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粉体技术👀 中国粉体技
中国粉体技术网拥有强大的专家团队,专业为您提供非金属矿技术
关注数: 78 粉丝数: 243 发帖数: 1,974 关注贴吧数: 158
碳化反应过程各因素对纳米碳酸钙形态的影响 1、反应温度 从热力学角度来看,温度升高,体系中CO2溶解度和Ca(OH)2的溶度积都降低,降低液相中的过饱和度,晶体的成核与生长速率降低,不利于碳化反应的进行。而且碳化过程是一个放热反应,因此温度升高时,平衡左移;但从动力学角度分析,温度升高,加速了CO2与OH-生成CO32-的反应,并且提高了整个扩散步骤的传质系数,这对提高碳化速度是有利的。 但是温度较高时,晶体成核速率小于生长速率,有利于晶体长大,形成较大粒径的碳酸钙晶体,并且温度过高,晶体各晶面的生长激活能会发生变化,从而使得晶体的形貌发生变化,颗粒凝聚生长,形成粒径较大的二次粒径,不利于控制晶体形貌。 立方形纳米碳酸钙碳化过程一般控制在30℃以下,碳化过程的低温主要靠冷却水或者冷冻剂维持,能耗较大。为了充分利用生产过程的反应热,国内部分科研工作者提出了非冷冻碳化的工艺,并在其它形貌碳酸钙合成中取得了成功。 胡庆福等人在起始温为35℃终点温度为75℃的条件下成功制备了粒度分布均勾,粒径为10-20nm,长短径比为15-20,比表面积90m2/g的针状纳米碳酸钙。非冷冻碳化法窑气的入塔温度为50-60℃,窑气携带的余热得到了有效的利用。碳化反应釜安装在通风处,靠着自然冷却排走大部分反应热,使得碳化反应前期在较低的温度、后期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最终碳化反应后CaCO3悬浮液的温度为60-70℃。
超细硅微粉的主要加工工艺和生产设备介绍 1 角形硅微粉的生产 角形硅微粉是用硅微粉原材料经研磨而得到的外形无规则多呈棱角状的硅微粉。角形硅微粉根据其原材料的不同又分为角形结晶硅微粉和角形熔融硅微粉。 1. 1 主要生产设备 角形硅微粉的主要生产设备有球磨机、振动磨、微粉分级机和烘干机。下面分别简要介绍其工作原理。 球磨机:可以是干法也可以是湿法研磨物料。当球磨机运转时,磨矿介质与物料一起被提升到一定高度后下落,如此反复进行,处于磨矿介质之间及磨矿介质与磨机桶壁之间的物料受到冲击和物料在磨矿介质的滚动、滑动过程中被研磨成细粉。 振动磨:利用磨矿介质受磨机的振动作用,在磨机腔体内滑动、滚动而对物料进行研磨。微粉分级机的分级原理是:物料被风机抽吸到分级室内,在高速运转的分级转子和分级叶片之间被分级;粗物料沿分级筒壁而下,从底部粗粉出口排出;细粉则随气流穿过转子叶片的间隙由上部细粉出口排出,从而达到分级的目的。 烘干机:为了保证硅微粉极低的含水率和在干燥时不受污染以及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而采用空心轴搅拌烘干机,其工作原理是:物料从进料口进入烘干机内,由空心桨叶输送至出料口出料;物料在被输送过程中,受空心桨叶搅拌并由空心桨叶和机体夹套同时加热,水分被蒸发而烘干。含水量在15%~20%的物料,干燥后水分可控制在0.05%以下。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功能粉体填料橡胶复合材料制备技术概述 来源【中国粉体技术网】 共混法、原位法、溶胶-凝胶法和层间插入法是制备聚合物纳米复合材料的主要方法。 1 共混法 共混法分为机械共混、溶液共混及乳液共混3 种方法,主要用于制备无机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及聚合物分子复合材料。Jeon 等对蒙脱土进行有机改性后,采用混炼法制得纳米复合材料。徐斌海等以纳米凹凸棒土为增强剂、甲基乙烯基硅胶为基质,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的复合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高耐热性能。当纳米凹凸棒土填充量为10 份时,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6. 68 MPa,扯断伸长率为318%,100% 定伸应力为3. 84 MPa。当用质量分数2. 5%( 以凹凸棒土计) 的硅烷偶联剂A-151 湿法改性纳米凹凸棒土表面后,橡胶纳米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为7. 84 MPa,扯断伸长率为408%,100%定伸应力为5. 76 MPa。 钱红莲等采用机械共混法制备了纳米碳酸钙/环氧化天然橡胶复合材料,当纳米碳酸钙用量为10 份时对环氧化天然橡胶的增强效果较好,与不添加纳米碳酸钙的空白试样相比,300% 定伸应力从1. 9 MPa 增至2. 2 MPa,500% 定伸应力从5. 1 MPa 增至5. 7 MPa,拉伸强度从19. 8 MPa 增至21. 1 MPa,扯断伸长率从660% 增至692%。机械干混法很难使填料与橡胶混合均匀,增强效果较差,同时会产生大量粉尘,是轮胎等橡胶制品生产企业的最大粉尘污染源,严重危害工人的身体健康。 大量的厂家供应信息都在中国粉体技术网。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