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伙子学飞翔
小伙子学飞翔
关注数: 576
粉丝数: 248
发帖数: 1,721
关注贴吧数: 9
明天要回金乡了。。。。 又是半年没有回老家了,想念中。金乡你好!
请教方家:解放前的《大公报》是否有一个叫做汪润兰的编辑? 解放前的《大公报》是否有一个叫做汪润兰的编辑?
请大家都来说出一样有年味的金乡食品! 红三刀
请大家都来说出一样有年味的定陶食品! 扁食
【倩途无量】看一看,哪位大虾认的片片中的小姑娘是谁? 各位大虾们,走一走哈,看一看啦哈,看能认的出片片中右面的小姑娘是谁吗?
【前途无量】昨天纪念七七,今又现731,警惕啊! 一楼。。。。。
【倩途无量】倩倩的穿着好女人啊,让人眼睛一亮!
【倩途无量】倩倩的奋斗经历可以写成励志小说! 回顾倩倩的成长历程,她从一个普通打工妹,孜孜以求,通过自己不懈的追求、努力、拼搏,今天终于成长闻名遐迩、如日中天的一线歌手,感觉其奋斗经历完全可以写成励志小说! 以前看日本励志电视剧《阿信》,很受感动,反观倩倩的故事,与其又是何其相像,真诚呼吁、期待蟠桃中的文学爱好者,挺身而出,将倩倩的故事写成小说,让更多的人受到启发、感染、激励。。。。
【倩途无量】小诗一首--祝福倩倩六一快乐! 倩影俏丽豪气陡 倩声余音满神州 六合尽扫坛剧撼 一统金瓯天籁收 快马加鞭艺精进 乐见潘姝定封后
【倩途无量】“蟠桃”概念解析 蟠桃学名水蜜桃,以其形美、色艳、味佳、肉细、皮韧易剥、汁多甘厚、味浓香溢、入口即化等特点而驰名中外。蟠桃不仅色、香、味俱佳,而且含有一定的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多种矿物质,每年外销港、澳及海外达百吨以上,受到人们的青睐。 蟠桃是较珍贵水果之一,是桃子的一种,形状扁圆,顶部凹陷形成一个小窝,其果皮呈深黄色,顶部有一片红晕,味甜汁多,不愧为“仙桃”之称。 蟠桃是一种枝桠蟠曲的异种桃树,所产果实蟠桃有“仙果”、“寿桃”之美称。果实的样子却是扁的,果皮呈深黄色,果肉为黄色,不但好看,而且好吃。
【倩途无量】听一遍就永难忘的《我的眼泪只为你而流》 《我的眼泪只为你而流》--潘倩倩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v.youku.com%2Fv_show%2Fid_XMzQxNjE0NzE2.html&urlrefer=4f009fca5e607f0c5dff51da90a1517d
【倩途无量】大家看咱倩倩好美好美的花帽子! 2012年5月5日,潘倩倩做客《小超访谈录》。本期《小超访谈录》首次走出演播室,在小湖边、树荫下,两杯茶,不自然说出的几句山东话,就开始了这场自然的访谈。 访谈期间,有歌迷或蟠桃为咱倩倩献上了这幅漂亮别致的手编花帽,让我想起了战争年代解放军带的伪装帽,呵呵。。。。倩倩带上它唱歌,感觉真的好清纯,好可爱,好喜欢!大家看是吧?
【倩途无量】看看什么是真正的蟠桃!
【倩途无量】每天都关注倩倩的铁杆蟠桃有几个?敢不敢报报名! 每天都关注倩倩的最新动向、每天都倾听倩倩的歌曲、每天都来吧里转一圈或几圈甚至久久不愿离去的铁杆蟠桃有几个?大家敢不敢来报报名?!
【倩途无量】倩倩最新片片--来自倩倩微博
【倩途无量】潘倩倩--《一世情缘》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act3.ent.qq.com%2F4275%2Fwork%2Fshow-id-9422.html&urlrefer=dcde2bc6a5989200d81cd5139a2ec1a8
【倩途无量】倩倩最新版本的《等待》--《欢乐江南》! 倩倩最新版本的《等待》--《欢乐江南》!
【倩途无量】看倩倩最俊美、大气、自信、生动、俏皮的一段表演! 乡村大世界 牛人闹元宵 今天第一次看到这段视频,感觉这是咱倩倩最俊美、最大气、最自信、最生动、最俏皮的一段表演,特别是倩倩向她身边的主持人展示她学刘德华颤音发声、学女生发“咦咦咦”的动作,以及她模仿自己曾经的男友给自己说的“拜拜”时的那调侃的声调,都很难得!大家看看是不是?!
大家都来支持我们可爱的倩倩! 潘倩倩及她的歌可以说让大家一见倾心,不能释怀!让我们大家都来吧,支持我们可爱的倩倩!永远!倩倩加油!你一定会成为世界级的巨星!
有谁知道洪洞县籍的老八路申绍英? 申绍英 :1920年出生,山西洪洞县人。1938年,从延安到洛川县胡村(一)带的八路军随营学校学习,毕业后获得“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学校第四期毕业证书”,后分配至冀鲁豫,进行平原作战。1940年12月,任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独立团组织干事。1943年4月,任鲁西南军分区侦通连连长。1944年3月份,冀鲁豫五分区定陶县游击大队和县大队合并,组建五分区第四(定陶县)基干大队,申绍英任三连指导员。后任冀鲁豫军区五分区(鲁西南)二十团(一)营营长。1945年9月,率部血战,解放曹县战斗。1945年10月,任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十四团副团长。1947年4月,任冀鲁豫五分区十四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新编独三旅8团团长、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17军51师(一)五二团团长。部队过江后,进军福建。1949年6月14日,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17军51师152团152团团长申绍英、政委赵智泉、参谋长陈光荣会同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古田支队和郑荣堂、叶明根等同志,率军解放古田县城,协助建立人民政权,成立了古田县人民民主政府,郑荣堂为首任县长。同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古田县城防司令部维护社会治安,申绍英任司令。后部队向西南挺进,任十七军随校校长。部队进军贵州解放惠水县,兼任贵州省惠水县委委员。50年代初,任铁道兵6师28团团长,同时在南京军事学院普通系学习。后任22军66师第(一)副师长兼参谋长。1955年获得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1957--1961年任南京步校训练部副部长。后退出军职,任安徽省化学研究所所长。后下放合肥西山区的农场劳动。1967年病故。
有没有当教师的朋友,请教济宁中教高级待遇是多少?
有没有当教师的朋友,请教菏泽中教高级待遇是多少?
有没有当教师的朋友,请教曹县中教高级待遇是多少?
有没有当教师的朋友,请教金乡中教高级待遇是多少?
有没有当教师的朋友,请教定陶中教高级待遇是多少?
祝定陶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中秋快乐,全家安康,日子越过越红火! 离家愈久,对家乡的思念愈深!佳节将至,作为远在外地的游子,恭祝定陶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中秋快乐,全家安康,日子越过越红火!
祝金乡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中秋快乐,全家安康! 离家愈久,对家乡的思念愈深!佳节将至,作为远在外地的游子,恭祝金乡的父老乡亲、兄弟姐妹中秋快乐,全家安康,日子越过越红火!
大家看看这是谁?曾经也是名人啊 仿山乡的朋友一定认识.......
定陶县近代知名人士--陈离生 陈离生(1884~1963) 又名陈灵亭,定陶县田集乡大陈楼村人。 1909年加入中国同盟会。辛亥革命后,曾任山东民事教练官、援闽第12师24旅步兵少将旅长、中将师长、第五军上将军长兼闽军总指挥。北伐战争时任第39军上将军长兼援鲁军总司令,东鲁军右路军总指挥兼鲁西剿匪总司令。北伐后任山东人民自卫军总司令兼省建设厅厅长、郑州警备司令。中原大战中与冯玉祥部20名将领通电讨蒋,因失败下野,后隐居开封南书店街。1957年6月加入中国裹民党革命委员会。1963年在开封病逝。
南华(菏泽一部)女英雄---张恩 “两军阵前动刀兵,阵阵离不了英雄。这是南华群英会上对张恩同志的评语。 四个月的游击战争,南华岗义区能始终坚持着阵地,是与女英雄张恩同志艰苦奋斗分不开的。 张恩同志是岗义区的联合会主任。荷泽撤出后,敌人大军北进,某些干部曾一度悲观动摇,群众恐惧惊慌,纷纷逃避。 这时,张恩同志沉着镇定,她想,掌握干部是个大工作,马上**了干部,连夜进行动员和解释。她说:“不要紧,你们都是本地人,跟着群众,三两个人一组,再严重也能坚持。”稳定了大家。 从此,张恩同志扛起了枪,带领着武工队活动起来。他们走到何庄,那里群众就问:“你是张恩那部分不?”“是的!” “那俺们这里就不怕了。”张恩同志带着沉重的妇女病,日以继夜的奔波,每次出发回来,总是照例的肚子疼痛,但她一声也不响。 去年十月间,敌人进了游楼。枪声一响,村里人都跑了,张恩同志站在深水里,炮弹在她的身旁爆炸,她想起灶王庄还存着二十箱手榴弹,一定得弄出来,损失了人民会惩罚我们的,她对干部们说:“走,我带着去!” 同志们被感动的说:“张主任还不怕死,咱怕什么?” 夜里张恩同志忘记了病的痛苦,领着大家扛着枪,腰上撇着几个手榴弹,趟着腰深的水,把炸弹送到了后方。 在敌人大部越过南华深入我中心区后,张恩同志带着她的游击队员,袭击肖老家蒋军据点,为了惩罚一个坏蛋,她在张楼小庙里,冒着彻骨的寒风,一直工作到半夜。 当张恩同志接得上级命令要回后方时,群众听说纷纷拉着张恩的手说:“你跳井俺跟你跳井,你走了俺依靠谁呀?” 张恩同志见父老们哭了,自己也不忍抛开群众去让他们受汉奸们的蹂躏,禁不住一阵心酸,落下泪来,很难过的离开了何庄。 到了后方,送走了别的干部后,上级问她:“你去那里?” 她说:“我那也不去,我坚决要回去到南华坚持工作,坚持斗争,死也死在南华!” 上级答复了她的要求,张恩同志回到岗义区,人民像见了亲人,觉得有了靠山。现在,张恩的游击队,正在敌后对敌人进行不息的斗争。
呵呵,来看美女喽!
有梁堤头镇回堤岗的朋友吗?
民国时期公认的名媛佳人,看看你认识几位? 1、
前两天看见一个妹妹,大家看漂亮不?
民国时期公认的八大美男子,看看你认识几位? 1
正月十一回金乡,感觉变化真大! 正月十一回的金乡, 感觉家乡变化真大! 这天下着小雪, 只是金乡下的不大, 路面也就有一点湿。 进入县城的西关, 感觉就有些城市的风貌了。 可是, 几年前还不是这样子。 由西往东, 走在有点老旧的北大街上, 很是繁华热闹, 一片熙熙攘攘。 的确街上小车不少哦, 就像以前听同学说的那样。 特别是金司路, 一片新貌。 两边的高楼林立, 齐刷刷的, 好像突然冒出的一样。 西面公园旁边的是周家大院里, 周家堂屋也变了, 被修葺一新。 修旧如旧, 很是典雅, 古拙, 很有韵味。 小时候, 记得那里是金乡县皮鞋厂。 在一中上学时, 常跑进去玩 当时一片狼藉, 有很多零碎的皮子四处堆积。 往南走, 面粉厂粮库一带, 西至东风小学, 无线电厂, 羊拐角, 都已不见了踪影, 竟然全是林立的高楼, 不由得让人吃惊: 赫, 这就是今天的金乡速度~!
定陶抗rrii豪杰---程兴文
陕北红军申绍英 申绍英--陕北红军,,身上七处负伤,屁股被炮弹片削去一块。1940年12月,任冀鲁豫军区第四军分区独立团组织干事。1944年3月份,根据冀鲁豫军区统一部署,地方部队升编。冀鲁豫五分区定陶县游击大队和县大队合并,组建五分区第四(定陶县)基干大队,申绍英任三连指导员。后任鲁西南军分区二十团一营长。1945年9月,参加解放曹县战斗。1945年10月,任冀鲁豫五分区十四团副团长。1946年8月,任冀鲁豫五分区十四团代理团长,后任团长。解放战争时期,任冀鲁豫新编独三旅8团团长、人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17军51师一五二团团长。部队过江后,进军福建。1949年6月14日,第二野战军第5兵团17军51师152团152团团长申绍英、政委赵智泉、参谋长陈光荣会同闽浙赣人民游击纵队古田支队和郑荣堂、叶明根等同志,率军解放古田县城,协助建立人民政权,成立了古田县人民民主政府,郑荣堂为首任县长。同时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古田县城防司令部维护社会治安,申绍英任司令。后部队向西南挺进,任十七军随校校长。部队进军贵州解放惠水县,兼任贵州省惠水县委委员。50年代初,任铁道兵6师28团团长。
白菜王庄战斗 1941年8月,鲁西南进入了夏末。虽然天空中已没了骄阳似火,酷暑也渐行渐远,但炎夏的余热犹在。 这天上午十点多光景,定陶日军化妆成伪军并伙同汉奸共300余人,突然窜至我城西根据地白菜王庄,准备抢粮。 顿时,王庄一带百姓拖儿带女,牵牛赶羊,纷纷逃避,各村一时鸡飞狗跳,一片混乱。消息很快传到在王庄南赵庄活动的我八路军鲁西南军分区,分区速派鲁西南独立团团长张耀汉率部火速开进,对敌人进行截击。 战斗刚刚打响,正在王庄西面刘庄寨附近活动的定曹游击大队150余人,在大队长程书勋率领下,迅即前来助战,他们从王庄北迂回至敌人侧后,对敌人突然开火,日伪军顿时一片混乱。 接着,马集自卫大队队长张子占带领自卫队赶来支援。在三面武装的猛烈夹击下,敌人伤亡惨重。虽有部分鬼子顽强坚持,奋力督战,但很快敌人就溃不成军,开始向定陶方向溃退,我部乘胜追击。最后,大部敌人溃逃回定陶城内。
谁认识王桂花老师?应该是语文老师? 92届济宁师专中文系毕业的,高中在金乡二中。
中共定陶县委敌工部长---程亮 程亮:曾用名程光照、程光杰,1923年5月生于河南省洛宁县程家岭村。193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同年12月入党。1942年,从八路军教7旅政治部敌工科调中共定陶县委任敌工部长,在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长程书勋安排下,打入定陶县南王店日伪军据点,监听日军电话,获取日军扫荡鲁西南重要情报,为我军安全转移作出很大贡献。后调离鲁西南,先后任中共河南省正阳县城关区委书记兼区长、中共开封市专业公司党委书记、中共河南省委工业部处长兼省建委主任、中南局科委副主任、广州市科委副主任、河南省建材局副局长、河南省人大办公厅副主任等职。1985年离休。
定陶抗战:定曹游击大队正式成立 1939年的7月,也就是在日军7月大扫荡刚过,在城西我抗日根据地的力本屯村(马集正西10华里),程书勋拉起的游击队正式宣告成立。 力本屯村是定陶县城西较大的一个村落,抗战时是抗日根据地中心堡垒村。这里群众世代为农,民风淳朴,崇文尚武,最重义气。由于土地盐碱贫瘠,人民生活十分贫苦,备受封建地主势力的欺压,所以群众也富有更坚定地反抗精神。 在村子附近不远的郭庄村南,大约300米处,有一远近闻名的千年古寺。该寺名叫左山寺,原名兴华禅院,建于东汉年间,隋、唐、宋时最为兴盛。明代寺院占地2.67余公顷,自南至北依次建有戏楼、寺门、钟楼、鼓楼、关帝庙、白衣奶奶庙、龙王殿、祖师庙等300余间,以天王殿、十八罗汉堂、立佛殿、睡佛殿、藏经殿和百神殿最为雄伟。殿中的神像雕刻精巧,造型优美,百神殿百尊神像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寺院西南角有宝乘塔,下藏舍利子6颗,山后有左丘明墓。 方圆百里的善男信女们多到此殿朝拜,以祈观音、罗汉赐福庇佑,故正殿前庭,一年四季香火不断。据说寺内供奉的菩萨和罗汉们时常显灵八方,更引得各地信众、香客往来频繁,名噪一时。 这天,冀鲁豫支队司令员杨得志、陇海支队司令员王道平亲临力本屯。在这里,他们庄重宣布定曹游击大队正式成立,任命程书勋(兴文)同志为大队长,由地委委派的中共地下党员、军队干部黄文祥同志任大队指导员。 起初,游击大队下设两个分队:一分队长是孔令芹,二分队长是李丕芝。全队共60余人,枪三十余支。 从此以后,程书勋同志率领这支队伍,在定陶、曹县、菏泽交界处一带,和日伪展开了机智灵活的游击战。
鲁西南好汉程书勋抗日传奇(一) 这是咱们家乡的历史!这是咱们家乡的传奇!http://hi.baidu.com/liuzhiq/blog/item/88f71101998ea6087bec2cb2.html
哪位能提供一下曹县著名抗日司令王道平的详细资料? 急需!有没有曹县及鲁西南抗战历史研究爱好者,或者熟悉王司令事迹的朋友?拜托!
金乡房价如何--高?一般?不高?谈谈自己的看法!
1943.9.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长程书勋及战友(图片) 1.程书勋(程福勋、程书训),原名程兴文(1889--1950),定陶县马集乡大刘楼村人。1938年5月,开始在家乡组织群众抗日武装.1938年12月,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陇海游击支队。1939年春,任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参谋。1939年7月,任定陶县抗日游击队队长。1940年,任定曹游击支队分队长。1943年初,任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长。 1944年3月,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与县大队合并改建为县基干大队,他任大队长。1944年6月,任定陶县基干团名誉团长。1945年初,基干团列入军分区主力部队编制后,他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十四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因年龄及健康原因,转任冀鲁豫边区第十督察专署参议。1950年牺牲于定陶。 2.何舟-- 定陶县杜堂乡何楼村人(1918---),1939年7月任定陶县抗日游击队政委。 1944年3月,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与县大队合并改建为县基干大队,他任政委。1944年6月,任定陶县基干团政治部主任。1945年初,基干团列入主力部队编制后,他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十四团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第17军51师153团政委.70年代,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现仍健在,生活在武汉. 3.孔令芹---定陶县邓集乡孔庄村人。1938年5月,开始跟随程书勋参加抗日斗争,曾和程书勋的儿子程鹏云一起在车骑班,任程书勋警卫员,后任五分区十四团连长.一次,孔令芹回家探亲,听说十几名过路的日伪军正在定陶县城西侯庄作短暂休息,孔令芹立即带领通讯员和几名民兵前往候庄进行偷袭,凭一把驳壳枪和一支长枪打死了两名日本鬼子和一部分伪军,并缴获了13支枪,4匹战马。当地老百姓听说后,无不拍手称快。孔令芹参加过多次战斗,屡立战功。解放后,长期在定陶县工作,现已离休,生活在定陶。 4.郭根牛--1938年参加陇海支队,曾任支队车骑班班长,支队副大队长。1940年,参加过保卫“红三村”的战斗,作战英勇,屡立战功。 5.李丕芝--定陶县抗日游击队员,车骑班战士、程书勋的警卫员,参加过多次战斗,现已病故。
1943.9.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长程书勋及战友(图片) 1.程书勋(程福勋、程书训),原名程兴文(1889--1950),定陶县马集乡大刘楼村人。1938年5月,开始在家乡组织群众抗日武装.1938年12月,参加八路军一一五师陇海游击支队。1939年春,任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参谋。1939年7月,任定陶县抗日游击队队长。1940年,任定曹游击支队分队长。1943年初,任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长。 1944年3月,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与县大队合并改建为县基干大队,他任大队长。1944年6月,任定陶县基干团名誉团长。1945年初,基干团列入军分区主力部队编制后,他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十四团团长。解放战争时期,因年龄及健康原因,转任冀鲁豫边区第十督察专署参议。1950年牺牲于定陶。 2.何舟-- 定陶县杜堂乡何楼村人(1918---),1939年7月任定陶县抗日游击队政委。 1944年3月,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与县大队合并改建为县基干大队,他任政委。1944年6月,任定陶县基干团政治部主任。1945年初,基干团列入主力部队编制后,他任八路军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十四团政治部主任.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二野第17军51师153团政委.70年代,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政委.现仍健在,生活在武汉. 3.孔令芹---定陶县邓集乡孔庄村人。1938年5月,开始跟随程书勋参加抗日斗争,曾和程书勋的儿子程鹏云一起在车骑班,任程书勋警卫员,后任五分区十四团连长.一次,孔令芹回家探亲,听说十几名过路的日伪军正在定陶县城西侯庄作短暂休息,孔令芹立即带领通讯员和几名民兵前往候庄进行偷袭,凭一把驳壳枪和一支长枪打死了两名日本鬼子和一部分伪军,并缴获了13支枪,4匹战马。当地老百姓听说后,无不拍手称快。孔令芹参加过多次战斗,屡立战功。解放后,长期在定陶县工作,现已离休,生活在定陶。4.郭根牛--1938年参加陇海支队,曾任支队车骑班班长,支队副大队长。1940年,参加过保卫“红三村”的战斗,作战英勇,屡立战功。 5.李丕芝--定陶县抗日游击队员,车骑班战士、程书勋的警卫员,参加过多次战斗,现已病故。
巧遇鬼子兵 巧遇鬼子兵 盛夏的一天傍晚,太阳已经落山,西边的天上还一片通红。定陶县抗日游击队队部里,几个队员蹲在地上,一手拿馍一手端着碗正在喝汤(“喝汤”是鲁西南方言,指“吃晚饭”)。 队员程鹏云刚刚喝完最后几口米汤,正准备站起,这时炊事员老王腰里系着白水裙,从厨屋里走了出来,手里端着半盆子米汤,对他说:“今天烧汤烧多了,还剩这四五碗,你们把它喝了吧,要不放一夜,明天也不能喝了。”本来已经吃饱,可是看着老王作难得样子,鹏云和小刘又每人盛了一碗喝了下去,然后,鹏云看看盆里,剩下的汤还足有两碗,就说“我是不能再喝了,小刘饭量大,叫他把剩下的喝了吧。”“中!”小刘说着,又盛了一碗。会儿不大,两碗饭就叫小刘喝了下去,不过看着他那挺起的肚子,就是见到一个金元宝掉在了地上,他都未必能弯腰捡得起来。 喝完最后一碗汤,天已经轰黑了。还没等小刘从地上站起身,就见通讯员跑了进来,说“鹏云哥、小刘,赶快到队长(程书勋)那里,有任务。” 二人闻听马上起身,随通讯员一起去见队长。原来有一封鸡毛信,需马上送达几十里外某处。程队长交待完任务,为安全考虑,决定让鹏云和小刘二人一起前往。 接受任务后,俩人二话没说,推起自行车就走。 天黑得出奇,没有一丝月光,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二人靠着熟悉地形,摸黑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土路上急速蹬着车子。很快,走了有七八里地,这时只听小刘说“鹏云哥,先停一下,今天喝得汤太多了,让我解个小手再走。”说着下了车。 小刘完事后二人继续前行,又走了十来里路,只听小刘又说道“鹏云哥,还得停一下,我得解个大手。”说着二人翻身下车,把车子扎在路边一片高粱地地头。小刘一头扎进地里,蹲下就方便起来。鹏云想既然停下了,我也跟着方便一下吧,也一步迈进高粱地里。 谁知刚一蹲下,程鹏云就听到地头路上传来一阵咔咔咔的脚步声,听那声音是一支队伍,看样子有上百人,因他蹲的地方距路只有两三步距离,他清楚地听出这是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接着他又听到队伍里还夹杂着叽里呱啦的说话声---“是鬼子!”鹏云心里想着,登时屏住了呼吸。然后,他偷偷从腰里抽枪在手,目光穿过前面的几棵高粱,静静观察着路上的动静,足足有两三分钟,脚步声终于渐渐远去,直到一点也听不到了。 “好险,要不是解这个手,正好和鬼子走个碰头。”鹏云正在心里想着,就听到小刘在里面小声叫他:“鹏云哥,是不是鬼子?” “不错,是鬼子。”说着二人从地里钻了出来。“今天真是多亏了这几碗米汤了,要不咱们今天的任务就完不成了。”“是啊,咱们回去还真得好好谢谢老王呢。”鹏云和小刘一边开着玩笑,一边推起各自的车子,翻身上去,继续前进了。
巧遇鬼子兵 盛夏的一天傍晚,太阳已经落山,西边的天上还一片通红。定陶县抗日游击队队部里,几个队员蹲在地上,一手拿馍一手端着碗正在喝汤(“喝汤”是鲁西南方言,指“吃晚饭”)。队员程鹏云刚刚喝完最后几口米汤,正准备站起,这时炊事员老王腰里系着白水裙,从厨屋里走了出来,手里端着半盆子米汤,对他说:“今天烧汤烧多了,还剩这四五碗,你们把它喝了吧,要不放一夜,明天也不能喝了。”本来已经吃饱,可是看着老王作难得样子,鹏云和小刘又每人盛了一碗喝了下去,然后,鹏云看看盆里,剩下的汤还足有两碗,就说“我是不能再喝了,小刘饭量大,叫他把剩下的喝了吧。”“中!”小刘说着,又盛了一碗。会儿不大,两碗饭就叫小刘喝了下去,不过看着他那挺起的肚子,就是见到一个金元宝掉在了地上,他都未必能弯腰捡得起来。喝完最后一碗汤,天已经轰黑了。还没等小刘从地上站起身,就见通讯员跑了进来,说“鹏云哥、小刘,赶快到队长(程书勋)那里,有任务。”二人闻听马上起身,随通讯员一起去见队长。原来有一封鸡毛信,需马上送达几十里外某处。程队长交待完任务,为安全考虑,决定让鹏云和小刘二人一起前往。接受任务后,俩人二话没说,推起自行车就走。天黑得出奇,没有一丝月光,真的是伸手不见五指。二人靠着熟悉地形,摸黑在崎岖不平的乡间土路上急速蹬着车子。很快,走了有七八里地,这时只听小刘说“鹏云哥,先停一下,今天喝得汤太多了,让我解个小手再走。”说着下了车。小刘完事后二人继续前行,又走了十来里路,只听小刘又说道“鹏云哥,还得停一下,我得解个大手。”说着二人翻身下车,把车子扎在路边一片高粱地地头。小刘一头扎进地里,蹲下就方便起来。鹏云想既然停下了,我也跟着方便一下吧,也一步迈进高粱地里。谁知刚一蹲下,程鹏云就听到地头路上传来一阵咔咔咔的脚步声,听那声音是一支队伍,看样子有上百人,因他蹲的地方距路只有两三步距离,他清楚地听出这是皮鞋敲击地面的声音,接着他又听到队伍里还夹杂着叽里呱啦的说话声---“是鬼子!”鹏云心里想着,登时屏住了呼吸。然后,他偷偷从腰里抽枪在手,目光穿过前面的几棵高粱,静静观察着路上的动静,足足有两三分钟,脚步声终于渐渐远去,直到一点也听不到了。“好险,要不是解这个手,正好和鬼子走个碰头。”鹏云正在心里想着,就听到小刘在里面小声叫他:“鹏云哥,是不是鬼子?” “不错,是鬼子。”说着二人从地里钻了出来。“今天真是多亏了这几碗米汤了,要不咱们今天的任务就完不成了。”“是啊,咱们回去还真得好好谢谢老王呢。”鹏云和小刘一边开着玩笑,一边推起各自的车子,翻身上去,继续前进了。
“哪一部份的?”“你八爷!” 1944年6月,定陶县基干大队改称定陶县基干团,定陶县长马冠群兼任团长,县委书记杨用信兼政委,程书勋任名誉团长(实际指挥部队),何舟任政治部主任,王增长任参谋长。8月,程书勋率定陶县基干团随冀鲁豫部队在郓城、菏泽、考城、东明、曹县地区发动攻势,连克日伪据点50多处。 1945年初,定陶县基干团上升为冀鲁豫军区第五分区第十四团,共一千余人,程书勋任团长,程引丁任政治部主任。程书勋率领五分区游击队活跃在鲁西南抗日战场上,不断打击敌人,成为抗日的主力部队之一,在定陶马集北伏击战和拔除南华县高庄(今菏泽西)炮楼、定陶、菏泽、曹县等日伪据点战斗中,屡建奇功,给予日伪军以沉重的打击。由于鲁西南十四团经常保持着一千余人,武器大部是齐整的日本造,再加上程书勋出神入化的指挥和部队的英勇善战,使程书勋及十四团威震鲁西南,受到边区人民一致赞扬,而平时日伪军、汉奸队闻之无不丧胆。十四团部队及定陶、曹县等敌占区的群众,有时夜间执行任务或向根据地运送公粮,路过敌人的据点,只要报个十四团的名号,炮楼上敌人就不敢过问。据姥爷讲,抗战后期,他经常一人夜里骑洋车从敌人炮楼下经过去送情报,每当炮楼伪军发问:“哪一部分的?”, 他就大声回答:“恁八爷!”伪军们听了之后,就再不敢吭声了。鲁西南日军在程书勋十四团及分区部队的打击下,只好龟缩在几个县城和城郊的据点里, 惶惶不可终日,依靠坚固的工事和炮火掩护来防御这支可怕的部队.
一支会跳动的手枪 一支会跳动的手枪我的老姥爷(曾外公)程书勋,曾任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十四团团长,在他的家乡鲁西南是一位富有传奇色彩的抗日英雄。虽然他已经去世五十多年了,但关于他抗日杀敌的许多神奇传说,还时常在民间流传,被人们津津乐道。小的时候,我曾经住在姥爷姥娘(外公外婆)家里。一次,姥娘曾给我讲,老姥爷那时有一支神奇手枪,当敌情危机的时候,它会及时跳动起来,叫醒熟睡中的老姥爷,及时突围。姥娘说,那时老姥爷是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大队长,带领队员在鲁西南打游击,出生入死。当时形势非常严峻,到处是敌人的据点岗楼,鬼子汉奸又时常前来偷袭,老姥爷晚上几乎都是和衣而睡,手枪放在枕头下面,准备随时战斗。有一天深夜,在执行完任务后,老姥爷和他的护兵正在一个村子休息。半夜时分,熟睡中的他突然感到枕下的手枪一阵震动,遂马上惊醒,从枕下抽枪在手,翻身下床,推醒警卫员,轻呼“快起,有敌情。”二人贴窗静听,果然听到外面院子里有杂乱的脚步声,至少有七八人之多。敌众我寡,情况十分危急,老姥爷说了声“快走!”,就飞身上床,一脚跺开屋子后窗,二人刚跃出屋去,就听到后面房门被敌人“咣”的一声跺开了。他们一阵猛跑,又穿过几个胡同,才最终出村脱离了危险。这是我所听到的众多的有关老姥爷的惊险故事中的一个,那时我只有八九岁,现在三十多年过去了,它在我的脑海里还仍然留着深刻的印记,让我无法忘却。
山东省情资料库中关于定陶抗日英雄程书勋的记载 程福勋(1889—1950) 原名程兴文。定陶县人(大刘楼村)。1938年12月参加八路军陇海支队。后任冀鲁豫支队二大队参谋。1939年7月任定(陶) 曹(县)抗日游击大队队长。1943年初任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队长。 1944年3月,定陶县抗日游击大队与县大队合并改建为县基干大队, 他任大队长。1945年6月任定陶县基干团名誉团长。基干团列入部队编制后,他任冀鲁豫军区五分区十四团团长。后任冀鲁豫第十督察专署参议。1950年牺牲于定陶。
一个抗日游击队员的真实故事(4)--神枪助战友 初秋的一天上午,车骑班战士小李骑车外出执行任务。由于要穿过敌占区,这次他穿了便衣,把长枪放在了队里,只带了手枪,为了隐蔽,他把枪放在自行车横梁上的车褡子右兜里,这样即使骑在车上,如遇险情也可伸手拿到。 小李骑着自行车在乡间的小路上飞快的行进,很快离开驻地有十几里了,抬头望去前面不远是一个大的集镇。这时,他感到车子越来越沉,回头一看,后胎不知何时一点气也没有了,于是他跳下车子,推着进了集镇。 小李找到一个了修车铺,借了气管子准备打气,可是还需要一个人帮着用手把管子摁在车胎气嘴上才行,他看到修车师傅正在忙,修车铺墙脚却有一人蹲在那儿抽烟,只见那人三十多岁,头带草帽,一身白色洋布裤褂,正同修车师傅聊天。小李客气地给他打了个招呼,笑道:“二哥,帮个忙吧,打打气。”,那人闻言走了过来,蹲下用伸手捏过管子摁在气嘴上。小李双臂用力,“嗤嗤嗤”很快几下打好了,小李刚说了声“谢了!”,却见那人呼地站起,伸手从小李车褡子里掏出手枪,扭身向西就跑。 原来这是一个汉奸,回家探亲,没带武器,刚才起身过来时,他发现了车褡里的手枪,就打定了抢枪的主意。说时迟那时快,小李很快从惊愕中反应出来,拔腿就追。前面的汉奸在没命的跑着,还不时朝后挥枪,但枪并没有响,小李明白那枪关着保险,看来这汉奸对手枪的使用并不熟悉。转眼两人已冲出镇子一里多路,“怎么办?”,小李边追边着急地想着,“再往前就接近敌人据点了!”,忽然,小李想起自己腰里还有一颗手榴弹,于是他一把掏出擎在手里,高声喊道:“站住,再不站住,我就投手榴弹了!”。可是,那人毫不理睬,继续拼命的朝前飞奔,转眼已跑出了七八十米。不能再等了,小李一咬牙把手榴弹奋力朝敌人投去,“轰”一声巨响,手榴弹爆炸了,只见那人应声倒下,同时小李也感到手臂一震,原来被一个飞起的弹片击中了。 再看远处那敌人却并没有死,小李发现他右手还紧紧握着手枪,身子在拼命往前爬。“怎么办?”,这时小李头上急得冒出了豆大的汗珠,但他不敢靠近,因为枪还在敌人手里。时间一分分过去,隐蔽在地上的小李这时感到每一分钟都象一天样漫长。突然,小李发现南面小路上有一人正骑车而来,定睛一看,顿时心中一阵狂喜,——“是鹏云!”,说着他从地上一跃而起。几乎同时,程鹏云也发现了他,于是掉头过来。 “怎么回事?”,程鹏云问道,小李把情况简短地说了一遍,然后朝前方的敌人一指,“我的枪还在他手里,咋办?”, 程鹏云朝前方的敌人一暼,笑道:“这还不好办!”说着伸手从肩头摘下长枪,对着敌人“嘡”一枪说:“拿你的枪去吧!”, 小李犹豫一下问:“死了没有?”,程鹏云微微一笑,“放心去吧,快去快回!” 小李这才飞奔过去,只见一颗子弹正从那汉奸太阳穴穿过,早已一命呜呼,于是伏身捡起自己的枪,和鹏云一起迅速撤离了。
一个抗日游击队员的真实故事(3)--怒惩特务队 一次,程鹏云一早到县城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回返时天已中午。刚走到南门,肚子已开始“咕碌碌”地在抗议,“吃点饭吧”,他说着就走进城门旁一家小饭馆。这家小饭馆程鹏云非常熟悉,他常来常往,因为这是我们的一个秘密交通站,老板姓朱。 走进饭馆,他选了一个靠近门口和东窗的桌子坐下,这时朱老板已看到了他,对他轻轻点了下头,然后把嘴朝里面套间一努,程鹏云会意地一点头,然后掏出五角钱,要了一碗面条、一盘菜、一盅酒,边吃边喝起来。 会儿不大,里面套间布帘一闪走出一人,程鹏云用眼睛余光一瞥,只见那人头戴礼帽,身穿便衣,一双眼睛像狡猾的狐狸搜寻猎物一样,在扫视着饭馆里的每一个人。“这人在哪见过,好面熟”,他心里正这样想着,那人已走到他的身边,突然那人的目光恶狠狠盯在了他的脸上,程鹏云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吃着自己的饭,足足半分钟,那人收回目光,急匆匆地出门而去。 那人一出门,朱老板两步走到他身边,低头对他耳语道:“快走!那人是宪兵队特务,他一定是认出了你,回去叫人,你赶快出城!”, 程鹏云闻言微微一笑,用筷子扒完最后几根面条,站起身对朱老板说:“你现在派人到城西,通知车骑班到南门外河西与我会合,这次我要叫他知道八路是什么样!”然后飞步出门,随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出了城门,直奔河西。 出城往西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南北流向,河上是一座不宽的桥,过了桥是一条向西的官路,两侧是封锁沟,沟外就是一望无际茂密的高梁地。程鹏云过桥不到一里,就往北翻过封锁沟,在高梁地头一堆挖封锁沟时形成的土堆后面伏下,观察南门方向动静。 很快,他看到有七八个人从南门方向冲出,这伙人骑着自行车,挥舞着短枪,领头就是小饭馆见到的那家伙。见此情境,程鹏云从腰里抽出手枪, 举枪瞄准,三百米……二百米……一百米……五十米,对准最前面的家伙他扣动了板机,“嘡”的一声,敌人应声从自行车栽下,其他几个跳下车把车子一扔爬在了官路上,趁敌人混乱之际,他“嘡嘡”又是两枪,又一个敌人一命呜呼,惊慌失措的敌人这时才发现了目标,“乒乒乓乓”开始还击。由于占据着有利地形,而敌人则毫无隐蔽,枪战不到十分钟又有一名敌人被击中,剩下的几个拼命还击,密集的子弹呼啸着从他耳边飞过。 忽然,他听到后面的高梁地里有人喊:“鹏云、鹏云,你在哪里?”,他听出是车骑班战士来接应他了,回头应道:“我在这里,注意隐蔽!”转眼间五六个战士从高梁地钻出,在旁边土堆后面伏下,瞬间几把二十响朝敌人喷出了火舌,不出五分钟,除一人从封锁沟逃走外,敌人全部被消灭。战士们从高梁地跳出,高兴地骑上缴获的自行车,箭一般撤离了战场。
一个抗日游击队员的真实故事(3)--怒惩特务队 一次,程鹏云一早到县城执行任务,完成任务回返时天已中午。刚走到南门,肚子已开始“咕碌碌”地在抗议,“吃点饭吧”,他说着就走进城门旁一家小饭馆。这家小饭馆程鹏云非常熟悉,他常来常往,因为这是我们的一个秘密交通站,老板姓朱。 走进饭馆,他选了一个靠近门口和东窗的桌子坐下,这时朱老板已看到了他,对他轻轻点了下头,然后把嘴朝里面套间一努,程鹏云会意地一点头,然后掏出五角钱,要了一碗面条、一盘菜、一盅酒,边吃边喝起来。 会儿不大,里面套间布帘一闪走出一人,程鹏云用眼睛余光一瞥,只见那人头戴礼帽,身穿便衣,一双眼睛像狡猾的狐狸搜寻猎物一样,在扫视着饭馆里的每一个人。“这人在哪见过,好面熟”,他心里正这样想着,那人已走到他的身边,突然那人的目光恶狠狠盯在了他的脸上,程鹏云面不改色,若无其事地吃着自己的饭,足足半分钟,那人收回目光,急匆匆地出门而去。 那人一出门,朱老板两步走到他身边,低头对他耳语道:“快走!那人是宪兵队特务,他一定是认出了你,回去叫人,你赶快出城!”, 程鹏云闻言微微一笑,用筷子扒完最后几根面条,站起身对朱老板说:“你现在派人到城西,通知车骑班到南门外河西与我会合,这次我要叫他知道八路是什么样!”然后飞步出门,随着来来往往的人流出了城门,直奔河西。 出城往西是一条不大不小的河,南北流向,河上是一座不宽的桥,过了桥是一条向西的官路,两侧是封锁沟,沟外就是一望无际茂密的高梁地。程鹏云过桥不到一里,就往北翻过封锁沟,在高梁地头一堆挖封锁沟时形成的土堆后面伏下,观察南门方向动静。 很快,他看到有七八个人从南门方向冲出,这伙人骑着自行车,挥舞着短枪,领头就是小饭馆见到的那家伙。见此情境,程鹏云从腰里抽出手枪, 举枪瞄准,三百米……二百米……一百米……五十米,对准最前面的家伙他扣动了板机,“嘡”的一声,敌人应声从自行车栽下,其他几个跳下车把车子一扔爬在了官路上,趁敌人混乱之际,他“嘡嘡”又是两枪,又一个敌人一命呜呼,惊慌失措的敌人这时才发现了目标,“乒乒乓乓”开始还击。由于占据着有利地形,而敌人则毫无隐蔽,枪战不到十分钟又有一名敌人被击中,剩下的几个拼命还击,密集的子弹呼啸着从他耳边飞过。 忽然,他听到后面的高梁地里有人喊:“鹏云、鹏云,你在哪里?”,他听出是车骑班战士来接应他了,回头应道:“我在这里,注意隐蔽!”转眼间五六个战士从高梁地钻出,在旁边土堆后面伏下,瞬间几把二十响朝敌人喷出了火舌,不出五分钟,除一人从封锁沟逃走外,敌人全部被消灭。战士们从高梁地跳出,高兴地骑上缴获的自行车,箭一般撤离了战场。
一个抗日游击队员的真实故事(2)--智勇送俘虏 又是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当旭日东升时,战斗胜利结束了,部队抓获一百多名伪军俘虏兵。部队迅速撤离战场,押送俘虏到根据地的任务交给了侦察班战士程鹏云、小孔、小郭三人。 接到命令后,三人立即组织俘虏整队、报数,然后经过简短训话,由小郭在前带队,程鹏云居中,,小孔殿后,迅速开拔。丢盔卸甲、失魂落魄的一百多名俘虏,形成了一条百米长的队列,在他们的押解下在乡间小道快速行进。 太阳越升越高,很快他们又穿过两个村庄,接近了一个大的集镇—--马集。恰巧今天是马集会,路上不时可以看到陆陆续续的人们前去赶集,有的用独轮车推着货物,有的胳膊上挎着篮子,远远望去可以看到集镇上车水马龙,人头攒动。突然,程鹏云看到俘虏中有人三三两两地在交头接耳,窃窃私语,出现了一种小小的骚动。程鹏云知道集镇中间是一个三岔路口,出镇就是茂密的高梁地,一但俘虏在集镇上趁着人多发生哄逃,后果将不堪设想。“停止前进,原地休息!” 程鹏云大声下令,同时脑子在飞速运转,“怎么办?”,这时他猛然看见镇子村头离他们五六十丈远的地方,矗立一棵高大的柳树,远远望去那树足有十几米高,树尖有一个硕大的鸟窝,一只乌鸦双爪正紧紧抓住窝旁的树枝,在“嘎嘎”不停地叫着随风晃动。“有了!”,程鹏云说着伸手从肩头摘下长枪,停下脚步的俘虏们目光刷地投向了他的身上。只见他持枪在手,对着柳树略一瞄准,“叭”,一声脆响,只见那远处树顶上的乌鸦,伴着缤纷的羽毛应声垂直坠下,再看旁观的俘虏们,这时一个个惊的瞠目结舌,面如土色,有的正在瑟瑟筛糠。 程鹏云微微一笑,面对俘虏再次下令:“停止休息,继续前进!”,已经鸦雀无声的俘虏们,一个个目不斜视,争先恐后地迈动脚步,很快通过了集镇,朝着根据地继续前进了。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