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口梦魇 虹口梦魇
I
关注数: 1 粉丝数: 57 发帖数: 69 关注贴吧数: 1
如果这些年上海足球再次腾飞,你们最该感谢一个人 他就是:朱骏--你们常挂在嘴边的三哥 他背负着无数的质疑和不屑把申花从国企手中接手,玩起了现实版的足球经理,因为他喜欢足球,也喜欢和网游一般的征服的感觉。 他借壳申花合并了联城,也因此开始了一条被谩骂和嘲讽的不归路,哪怕面对的是曾经忠爱申花的媒体和上海人。 他放走众多一线明星球员开始了自己的球队改造,一意孤行走自己的路,只为相信“流通才能带来希望”,即便等待他的是铺天盖地的“套现”论。 他在最低谷的时候选择了沉默和远离:既然大家都觉得是他要申花死,他不如放下申花回归九城。是否是为了2012的厚积薄发而远离中国,不得而知,但那时他确实走了。 2011之后,上海政府终于看不下去申花和本地足球的堕落,打算用心动开始挽救,而这时候他回来了,带了阿内尔卡,带来了蒂加纳,甚至会带来德罗巴----一条中国足球史上最豪华、最巨星的外援阵容由此产生,它属于上海申花!无论是因为他的九城还是我们的申花,抑或是像人们议论般的“上海人天生的精明和一举多得的完美生意精”,至少对我们而言:奇迹真的来了!梦想真的可以实现! 朱骏是个商人,是个创业者,是个投资人,一个我们永远不会完全读懂的人,无论是是非非真真假假,至少这些年来他切切实实地为上海、为申花付出了很多,这份财力和心力是国企足球永远不会懂的。@朱骏 的一句“难,只能往心里咽”不禁让人感慨万千,这些年的付出换了是什么?图的又是什么?谩骂?嘲笑?讽刺?抨击?答案当然是否定的:我想他不会想要靠申花做一个城市英雄,而无非是惦记着他曾经挂在嘴边的那句“我欠上海一个冠军!”。 中国足球再臭也是自己的,我们这批人骂归骂,吵归吵,最后还是会忍不住去爱。当朱骏功成身退后,上海、或者中国还会不会有第二个朱骏呢? 2012中超还没开始,但是让我们先谢谢朱骏先生吧:这些年,你辛苦了! 我是谁?我谁都不是,很普通很忠实的一个申花球迷,和SVA和9C和朱骏非亲非故,更非什么800D,也还常常因为不解而骂过他,只不过今天看见众花迷因为德罗巴的将要到来而奔走相告,却无人正视这中的艰辛,心中略有感慨而已,望勿见怪。 2012,我们来了,申花,你是冠军!
亚冠已经结束,该补的还是要补 亚冠已经结束,结果无需再过执着,相对于现在这支尚还稚嫩的青年军以及近几年俱乐部的投入,这样的外战已算不错,至少场面上让人看到无奈与希望并存。 2011刚才开始,结局却已显现了一半,我觉得如果俱乐部不想到赛季结束再痛定思痛的话,现在就可以认真地听听球迷的声音了,群策才能群力。 现在的申花已经从豪门衍变为新生代球队,改朝换代是正常的历史进程,我觉得申花变得年轻不是坏事,毕竟年轻就是希望,而且我始终坚信“年轻”与“出成绩”并非无法兼容,前提是俱乐部必须及时的发现问题,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王后军老师曾经指出过目前的申花(和奚指导)在技战术方面的深度还不够,一些问题甚至是去年的名帅老布都没能很好的解决,我深有同感,撇开战绩不说,但凡申花的比赛总会有下面几个比较明显的短板: 1)进攻点太少,进攻手法比较单一。(当然,如果你能把某个“单一”的手段练得冠绝群雄,那也足以笑傲中超了,可事实并非如此。。。),过分地依赖个别球员的个人能力,这样做短期内效果可能不错,可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球队的发展,毕竟这种打法已经被时代淘汰,线形进攻或防守已经跟不上网状攻防体系的节奏,简单地说就是“太好防了”。就算人家盯不住你,一旦你自己有个状态上的起伏或者处理球失误,球队的战绩就没法得到保障(尤其是遇到较强的对手时)。 2)无球跑到不够积极,配合意识还需要磨练。有种说法是一个球队实力的高度很大部分取决于它对足球认识的深度,我个人非常认同。中国球队踢球还是处在“死”踢球的阶段,根本没让球场上整个队伍“活”起来,这才是我们和日韩足球真正的差距。。。在球场上战斗的不是11人,而是1个team! 3)攻防转换速度不够。无目的性处理球太多。所有看过中超联赛后的人都会有一个感觉:太慢!一场比赛下来真正的攻防对抗太少,大部分比赛时间都是两个队在硬打比失误,要不就是自己没办法只能来回倒脚。这样的比赛就算是比10年也不见得会给我们的足球理念带来什么帮助。中国人的武术闻名于世,但是武术界有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却没有被几个中超球队所认识。 4)高速移动过程中的传接球成功率太低。前面说到中超的节奏慢,偶尔我们也会打快,可是打快时候的处理球成功率却让人很无奈。申花的比赛现在恢复了一些海派足球的灵气,可是流畅度就不行了。这是基本功问题。控球、传球、接球、射门,这些看似简单的动作可是你训练成果的真实写照。我说我们的队员:你敢不敢给力点,训练结束后自己加练一会儿??? 5)最后说说二点进攻和防守问题。如果前述提到的基本功扎实了,那么二点的保护和协助就不得不提。申花近两年对高空球第一落点的判断,以及第二落点的保护一直是球队的一大短板,很多失球都像放大镜一样地放大着这个毛病。刚刚与鹿岛鹿角就是最新鲜的两刀,教练组没理由看不到。进攻的时候也是一样,1点被限制,2点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或者等你想到怎么办,对方的后卫已经朝你笑了。所以申花嫩的不是年龄,而就是这里。 当然,上述的纸上谈兵说起来容易,改起来难。这就要看俱乐部和教练组了。训练是一切胜利之源,希望老奚能让球员们自己看到问题,然后自己自觉地去“深造”。豪门不是媒体写出来的,也不是金钱买过来的,而是要靠自己汗水练出来的。 当然,我们已再不是豪门,加油吧申花,就算不为了即刻的冠军,也为了身上的蓝色荣誉,为了“大上海”之名!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