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麻主播 芝麻主播
关注数: 0 粉丝数: 5 发帖数: 1,356 关注贴吧数: 0
【尚善若水】看了这个,也许会更容易理解三的选择. 于丹《论语》心得讲稿之六 ----理想之道 内容简介:     孔子曰:匹夫不可以夺志。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而《论语》中孔子与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于丹教授认为,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现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但当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去追求自己的理想时,常常会忽略了我们自己内心的感受,而一个人内心的感受和自己所追求的理想又有什么关系呢?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关注自己的内心?   于丹教授认为,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就一番事业,并不在于他给自己定了多高的目标,而在于他内心是否能有一种淡定的理念,是否能把握自我。理想不一定是大家共同认可的一种权势,或者金钱,而是一个人一生中最在乎的东西,是一种心灵的寄托。但是为什么人们总要追求一个理想?理想之道又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解理想的含义?《论语》中关于理想又有着什么样的忠告和劝导?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孔老夫子的观点和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 《理想之道》 讲稿 视频片头语一:孔子曰:匹夫不可以夺志。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才会有奋斗的动力和前进的方向。那么孔子是如何评价他那些弟子的理想呢?《论语》中关于理想又有着什么忠告和劝告呢?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视频片头语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中国人传统的道德理想,而《论语》中孔子和他的学生们谈到理想时,孔子并不认为志向越高远就越好,真正重要的是一个人内心的定力与信念。于丹教授认为,无论你的理想是大是小,实践所有理想的基础在于找到内心的真正感受,一个人内心的感受永远比他外在的业绩更加重要。那么,我们今天该如何理解理想的含义呢?在竟争激烈的现代社会里,孔老夫子的观点与现代人对理想的追求是不是有矛盾呢?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论语》心得之《理想之道》。---------------于丹: 其实翻开《论语》,所有朴素的字句里面全都闪耀着一种隐约的理想。孔夫子说“匹夫不可以夺志”,哪怕是三军可以夺帅。这句话在中国的民间流传得很广。也就是说,一个人的志向决定了他一生的发展和努力。但是,在今天 看起来,最重要的不在于我们终极的理想有多么高尚,而在于眼前拥有一个什么样的起点。往往我们不缺乏宏图伟志,但是我们缺乏到达那个志愿之前一步一步积累起来的那条切实的道路。所以呢,孔子在教学生的时候,在课堂上也经常跟学生聊天,聊天的话题就是说,“你们随便说说自己的理想。”在《论语》里边有一个比较长的段落,这在《论语》中是比较罕见的、完整的段落,叫做《侍坐》,就是孔子跟学生在一起随意地畅谈理想。那么有一天,他的四个学生,子贡、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坐在老师旁边,然后孔子很随意地跟他们讲,说:“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你们不要觉得我比你们年长几岁大家就很拘束,今天随便聊聊。平时我老听见你们说,“居则曰,(不)吾知也。”随便待着的时候,说没有人了解我。其实这也很像我们今天在课堂上看到的学生,经常说别人都不了解,我有鸿鹄之志,我心中的想法谁真正能够了解呢?那老师说了,今天你们就都随便说一说。“如或知尔,则何以哉。”今天假如我想听听你们的志向,你们会说什么呢?听老师这么一说,他的大弟子子路,这是一个性格特别急躁率直的人,所以《论语》上写的叫“子路率尔而对曰”,非常着急地起来就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