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粉笔头儿 半截粉笔头儿
关注数: 165 粉丝数: 148 发帖数: 2,964 关注贴吧数: 50
成品油价20日起每吨涨600元 国家发改委决定自3月20日零时起,汽油、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600元,折合零售价90号汽油和0号柴油每升分别提高0.44元和0.51元。 以下为历次调整情况一览表: 2012年2月8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涨300元; 2011年10月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下调300元; 2011年4月7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500元和400元; 2011年2月2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50元; 2010年12月22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310元和300元; 2010年10月26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上调230元和220元; 2010年6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下调230元和220元; 2010年4月14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320元; 2009年11月09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上调480元; 2009年9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上调300元; 2009年7月28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降低220元; 2009年6月30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600元; 2009年6月1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均提高400元; 2009年3月25日 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提高290元和180元; 2009年1月14日 汽油出厂价每吨降低14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降低160元 2008年12月19日 汽油出厂价每吨降低900元;柴油出厂价每吨降低1100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降低2400元; 2008年6月20日 上调汽油、柴油价格每吨1000元; 上调航空煤油价格每吨1500元; 2007年10月31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提高5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5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500元; 2007年1月14日 下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20元;下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90元; 2006年5月24日 上调汽、柴、航空煤油每吨500元; 2006年3月26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每吨300元; 2005年7月23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2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6月25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200元;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上调航空煤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2005年5月23日 降低汽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5月10日 上调柴油出厂价格每吨150元; 2005年3月23日 上调汽油出厂价格每吨300元;
现代校长应运好------五气 现代学校的现代校长,必须练好内功,运好气。中医治病理论很有借鉴,人之得病,主要是气脉不通所至,不通则痛,通则不痛,要扶正祛邪,必先理其气。一个校长,作为学校的灵魂,在治校、管理过程中,必先要运好五个气:即正气、才气、大气、雅气和豪气。   (1)正气。要堂堂正正做人,老老实实办事;明辨是非,爱憎分明;坚持原则,不搞阳奉阴违;爱岗敬业,不搞旁门左道;乐于奉献,不计个人得失;身正为范,做好师生表率。光明磊落,不为名所逐;清正廉洁,不为利所动;火眼金星,不为色所惑;遵章守纪,作风正派。这正气正是校长的治校之基,为“官”之道,做人之本。   (2)才气。此乃当好校长的真实本领。聪颖好学,不断进取,善于反思总结,勤于思考研究;博览群书,博采众长;思维敏锐,眼明手勤;严谨治学,刻苦钻研;决策科学,办事果断;能讲善辩,下笔有神,不断创新,具有较深厚的文化功底。这才气是校长治校管理的基本功,它需要任职前的充分准备,更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的积累和充实。   (3)大气。高瞻远瞩,气度不凡;性格开朗,大度豪爽;宽宏大量,团结协作;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要关心爱护教职员工,视他们为朋友,能耐心倾听他们的酸甜苦辣,虚心接受他们的批评和监督。有时老师也许由于心情不好会冒犯你,顶撞你,使你下不了台,但作为校长却切不可怀恨在心,耿耿于怀,更不能利用手中的权力打击报复。公正处事,以平常心去面对挫折。校长是学校工作的领导者、管理者而不是“统治者”。因此,切不能高高在上,随意发号施令,动不动以“下岗”、“解聘”等字眼相威胁。校长的威望来自对老师的尊重和关爱。校长应该始终与老师心连心,有福同享,有难同当。越是大气,越能赢得老师的尊重和爱戴,校长也就能够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否则受伤害的不仅是老师,同样也包括你自己。   (4)雅气。文明礼貌,温文而雅,有绅士风度;待人谦逊和气,有激情而不放肆,有柔情而不懦弱,不管风吹浪打,终保学者风范。校长应是老师的老师,应是遵章守纪,文明礼貌的模范。得体、幽雅、亲善的举止是一个校长不可或缺的。在现实生活中,校长经常会与社会广泛的接触交往,在与人交往中不能口若悬河,五个手指甩在六处,经常来往于宾馆酒楼之间,面红耳赤,有失校长形象。即使有三教九流对你啧啧称赞,有派头够朋友,但最终对你形象甚至学校的形象大打折扣。在当前诚信社会中校长和学校的诚信度的下降将是教育的悲哀。在激烈的教育竞争中,在碰到各种矛盾时,要时时保持一种遇烦不躁,遇险不惊,遇难不畏,沉着冷静,据理力争的气度,切不可信口雌黄,口沫横飞,甚至出言不逊,恶语伤人,更不能阴谋诡计贬低别人,抬高自己,搞一些损人利己的活动。校长一旦失去了雅气,也就失去了别人对你的尊重,失去了校长应有的尊严与人格。   (5)豪气。豪情满怀,壮志不己,不畏强手,不惧困难,勇于改革实践,善于开拓创新。不因循守旧,不默守陈规,具有大无畏精神,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挫折,骄傲而不自满,自信而不自负,不怕风吹浪打,不畏艰难险阻,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在教育管理、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方式等方面不断探索,不懈追求。具有高远的目标追求,并且能认真组织实施,具有不达目的誓不休的豪迈气概。豪气是信心百倍和坚忍不拔的结果,更是校长良好心理品质的显现
班主任的一天 鸡鸣即起,一日开始。三十分钟,早餐即毕。锅先不刷,碗亦不洗。急急忙忙,就上班去。 检查卫生,来到教室;哪个没来,谁又晚起?昨天晚上,有无违纪。早晨出操,问个仔细。 何人生病,身体不适?认真询问,调查细致。先去打水,再来扫地。N摞作业,等你去批。 对的打√,写上评语。还得表扬,以资鼓励。错的打×,误在哪里?来龙去脉,一一指出。 分析到位,讲清道理。一丝一毫,不能马虎。阅完作业,再出试题。单元过关,章节测试。 期末期中,不计其数。题量适中,难易有度。今天出完,明日印出。抓紧考完,加班阅毕。 统计成绩,写出分析。谁的第二,哪个第一?张三李四,王五赵七。两次比较,名次何异? 课上讲评,面向全体。下课以后,单独找你。排名后退,是何道理?知识水平,心理因素? 思想根源,刻苦程度?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老师期盼,父母嘱咐!展望未来,充满荆棘。 事关前程,怎能儿戏?张三痛哭,李四流涕。痛改前非,看我下次。不听音乐,不看电视。 刮风不管,下雨不顾。一心一意,专心致志。多到车间,提高技艺。下次考试,找回位置。 老师听罢,始露笑意。期中考试,就看你的!谈话已毕,铃声将起。拿起教案,奔向教室。 师生礼毕,一课即始。先评作业,昨天做的。普遍问题,大家注意。个别错误,单独处理。 今天讲课,生动有趣。理论实践,多多举例,老师辛苦,学生满意。八十分钟,很快过去。 现在来做,巩固练习。选择答案,A B C D。回答不错,学的可以。布置作业,课后练习。 复习巩固,课前预习。两节课下,已近中午。口干舌燥,四肢乏力。食堂剩饭,了以充饥。 桌头一歪,权作休息。刚入梦乡,铃声又起,抖起精神,再上班去!昨日开会,头发脾气。 要当教师,先做傻子。拼命干活,莫要索取。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撑不着你,饿不死你。 若不想干,可以辞职。若干不好,我不聘你。博士难找,学士遍地!明天上课,观摩学习。 校长也听,教师都去。精心准备,小心应付。全体听课,怎能大意。上述各项,准备完毕。 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政教主任,叫你快去。有位同学,是你班的。一夜未归,在网吧里。 找其谈话,通知父母。写出检查,等候处理。不知不觉,西山日暮。吃罢晚饭,辅导自习。 学法指导,疑难解释。有何疑问,尽管提出。但对就业,必须有益。辅导完毕,正要离去。 突然想起,还有一事。有人反映,学生小纪。跟女同学,眉来眼去。关键时期,这还了得? 叫上小纪,到没人处。把你找来,可知何事?从实招来,不得回避。学生小纪,支支吾吾: 我殊不知,老师明示。青春少年,阳光沐浴。情窦初开,本不为奇。但要清楚,学习目的。 一切围绕,学习成绩。有碍工作,必须放弃。他日发达,出人头地。男子丈夫,何患无妻? 学校规章,利害得失。一条一条,分析清楚。小纪听罢,满面泪涕。痛改前非,回心转意。 从今以后,专心学习。若是再犯,我是白痴!转眼放学,学生离去。喝一口水,喘一口气。 十点过后,再查夜去。水管已关,廊灯已闭。夜深人静,呼噜声起。一天工作,终告结束。 轻手轻脚,回到家里。两眼一合,已然梦里,不是上课,就是考试。和在醒时,并无二致。 忽见眼前,众人攒聚。通知栏中,贴一告示:教师老吕,四十有七。疾病突发,撒手西去! 明日医院,告别仪式。没有课者,务必前去。看罢唏嘘,悲哉老吕!辛劳一生,英年早逝。 房小无车,更无积蓄。妻儿无靠,父母无依。高风亮节,名扬千里。今日一别,后会何期? 悲上心头,心痛如撕。蓦然惊醒,泪面如洗。天已微明,铃声又起。新的一天,又要开始...... 班主任的一天
北大书记的“卖猪肉说”令人不是滋味 一个本科毕业生,应该是一个准专业人员。毕业后在社会上经过一定的磨合,就应该成为专业人才。如果卖猪肉、修鞋之类活儿,都要由北大的本科毕业生来担当,那么文化水平相对较低的劳动力又去干什么?他们也是完全有能力把这些活儿干到“最好”的。反过来说,既然大学生和文化相对较低的人都可以把这些活儿做到“最好”,那么国家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培养大学生,父母为什么要花那么多钱培养大学生?所以我说,书记的说法背后隐藏着的逻辑是“类读书无用”。 中国的教育本身存在问题,主流意识是关起门来读书、考试。所以大学生确实与社会和实际工作有距离、有隔膜。但这需要全社会一起努力来加以改变,除了学校的努力之外,还需要社会,尤其是包括企业在内的“单位”的积极参与。如果所有“单位”都不培养专业人才,都像那位老总一样需要时出钱挖一个便是,那么若干年之后,中国的专业人才从何而来,大学生的出路又何在?似乎也只有像书记所说,都去当“最好”的卖猪肉的和修鞋的了。 计划经济年代,中国社会一度排斥“专业”和“专业人才”,流行的说法是要“外行领导内行”。但即使在那时,正规的说法也还是“又红又专”。当然,“红”是实,“专”是虚,宣传时需要就给一顶桂冠,而真正去钻研业务,通常要被扣上“走白专道路”的帽子的。这种思想谬误一直延续至今。如果“类读书无用”的主张和现实不给予纠正,那么我们从“人力资源大国”变成“人力资源强国”的梦想就只能一直是个梦。
首页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