段婚姻,卖房之前他们就交往上了。金婶是极力反对的,甚至说自己与卖女儿无异!金柜的一句话解开所有谜团,她说:眼看咱家一顿不接一顿,何顺答应一个月一袋棒子面,一年半袋白面。因此,何顺喜欢金柜是真的,但金柜下嫁何顺更多的是自己作为金家老大对家庭的那份担当!何顺虽然不是上门女婿,但与上门女婿无异,凭金柜的个性(不会嫁有钱人做小)及条件,也只有嫁何顺合适了,况且,何顺是真心喜欢她。 3 为何只有大春、金屉送嫁? 金柜出嫁相当凄凉,不要奢谈什么婚礼了,就是何顺拿人力车来把她接走而已。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只有大春和金屉到门口相送!七爷和金凳还在坐牢,金婶、曲姑是长辈,可以不送,难道麻红、福绒、冯喜等就这么不懂事,这么大的事都不来送一下?并不是他们不懂事,而是由何顺的地位决定的。要知道,将闺女嫁给一个拉洋车的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他们怕伤害了金家的自尊心!那大春为什么来送呢?因为他心里也有金柜,只是身份特殊,不能表白。 纵上所述,何顺与金柜的婚姻是金家心里的痛,他们曾经反对过这门亲事却又无可奈何,而何顺又为金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甚至付出生命,提起何顺对任何人都是一种伤害,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想起,而且大家都维持这种默契。这正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写照!
【书侠】《说书人》中“筷子评书”并非臆造,有出处 著名评书大师连阔如(金凳原形之一}在他的著作《江湖丛谈》中有如下记载。 说评书的艺术,和唱戏的艺术,是一样的。唱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表情分为喜、乐、悲、欢。文讲做派,武讲刀枪架儿。评书的艺人,每逢上台,亦是按书中的人物形容,生、旦、净、末、丑,喜、乐、悲、欢,讲做派,讲刀枪架儿。评书界的刀枪架儿最好为何茂顺、高胜泉、田岚云三人。何茂顺专说《东汉》、《明英烈》。他是“挂子行”的人,并且不是“腥挂”。他那把式,是得过真传的。在光绪初年时,他的叫座魔力是很大的。每逢说《东汉》,说到马武、岑彭打仗的时候,拾手动脚,比几手儿刀枪架,特别精彩。有些个夜叉行的人,不在乎听书,为着他的把式,颇为不少。 何有三个徒弟:长为奎胜城,次为高胜泉,三为刘胜常。当何病至不可救时,将徒弟三人唤至榻前,问他死后之事。这三个人,或云他买棺材,这个开发杠钱,那个给开发棚钱。何令高胜奎、刘胜常退出屋去,独留奎胜城一人,在病榻授艺。以竹筷两根,当做双钩,传授他八手护手钩。奎学会了,令其退出。又唤高胜奎入,以竹筷一根,当做长枪,传其八手大枪。高学会了,令其退出。又唤刘胜常入,以竹筷两根,当做双锤,传投八手锤法,刘学会了,令其退出。这是何茂顺教徒弟临终时授艺的事儿。 可见“筷子评书”并非空穴来风!这里讲的是何茂顺用筷子授艺的故事,那时的何茂顺已经油枯灯竭,无力一展身手,只能用筷子代为比划了。《说书人》编剧把这段移植在金凳身上,想象力很好,但这在行话里是“腥挂”,是不叫座的。真正的挂子活还是要练“身手活”的。
【书侠】说说秦风鸣 一直想写点什么说说秦凤鸣,但提起笔来又不知道如何定位,他这个人物实在太复杂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不妥。“既生瑜,何生亮”吗?似乎妥,又似乎不妥。 秦凤鸣这个角色是不能用好人或坏人来简单定位的,扮演者吴健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一直以为自己是人生的棋手,最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我送一句话给凤鸣作为告别:纵使只能做一枚棋子,也要在人生注定的棋盘上舞出阳光遍地的姿彩!在这戏里戏外的感悟中,我所呈现出的秦凤鸣,绝非用概念的“好人”或“坏人”所能定义!凤鸣一生,起伏跌宕,怜之?恨之?尽心之作,任由观众评说”。 要解读秦凤鸣,必须提到金凳。这哥俩在对付鬼子和汉奸时都是好样的 ,尊敬师傅方面也都没得说。秦是大师兄,跟了孙七爷十几年,所以秦凤鸣认为,他才是孙真正的嫡传,金凳没有资格和他争,大书梁子及福绒都应该“传”给他才是,所以,他对金凳下了很多阴手。金凳呢,他是事实上的嫡传,他认为,他的确比秦凤鸣强,他应该尽到嫡传弟子的责任和义务。 写到这里时,忽然豁然开朗!孙七爷会不会是说书场上的那个国父或先行者孙先生?秦凤鸣的“秦”会不会是青天白日的“青”,金凳的“金”会不会是那个黄黄的徽?说不定这才是《说书人》中隐藏的最大秘密! 又写不下去了,秦凤鸣果然难以解读,《说书人》果然值得琢磨。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