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smq111 csmq111
关注数: 43 粉丝数: 239 发帖数: 3,638 关注贴吧数: 12
温故知新~回顾2005年老高冲超阵容 时过境迁,也许可比性不是很高,但是中国足球并没有本质的变化,有个参考总比空想中所谓“引入”球员增强实力的臆断要现实一些。 主力守门员 戚晓光 22 1980-06-16 2001年在厦门开始职业生涯,一直替补,2004年下半年开始作为主力守门员 主力后卫 王 博 5号 1982-05-08 U23 主力中后卫,老高国青教练时期的弟子。后来一直在中超,现在仍然在辽宁队。 主力后卫 李 鲲 12号 1981-08-27 24岁,主力中后卫 前锋改中后卫 2004年开始在蓝狮踢上中甲部分首发 主力后卫 李洪洋 6号 1984-04-01 U23 2004年开始中甲首发 主力 主力中场 党云飞 20 1982-01-21 24岁 1998年开始从厦门青年队踢球,2003进入一队 主力中场 芦 欣 7号 1974-02-14 31岁 首发中场2004年底从天津转会。是在天津因为年龄失去主力后才来到厦门的。后来在厦门退役。 外援前卫 埃 孔 8号 1978-10-19 尼日利亚 和10号外援替换前锋首发,也踢中场 主力前卫 乐倍思 27 1981-10-01 主力 2004年底从中乙进入厦门蓝狮 前锋 乔基姆 10号 1974-03-04 31岁 安哥拉 主力前锋之一 前锋/前卫 田 野 9号 1978-02-25 前国安 主力/替补 前卫 赵 铭 16号 1984-12-24 U23 2005年开始部分首发 主力替补 当年曾经问高指导自己如何能进入国家队的少年。 老高的阵容每场都变,按记忆中出厂次数,大概是上面这十一个人是主力。其实下面这些球员也是出场很多的球员。 前锋/前卫 张天罡 18 1985-02-20 U23 替补前锋,2004年从秦皇岛足校进入厦门队,2005年开始登场,足协杯半决赛客场进球,1:1当时仍如日中天的大连。 前卫 任猛 11号 1977-10-29 2004来到厦门,之前在乙级队甘肃天马 主力替补 前卫 魏惠平 19号 1983-6-16 U23替补 2002年进入厦门队开始职业生涯 前卫 吴昆盛 21 1982-08-16 U23替补 和魏惠平一样,厦门本地球员,没有其它俱乐部履历 后卫 杨小奇 3 1981-03-25 替补 2001年开始在厦门踢球,没有其它俱乐部经历 替补守门员 韩 锋 1号 1983-12-05 U23 2004年开始中甲主力替补,后来长期效力中超。 总结一下:U23祖师;本球队青训球员的成长;两个外援绝对不是每场都是上;每场比赛无人能猜透阵容;场上换人后的高效进球...... 多年过去,往事云烟,这些年轻球员后来的职业生涯也变化无端,但是可以肯定的是,2004-2005年,有厦门蓝狮俱乐部的支持,有当时卢总的信任,有高指导担当给的机会,很多默默无闻的年轻球员站稳了首发并展现了实力。评名气身价估计实力,从来不是老高的境界。希望北控的球员珍惜。
“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 离职信中指出,青训既应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应科学地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力戒急功近利,拔苗助长,但愿望难以实现。 近日,恒大足球学校刘江南校长通过社交平台撰文宣布离职,他表示自己的观点难被传统观念所接受,深感作为难以发挥,愿望难以实现,只能忍痛告别而去。虽然辞别恒大,但为振兴中国足球而贡献力量的愿望矢志不渝。 刘江南表示: 如今的恒大足校蜚声中外,被权威机构誊为“新型足校的典型,校园足校的先锋”。众所周知,人才的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目标的实现需要持久用力,所以河蟹在对中国足球发展问题的批示中,告诫我们“久久为功,功成不必在我”!我们应该深刻理解河蟹的批示精神,既应有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也应科学地遵循客观发展规律,力戒急功近利,拔苗助长。在实现共同梦想的过程中,在足球人才培养的问题上,理念的认同、途径的选择、方法的采用、效果的评价,有着严格的客观规律,容不得半点主观臆想! 但非常遗憾,我作为从事体育教学、训练、管理近50年的专家、教授、博导,作为曾历任大学本科院校、专科院校、中小学校校长的观点难被传统观念所接受!鉴此,我深感我的作为难以发挥,我的愿望难以实现,只能忍痛告别而去! 我向众亲朋好友宣告从即日起,辞别恒大,重新回归社会,但为振兴中国足球而贡献力量的愿望矢志不渝!感谢五年半来,给予我信任、关心、支持、帮助的所有人! 祝恒大足校所有孩子健康、快乐、进取,茁壮成长!祝中国足球青训继续沿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早日振兴!” 刘江南,华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毕业,曾任广州市体育局局长,2012年10月出任恒大集团副总裁、恒大皇马足球学校 执行校长。(虎扑)【图片】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