綽樂1ソ茄 綽樂1ソ茄
假如有一天世界背叛了你,至少還有我爲你背叛這個世界!
关注数: 13 粉丝数: 6 发帖数: 2,456 关注贴吧数: 53
进口美标电源线项序和国标电源项序相反的解决办法 [转]进口美标电源线项序和国标电源项序相反的解决办法电源是玩音响的基础,正确的电源项序更是玩电基础中的基础,每个发烧友都应该搞清楚这个基本电气知识,可是许多玩高价电源线的老烧偏偏不清楚这个问题,家里电源项序根本就是乱的,却可以说出高价电源线的许多匪夷所思的奇效,我最大的感觉是他们的钱太好挣了。(大家发现没有,网上卖线的比卖机器的多)现在根据经验谈一下希望可以对大家有帮助(在家电论坛已经发过,但是感觉这个内容非常实用,所以继续发过来) 美标电源线项序和国标刚好是反的,国标墙插人面对正品字形插座项序应该是左零右火(即“左N右L”),上面单独的是接地保护。美标墙插人面对正品字形插座项序是右零左火(即“左N右L”),刚好是反的(所以进口成品美标电源线,插头接线的项序定义刚好也是和国标的是反的)。这样就有一个问题,美标电源线插在按照国标项序安装的墙插上,电源线的输出项序是反的。 但是非常重要一点所有机器机背那端的插座是国际统一规格,就是说全世界的机器输入端不管你的机器是国货、英货、美货、日货、欧货,也不管线头是欧标、英标、美标、国标、日标,面向机背,三支脚正品字形插座都一定统一是左火右零 毫无疑问美标电源线插在按照国标项序安装的墙插上,面向机背三支脚正品字形插座输入的电流就变成左零右火,电源线的输出项序是反的 颠倒后带来几个不良的影响:(借NTFS的说法,懒得再组织语言的) 1、对于机内电源开关来说,关机时切断的是零线,火线依然通电,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变压器或其他高压部分漏电,碰巧地线又不通,机壳金属裸露部分、输出插座等会带220V电,人一旦接触,后果严重。如果机器使用的是开关电源,危险就更大了。 2、对于机内保险丝,过流熔断后切断的是零线,火线依然通电,同样存在1所说的安全隐患。 3、即使机器在正常工作状态,火线和零线颠倒后,机器的地电位也会变高,带来噪音,影响音质。(这个在我机器上反映强烈) 不是所有用美标插头的电源线,都是按照美标项序接线的。不管再贵的电源线使用的时候如果最起码的项序都不对,是不可能有正面的效果的,还会造成使用安全的隐患。 这个问题其实好多卖线的都是糊涂的 ------------------------------------------------------------------------------------------------------------------------------------- 经过几次尝试我发现不管是什么标的插头,采用正确的接线方法以后。只是在插头上项序不同,输出端项序都是相同的,也就是插尾的输出项序全世界一样,面对尾插正确的项序是左零右火。 因为我把电源线全部换成进口美标电源线了,所以我用了一种非常简单的解决方法。就是把墙插接线挑了各个,按美标项序,人面对墙插,正品字形插座项序右零左火(即“左N右L”)来接,输出端项序就对了。 但是后来又发现有问题,排插开关关上以后排插还是有电,因为开关是控制火线的,现在火线零线互挑了,开关断的是零线,所以排插还要改,这个大家要注意。当然不带开关的排插不存在这个问题,进口带开关的美标排插基本也不存在这个问题(项序本来就和国标不一样,插到国标接线墙插反而有问题了)。 好是反的(所以进口成品美标电源线,插头接线的项序定义刚好也是和国标的是反的)。这样就有一个问题,美标电源线插在按照国标项序安装的墙插上,电源线的输出项序是反的。 但是非常重要一点所有机器机背那端的插座是国际统一规格,就是说全世界的机器输入端不管你的机器是国货、英货、美货、日货、欧货,也不管线头是欧标、英标、美标、国标、日标,面向机背,三支脚正品字形插座都一定统一是左火右零 毫无疑问美标电源线插在按照国标项序安装的墙插上,面向机背三支脚正品字形插座输入的电流就变成左零右火,电源线的输出项序是反的 颠倒后带来几个不良的影响:(借NTFS的说法,懒得再组织语言的) 1、对于机内电源开关来说,关机时切断的是零线,火线依然通电,存在安全隐患,一旦变压器或其他高压部分漏电,碰巧地线又不通,机壳金属裸露部分、输出插座等会带220V电,人一旦接触,后果严重。如果机器使用的是开关电源,危险就更大了。 2、对于机内保险丝,过流熔断后切断的是零线,火线依然通电,同样存在1所说的安全隐患。 3、即使机器在正常工作状态,火线和零线颠倒后,机器的地电位也会变高,带来噪音,影响音质。(这个在我机器上反映强烈) 不是所有用美标插头的电源线,都是按照美标项序接线的。不管再贵的电源线使用的时候如果最起码的项序都不对,是不可能有正面的效果的,还会造成使用安全的隐患。 这个问题其实好多卖线的都是糊涂的 ------------------------------------------------------------------------------------------------------------------------------------- 关于造成相位影响的原因我没有仔细分析过,初步分析如下,有兴趣的兄弟,可以试验一下。 为了讨论方便,将问题简化,下面只讨论一个声道的情况,假设机器是功放,并且功放内部电路使用的是正负对称的电源供电电路,这样,不同的整流电路将导致相位的影响,常用的两种整流电路: 1、用一个整流桥实现正负电源(电路形式应该都知道),这样,接地点就和变压器的二次输出的交流电源直接相通(中间没有整流的二极管),这样,交流电源对大地的电位波动会影响到接地点的电位。 2、用两个整流桥实现正负电源(我DIY的土炮就是),这样,接地点是在整流桥后面,与变压器的二次输出的交流电源之间有整流桥隔离,交流电源对大地的电位波动就不会影响到接地点的电位。 我认为,采用第一种电路方式的,相位就会有影响,事实上,第一个电路是很多商品功放常用的电路,很少有用第二中电路形式,本人是自己DIY用了这种形式。很明显,本来实现了同样的功能,第二种电路比第一种电路多了一个整流桥,增加了无谓的成本。 分析欠妥的地方,兄弟们纠正。
初试MYRYAD(美丽安)MXI 2080合并功放 发烧友的成熟与挑战 就功放的鉴赏而言,我觉得国内发烧友的水平正在不断提高。此话怎讲?记得刚兴起发烧热潮时,大伙儿都喜欢一些比较刺激张扬的东西,像大炮声、打碎玻璃声等,所以,那时最好卖的是TELARC《万宝路》、《1812序曲》之类的碟片,因此功放就必须大力,高音要很明亮才行。后来,大伙又喜欢人声、弦乐等一类舒心、悦耳的东西,由此也带起了胆机的流行。现在呢?发烧软件可谓“百花齐放”——古典、流行、爵士、民乐、新世纪等,样样皆有知音,再也不是“非古典不听”了,随之而来的便似乎是发烧友们在功放选择心态上的“宽松”:管你是胆机、石机,是A类还是AB类,是国产、英国、美国、日本、还是加拿大的,反正好声就行!但是,如果凭此就以为发烧友们好对付了,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表面上的宽松,实际上是人们购买心理上更加成熟,对功放的要求更加全面的表现:功放既有柔和、细腻的一面,但需要的时候又能迸发出骇人的能量;层次要清晰、速度要敏捷,但又不能单薄、清淡;音色要甜美,但又不能过分,以免产生太强烈的个性……,好了,当所有这些元素都做到了,还不够,关键是千万不能太贵喽!总之,发烧友总是希望设计师将一些看似矛盾的音响元素能够兼顾起来,但实际这是一件相当困难的事情。 英国功放的进步 既然发烧友的鉴赏水平提高了,那么厂家的表现又怎样呢?可以说,厂家也在进步。就拿我们熟悉的英国功放来说吧,十年前的产品虽然音色优美,但也有个力度不足的遗憾,一台Audiolab 8000A就已经是市面上不多见的、比较全面的器材了。不过确实也是,在低成本的前提下,那时的英国厂家只能在每个声道用一对功率管,不可能再用高电压、大容量的电解和一大堆发烧补品,于是60W/声道几乎成了当时英国机的功率上限。当然,每声道只用一对功率管,也是有其好处:声音比多管并联接法要细腻、柔和,“音乐味”便由此而来。所以,英国厂家当时这种“好声但力度稍欠”的策略也算是一种无奈但又合理的选择吧。不过,经过了这些年,英国功放厂家也在进步,总的来说可以概括为:声音优美依然,力度提高不小。例如,Arcam A65这款机是走传统英国功放甜、厚、暖的路子,但其40W/声道的输出与60W/声道的Audiolab 8000A相比,在驱动能力方面竟也不遑多让。而Creek 4330MKIII也相当有特点:风格轻松、活泼,还蕴藏着淡淡的清甜,是一种年轻化的声音;但让人想不到的是,在这貌似稚嫩的声音下,驱动力竟然一点也不含糊,连一向难缠的Amphion“翠鸟”(灵敏度为84dB)音箱也被推得头头是道——高频华丽却不眩目,中低频饱满,力度也出来了,而“翠鸟”特有的轻盈、细腻和流畅依然令人赞叹。 我眼中耳中的MYRYAD(美丽安) MXI 2080 这回,类似的“不露山水,内藏乾坤”的惊喜又从MYRYAD(美丽安) MXI 2080合并机身上获得了。 MX系列是MYRYAD最新、也是目前最顶级的系列。该系列包括合并机、前后级分体机、CD机、调谐器等。 不说内部构造,光看外表,已是同类产品中少有的精致和典雅,很符合它本身的定位。也许,照片还不能充分反映出MXI 2080的美态,当您看到实物,而我又把它的商标遮住时,您很可能会想起其它某些高贵的名字!在电路方面,MX系列对MYRYAD专利的DC5(五级直耦)电路作了改进。另外,MXI 2080的前置放大和功率放大两部分是完全分开的,在机身外部你需用一段短的讯号线将两部分连接(厂方已提供了此特制的讯号线),机器才能正常工作。在做了这个改动后,MXI 2080不仅能作双功放放大,还能作独立的前级和后级使用,可以说是“物尽其用”了。 MYRYAD MXI 2080的输出功率提高到80W/声道,所以,我一开始是将MXI 2080想象为一台很强悍的功放。因为MYRYAD功放的驱动力一向不错,像60W/声道的MI 120MKII,驱动像Spendor 3/1P、AE 209等音箱都已经有相当不错的表现了。但在实际的聆听感受中,MXI 2080并未刻意强调它在这方面的优势(实际上MXI 2080在这方面的表现很出色,例如它可以很轻松地驱动AELITE 3“月影三号”这款落地箱),其最大的闪光点在于那丰腴、秀美、湿润的声音!其光滑、流畅的个性与传统“英国声”很有相似之处,都是那么温暖、柔和,一点刺激性都没有。但另一方面,它与传统的英国机也有一些区别:例如MXI 2080不象它们那么浓郁,仍保留了MYRYAD特有的鲜活和生动,所以,您不必担心因音色太暖、太甜而影响了MXI 2080在细节和速度方面的表现。还有,MXI 2080在两端的延伸很好,特别在高频段散发出丰富的谐波,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空气感和飘逸感;而它的中频段则呈现出一定的黏滞感,滑滑的、润润的,仿佛每一颗音符都经得起玩味和咀嚼。所以,您想在MXI 2080身上挑毛病,还真是一件挺难的事情。 可以想象,用MXI2080欣赏音乐确实是一件令人心旷神怡的事情。例如播放EMI版的KOGAN(柯岗)的柴可夫斯基小提琴协奏曲,用CONVERGENT AUDIO TELONOGY SL 1/KRELL KSA 250演绎时,音色很阳刚、很强悍,甚至还带点火气,可说将KOGAN特有的“大开大合”演奏技巧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用MXI2080播放同样的片段,显然不是这样的直接,反而多了一种娇艳的气息,乐曲中那种缠绵的成分似乎更明显一些,也就是说在表现弦乐作品时,MXI 2080是偏向阴柔的一面。同样地,播放RR公司的《展览会图画》,MXI 2080是比较华丽,更着眼于一些片段的勾勒,例如圆号的声音明显比一般晶体管机来得更肉感、更厚实,有向胆机靠近的趋向。CONVERGENT AUDIO TELONOGY SL 1/KRELL KSA 250则着重于整体气氛的营造,例如开头由少数几件乐器演奏的片段,则明显使人感到不安和彷徨。 综合之美 从MXI2080身上,我们已经可以看出MYRYAD在校声方面的一种进步:首先,作为一台合并机,MXI 2080并不仅仅满足于悦耳动听,而且还努力出一种平衡、宽松的意境。在聆听过程中,您不会感到MXI 2080有任何强调,但细听之下,又会发现它每一方面有都“可圈可点”,让人难以找出毛病来。相比某些个性过分强烈的器材,播放软件时时不忘打上自己烙印的手法,MXI 2080的表现方式无疑是更大气、真实一些。其次,在外观设计方面,MXI 2080已完全摆脱传统英国机的呆板,将时尚、活跃的银色与庄重、典雅的黑色完美结合,是一种让人“一见钟情”的造型,看来欧洲的工业设计还真的不一样,相信如果您动心,您的太太也会动心的!
卓丽星座2号的另类完美搭配 记得第一次听到卓丽星座2号是11年的时候,第一次见到它就被它的外观打动,做工精细,外观典雅。只可惜被JS 1万4的价格吓住了。而且那个时候还在迷恋雨后初晴。和2号的第一次相见就此结束。 时隔2年,因为要结婚,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也终于可以自己说了算了。又萌生了买套音箱的想法。因为以前一直在玩耳机,玩了快10年,音箱接触局限。所以补习了一下。结合自己的预算,再一次锁定卓丽星座2号。此处不得不说,卓丽的性价比还是比较高的,看看类似风格的思奔达、雨后初晴,卓丽很本分了。 通过本地资深发烧友“简迷离”兄的帮助,以低于淘宝价很多的价格购入卓丽星座2号和法国米格IA100功放。加上之前玩耳机剩下的DENON 2000AE CD,我组成了我的小音响系统。但随后问题来了,之前朋友听过爵士脚架搭配星座1号,比较满意,也推荐我用此脚架。但2号来了才想起,2号要比1号大很多。爵士脚架放不下。悲剧了。无奈,回家以实木床头柜暂代吧。反正搬新房还有段日子,就这么一直苦苦的寻觅2号的搭档。 一个意外的机会,通过论坛烧友“王子TT”戴先生发现了一个堪称完美的搭配。 卓丽星座2号+卓丽老贵族脚架 因为卓丽原厂搭配脚架异常贵,价格在2800左右。而且其导向孔在音箱下面,所以寻找一个其他的脚架就显得至关重要了。经过我半年的百度、谷歌,整理了一些星座2号的脚架搭配。因为音箱搭配差异化较大,一根线就能影响整个声音,所以以下听感仅代表我整理的个案。如有不符之处,还请见谅。 1、 星座2号+君子黑武士,此套搭配我亲身听过,声音风格个人不太喜欢,因为星座2号本身搭配不好就容易出现低音混的现象,此搭配就有些混。但看到有网友通过摆位来调整,但因为外形也一点也不搭配,随后放弃。 2、 星座2号+爵士铁木混合脚架B,此套搭配未听过,之前就想如此搭配,但因脚架托盘小而萌生找厂家加宽托盘的想法,没想到经过百度、谷歌,真有发烧友这么做了。只是加宽后样子有点怪。声音据他描述,和我在星座1号的感受差不太多。缺点是声场不好。但低音混基本解决了。 3、 星座2号+其他木质大型脚架,此类是我最不喜欢的。我具体听过几次。声音基本没有什么喜欢之处。从麦丽迪的胆机换到声雅再换到米格的石机,均不满意。且外形不伦不类。放弃。 4、 星座2号+卓丽老贵族2号脚架,这套搭配就是我现在用的搭配。在谷歌曾经也搜到香港的论坛有部分烧友也在这么搭配,但因为china不让乱逛,始终都看不全网页,只能看到部分讨论和图片。这套搭配基本在我听过的、了解过的2号中算比较完美的了。几乎无缺点。不可否认,卓丽原厂的东西虽比较贵,但确实和它自家音箱很搭配,无论是样子还是声音。从我的实木床头柜转移到这个上,中间还借过一个爵士的木质大型脚架。这套组合都堪称完美,低音混基本没有了,声场完全像换了个箱子一样,一直郁闷的高音偏暗也好了很多。整体风格还是属于暖声,但却是清晰的暖声。此脚架材质很特殊,我原以为是金属,其实不是,是类似于石膏之类,但还不是石膏。外面涂的磨砂黑漆。风格上和2号简直如原厂搭配一般。 以上就是我这半年折腾星座2号的一些领悟,因接触好箱子有限,很多感悟很片面,还请各位包涵。以上只是给买了2号却始终没有好搭配的兄弟一些提示,希望大家都能找到自己喜欢的Mr.Right.
听Spendor SA1音箱 Spendor SA1音箱参数: 类型:两路两单元密闭式设计书架箱 高音单元:22mm液体冷却圆顶单元 中低音单元:150mm ep38聚合物圆锥单元 频率响应:75Hz-20kHz (±3dB) 65Hz(-6dB) 灵敏度:85dB/1W/1m 阻抗:一般8Ω,最低6.3Ω 分频点:4.8kHz 总谐波失真:<1%,100Hz-20kHz,90dB/1m 体积:305 x 165 x 190mm 净重:5.4kg 参考价格:19000元/对、脚架3400元/对 浓郁的英国“味道”     英国老牌音响厂Spendor是由创始人Spencer Hughes先生与他的妻子Dorothy名字所合成,在1994年Spendor成立25年之际,Dorothy决定退休把公司交给儿子Derek打理,他不负母亲的重望将Spendor的所有型号都加以改良,同时全新推出SP9/1、SP7/1两款新型号。为了纪念父亲,他还用最好的器件重新生产了250对BC1。1969年Spencer Hughes设计出BC1音箱,是音响界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BC1持续生产到1994年才中止,一共经历了26年的漫长岁月。Spendor认为音箱的发展是一个进化的过程,当你选择了Spendor,并不是购买了一件过几年就会被淘汰的产品,而是购买了Spendor几十年的经验与积累。Derek对媒体说过:是什么使发烧友对Spendor音箱如此的敬重呢?仅仅是它可以带来独特的音乐享受?还是它能身临其境现场般听到大师们的演奏?这只是部分答案,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传统和我们对音乐的理解;此外就是我们对自己经验的肯定,靠机会成就不了伟业。Spendor产品每一个音箱单元都精密挑选确保完整的频响范围和±2dB的匹配值,手工压感探测器在交叉线附近确保各组成部分公差一致,箱体全部由手工制作,选料考究以继承传统的全木风格。然后我们试听,只有试听才能确保Spendor音箱名副其实。这或许是Spendor经久不衰的原因了。 我也很喜欢Spendor它那种浓郁的英国“味道”,时隔多年后我再次听到了Spendor SA1音箱(SA1是Spendor新近发售4款音箱的其中一款),感到这对音箱整体的设计与之前我所接触过的经典型号完全不同,可以称得上是一次全面革新。 究竟SA1相比之前作有何改良?印象中我之前所接触的Spendor音箱的箱体都是用比较薄的板材制成,其目的就是利用箱体的振动来营造出具有自己风格的声音。而这对SA1在箱体的制作上则发生了改变,SA1箱体的内部使用了高压缩的合成木料和多条补强支撑骨架,而且箱体是由三种不同厚度的木料制作而成,主要用来抵消有害的谐振,降低音染,让声音的回放更精确。与此同时,箱体的表面还涂上了一层漂亮的钢琴烤漆,看起来更美观、更时尚。Spendor SA1采用两单元两分频设计,而作为音箱的重要部件之一的喇叭单元也没有使用现成的产品,用上了由原厂自行研发的22mm振膜口径阔边半球形高音单元,中低音单元为半透明的150mm振膜口径并带有纯铜相位塞,从而可以保证每只成品音箱的质量。高等级镀金线路板以及精选元件做成的分频器,内部接线也全部选用了实心铜镀银线材进行连接。另外,其背部接线端子也采用的是4式WBT高级接线柱,它的箱体采用了高压缩的合成木料配以全面补强支撑骨架构成,并巧妙地应用三种不同厚度的木料来保留原音共鸣和消减有害谐振,配合单元发挥出最佳的表现。 甜美迷人的声音    我以前在家中听Spendor LS3/5A音箱的时候,是用电子管放大器来驱动的,而电子管放大器搭配Spendor音箱所发出来的声音确实是很有特色。因此,我在听SA1的时候也用OCTAVE V40SE电子管放大器来与它搭配,唱机是AVM的EVOLUTION CD3。对了,还得配上不可或缺的专为SA1设计的原厂脚架。去年11月份上扬发行了一张上扬爱乐十周年纪念专辑的限量版《EXTREME SOUND》,上扬爱乐现在一共代理了30多家世界各地的唱片公司,唱片类型涵盖了流行、古典、现代、爵士、古乐等等,这张纪念专辑精选自历年其所代理唱片中最高销量的发烧专辑,收录了《牛筋四人帮》、《竖琴佬》、《蛇头》、《极鼓》等发烧大碟里面的一些精彩曲目。还特地找来了台湾著名音乐工作室Jazz House Music Studio及首席录音师Gabby来合作,Gabby曾录制数十张流行专辑、电影电视配乐和许多大型录音工程经验丰富,Gabby最为人熟知的作品要数发烧碟《阿淘的歌》、《下课啦》、《水路》的录音和制作,其发烧录音功力更是不遑多让。 在OCTAVE V40SE的推动下,SA1的声音确实很甜美,很迷人。SA1演奏小提琴一开声就能抓住人心,琴声纤细优美,弦声质感清晰华丽而且散发出柔美一面。而吉它的演绎也是颗粒光洁圆润又富有跳动感。SA1把乐器形体的线条以自然真实来呈现,演奏中的细节信息非常丰富。当弦乐群起的声音又相当精致、润泽,中高频充满柔润的光泽,延伸得自然、平顺。那种此起彼落的乐感表现将音乐演绎得格外动人,完全可以让人静下心来聆听音乐。SA1的人声很吸引听者,它保持了Spendor特有甜美、润泽、细腻的传统外,很明显更见了清爽,同时在精致度上也比起过往产品优秀了许多,这使得SA1重放人声的表现也非常好,人声饱满圆润,有厚度,吐字运气都十分清晰,而且声音和谐悦耳,情感的变化也显现得丰富多彩。虽然极低频与大动态并不是这类书架式音箱的强项,但试听SA1时还是选择了一些作品来播放考验,由于箱体和低音单元的物理局限,所以SA1极低频的下潜和能量的输出并没有令人惊奇,但它的爆发力以及冲击力真的让人颇感意外,SA1对大乐队的表现清晰有力,场景规划工整自然,速度快捷有致,节奏处理生动稳健,层次划分井井有条,器乐体型描绘非常分明,高低两端的延伸轻松和谐,爆棚气势也显示出相当高的水平。 总结    与Spendor SA1相伴,我愉快地享受了的音乐。因为它的声音细致、甜润、细节丰富,乐器的聚焦清晰无比,音色表现更是迷人,它是一对强调音质、音色以及音乐感的好音箱。应该说,SA1作为Spendor全新设计开发的产品,与过往的产品相比,除了更先进的技术应用外,它的声音表现无疑也更有时代感。我真舍不得离开Spendor SA1,它演唱的音乐真是充满了情感,深层地挖掘出唱片里面的音乐之美。作为书架式音箱或许它的低频最下段的延伸还稍有不足,那是音箱物理条件的限制,但如果如果针对音乐深度的表现能力而论,那不单纯是声响和频率响应的再生,而是诠释唱片的表达。对于任何想发掘唱片每一分、每一毫细节,还要交融出真挚感人的音乐情感者,Spendor SA1值得细细品味,
ATC创办人Billy关于ATC音箱答疑,转自AV199 为什么ATC 7,11,19,40都是密闭式,而50或以上是有反射孔? Billy 答: 密闭式是因为要有纯净而结实的低音。SCM50型号以上的反射孔不是用来增加低音,而是要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低音单体的过度运作。低音孔事实上没有低音增强之事,而其低音孔被调到人耳近乎听不见的频率。 (我对这解释难以理解)。 2)为什么ATC7,11,19,40的效率都偏低,对入门级的玩家选择功放要求很大。 Billy 答: 这是音箱整体设计和为了答到中性且自然的声音使然。没有打算为了将就听者而把效率增高,增高效率会影响ATC音箱的整体声音。 3)ATC 建议用那些功放来推比较好? Billy 答: 大功率大电流功放。Billy自己还保留一对ATC SCM 20, 他自己还用300瓦的AB类功放来推。不建议用胆机,在大动态时对低音的控制能力有限。也不建议用A类低功率功放来推。他建议功放的功率和电流越大越好,越能控制好ATC的单体。 4)你对PMC,Wharfedale相对都用“馒头”型中音有何感想? Billy 答: 不对别家“馒头”型中音置评。好不好听,各路玩家自己自有定夺。 5)为何早期ATC都有供应中低音单体给ProAc,现在反而看不到ProAc有用ATC的单元? Billy 答: 现在ATC还有供应中音和低音单体给ProAc.(我问他是供应给那个ProAc型号,他没有正面回答)。Billy说和ProAc老板Tayler是多年老友,到现在还有某些程度的合作关系。 6)你对别家用钻石高音,丝带高音,有何见解? Billy 答:根据各个高音的频率响应,和滚降分析,和在大动态时的细致表现,软球顶高音目前还是最好的选择。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