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无冤
天下无冤
关注数: 146
粉丝数: 103
发帖数: 146
关注贴吧数: 8
宁愿1:2,不愿0:0 希望恒大明天客场能发挥进攻优势,切记归缩防守!
【书侠】《说书人》为何对“灞桥挑袍”情有独钟 电视剧《说书人》多次说到三国中的“灞桥挑袍”,孙七、凤鸣、金凳等评书艺人都说过这段书,金凳还当着曲姑的面择凤鸣的毛,这是为什么呢? 1 灞桥挑袍彰显民族大义的抗日正能量。灞桥挑袍讲的是关羽挂印封金、追随刘备的故事。关羽不要官、不要钱,无论曹操待他多厚都不动心,决心追随大哥刘备,讲的就是忠义!与抗战期间的那些汉奸、走狗形成鲜明的对比。评书艺人们希望用关羽的忠义唤醒民众的民族大义,为抗日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2 灞桥挑袍能显示评书艺人的实力。灞桥挑袍没有固定的梁子,宋元曲艺、杂剧、《三国演义》、西河大鼓、各评书艺人对灞桥挑袍的理解和表达都不一样(佟二说听过曹操下跪求关羽是耍无赖)。《三国演义》中的灞桥挑袍沿用了《三国志》的描述:“彼各为其主,勿追也”,显示了曹操的胸怀和大度,是符合历史事实的。但其它版本是不一样的,主要是围绕曹操有无恶意及张辽、郭嘉、程昱等的心理活动而展开,故事同样十分精彩。说灞桥挑袍这段书能充分发挥评书艺人的知识面及自圆其说的想象能力。 因此,《说书人》青睐灞桥挑袍是有理由的,是时代的真实写照,同样也展现了作者的实力不一般。
【书侠】金凳为什么老提自己是琢州人 电视剧《说书人》中,金凳好几次提到自己是琢州人,这是为什么呢?这与赵家班老提“铁岭”完全不同。 金凳从小就听七爷的书长大,对《三国演义》中的“桃园三结义”可谓太熟悉了,而“桃园三结义”就发生在琢州。刘关张的故事对金凳的影响不小,忠义诚信对金凳的影响就更大了。 金凳后来的路就是按“忠义诚信”来走的,所以他老说自己是琢州人。
【书侠】《说书人》中恼人的银圆交易 1935年—1948年,国民政府实行货币改革,将白银收归国有,禁止其在市面流通,推行法币。凡银钱行号,商店及其他公私机关或个人持有银币和银类者,均必须交发行准备管理委员会或指定之银行兑换法币。如有故存隐匿,意图偷漏者,应准照危害民国紧急治罪法惩治。 抗战期间,国统区流通法币,赤区流通法币和抗币,日战区流通法币和伪币,相互之间还有残酷的货币战,但金银做为硬通货,都被政府所掌控,都是禁止流通的,控制了金银,就控制了货币命脉。 普通老百姓手上也不是没有银圆,但数目都不会多,都是私藏防命的,不敢明目张胆到市面交易。 《说书人》中大多是法币交易,比如100块压帐钱就是法币,但也出现了多次银圆场面:孙七爷给凳3块大洋让他在天津卫玩个够、佟二行贿常五二人500大洋、仇良索要300大洋、宰秃子赏4块大洋听书、宰秃子花200大洋请凳上山说书、赖济臣给两块大洋骗刘占压帐等等。这些场面到底可不可能存在,哪些可能存在,哪些可能不存在,只能由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来解释了。
【书侠】说书人称“先生”,不叫“老板” 电视剧《说书人》中,将说书的人称为“老板”,比如叶老板,孙老板,金老板等等,这是编导常识上的重大失误! 现在“老板”的称呼已经十分泛滥,见人就叫“老板”准没错,但那时还是有讲究的。我们看一下百度百科的解释:老板的概念①私营工商业的财产所有者;掌柜的。②旧时对著名戏曲演员或组织戏班的戏曲演员的尊称。 ③现今多指那些决策者或下指令者。 ④目前也指钱乱花的人,带讽刺。 我们再看一下百度百科对“先生”的解释:.......旧时称说书、相面、算卦、看风水等为业的人。如:风水先生。...... 可见,说书的人应该称“先生”,比如叶先生、孙先生、金先生等,而王掌柜、曲姑等则称“老板”。 如果还有异议的话,那就听听评书大师刘立福老师的说法吧,请搜索“刘立福说书人”即可。
【书侠】揭秘何顺死后无人提及之迷 电视剧《说书人》中有一个人让人感动、让人嘘涕,他就是何顺。他台词很少,但他卖房救金凳,号召工友到大酉为金凳撑场面,兑现承诺贴补金家,掩护大春悲壮而死等等,着实不是一般普通人能做得到的!然而,何顺死后便再无人提及,有人认为是编剧疏忽,有人甚至认为金家薄情寡义,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1 人力车夫的社会地位。 民国时期人力车夫的社会地位与现在的出租车司机有天壤之别。人力车夫主要由破产农民组成,全国有几十万之众。人力车夫职业是受人歧视,地位及其低下(只比粪夫略高),劳动强度大,收入又微薄的行当。大凡只要识得几个字或者有点手艺的人,都绝不会从事这个行当。何顺虽然有房,但他从事的是这么一个及其卑微的职业。 2 金柜为何下嫁何顺? 何顺卖房救金凳只是促成了这段婚姻,卖房之前他们就交往上了。金婶是极力反对的,甚至说自己与卖女儿无异!金柜的一句话解开所有谜团,她说:眼看咱家一顿不接一顿,何顺答应一个月一袋棒子面,一年半袋白面。因此,何顺喜欢金柜是真的,但金柜下嫁何顺更多的是自己作为金家老大对家庭的那份担当!何顺虽然不是上门女婿,但与上门女婿无异,凭金柜的个性(不会嫁有钱人做小)及条件,也只有嫁何顺合适了,况且,何顺是真心喜欢她。 3 为何只有大春、金屉送嫁? 金柜出嫁相当凄凉,不要奢谈什么婚礼了,就是何顺拿人力车来把她接走而已。然而,我们惊奇地发现,只有大春和金屉到门口相送!七爷和金凳还在坐牢,金婶、曲姑是长辈,可以不送,难道麻红、福绒、冯喜等就这么不懂事,这么大的事都不来送一下?并不是他们不懂事,而是由何顺的地位决定的。要知道,将闺女嫁给一个拉洋车的是一件十分丢脸的事!他们怕伤害了金家的自尊心!那大春为什么来送呢?因为他心里也有金柜,只是身份特殊,不能表白。 纵上所述,何顺与金柜的婚姻是金家心里的痛,他们曾经反对过这门亲事却又无可奈何,而何顺又为金家做出过巨大贡献,甚至付出生命,提起何顺对任何人都是一种伤害,他们只能在心里默默想起,而且大家都维持这种默契。这正是那个时代的典型写照!
【书侠】《说书人》中“筷子评书”并非臆造,有出处 著名评书大师连阔如(金凳原形之一}在他的著作《江湖丛谈》中有如下记载。 说评书的艺术,和唱戏的艺术,是一样的。唱戏的角色,分为生、旦、净、末、丑;表情分为喜、乐、悲、欢。文讲做派,武讲刀枪架儿。评书的艺人,每逢上台,亦是按书中的人物形容,生、旦、净、末、丑,喜、乐、悲、欢,讲做派,讲刀枪架儿。评书界的刀枪架儿最好为何茂顺、高胜泉、田岚云三人。何茂顺专说《东汉》、《明英烈》。他是“挂子行”的人,并且不是“腥挂”。他那把式,是得过真传的。在光绪初年时,他的叫座魔力是很大的。每逢说《东汉》,说到马武、岑彭打仗的时候,拾手动脚,比几手儿刀枪架,特别精彩。有些个夜叉行的人,不在乎听书,为着他的把式,颇为不少。 何有三个徒弟:长为奎胜城,次为高胜泉,三为刘胜常。当何病至不可救时,将徒弟三人唤至榻前,问他死后之事。这三个人,或云他买棺材,这个开发杠钱,那个给开发棚钱。何令高胜奎、刘胜常退出屋去,独留奎胜城一人,在病榻授艺。以竹筷两根,当做双钩,传授他八手护手钩。奎学会了,令其退出。又唤高胜奎入,以竹筷一根,当做长枪,传其八手大枪。高学会了,令其退出。又唤刘胜常入,以竹筷两根,当做双锤,传投八手锤法,刘学会了,令其退出。这是何茂顺教徒弟临终时授艺的事儿。 可见“筷子评书”并非空穴来风!这里讲的是何茂顺用筷子授艺的故事,那时的何茂顺已经油枯灯竭,无力一展身手,只能用筷子代为比划了。《说书人》编剧把这段移植在金凳身上,想象力很好,但这在行话里是“腥挂”,是不叫座的。真正的挂子活还是要练“身手活”的。
【书侠】仇良经典语录点评 大汉奸、大特务仇良杀人放火、作恶多端,最后当然没有好下场。但电视剧《说书人》中,仇良说的一些话还是很有意思的,从他嘴里说出来别有一番风味。 “这年头,死个个把人算他妈什么呀” 点评:死的是北平警察署长佟一堂,也算个大人物,可见当时社会的混乱,也可见仇良虽是佟家包衣,但对佟家并不那样忠心。 “那个丁卯春,用个小匣子把爷的声音给收了” 点评:说的是丁卯春给佟二录音的事,相当幽默,也表明了他对佟二的不满。 “这年头,当个汉奸也得拼爹啊” 点评:太有才了。 “爷我也告诉你,任何事情都别他妈做的太绝了” 点评:仇良送佟二上路时说的,说的很有道理,可他自己却没有做到。 “八年啊,国军将士英勇奋战,赶跑了日本人,八年啊,容易吗?” 点评:仇良一边说,一边假装抹眼泪,但曲姑却是听到这句话后才同意接下演出的,可见老百姓对国军的英勇抗战是认同的,是肯定的,是感激的。
【书侠】谁是最可敬的人 何顺可敬,但更多的是可怜。 金凳可敬,但更多的是可爱。 孙鹤亭可敬,但更多的是可叹。 秦团长是最可敬的人!二十九军是出了名的抗日军队,怒炸共荣电影院后投奔卫立煌,卫立煌也是著名的抗日将领!可见秦团长的铮铮铁骨!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我们在秦团长身上看不到一点旧军官的跋扈和粗野,看不到一点旧军官的贪婪和好色。他有情有义,为人正直,头脑清醒,做事果断,气度非凡! 有人说:一臣不事二主。见鬼去吧!《说书人》中说了:什么最大?天最大!什么是天?老百姓就是天! 人民军官爱人民,人民军官人民敬!
【书侠】将近30年,只下一场雨 《说书人》跨度将近30年,只下一场雨,可谓千年难遇的大旱!这场雨虽然把金梅的白球鞋浇蓝了,但拉近了麻红和金梅的感情,更为重要的是让观众有了不会渴死的指望,真是太及时了! 又要批评批评编导了,拍时间跨度大的正剧,一定要注意细节,比如让金凳冒雨上冒儿山解救遭绑架的金屉,比如让金家冒雨逃到山海关,比如为孙七爷送葬时下点雨......雨有时是个好东西,就看编导如何把握了.
【书侠】请关注今晚22:00山东卫视《超级访问》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ent.qq.com%2Fa%2F20130729%2F012160.htm&urlrefer=592c1c3c7884cfc0743b712bb836edc0 日前,一袭长衫马褂亮相的小沈阳带领《说书人》中一众亲朋好友齐聚《超级访问》,热闹开讲,爆料诸多幕后“苦情”,更多精彩就在7月29日晚22:00山东卫视《超级访问》。
【书侠】特喜欢听刘占说书 您猜咋的?这回咱们还说赵云.那赵云厉害呀!拿了一根枪,骑了一匹马,逮谁削谁呀!您猜咋的?那一般人弄不过他呀,厉害呀!后来有一叫曹操的,带了八十三万人马可赵云一人削.赵云一看,这我也不能害怕呀!您猜咋的?打吧!杀了七进七出啊.曹操看不行啊,照死了削!后来一看不行了,跑吧!就跑到一条河边上,看见当阳桥了.赵云一寻思,这我也不能跳河呀!怎么办呢?正着急呢,出来一黑大个儿...... 以上是刘占在余富茶馆说的一段《三国》,听众寥寥无几。 我认为,刘占的书的确不太正宗,但特色鲜明,通俗易懂,还很俏皮。之所以没有听众,是因为缺少必要的包装和专业训练。 联想到易中天的《品三国》,他说的是历史还是评书?我们无法回答。但他的通俗化是取得成功的巨大原因。在现在评书江河日下的情势下,刘占说不定为现代评书指了一条明路。
【书侠】神奇的红果 红果就是山楂。在《说书人》中出现了好几次。无独有偶,在《后厨》中,时慧宝离开粤海风后也是要到关外去做红果生意,因此,可以断定:“红果”是一个隐型广告。 估计,小沈阳的家乡在大面积种植山楂,不过,为家乡果农宣传宣传,也算功德无量。
【书侠】编导太不谦虚了,乱弹琴 电视剧中谈到了评书艺人摆支的事情,我百度了一下,结果哭笑不得!电视剧中的说书人辈分乱得不得了.真要是有评书行家看了电视剧,一准盘道携了编导的家伙! 何茂顺的"茂"是第五代,江德广的"德"是第六代,金润亭的"润"是第八代,孙鹤亭的"鹤",叶兴云的"兴",袁阔成的"阔"都是第九代. 就是说,孙鹤亭和叶兴云是平辈,他们要管金润亭叫"师叔",金润亭得管江德广叫"师爷"! 希望编导们能虚心一点,向小沈阳学习,毕竟拍的是评书题材,拜访一下评书行内人物,请他们“择择毛”,不能弄出常识性的笑话。
【书侠】说说秦风鸣 一直想写点什么说说秦凤鸣,但提起笔来又不知道如何定位,他这个人物实在太复杂了,“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吗?不妥。“既生瑜,何生亮”吗?似乎妥,又似乎不妥。 秦凤鸣这个角色是不能用好人或坏人来简单定位的,扮演者吴健写下了这么一段话:“一直以为自己是人生的棋手,最后才发现自己不过是一枚棋子而已!我送一句话给凤鸣作为告别:纵使只能做一枚棋子,也要在人生注定的棋盘上舞出阳光遍地的姿彩!在这戏里戏外的感悟中,我所呈现出的秦凤鸣,绝非用概念的“好人”或“坏人”所能定义!凤鸣一生,起伏跌宕,怜之?恨之?尽心之作,任由观众评说”。 要解读秦凤鸣,必须提到金凳。这哥俩在对付鬼子和汉奸时都是好样的 ,尊敬师傅方面也都没得说。秦是大师兄,跟了孙七爷十几年,所以秦凤鸣认为,他才是孙真正的嫡传,金凳没有资格和他争,大书梁子及福绒都应该“传”给他才是,所以,他对金凳下了很多阴手。金凳呢,他是事实上的嫡传,他认为,他的确比秦凤鸣强,他应该尽到嫡传弟子的责任和义务。 写到这里时,忽然豁然开朗!孙七爷会不会是说书场上的那个国父或先行者孙先生?秦凤鸣的“秦”会不会是青天白日的“青”,金凳的“金”会不会是那个黄黄的徽?说不定这才是《说书人》中隐藏的最大秘密! 又写不下去了,秦凤鸣果然难以解读,《说书人》果然值得琢磨。
搞笑 天后王菲欲行刺佟二,仇良 只是因为在听书中多看了你一眼 再也没能忘汉奸容颜 梦想着偶然能有一天匕首现 从此我开始独自苦练 恨你时你在天边 恨你时你在眼前 恨你时你在脑海 恨你时你在心田 宁愿相信你们前世作恶 今生的锄奸故事不会再改变 宁愿用这一生等你出现 我一直在大酉茶馆从未走远
【书侠】揭秘福绒蛮横无理之迷 金凳,福绒结婚,凤鸣和麻红也正好来到二道河子,孙七爷升天.在事情都解释清楚之后,福绒还是象变了一个人,蛮横无理,不讲人情,好在大家都认为她刚失去双亲,悲痛所至而给予原谅. 一口咬定父亲就是凤麻气死的,不让他们守灵,不让他们送葬,跟踪金登,送金婶给自己的金簪给麻红,讨要大书梁子,这些都是相当过火的行为!仅双亲过世悲痛所至是解释不过去的. 孙福绒心中还有难言之隐,那就是她害怕失去金凳!她深深爱着金凳,她知道金凳是她今后唯一的依托.但这份婚姻的得来似乎并不自然和稳定,要知道,凤鸣和麻红还有各归各位的想法啊!同时,福绒还有只要凤鸣为鬼子说书救金凳就嫁凤鸣的承诺,此为不信;福绒知道姐姐对金凳的那份情,此为不义!正是这些思想矛盾的斗争,才是她真正失控的原因! 其实,孙福绒有追求自己幸福和爱情的权利,把事情说清楚就是了,没必要蛮干.好在金婶站在了她一边,让她管钱及出面要回大书梁子,都是力挺福绒的行为;好在金凳信守师傅的嘱托;好在通情达理的麻红在获知福绒怀孕后的彻底退出,才没有给这个家庭带来难以预料的不测 !
【书侠】我的眼泪为谁飞 我的眼里为谁飞? 何顺,我的好兄弟. 洋车滴滴,汗流浃背, 一路飞奔何为累? 一袋白面,半袋大米, 还有心中那个好金柜。 我的眼泪为谁飞? 宰兄,我的大当家的。 戎马生涯,血肉横飞, 今生今世怕过谁? 孤女寡母惹人悲, 只为心中那个情与义。 我的眼泪为谁飞? 灵芝,我的好姐妹。 守坟四年,梦牵金梅, 贤妻良母能出谁? 奔赴前线把血洒, 只为心中那个新社会。 我的眼泪为谁飞? 我的好兄妹。 不为封侯拜相,不为英雄救美. 我的眼泪为谁飞? 我的好兄妹. 九泉之下把目闭,我的眼泪为你飞.
贾局长为什么让金凳批关羽 《说书人》剧中,贾局长要求金凳让刘占去改编新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而自己应该把主要精力放在批判关羽上来,弄得大家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致认为贾局长是外行,只能采取敷衍态度应付。 如果说贾局长不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可以理解的,毕竟是外国小说。但要说贾局长不懂妇孺皆知的《三国演义》就说不过去了!其实,贾局长要求金凳批关羽有他朴素的阶级感情和政治因素。 关羽降汉不降曹代表关羽不承认曹操政权,或者说曹操政权不能代表大汉!这在当时是一个很纠结的事情,象黄维等战犯及一些曾追随国民党的知名人物,无论共产党对他们有多么好,可他们打心里就是不降,还自比关公。要从心里说服这些人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所以贾局长才会想起批关羽的点子来。 事实上,关羽降汉不降曹是站不住脚的,是罗贯中为保关公的忠义强行加上去的。关羽降汉岂不是说明他和刘备是叛汉的?不然谈何降?既然降了汉,又去追随刘备,岂不是再度叛汉? 贾局长敏锐地抓住了要害,只不过他不该让金凳去批,那是砸艺术人士的牌子。贾局长应该让那些政治家或理论家们去批才是!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