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不语经纶手
默默不语经纶手
关注数: 7
粉丝数: 23
发帖数: 12,895
关注贴吧数: 5
妈的ED了
RT “小聪明”我可太熟了 ——传习录读后感之“小聪明” 不注重实践的认知本质上都是一种“小聪明”。所谓“小聪明”就是以感性的模糊思考不断尝试逼近某个概念的外在并辅以大量的解释和追认,从而得到一个形式上逻辑自洽,内容上混沌复杂的伪真实体验(缺乏实践)。当这种行为行成习惯,简单来说就是四个字“似是而非”,这大约就是“总是缺了点什么”这种感觉的由来吧。 而以“知行合一”为圣人标准,则以人非圣贤度之,可知知行也是分程度的,由此看来,小聪明和知行合一是负相关的。大约越依靠小聪明,越习惯小聪明,也越无法体认真实与客观。赵括与马谡应是此中翘楚。 可知,欲观人生之真实,欲成就真实之人生,知行合一,不可偏颇。读万卷书也好,行万里路也罢,不可故步自封闭门造车,亦不可随波逐流肆意妄为,终要以知行合一为导向,省之,勉之,或有所裨益。
【树洞】找自己 没事干,随便写
卧槽。这个吧还活跃着 RT
路人
水贴估计没人看 1.娃和老人的帖子里都什么鬼?谁规定老人必须要看娃的,公诉方能不能就年轻夫妇的赡养老人和抚养儿童不尽责起诉? 2.衡中这种还有人吹呢?名校,状元这种宣传真正搞教育的是很反感的,他的本质是集中优势资源打造形象政绩。获利的未必是学生,而是学校和官府。而大部分普通的学生,你们本可以享受的更好的教育资源,更多的政策关注,都被集中到学习比你们更好的人身上去了。本来100个985,变成了20个清北,其中没有你,你以为自己站在哪?
看看能不能写点关于教育的文字 也算是在教育口干了几年,说说人们现在教育的功利性 人们为什么重视教育,为了“让下一代过上更好的日子” 那么解读下这个目的: 1.先守成,至少先守住自己的这份家业,所以家长有家业,哪怕很小,不是光脚 2.有所进步,谓之更好 3.或者很有些寄托和成就他人的自我实现的快感。 这个愿望谁人没有,可是如何重视是个问题,甚至很多时候这种目的性会偏移 比如阶层这个问题 都在说阶层固化,我也没数据去否认,基尼系数什么的。 那么阶层是如何固化的,这个过程是不是可逆的,如何阻止阶层的固化。 我等穷B似乎参与不了这个过程,当然家业大的可以做选择,比如移民,不过移民前可能需要多做做功课。 那么现实就在这里了,阶层固化你参与不了,就只能提升自己(及后人)的阶层了。 基于“言传不及身教”的理念, 提升阶层可能是个长期的,跨越代际的话题,我们成长的这一代是在特殊的历史背景下的产物,将来越来越难应该也是可以预期的。 所以不要强求我们的孩子还能实现多么大的阶层跨越,尤其是我们已经大踏步的跨越了几个阶层,拥有了一定家业之后。 对于孩子的教育还是应该认识的更清醒,如果从一开始的顶层设计就是不符合实践的,那么可能徒增不少痛苦。 家长们还是应该把自己的焦虑想想清楚,别太传递给孩子了。 教育,还是做人做事最高。做人做事里,也必须有关于奋斗、成就、知足、感恩、失败、承受的内容。 大概这些 最后么,关于公平,这个时代,我是欢迎大家发声的,话语权很重要,要掌握,只是受众们也要学会听,所谓兼听则明,或许独立自主的思考在这个时代是最最宝贵的东西,可惜这个破吧少了很多当年的氛围,似乎这种情绪宣泄似的声音已经浓烈到淹没了一切。 此致 天竺史老七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