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望尘 三六桥
关注数: 169 粉丝数: 185 发帖数: 21,980 关注贴吧数: 15
刚看完15号点映,要不是之前看过原著,我还以为是好莱坞拍的电影 首先本人是原著粉。早在封神立项时,就十分期待电影能还原原著中那些神仙斗法的名场面。但后来随着相关剧照以及预告的流出。看到原著里一些原本是背景板的边缘角色,在电影宣传中成为了主角团时。这种期待便逐步降低。最终反而成为了“烂片预定”的预防针。所以今天看完点映后,由于之前就不抱太大希望。因此反而没有任何失望可言。 如果纯当一部爆米花电影来看的话,这部电影有不少令人惊喜和值得肯定的地方。首先他应该是中国影史上第一部可以媲美好莱坞同类型电影的国产电影。就像当初大家第一次看《战狼2》,第一次看《流浪地球》一样。都是国产电影赶超同类型外国电影的先驱者。光凭这一点至少可以打8分以上。但可能是因为制作时间拖得太久的原因,有少部分特效感觉还是不够精致,甚至有点假的感觉。如果抛开故事内核来将的话,这部剧中肯的评分应该在7.5左右。 但既然这部电影要叫《封神》。那自然就绕不开《封神演义》这部在我国已经流传了好几百年的古典小说了。毕竟原著里像酒池肉林、哪吒闹海、火烧琵琶精等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了。所以如果硬要给这部电影扣上《封神》的片名话,那评分估打个计负分都不够了。虽然本人是原著粉,但本人也觉得原著并非什么旷世名作。虽然作者想象力天马行空。但就剧情和文笔而言,不比别的,光是与四大名著比起来都有不少差距。因此,作为影视剧创作,对原著进行合理改编是势在必行的。但是编剧却并非在原著基础上对原有的故事框架进行合理改编。反而更像是照着好莱坞英雄成长电影的模板,应套了一些封神原著里的人命而作出来的原创剧情。看完后你会觉得剧情像《指环王》像《魔戒》像《脚斗士》甚至像《哈利波特》。但是就是不像《封神演义》。 电影除了剧情上完全舍弃了原著中地地道道的东方神话内核。在服化道上电影也并非完全靠拢中国风。虽然请了像李云中这样的专业人士来坐镇。但最终展现出结果依然是十分违和。无论是城堡还是建筑还是那些厚重的盔甲,剧中每一个大场面都像是好莱坞各种西方魔幻电影的高仿还原。原著神话故事里神仙斗法的大场面反而一个都没有。而且不知道是什么缘故,电影中大多数自然场景都昏暗无比。特别是在森林与山谷中的那几场戏的场景,毫无东方中国山水的意境感。反而像是发生在南美亚马逊深林似的。就连最后姬发逃命时的广阔场景,也更像是奔跑在美国的西部荒野。要不是最后跑到了黄河壶口大瀑布旁边。还真以为这是一部国外团队打造的像《花木兰》一样的好莱坞本土电影。 不过仔细看,影片中也还是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比如杨戬的水遁可算是意想不到的细节。哪吒的脚蹬风火轮也算是还原了原著里的描写。但你还来不及感动,当哪吒一飞冲天时,那风火轮又瞬间变成跟火箭推进器似的现代特效效果。总之是让你哭笑不得。另外十二金仙的造型也算高度还原李云中的漫画设定。只是不知道为何服装上却又要统一成白色的“校服”。这样不走心的细节,完全是往在古偶剧中不知被口诛笔伐了多少次的枪口上撞了。 最后总结一下,大概意思就是:整个电影制作水平在国内可算一流,拿到国际上比也毫不逊色。但是这仅限于硬件上的进步。特别是在前面已经有《战狼2》与《流浪地球》等国产影片早已问世的情况下。这样的技术进步给国内观众带来的震撼与自豪感实在是有限。而且《战狼2》与《流浪地球》等影片的故事都是发生在现代或是未来,故事背景都是早已全球一体化的当下世界观。而本片取材的故事来源,无论《封神演义》还是《武王伐纣平话》,都跟好莱坞的《指环王》《魔戒》《哈利波特》等西方故事完全有壁。像《封神》《西游》《白蛇传》等古典名著之所以能流传至今,并成为国人家喻户晓的神话故事。是因为它们在民间本身就有自身的影响力与观众基础。而封神三部曲对封神故事的改编(实际上更像是原创),无疑是舍弃了它本身庞大的群众基础。套用好莱坞的故事模板去迎合西方观众的口味。而且还是在当下我国民族文化复兴。西方以及好莱坞作品对我国电影市场影响越来越弱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丢了西瓜拣芝麻——得不偿失。 再说,以封神原著的体量,也根本不适合拍成三部电影。就算拍个十部都不一定能讲完其中所有的精彩故事。就算编剧能妙笔生花,把原著百回内容大刀阔斧的删改浓缩到一定程度。那最终效果也不一定能够超越原著的影响力。反而只是原著影视化发展历史上又一个尝试性的失败作品而以。虽然西方的优秀的电影工业确实值得我们学习。但值得我们学习的也仅仅是技术而已。没必要弃长取短反而丢失了自己最独一无二的优势。最终就像邯郸学步一样,成为跪久了就再也站不起来的媚洋之人。
刚玩完仙7DLC,抒发一下现在的感想 仙剑全家福镇楼除了仙3是很久以前免费的时候就下过的。仙6和仙7+DLC都是疫情这几年陆续买的。前段时间看到方块又在打折,索性就把剩下的全部补齐了。包括之前在其他品台上买过的4、5、5前。 7DLC刚出来那段时间,看到吧里很多人都说DLC拯救了仙7。如今自己玩完,并没有想象中大家说那样好。感觉剧情依旧是矫情造作强行自我感动的三流古偶。只是人物对白要比仙7本体稍微合理有逻辑一点。至于玩法一开始不是很适应,甚至觉得有点无聊。不过到了后期熟悉操作模式后,觉得还挺不错的。特别是那个风系法术的上升滑翔挺有意思的。 整个DLC玩下来,前期时还会认真听对白。到了后期基本上就直接跳过了。可能是年级大了。对这种矫揉造作又罗里吧嗦的剧情实在欣赏不来。而且无论是本体还是DCL,感觉里面世界观以及各种设定,也非常脱离中国古代神话的底蕴,以及近代中国武侠仙侠小说的氛围感。整个游戏无论是对白建模还是美术,反而处处都充斥着网游感。感觉更像是一个大型网游的单机版。 虽然现在的仙7已经不是回合制游戏了。虽然仙7里也有重楼77这些早期仙剑里的人物登场。但在整体感受上。总觉得在的仙剑跟当初早期的仙剑已经完全是两种毫不相干的游戏了。如果是从仙1一路玩到仙7来玩家,想必觉这种感觉会更明显。而且这种偏离感并不是从仙7开始的。如果把整个系列影响力最大的仙1当成是仙剑的基调的话。也不知从何时开始,仙剑就已经在偏题的道路上越走越远了。 前不久又在手机上重刷了一次仙1。打到鬼阴山灵儿被掳走。李逍遥醒来简单几句对白后。屏幕上就出现“韩医仙一行人已离去”身边的人就一下子不见了。然后就可以自由操作了。当时我突然好像就明白了什么。如果同样的剧情换到现在。想必双方一定会讨论剧情中反派的阴谋诡计巴拉巴拉大半天,临走前还要依依不舍的告别一番。男主来个抱拳女主再来个万福。最后看着一群人慢慢走出画面才能恢复控制继续游戏。 原来,以前是游戏,都是剧情为游戏服务。而现在却完全本末倒置,恨不得能通过游戏套拍一部电视剧似得。所以才造成了如今这种不伦不类,吃力又不讨好的作品吧。如果真要溯本追源话,也许就是当初仙四开的这样的头吧(特别是仙4后期,基本上都是些剧情对话)。不过好在当初仙四的剧情足够优秀,掩盖了其他不足的地方。而如今的仙7,在游戏性还不足以优秀到一白遮百丑的情况下。编剧企划的水平与格局又远不及同期竞争对手的作品。却依然试图用大段的空洞对白与无聊的剧情演绎来凑游戏时长。实在是一种得不偿失。
最近重温了仙剑问情篇,觉得差口气就可以媲美仙三了 虽然问情篇被称之为问路篇。但其实除了少数几个迷宫外,大多数迷宫都并不复杂。比起新仙剑那些变态迷宫简单多了。只是一个接一个比较长而已。由于中间缺乏城镇与剧情进行过渡。使得长时间的闯迷宫让人容易疲劳,从而带来了不好的体验感。其实问情篇的迷宫十分有规律。大致上就是“蜀山-地脉阳-里蜀山-地脉阴-城镇-城镇附近迷宫”这样的规律。比较复杂的迷宫其实就是地埋里那8个迷宫+最后的盘古之心而已。而这8个迷宫每个迷宫又分为好几段。因此如果能在这8个迷宫中间添加8个城市与相关剧情。或许问情篇玩起来就不会那么累了。也许大家都有发现问情篇里的城市相当少,还不到仙三的三分之一。如果问情篇有机会重置的话,把仙三里的一些比较冷门的城市(如镇江、雪岭镇)稍微修改下添加到问情篇里就可以了。另外总觉得问情篇最后的结局部分有点赶。或许是当初主企划离职的原因。从南宫煌中毒开始到结局这段剧情感觉特别跳脱。特别是从最后一个地脉(也是最长的一个迷宫)出来后,马上就进盘古之心。连续这样跑几个大型迷宫真的不要太辛苦。还不如打通第四个地脉后直接进入蜀山剧情。最后再通过重楼赠与的千凝魔艮进入盘古之心,通过盘古之心后最终才到达最后的里蜀山。 一直觉得问情篇的剧情比仙三更优秀,仙三虽然几个主角都塑造得很立体。但通篇下来感觉剧情很松散,一直都在不停的闯关游历。故事性上除了萱卿这对于龙葵的骨科恋比较有讨论度以外。男女主的感情线也比较水到渠成,没有什么值得争论的地方。而问情篇在剧情上感觉更加有深度,整个剧情紧扣主题,也更具讨论度。只是因为游戏在剧情与迷宫的平衡上没做好,导致整个游戏性失衡。最终剧情才会被游戏性拖累,让这款游戏成为整个仙剑IP中最冷门的存在。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