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limanjaro Kilimanjaro
关注数: 0 粉丝数: 30 发帖数: 1,853 关注贴吧数: 0
转一个:爱因斯坦的鹦鹉 撰文:米尔斯基(Steve Mirsky) 翻译:锺树人 2004年4月底时,美联社曾披露爱因斯坦的一位密友凡托娃女士所写的日记,报导中指出:「凡托娃曾担任普林斯顿大学费尔斯通图书馆馆长。今年2月馆方在凡托娃的档案中发现一本长达62页、以德文写成的日记。」日记中提到一件趣事:爱因斯坦曾在75岁生日收到一只鹦鹉做为礼物。据美联社报导,「爱因斯坦认定那鹦鹉患有抑郁症,便试著讲些蹩脚笑话,想改善鹦鹉的心情。」 鹦鹉的寿命可长达一个世纪。5月初我碰到(或梦到)的那只鹦鹉,可能就是(也可能不是)爱因斯坦当初试图取悦的那只。那只鹦鹉操著德国腔,背诵了一段独白,抄录如下: 「到了酒吧,我怎麼点啤酒?我这样点:『爱因斯坦爱饮四打』。嘿!鹦鹉!你知道猪耳跟波耳有啥不同吗?当我说上帝不掷骰子时,猪啊不会要我别教上帝怎麼做,我最讨厌那样了。那你要对发明不相容原理的人说些什麼呢?你要说:『包立,来颗爆栗吗?』他就叫做包立,懂了吗?哈罗,灵不灵光呀?测试,测试,一、二。嘿!鹦鹉!我梦到自己和丽妲海渥丝嘿咻了一小时。嗯,一小时是她觉得啦,我咧,只有35秒钟,这就叫相对论。好了,牛顿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你知道他说了什麼?他说:『巨人,我要怎麼下去?』巨人说:『你可以靠牛遁逃啊。』我真喜欢这笑话。鹦鹉,告诉我,什麼是劳仑兹收缩?劳仑兹太太生小孩时,最知道什麼是劳仑兹收缩;那是一种时限膨胀,而不是时间膨胀,懂了吗?再听一个,有两个人去了一家叫做H的酒吧,那不就是h-Bar常数!如果你有一些物理学知识,我保证你一定会笑得在地上打滚。呃,如果茹比基勒嫁给……嗯,惠勒,而她又爱到达美乐喝可乐,那她就变成『爱到达美乐喝可乐的茹比基勒惠勒』。如果狄拉克意外撞上珍罗素,大家会怎麼讲?他们一定会说:『看,狄拉克在泡珍罗素。』喔,一定会的,相信我。好了,你看,那里有一对20岁的双胞胎,其中一位咻地一声以很快的速度绕行宇宙一圈,另一位乖乖地待在地球上。环游宇宙的那位回来时,年纪大概长了一岁,他去找他的兄弟,却发现对方已经95岁了。年轻的走向年老的那位,已经变老的兄弟看看年轻的双胞胎,泪水顿时涌上眼眶。年轻的那位问:『你为何哭?』年老的说:『我真是太高兴了。』年轻的说:『是因为见到我吗?』年老的说:『没错。你离开时欠我100美元,现在已经变成10万美元了。』因为复利计算呀!好了,这就是我的笑话了,鹦鹉。啥?你不喜欢住在笼子里?好呀,那你来当当看全世界最有名的人吧,我甚至不能走出去剪个头发呢!你知道吗?以一只鹦鹉来说,你算是不错的听众。喔,天呀!你好像刚做了个布朗运动。真庆幸,我把你的笼子放在我的宇宙常数提案书旁边。这个提案是我此生的第二大错误,第一大错误是向我的第一任妻子求婚。啦,啦,啦,鹦鹉,如果你在草坪上铺一张塑胶垫,并在垫子上装一些圣诞节用的小灯,把灯打开之後就能得到光垫效应。西拉德与费米一起捡果核叫什麼?核连手反应!这不好听?那你该听听我拉的小提琴。薛丁格与海森堡开车上路,海森堡说:『嘿,我想,你刚刚压到一只猫了。』薛丁格说:『它死了吗?』海森堡怎麼回答?嘿嘿,听听这个:『我测不准哩!』好了,好了,全世界最聪明的人竟然在和一只鹦鹉讲话,嘿,鹦鹉呀,这可不是笑话,这就是我的人生。」
2005诺贝尔物理学奖 新华网斯德哥尔摩10月4日电(记者马世骏 报道员王凯梅)瑞典皇家科学院4日宣布,将200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在光学领域的理论和应用方面作出贡献的两名美国科学家和一名德国科学家。  今年80岁的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罗伊·格劳伯获得一半诺贝尔物理学奖奖金,而另外一半奖金由今年71岁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约翰·霍尔和德国慕尼黑路德维希-马克西米利安大学物理学教授、63岁的特奥多尔·亨施分享.瑞典皇家科学院说,美国科学家约翰·霍尔和德国科学家特奥多尔·亨施之所以获奖,是因为对基于激光的精密光谱学发展作出了贡献。另一名美国科学家罗伊·格劳伯因为“对光学相干的量子理论的贡献”而获奖。本年度诺贝尔奖每个奖项的奖金总额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130万美元)。  按照传统,今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新闻发布会是在久负盛名的瑞典皇家科学院议事厅内举行,来自世界各地的记者耐心地在挂满18世纪以来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油画的大厅中翘首等待。比约定时间晚了一刻钟,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常任秘书走向讲台,宣读了评委们的决定。  在宣布会上,皇家科学院的工作人员拨通了亨施教授的电话。亨施在电话中说,此刻心情激动,已经不知道如何表达自己了。亨施教授还回忆起他在海德堡大学读物理学博士的时候,他的指导教授就是1981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这成为他投身科学事业的重要动力。有记者问他,他的研究成果对在大街上行走的普通人有何直接影响。亨施说,更精确的GPS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及其在运输中的应用应该是最贴近民用的项目。  对于美国科学家经常被诺贝尔奖青睐的原因,诺贝尔物理学奖评委会官员对新华社记者解释说:“美国的科研政策是不断造就新的诺贝尔奖得主的重要原因。宽松的研究环境、让思想自由奔驰的学术氛围和勇于接受挑战的科研态度是创造诺贝尔奖得主的沃土。近年来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对科研方面增加了投资,这是正确的。”他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世界应该能够看到来自中国的诺贝尔奖得主。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