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一叶 晴天一叶
关注数: 15 粉丝数: 41 发帖数: 3,852 关注贴吧数: 9
炀帝三征高丽的心理分析——随笔 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思维为出发点去看待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情,于是就匪夷所思了。 一个人为什么干了一件让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体会一下他的个人感受就明白了。 文帝诸子皆有才,并非都有文才、武才或者内政才能、外交才能之类的,各有各的特色,各有各的本事,同时也各有各的缺点。 杨广一生犬伏于杨勇之下,40年不敢高调享受王子富贵,40年低头做人。如果他真的就是那么一个低调的人,那么,40年的这种生活,会使他的心理一直处于正常的状态;但是,他并非一个天生低调随波的人,他是一个及其希望得到别人认可和承认的人。 40年的这种压抑生活,让一个第二皇储在心理上变得极为敏感和脆弱。 可能大家觉得,二皇子还压抑?!换了我早就别无他求了。杨广不是别人,他生下来就是随国公的儿子,后来是皇帝的儿子,要活在第一继承人的阴影下,第二继承人罕有不压抑的。 杨坚为人及其聪慧、隐忍、多疑(实际上就是遍识天下人且要求颇高),他因郑译、刘昉上位而得天下,却知道二人是专为利己而恐天下不乱的庸人。 杨广既要讨父母欢心,又要生存在长兄之下,40年隐忍、压抑,不敢露其锋芒,连生活都不敢尽意所为。一旦登基,先蒸后娶、大扩后宫、广建园林,同时兴建国家水利、扩张国家领土、扩大国际政治影响力。前三者是小人得志后满足个人私欲,后三者是小人得志后获取个人地位。 说简单点,一个感觉40年没有获得自己应得地位和尊重的人,一旦得志,最在乎的就是别人对他的认可和尊重——这一点,在现在生活中比比皆是。很多公务员,越是欺凌百姓的,越是出身低微的——通过欺凌他人,从而获得自身曾经没有的满足感和优越感,补偿自己的失落。 杨广好大喜功,除了对臣下的态度(谁说我喜欢听的,谁说我想听的,谁说我好,谁说我强,我就喜欢谁),对周围国家的态度(谁巴结我,谁奉承我,谁把我放当回事,我就喜欢谁),活脱脱一个小人得志的形象。 至于三征高丽,这个在现实生活中太常见了:跟我一样厉害的(东西突厥),或者稍稍不如我的(次等汗),没把我当回事,我很不高兴,找个机会给别人穿个小鞋、扣个帽子就行了,就解气了;但是比我差得远的(高丽)居然也不把我当回事,那是义愤填膺的,一定要满街追着打的。而且居然第一次还没打过,那怎么也得再打翻他,不然丢死人了(小人得志的典型心理),第二次居然还是败了,那么不管怎样,还得来,打翻为止(人为啥或者?不就是为口气吗?小人都是这样的,换个大人物,笑笑就过去了)。 无论是隋书、北史、资治通鉴,都可以看出杨广的这种扭曲心理。
驳“献血有损健康”之一——红细胞的问题 某贴提到的问题: “红细胞的减少会使身体各部分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细胞的各项生命功能无法发挥,献血后产生的头晕现象就是因为脑部没有 得到足够的氧气供应,和 一氧化碳中毒时的现象是一个道理” 现驳如下: 先提出问题,红细胞减少到多少会使器官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呢?帖子没有说,因为不能说,说了就知道正常献血不会出现这种损害。既然他不能说,我就说说吧。 1、用数据说明:60公斤成年人的总血量是4.2——4.8升(按4.5升吧),一次献血失去200毫升血,减至4.3升。损失率4.5%。按正常男性红细胞计数在4.0-5.5(单位是10的12次方个,以后都是此单位),取其中间值按4.75计算,损失4.5%之后是4.53625,还是在正常范围内! 也就是说红细胞在正常范围内的正常人会多么的“缺氧”,献血者就会多么的“缺氧”。况且有相当一部分正常人,红细胞是稍低于正常的,无任何不适,为什么无任何不适呢?参看第2。 2、人所需要红细胞所供的氧并不是随时随刻都是一样的,这个道理大家都知道——睡觉的时候、静息的时候,需氧较少;运动的时候,激动的时候,需氧较多。机体是如何调节这一矛盾的呢?是通过心输出量的增加——增加心率(每分钟75次左右)和每搏输出量(每一次心脏收缩射出的血量,静息时大概60-80毫升)。打个比方,相当于增加交通车辆的运行速度和每车的运载量,从而提高运输总量。在机体需要大量氧的时候,就是通过增加心率和每搏输出量到达某个值时,来满足机体的需氧总量。可以反过来说,心率和每搏输出量的乘积间接地反映了机体对氧的需要量。静息的时候,正常人每分钟的心输出量是5-6升。 综合1和2,证伪如下: 献血使得机体运输总量减少了4.5%,就是减少了0.045,献过血的朋友们问问自己,献完血,睡一觉,第二天心率比前一天快了多少?没献过血的朋友自己估计或猜想一下,损失4.5%的血,心率能提升多少? 而正常的慢跑(大家可以自己测试一下),可以使心率由一般情况下每分钟75次提高到每分钟120次以上,使每搏输出量提高1倍以上,这时候的心输出量可达到每分钟15升以上,是静息状态的3倍以上! 可见,轻度的慢跑与献200毫升血对比,二者导致器官缺氧的程度,慢跑比献血高——3除以0.045等于——66.7倍! 说献血有害的老医生们是不是应该有66.7倍的理由更应该去写“慢跑会导致器官缺氧”? 我的意思很简单:在正常情况下献血,完全在机体可以调节的范围之内,不会因此产生器官缺氧。如果一个人的血量减少4.5%就会出现器官缺氧,这个人一定已经贫血的一塌糊涂了,不能献血了。 3、继续的补充: 增加氧供量不但可以通过增加心输出量完成,实际上,一般情况下,人体的几个血库里(肝、脾、肺等)都存储着一些不参与循环的“预备役”红细胞,无论是献血,或者机体对氧需要量的增加,都可以是这些“预备役”被动员。在这里,我可以保证,这些“预备役”的数量,可是远超过全身红细胞总量的4.5%的。 最后,我不否认,对于同一个工作,超出机体能够调节供氧总量的范围以外(比如马拉松),献血的人比不献血的人,有4.5%的劣势;而在机体能够调节供氧总量以内,二者完全没有差别。 一般生活情况,机体所需氧,超过机体在可调节范围能够供应的氧,不多见。
淝水之战:战场及兵力部署简介。 前期: 1、公元382年十月,苻坚意欲伐晋,众皆反对,唯慕容垂言其可。 2、公元383年五月,桓冲帅众十万伐秦攻襄阳;遣前将军刘波等攻沔北诸城;辅国将军杨亮攻蜀,拔五城,进攻涪城;鹰扬将军郭铨攻武当。(后三者因为地理位置与桓冲所攻襄阳远近不同,应该不全隶属桓冲之十万数。)因前秦救兵至,晋诸军皆退,此战未形成战略高度意义。 3、公元383年八月,“戊午,坚遣阳平公融督张蚝、慕容垂等步骑二十五万为前锋;以兖州刺史姚苌为龙骧将军、督益、梁州诸军事”(姚苌未参与淝水之战)。 4、“甲子,坚发长安,戒卒六十余万,骑二十七万,旗鼓相望,前后千里。九月,坚至项城,凉州之兵始达咸阳,蜀、汉之兵方顺流而下,幽、冀之兵至于彭城,东西万里,水陆齐进,运漕万艘。阳平公融等兵三十万,先至颍口。”参与淝水之战的并非所谓八十七万,而仅为符融一部。 5、“东,十月,秦阳平公融等攻寿阳(安徽寿县);癸酉,克之......坚乃留大军于项城,引轻骑八千(可能是苻坚亲卫队),兼道就融于寿阳。”苻坚此来,大概不是为了增兵,而是为了督战。苻坚可能认为符融的三十万足矣。 此时,三十万兵为符融领其大部在淮水北岸自西向东,自颍口攻寿阳已胜,驻军肥水西,兵力不明;另慕容垂此时亦领其一部三万拔郧城(郧城可能是鄂豫陕三省边沿的郧县,也可能是安陆或者是云梦,但均离寿阳颇有距离,不能在淝水之战中形成援军或声援力量。);同时,符融下辖梁平老的儿子梁成领其一部五万自寿阳向东屯洛涧(淮水自南向北的支流,与肥水平行,在肥水东),以阻东来晋军。所以估计符融在寿阳驻军,除去慕容垂攻郧城的三万,梁成的五万,约有二十二万左右。 而晋军此时除当地卫戍部队已大部被歼外,其主力增援部队即为征讨大都督谢石所下辖前锋都督谢玄、辅国将军谢琰(谢安之子)、西中郎将桓伊等七万五千人马自东向西屯于洛涧东与梁成相持。 序曲: 公元383年八月,谢玄遣刘牢之帅精兵五千与驻洛涧德梁成部激战,梁成部大败,梁成战死,秦兵阵亡一万五,余溃。败兵是否又全部集结于寿阳,不得而知,但估计还是有部分回寿阳的。 决战: 说得太多了,这里简单点。苻坚、符融在肥水临岸列阵(都在前线阵地)。谢玄让符融的军队后退一点,让点阵地出来供晋军列阵。苻坚、符融同意了。于是秦兵一旦后退即不可复止,晋军度水未战即开始追击。符融马倒被杀,苻坚中流矢逃至淮北,秦军“死者什七、八”。晋军追击秦军从肥水阵地向西收复寿阳,并继续向西至清岗。 落幕: “诸军皆溃”。余投入或尚未投入其它战场的部队没有明确交代是怎么“溃”的,可能是因为风闻坚所领主力已败,仅与晋地方卫戍部队摩擦了一下,甚至还走在半路上就偃旗息鼓回家了。 兵力对比: 显然并不是八万对八十多万。否则张辽八百破十万就...... 肥水战役: 秦军:符融所将三十万众,除去慕容垂三万,梁成五万,尚余二十二万左右,后梁成败死,余军回寿阳数字不明,应绝对在二、三万以下。故肥水一战,秦军不会超过二十四万。前所攻略诸地伤亡及晋军投降数字无法统计。 晋军:七万五。在序曲以前,八万中有五千由龙骧将军胡彬率领增援寿阳,寿阳被攻陷后退保硖石,肥水战役前被歼。 淝水之战除去序曲,就肥水那么一下子,大概是晋军七万五对秦军不足二十四万。兵力对比一比三。 而西起蜀,东至青徐的整条战线,秦军八十七万未全部投入战场,晋军仅在肥水就投入八万,尚未统计大战之前肥水附近被歼灭的卫戍部队数量及除去肥水战役以外其它战场部队数量。
太过于做作的大片(如果你一定要认为它是大片) 一个好的大片如行云流水一般。 过于雕刻某个作品让它在某一个方面有特殊的表现以至于使这个方面在整个完整的作品中显得格格不入,这并不是一个好的大片该有的。换句话说:添了足的蛇不可能被人当作龙。 解析一下此片(斯巴达三百勇士)中的蛇足: 1、片中为了展示斯巴达勇士强健的体魄,让这三百人仅穿者紧绷绷的内裤,外面披着一片随风荡漾的披风行进在白雪覆盖冰风刺骨的原野。 要知道斯巴达战士的确从小锻炼,磨练出承担各种异常环境的能力,但是事实情况是没有哪个斯巴达战士(或者说没有任何战士)喜欢在大冬天的风雪中会选择只穿着内裤外出,况且这也不利于战斗。 2、尽管国王是借口去打猎,带着三百勇士上了战场。或许斯巴达人喜欢冬天不穿衣服,但是我不明白在简单的内裤里是如何藏下诸如火褶子之类的点火工具和烧开水的壶或者罐子。当勇士们一面抵挡敌人另一面又需要去追逐野兽以供生活必需的时候,薛西斯是否意识到了这是最佳进攻时机。勇士们出发的时候是没有后勤供给部队,身上几乎全裸的披着一件披风。 不要告诉我勇士们的粮食都藏在内裤里。 3、波斯军队第一波进攻好像并不在于杀人夺关,因为他们冲上来后拼命的往前挤,好象在超市抢购或者挤公交车再或是美式橄榄球。所有人都脸贴脸地在用肩膀或者盾牌(小圆盾)硬顶,而另一只握着剑、茅的手都放在一边闲着,尽管拿嘴都能咬住敌人的肉。一会以后斯巴达战士才想起来可以用武器:于是斯巴达人开始用茅戮刺波斯人,然后波斯人受到启发,开始用武器还击。。。。。。。 场面的确壮观,但是很难看出来这是战争。我的一个同学看到这大笑,说这象日本成人节目。 4、我没去过温泉关,但是我至少知道想要以少胜多,不应该冲出狭窄的关口去到关外较为广阔的平地上作战。这反而给波斯联合军队的远程弓箭部队已有乘之机。不知道国王知不知道? 在战场上杀人比狭窄的甬道里杀人好看,这可能是导演唯一知道的。 5、薛西斯与国王单独会面的时候(真是一个巨人,没有两米才怪),何不干脆把国王干掉?或者说薛西斯没有国王勇猛?问题就在这:那么薛西斯怎么敢离开他几十万的军队只身来会三百人小部队的队长?国王为什么不也趁着这机会把薛西斯干掉?或者说国王是仁义之师,不靠暗算取胜?问题就在这:那么最后国王又何苦在投降的假象下向薛西斯掷那一茅? 导演想着重刻画一下两雄惺惺相惜的动人场面,但这可是在面对面已经开战的战场上。 6、我从来没见过象片中那个后来投降薛西斯的先天残废那么假的造型!驼背(先天脊柱畸形)到那个份上,站都站不直,不知道他怎么练成一个个大馒头般的肩背部肌肉? 7、议会因为惧怕压境波斯军队的强大,不赞成与波斯宣战。那么国王将波斯使者踢到深井中不知道议会害不害怕?杀害使者比宣战更宣战!(当然,那个使者该杀)。 是的,国王对待波斯人的态度在那一脚中被导演刻画的很好。但是杀了对方使者后,议会在此大错下对此一脚的态度仿佛这一脚并不存在。从整个剧情中,这一脚都是很生硬的突兀出来的。 8、最不明白的,最后国王夫人捅了那个斯巴达叛国者(议会重要成员,和夫人上床那个)一刀,钱袋掉了出来,全是刻着薛西斯头像的金币。 不明白在于:这个议会成员在这么重要的时候(元老院会议),把侵略者的金币带在身上藏在大布外衣底下干什么?是准备开完会后拿着侵略者的金币去购物么? 我知道导演要向大家说明:他接受了薛西斯的贿赂! 通过这么做作的说明是不是太弱智了:特意带上一袋子自己受贿的金币证据,去这么公开庄重的场合参加这么重要的会议——怕大家都不知道自己受贿了,所以把贼赃放在容易显露的地方(希腊人的装束很简单,外衣就是一块很长的大布裹在身上)? 或者薛西斯金币根本就是正常流通货币?那么又怎么能证明他接受了贿赂? 还有,他特意带着金币口袋,准备把金币袋子挂在哪?希腊大布外衣可没有口袋。 几乎每一个杀人场面都用了慢镜——看,血腥吧,我拍的片子好吧! 血腥可从来都不是一个大片唯一的亮点。反过来说:唯一只用血腥来吸引观众眼球的片子决不是大片。 一个场面很壮观的片子,但是充斥着非常简陋的做作。 情节设计很幼稚。注定会成为一个败笔电影。
几乎零损失过第四关 以前发过一个前9关的攻略,很久没玩,这次重来,居然几乎零损失过第4关。几乎的意思是说:进攻左上角敌方矿区时候,母舰(不是希格拉之耀)单独尾随担任前线后勤补给维修基地,结果忘了左方敌传送门附近的敌方一艘母舰,结果被截获干掉了,救援都没来得及。本关全部损失就是这一艘遗憾的母舰。在左上角敌方矿区干掉敌方3母舰和1驱逐舰后(重伤不少,但无一损失),和希格拉之耀(1防空护卫舰保护)在地图中部会合,修理完毕,发起进攻。敌方指挥部附近有母舰1,船坞1,离得较远,当时没有来惹我。护卫舰船有:重导6-8艘,突袭舰8艘,激光、导弹艇一共不到10艘,战机若干(对我几乎无杀伤)。仅此而已。1、首先:拦截机1艘去诱敌,就那一下,就被打成红血了。敌方战机、护卫艇和突袭舰冲过来。2、我方拦截机、轰炸机后撤。脉冲炮艇分3组先打敌3艘导弹舰,然后全部打突袭舰(1艘1艘歼灭),很快突袭舰就干掉了。3、拦截机和轰炸机出动,分别打敌方战机和护卫艇。4、敌方重导已经过来了。轰炸机和脉冲炮艇全体去打重导。拦截机收拾敌方战机残部。歼敌主力后,全部撤回希格拉之耀维修,无一损毁。然后打的指挥部,这时才发现敌后方母舰1艘和船坞位置。一拥而上,歼灭。最后,还是没有过关,才发现敌方还剩1艘侦察机。干掉,过关。第四关困难的可参照详细攻略:“ 难度简单化关键在于“速战速决”。 战斗编制主力来源于上一关。分2个集团:主力进攻军团-拦截机6艘,轰炸机8艘,脉冲炮艇8艘;母舰护航军团及战略预备队-希格拉之耀1艘,母舰1艘,炮艇4艘,鱼雷护卫舰4艘以上,不必超过8艘,防空护卫舰1-2艘。 第一阶段: 最快的打法: 入关即兵分两路,此打法母舰护航军团需要8艘鱼雷护卫舰,此集团原地不动采矿,自卫。第一军团全体以主力舰编队(别管是否有主力舰)径直前往地图左中部矿区,途中在左侧敌方传送门会遭遇敌方小规模防守部队,可歼灭。随即在左侧传送门北方发现敌方母舰1艘和小规模部队,继续歼灭。前往地图左中部矿区途中还会有零星敌方来袭部队,从战机到重导都有,见人杀人,遇佛杀佛。此过程如有我方拦截机或脉冲炮艇红血,ctrl-使其离队,回母舰维修并为母舰护航,轰炸机不许离队。到达左中矿区发现3个传送门(不是地图标记的那3个),它们左边有3艘敌方母舰和1艘驱逐舰(孤立的)。先打母舰,从最近的开始。最后打驱逐舰(可以留下俘虏它,但是我尚未找到一个很小损失登陆舰的方法俘虏它)。不必继续清扫附近的炮台和敌方资源采集船。赶紧回母舰维修进行下一阶段战斗准备。 此打法在于母舰集团自卫难度大,而且危险。此关第一阶段结束。请继续参考下面第二阶段的指导。 最安全打法入关后第一军团以主力舰编队往前冲,目标敌方中央传送门。母舰护航军团随其后。精炼船和资源采集船原地采矿。敌方骚扰部队会优先打击我方第1、2军团。 第一军团到达一半位置前会发现左路的1艘敌方母舰,歼灭。同时,中央传送门和左路会有零星敌舰来袭,随后,右方会有中等强度敌舰来袭,以第一军团迎战,边打边回后方母舰修理。母舰集团自卫。 这一波攻击结束后,正前方中央传送门会有较多敌舰自传送门前来进攻,第一军团边打边修边前进。母舰生产登陆舰2艘。 攻至中央传送门后,第一军团满血单位击毁附近4处敌超太空跳跃抑制装置并掩护2艘登陆舰占领此传送门(将第一军团置为被动模式,免得误伤传送门),受伤部队回母舰修理。一旦传送门占领完毕,集结第一军团通过传送门到达地图左中矿区进攻敌方3艘母舰和1艘驱逐舰。 此打法时间较长,但相对安全。因为可随时修理,部队减员也少。至此,第一阶段结束。 第二阶段: 以第一军团扫荡右路传送门附近敌舰队。母舰集团继续向前推进至中央传送门北方停留。第4关难就难在:如果前期战事拖得太长,那这里将会集结超过20艘重导和突袭舰以及大量的战机和护航艇,还不算多余出来不停进攻我方的部队。我方没有大量护卫舰是很难过关的。 第一军团扫荡右路敌舰队后不必再去摧毁左侧和右侧的敌超太空跳跃抑制装置,抓紧时间进攻。于母舰处修理全部第一军团后。第一军团向前推进至中央传送门与敌指挥中心中后1/3处停留。让一组炮艇上前探路并诱敌。如果前期战斗很迅速,那在此集结的敌方兵力很可能只有总共不到10艘的重导和突袭舰,加上少量战机和护航艇。 敌方看到我方炮艇即开始进攻。以战机和护航艇为前导,突袭舰和重导在后结伴等速前移。我方炮艇诱敌成功,开始后撤,即使损失了也不足惜。 拦截机和脉冲炮艇前往迎敌,一旦敌方突袭舰和重导逼近就后撤,慢慢消耗掉敌大部战机(拦截机优先打击敌长枪战斗机和轰炸机)和护航艇。 第一波总攻开始,脉冲炮艇冲入敌方突袭舰和重导群,只打突袭舰,决不浪费时间打重导,也不后撤维修,如有减员,立即由后方母舰补充。直到干掉所有突袭舰为止。 第二波攻击开始,拦截机加入战斗清除剩余敌战机,脉冲炮艇清除剩余敌护航艇,轰炸机加入战斗专打重导。没有护航的重导象没牙的海豹。 最后阶段: 集中全部战斗单位攻击没有攻击能力的敌方指挥中心,同时留神注意敌指挥中心附近有1艘敌船坞,注意它有没有生产新战斗单位,如有,立即歼灭。此时,敌船坞不可被击毁,也不可被占领(登陆舰登陆,兰标全满后发现它还是敌人的)。 击毁敌指挥中心后系统提示消灭剩余敌武装,就是指敌船坞。此时可以干掉它,过关。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