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吾刀锋
昆吾刀锋
中国高中低古玉器鉴藏爱好者。有近千件古代玉器,寿山石,名人,古代印章以及120多枚古天珠。
关注数: 3,873
粉丝数: 704
发帖数: 255
关注贴吧数: 18
我有证据显示,所谓象雄天珠就是一万多年来藏人藏教在西藏宗教史上用溶化玛瑙承载信仰文明,藏药文化及冶炼技术的伟大载体和象征。
尽管仓漿深厚,符合所有宋瓷特征,我依旧认为此洗为清仿。
看看象雄珠里包含着什么。这是一颗象雄人发明的藏药天珠。它是古藏人把玛瑙溶化,包入各类矿物藏药,然后用模具把溶化的玛瑙包裹在外,做上藏教纹饰。比如这枚是一眼(象征太阳神),两山(神山)天珠,名为《转山天珠》。天珠女神陈亚美那里也有一枚同样的珠子,曾在纽约展示过。象雄珠由于溶化过并掺有杂质己经不是纯二氧化硅质地,所以虽然看起来非常古老却少有风化纹。其实现在已有人找到了古象雄珠的制作方法,市场上已经出现大量仿古象雄天珠,很多人吃亏不已。
现在,玉龙喀什河的籽料最贵。可你知道这条河的籽料是七十年代末期才发现的吗?在古代和田白玉籽料非常非常稀少,羊脂白玉就更少见了,甚至很多爱玉者只是听到传说。要说和田玉,古代没这个名字。古代称谓有,于阗玉,叶尔恙玉,昆山玉,金山玉等等。最早发现的玉矿最商代用喀什地区叶尔恙河上游塔什库尔干的大同玉矿(后周穆王曾巡视过),仅出青玉,西周曾大量使用及皮山县新藏公路北坡青玉矿。后来战国初期才发现和田地区叶城县棋盘乡密尔岱山玉矿。古代白玉籽料少是因为出籽料山叶尔恙河两岸崇山峻岭,岩壁陡峭,极少坡积矿。因此古代提起羊脂玉少有人见过,仅是传说。不过,羊脂玉的叫法也是爱吃羊蝎子的清人给起的,宋代称羊脂玉为荔枝玉,也很形象。图3是明代羊脂玉把件《终身有福》。
珠友 我想让中国人不再患昧。尊重历史,尊重伟大的西藏文化。
经个人研究发现,所谓象雄天珠可能仅产生在元代的西藏,而非1800年前!大家都在展示手里象雄天珠的鲜红色硃砂,请问一千八百年了硃砂还会红吗?至于口部的旋口和磨损,那是取药所致。因为这是药珠。这种珠子顶多到唐。看这枚元代八思巴文天珠就可解释。很多所谓帶红花的象雄天珠根据器型,口部和钻眼,就来自清代!
世界最古藏天珠一没有之一。(来自甘丹,吉布等寺)
请表明你对这枚天珠们看法。
西藏阿扎活佛的一句话让我震撼了很久。他说西藏胞民有18000年文字史!经过查找资料发现,或许还真有这么回事。据欧州史料记载,一万多年前在浩瀚的大西洋上有一块神奇的大陆,叫亚特兰蒂斯。具有高度发达的文明,并拥有文字。但不幸的是,由于地壳运动,这片大陆沉入了海底。二战期间,希特勒的史学家认为,那片大陆上的居民是天神创造的,称之为亚特兰蒂斯神人。是优等民族雅利安人的祖先。大陆沉没时,亚特兰蒂斯神人的一支逃往了喜玛拉雅山地区定居。于是希特勒指示希姆来组织科考队到西藏去寻找雅利安人的祖先,并拍攝了大量的考查影片。您看这颗天然九眼石天珠是不是已超过五千年了?还有这只盛唐时期的天然紋纹饰《妙音神鸟》护法。
此珠长58毫米,重47.8克。据《西藏天珠传世录》中说,佛界在古代只制了七枚,叫六字箴言天珠,象征佛教七宝。据新浪一位珠友发照,他有一枚比这小得多的箴言珠(二十克左右),问过全国很多天珠鉴定专家都说没见过。后来在一拍卖的《西藏天珠传世录》书中查到,但无下落。本人在活佛处只求得一枚,望有同样大珠者发照交流。
识相的都跪了! 经本人研究,这应该是乾隆十三年(1748年)告成的爱新觉罗家族之玉牒。07年国家级专家牛福忠先生鉴定为清晚期(证书),我觉得有误。船体上所雕的十处人,物及五枚不同时期们阳文刻印都有其巨大的喻意。这艘和阗白玉船长31厘米,重达2189克。
象珠的内"心" 这是一颗"神山"象雄珠。一个眼,一处山峰,大家从挖开的裂缝中看看里面包裹着什么?内里呈碎晶体结构,我怀疑就是藏药。我们内地人往往靠汉文化理解称它为"靠山天珠",其实藏教的称呼是"神山"天珠或“转山"天珠。一个眼表示太阳,一处群山表示圣山。
象雄珠一般较大。它的品种并不是单一的熔化玛瑙包裹珠,也有大量纯玛瑙或玉髓制作的高层次天珠。
活佛珍藏的宝物 那些佩挂在佛像上的天珠一般都是普通天珠。住持活佛们锦盒里珍藏的宝物才是至尊至纯的!请看来自活佛的珍藏一盛唐护法大鹏金翅鸟《妙音神鸟》天然紋纹饰神鸟天珠。
在古代根本就没有和田玉这一说。古代称谓有于阗玉,叶尔恙玉,密尔岱山玉,金山玉等。现在玉龙喀什河的和田籽料是七十年代末才发现。如果解放军不修312国道,到现在可能都不知道此河籽玉。古代的和田玉矿最早在周穆王巡狩的喀什地区大同玉矿(青玉),后来战国时期在叶尔恙河上游的密尔岱山发现了新矿,在如今的叶城县棋盘乡。有白,青,黄,黑,糖等色。清朝为贡坑矿,道光年绝矿。
古人对玉的重视在西周达到了项峯。把玉制作成各种礼器成为规制,时尚,和流行。很显然,随时代变迁,玉的使用得到了拓展。
如果在显微镜下你会发现这件祭祀小玉琮挂件身上纤细的直线竟是无数条小竖线组成。这玉器大师王文浩有同感。看见几条横竖线了吗?那是比甲骨文还要早的"在”字,甲骨文的在字可不是现在的意思,而是禾苗长在土里。
商代蝉和唐代蝉怎么鉴定知道吗?
《代代相传》印 船有五枚印识,这是其中之一。
在离日喀则310公里寺院请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