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0QNQ2C🐾 -
关注数: 0 粉丝数: 56 发帖数: 5,208 关注贴吧数: 6
我看南郡战场形势与曹仁兵力变化 从平荆州,以仁行征南将军,留屯江陵,拒吴将周瑜。瑜将数万众来攻,前锋数千人始至,仁登城望之,乃募得三百人,遣部曲将牛金逆与挑战。贼多,金众少,遂为所围。长史陈矫俱在城上,望见金等垂没,左右皆失色。仁意气奋怒甚,谓左右:“取马来!”矫等共援持之。谓仁曰:“贼众盛,不可当也。假使弃数百人何苦,而将军以身赴之!”仁不应,遂被甲上马,将其麾下壮士数十骑出城。(曹仁传)---- 周瑜帅数万(估计两万人,赤壁周瑜方面三万人,鲁肃回孙权那带走一万),在面对前锋数千人时,曹仁只出300人与之战,且后救援牛金时出数十骑。可见初次交锋时,曹仁兵力甚少。 攻曹仁于南郡,未拔。宁建计先径进取夷陵,往即得其城,因入守之。时手下有数百兵,并所新得,仅满千人。曹仁乃令五六千人围宁。(甘宁传)----- 初攻曹仁不利。甘宁献计,被曹仁分兵五六千,此时可以看出,曹仁能分出五六千人,其兵力比初始应对周瑜前锋时宽裕了许多。能分五六千出夷陵,曹仁本部估计也能达到一万五左右。 瑜使甘宁前据夷陵,曹仁分众围宁,宁困急,使使请救。诸将以兵少不足分,蒙谓瑜、普曰:“留凌公绩,蒙与君行,解围释急,势亦不久,蒙保公绩能十日守也。”(吕蒙传)---------------- 甘宁被困,周瑜方面为5、6000人而担心兵少不够分,且在分兵救援甘宁,还要担心本部守不住曹仁的攻势。这里看出曹仁兵力相对于吴军着实不少。另一方面也说明吴军数量也不是很多。 为何曹仁兵力前后差距如此之大? 留曹仁、徐晃于江陵,使乐进守襄阳。时甘宁在夷陵,为仁党所围,用吕蒙计,留淩统以拒仁,以其半救宁,军以胜反。(吴主传) 建安十三年,从太祖征荆州。大军还,留宠行奋威将军,屯当阳。(满宠传) 从征荆州,别屯樊,讨中庐、临沮、宜城贼。又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与曹仁击周瑜于江陵。(徐晃传) ------------ 以上可见,曹仁,徐晃,满宠,乐进分别被曹操指派荆州防线驻地。徐晃与满宠先讨关羽,后至江陵。很有可能就是曹仁兵力倍增的关键所在。我只是在这里做一个推断:乐进,满宠各有守地,且不像关卡狭道,荆州地带水陆并进,所以不可能放下守地不管而跑去江陵跟曹仁一起打仗,在这里徐晃就成了一个运兵的作用。所以满宠与徐晃讨完关羽之后,满宠就回了当阳,而徐晃就带兵去了江陵,为曹仁增兵。也就有了后面曹仁兵力倍增,东吴方倍感压力的情况。同样也正是因为吕蒙献计,才有了吴军于“是将士形势自倍,乃渡江立屯,与相攻击”。从而进入了曹周僵持阶段 另外,有人会说“与满宠讨关羽于汉津”是追击刘备时候的事,史料有载追击刘备的是曹纯,且刘备“适与羽船会”,就是刚好碰上的意思,所以鄙人觉得不太可能徐晃与满宠会在这个时候与关羽有过交战。也有人说,是徐晃和满宠在水上与关羽交战,这个情况我个人不太可能,而且,退一步说,如果真是这样,刘备在汉津“适与羽船会”,而徐晃和满宠是在汉津与关羽交战,此时刘备与关羽已经会合,这时统领军队的应该是刘备方的最高领导刘备,而不会是关羽。
关于孙策挂掉的原因。 主流观点是因为他政治上的错误,打压豪族。 郭嘉说的话是“策新并江东,所诛皆英豪雄杰,能得人死力者也。然策轻而无备,虽有百万之众,无异於独行中原也。若刺客伏起,一人之敌耳。以吾观之,必死於匹夫之手。” 前面一句是孙策干了些什么事,意思就是诛杀了一些“英雄豪杰”,有那么些人想杀他。 后面转折"然策轻而无备"。这句的意思是,孙策会死,是因为他“轻而无备”。 总的意思是说孙策杀了些有势力的人,现在有那么些人想杀孙策,孙策又不防备这些,所以他会被刺客杀掉。在这里,郭嘉可是没有说孙策不该诛那些人,对这点是没有进行评价的,而相反评价的只是孙策性格上的缺陷。 试问,单单就这点,记住,不要发散,就是单论这一点。 能说明他的死是归于政治错误么? 举个很好的例子曹操,把皇帝接回来了,这招公认的英明吧。 后果就是导致衣袋昭事件。那么如果曹操和孙策一样不谨慎的话,比如自己一个人上街嫖妓钓鱼游护城河什么的,那他很可能也被挂掉。 所以结论很简单,孙策之死是因为他的性格原因不够稳重,而不能由此推出孙策政治路线错误之类的结论。 政治上的失误应该是以政治上的失败来结束。比如公孙瓒杀了刘虞,董卓废了皇帝,他们可没为这种事被某刺客挂掉,而是在政治上占了劣势而已。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