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兰梅兰我爱你 梅兰梅兰我爱你
关注数: 0 粉丝数: 0 发帖数: 63 关注贴吧数: 0
“茶水发炎”背后的实质性问题 茶水发炎”了,这是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送到杭州10家医院检测后,其中6家医院检测出来的结果。很明显,记者这样做以前,已经认定,最可能出现这样的结果:医院为了牟取利益,无论记者送上去什么东西,都可能被检测出有病,需要掏钱治病。这不能算是一次严肃的检测行为,非专业人士实在不够资格检测专业部门、专业人士的专业操守与专业能力,何况是通过非专业人士自行设计的几乎带有纯粹恶搞目的方式,譬如故意将茶水当成尿液送检。  记者其实不在乎这种检测方法是否科学,因为记者已经认定医院为牟利需要会“无所不用其极”,记者真正在意的是,送检方式够不够古怪、结果够不够荒谬。终于,10家医院有6家检测出“茶水发炎”,记者达到了目的。  公众没有在乎记者的检测方法是否科学,因为公众甚至更固执地认为:医院为牟利需要就是会“无所不用其极”,无论使用怎样的检测方法,只要能证明这一观点正确就行,何况检测方法如此古怪、结果如此荒谬。  公众的固执可是建立在切身痛楚的基础上,在这个进了医院就要全身检查遍的时代,在这个“雁过拔毛”、能将几毛钱的药“拔”成几十块的时代,在这个治感冒都需要数百上千元的时代,在这个“病一病,全家穷”的时代,说医疗黑幕是一种潜规则根本是奢侈,它本来就是赤裸裸的明规则!“茶水发炎”了,于谈论它的公众,是当做流泪的笑话,无奈地诉说着,公众在医疗黑幕面前的无助、无望。  或者,公众更希望通过传递、痛叱这样荒谬的结果来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加强对医院的监管,加强对负有监管责任的部门本身的监管,后者其实更被他们关注,因为很多人,已经不再相信负有专门监管责任的卫生等部门了。当医疗黑幕越来越猖獗,当公众越来越无助、无望,他们当然不会再相信这些监管部门,盼望着彻底改革现行的医疗卫生体制。  而行业最高管理机构,卫生部的表现无疑令人失望。当公众其实只是将“茶水发炎”事件当做切入口,为医疗黑幕哭,为医疗黑幕诉的时候,卫生部却在收缩关注范围,希望将整个事件控制在检测方法是否科学的皮毛问题上,用技术壁垒将公众对于医疗黑幕的关注消弭于无形。或者,以后的某一天,当媒体、民间的检测手段更科学,卫生部会否拿媒体、民间检测者的身份问题做文章再次“王顾左右而言它”?此言此行,自然让公众失望。于是,“茶水发炎”,终于完完全全地被定义成为一次恶搞,留给亿万公众的,只是一则使人心酸、令人痛苦、引人流泪的笑话。
从茶水发炎谈到医患关系——中华工商时报 日前有记者乔装成患者,将事先准备好的茶水送到杭州10家医院检测,结果有6家医院检测出茶水有炎症,从而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的“茶水发炎”事件。     卫生部发言人毛群安就此说,“这件事医院没有任何错误”。他特别提醒:“媒体记者在发现和揭示医疗服务的问题时,前提应该是尊重科学,应该首先了解医疗服务……”     发言人对媒体传达的这番善意,是各方乐意看到的;对于媒体以及从业者涉及卫生行业的报道,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尊重科学”的提醒是及时的。同时,卫生部就事件及时作出说明,的确达到了以正视听的效果。     笔者因为不是专业人士,评论“茶水发炎”的能力实在不足;不过,作为媒体记者,对于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在“科学求证”之外、针对媒体行为发表的官方看法,却不能苟同。     卫生部官员在表述了此事件的科学观点后,当然有理由要求媒体做出相应的澄清,甚至予以更正,因为媒体的做法不符合“科学”。遗憾的是,发言人的言论中却流露出了指责媒体的嫌疑。     “该报道有悖于媒体记者职业道德的规范要求。”从发言人借用“卫生部组织专家研究认为”的这个结论中已经表露无遗。     虽然他跟大家一样,“相信该新闻策划的出发点也是希望改善医疗服务质量”,但是,“由于不了解医疗服务,结果事与愿违。”于是发生了这样的事件。他进而担忧:推而广之,如果媒体今后都策划这样的新闻,明天可能是啤酒,后天是酱油,医院要应对这种情况,那就复杂了。     毛群安强调他“对媒体做这样的事情提出批评”,并不意味着卫生行政部门不接受舆论监督;不过,在卫生部官员看来“这种误导公众”的后果却很严重,尤其“不利于维护正常的医疗秩序,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这里有没有显而易见的指责?长久以来的“医患关系”难和谐的问题,是由于媒体的持续曝光造成的吗?公众不会忘记,卫生部官员曾经为医护人员叫屈,去年7月10日还是在卫生部的新闻发布会上,这位新闻官一再“呼吁媒体不要丑化医疗机构”。     无独有偶的是,哈尔滨日前也曝出一医院在“病历和收费”上极为混乱的消息。     就事论事,对于卫生行业的管理者来说,现在最缺的是什么?至少可以提醒卫生部官员:不要老是拿着破坏“医患关系”的“大帽子”吓阻正当的舆论监督。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