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青河边草63 青青河边草63
关注数: 1 粉丝数: 14 发帖数: 1,081 关注贴吧数: 2
【理发师吧】请问这是真的吗,为什么很着急?? 活动信息验证] http://bbshoo.qianlong.com/28627/2006/06/27/[email protected] [专辑试听地址] http://m.3533.com/musiclist88/4598.htm 7月15日17:00在北京建外SOHO四期中心广场陈坤这个《轮回天使》带着一点点美妙的《幻觉》的首次签唱会上《再一次实现》带我们一起在《幸福中》为音乐狂欢的梦想!   我们的陈坤在经过一年半的精心筹备与等待之后,终于在2006年发行了他的第二张个人专辑《再一次实现》,在这张专辑里陈坤花费了大量的精力,用心诞生出音乐基因的完美作品让我们这些喜欢他深情且迷离嗓音的人们狂喜不已。在这张专辑中囊括了抒情、R&B、电子音乐、爵士、世界音乐等各种风格,用不同的音乐性格展露出陈坤的完全性格打造陈坤特色品,整张专辑由李偲菘、李泉、Jim Lee、丁薇、缪森等两岸三地最顶尖的团队全力打造。朗朗上口的《幻觉》是一首R&B风格的歌曲节奏感很强,给我们耳目一新的精艳,在空间感十足的节奏中营造出一种迷离的风情画; 曲词人完美的结合。让我们爱上坤的“孩子”,从不觉得喜爱这个《轮回天使》是潜伏在心底的小小幻觉。 [温馨提示]: 1.提前预订陈坤《再一次实现》送签唱会门票还有陈坤新专辑大海报和预售日志一份。17:00(签售会) 19:45(演唱会) 2 票量有限,场地有限,精彩无限!快快拿起电话预定《在一次实现》正版CD,陈坤在这里等待你再一次实现他的梦想. [注意]: 1.本次活动门票一律随专辑赠送(但须提前预订)。 2.有意购买专辑获取签唱会门票者,请发送邮件到[email protected](姓名,手机,邮箱地址,专辑数量[一张专辑送一张门票])我们会及时回复你的邮件,并通知具体取票时间和地点. [相关信息]: 活动地点:建外SOHO四期中心广场(国贸对面) 地铁:国贸站下 C口出来 国贸桥南100米 活动时间:7月15日 17:00 免费取票咨询电话:51297782 免费取票地点:建外(国贸对面)SOHO 9号楼2306室 联系人:李小玲 手机:13366390155 电话:51297782 E-mail:[email protected]
姜文谈《理发师》:我是演姜文的那个人 本以为姜文做不了“理发师”,就不愿意再说话,所以他没来之前我们有些紧张,担心一不留神的一句话把他惹急了,他就什么都不说了。  出乎意料的是,姜文坐下后,就开口说了一个自己的段子———“有次坐出租车,那司机说了句话特别有意思,这是我永远能记住的一件事儿。他说:‘哎,你不是演姜文的那人吗?’他是说错了,但是我乐了,挺高兴,觉得挺有意思。也就是说,从某种意义上‘姜 文’在很多人的感觉中已经成为一个‘角色’,他是不是我,已经不重要了。这个‘角色姜文’在人们的心目中、在社会的某一个角落已有一个位置,就跟拼图似的给拼到那儿了。这个出租车司机无意中说了一句挺有智慧的话。我回答他:‘对,对,没错!我就是演‘姜文’的那个人。’”  姜文说那司机说了一句智慧的话,在我们听来,他说这个段子也很智慧,其中的意思大家都很明白。  演员--人家夸我,我就觉得夸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可有的人跟着夸的那个词去了,就错了。  大洋网讯 记者:你和很多导演合作过,但是有一个导演你还没有合作过。  姜文:谁?  记者:陈凯歌。  姜文:我很希望跟他合作,不过这得等。合作本身不成问题,就是得等到一个适合我们的好故事才行。  记者:你怎么看张艺谋的《英雄》?  姜文:很抱歉我还没有看过这部片子。但我相信它是会有它的优点的、原来我看过剧本,我感觉到张艺谋在这个作品里边会发挥出他的强项。  记者:想听听到你对张艺谋的评价。  姜文: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要实事求是,好不容易长得很鲜亮的一个孩子,非把他概念化地归类就不好了。比如,张艺谋说他“牛×”,旁边人解释“他就是说自己优秀的意思”。其实他不想用“优秀”这个词儿,觉得不过瘾,最能表达自己想法的词儿是“牛×”,你非得照“优秀”去学,永远也学不出“优秀”那“牛×”的劲儿。我做演员有体会,人家夸我,我就觉得夸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可有的人跟着夸的那个词去了,就错了。  记者:你对王朔和他的作品是喜欢还是欣赏?  姜文:我认识王朔,跟他很熟,而且我的确喜欢他的东西。我不能随便跳到另外一个领域去谈,因为好多作品我还没有看过。另外,当谈到一个人的文字的时候,你也许不喜欢他的叙述,但是透过这种叙述方式,字里行间,你能揣摩一个人的状态,这本身就有乐趣。  导演--我不是不尊重导演这个行业,只是觉得导演的作用完全被稀里糊涂地夸张了。  记者:前段时间的风波,我们不想评论。但其中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你做演员是否受到了某种限制?  姜文:其实我做演员的时候,从来没觉得跟导演的合作,会成为自己表达和发挥想象力的障碍。  记者:你是做演员过瘾还是当导演过瘾?  姜文:那得看是什么故事。除了《阳光灿烂的日子》,我演得都很过瘾。这个真的不一定,我觉得这个概念也是———我对这样一个概念一直有一点怀疑或抵触。我不是不尊重导演这个行业,只是觉得导演的作用完全被稀里糊涂地夸张了。导演不是谁的指导者。日语对导演的翻译比较贴切,他们管导演叫“监督”,意思就是他在现场看着那段不合适,如果这段很合适的话,他会是一个最好的观众,鼓掌说这段太好了,给大家一个气氛;这段不好,他便拧八着个脸,甚至让你觉得不好意思。当然,我不是说导演没用,工作中还特别需要这面镜子。只是说这行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较容易糊弄,水分大。演员或摄影或编剧等就不太容易。一个导演如果仅有三分才华,蒙成他有八九分也能实现。因为人们本来就不太容易分清影片中哪些是导演的功力,哪些是属于演员、编剧、摄影、录音、美术等人的。加上前边说的那种流行概念,一股脑而将所有的好都算在所谓导演头上,当然这面就不费脑子,而往往会出现这类事的时候,当事人———导演就顺水推舟或假装情绪支吾状———导致默认。不过,导演里真有出色的,不掺水的,可称做大师。另外还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其实行行出状元。我的意思———别盲目强调谁的重要性吧!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