碌碌无为tg 碌碌无为tg
关注数: 34 粉丝数: 95 发帖数: 3,168 关注贴吧数: 9
解放军在洞朗新卫星照片曝光,距对峙地点5-10公里【转】 我们的动作不小啊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mil.news.sina.com.cn%2F2017-12-13%2Fdoc-ifyptfcm9900848.shtml&urlrefer=52cece0ec45eae54321ee7146c8137fe 《印度时报》11日爆出消息称,在靠近锡金-不丹-西藏三地交界处的洞朗地区,约有1600至1800名中国士兵已经建立起了事实上的驻扎点。   今日,印度媒体PRINT网站公布了洞朗地区12月3日和10日卫星图像。   报道称自11月底以来,中国在洞朗地区附近不断开展军事设施建设。这些军事设施建在今年8月中印对峙地点直线距离5至10公里,可以容纳5000多人的兵力。   设施包括9座3层房屋、300多辆军用车,还有4座大型接收天线等等。重要地点周围还有铁丝网防护,有些地方甚至还有迫击炮阵地,还有两处山坡被挖掉很大一部分,建成火箭炮阵地。  此外,旧机枪碉堡也进行了加固和升级,还有正在建设中的新碉堡。目前整个阵地上还有很多大型起重机、推土机进行工作,建设工作还在继续。   PRINT网站称,这表明了即使在冬天,中国也做好了随时行动的准备。   基础设施方面   这里现在驻扎了大约一个营的兵力。此前的单层营房如今已被三层楼房取代,地下可能还有隐蔽式的停车场。  信号中心也进行了升级,不仅有地面接收站,四座大型抛物面天线,两座大型卫星天线,实体围墙,连整个平台都稍稍提高了一些,很可能是在为将来的车载雷达做准备。   四周的公路道路都进行了升级改造,到处都能看到起重机、推土机、建筑材料。有一些区域还被铲成了平地,可能要在上面继续建造设施。   军队驻扎方面   河流附近停着许多车辆。在一些区域,能看到一定数量的帐篷和车辆被伪装网覆盖着。三层房屋的周围也有一些车辆,说明这些房屋已经开始使用。  防御工程方面   卫星图显示,自2017年6月起,解放军一直都在持续地修筑改进军事碉堡和战壕,加上之前的工程,如今这里已经连接成了迷宫般的交通壕。  大部分重要的地点已被铁丝网防护了起来,但有些地方还能看出是迫击炮阵地。还有两处山坡被挖去了很大一块,很可能是要建设成火箭炮阵地。   加固射击碉堡   旧的机枪碉堡也进行了加固和升级,现在转移进入射击掩体或者从射击点离开都非常方便。目前,第二个射击阵地还在修建中。  通过这些卫星图片可以确认,哪怕在寒冬里,解放军依然在火热地修筑工程。而对比11月和12月的卫星图片也能发现,驻扎的解放军也在增加中。
没人关注洞郎吗? 中国建永久军事据点了! 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news.sina.com.cn%2Fc%2Fnd%2F2017-12-12%2Fdoc-ifypnqvn3484632.shtml&urlrefer=55f9b3675c71c5c4012f82a4823b6e17 原标题:关注 | 什么叫后发制人!印度万万没想到,中国在洞朗竟然来了这么一手……  (一)   洞朗对峙70多天,印度士兵侵入中国领土,最后全身而退,中国修路最后也停止了。看上去,印度取得了完胜,以至于印度官方都宣扬,印度“达到了战略目标”。   但副作用呢?   《印度时报》最新一篇报道的标题就是:“第一次冬季驻扎,1800名中国士兵部署在洞朗”。   虽然印度媒体的报道,往往不太靠谱,但看看他们的各种惊诧,还是挺有意思的。比如,这篇文章里面就这样说:   1、在洞朗地区,以前的惯例,中国军队只在每年四五月和十月十一月巡逻洞朗,冬天都会将士兵撤走。但这个冬天,约1600至1800名中国士兵建立了事实上的驻扎点。   2、根据印度提供的图片,中国军队已经建好了两个直升机平台,数十个预制的房屋、掩体及商店,还升级了公路,以应对该高海拔地区凛冽的冬天。   3、印度似乎达到了“战略目标”,但解放军也找到了部署理由,洞朗对峙的最直接结果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该地区几乎是永久性地驻扎”。  根据印度媒体提供的图片,远处可见清晰的中国房屋,屋顶飘扬着五星红旗;一些中国士兵,则在附近停留。   山顶上,还是较厚一层的积雪,最冷的日子还没到来,考虑到这是高海拔地区,环境确实比较恶劣。   这是印度万万没想到的。   本来,在印度看来,这一次对峙,可以说是狠狠地给中国一个痛击,显示了印度的厉害。最关键的,印度成功地阻止了中国的道路施工,中国虽然各种警告威胁,但也没敢把印度怎么样。   但结果却是,印度给了中国一个绝好的做事理由。   2017年8月31日,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任国强大校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说:洞朗事件发生以来,中国军队加强边界管控,前推作战部署,强化针对性训练……   任大校说得比较含蓄。事实上,以前,中国对洞朗地区没有实际掌控,但现在通过这场洞朗对峙,完全掌控了。   而且,因为这场对峙,大量中国武器顺理成章部署到了最前沿,中方并且构筑了不少重要工事,一旦爆发冲突,中方再不像以前那样处于劣势。   1800名已部署到位的中国士兵,现在也不走了,继续部署在洞朗第一线,时刻备战,紧盯住印度的小动作。   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中国方面除了给部队建造了住所及直升机平台,还升级了在洞朗对峙地点东北约10公里处的机动车道。   但让印度没脾气的是,中国确实遵守了默契,没有在原先对峙位置继续修路。但其他地方,可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   沿着边界线修路,更多是一种姿态;关键的,还是整个前线的布局,以及掌握的战略要点。   印度当初要阻止中国修路,就是觉得洞朗太重要了。在印度看来,如果让中国占据了洞朗高原,实际上中国就楔入了印度境内,这就好比一把尖刀插入了印度最柔软的部位,对印度来说,真是如芒在背。   一旦道路修建完成,中国将可能把更多兵力运送到边境前线。   更让印度恐惧的,洞朗地区下方,就是印度东西部的通道,一条宽约20公里的西里古里走廊。这是印度的咽喉之地。   一旦爆发战争,中国大军将可从洞朗高原迅速挥师南下,如果中国掐死这个走廊,西部的印军就是瓮中之鳖。  印度东部,包括占领的我藏南地区,都是落后的农业区域,要靠西部运送物资,如果中国紧紧掐住这个咽喉,印度东部马上会陷入混乱。而且,该地区很多都是亚洲黄种人,与印度本土白种人有明显差异,独立倾向浓重。   当年印度横插一刀,迫使孟加拉国从巴基斯坦独立。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未尝不可能印度东部独立建国。   所以,印度这次不顾战争的危险,出兵阻止中国道路施工。从某种程度上,印度确实没有判断错误,冒险也成功了。但印度判断错误的是,对峙结束后,中国反而趁势就不走了。   既然这里是你最焦虑的地方,那我岂能轻易离开!洞朗更必须完全掌控在中国手里。   中国军队不走了,这才是印度最焦虑的事情。所以,它不久前派出无人机对我洞朗部署进行侦查,哪知道无人机技术又不够高,闯入了中国境内并坠毁,又被中国一顿口诛笔讨,在外交上相当被动。  最后,几点看法吧:   第一,洞朗的对峙,只能说是暂告一段落。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来年春暖花开,中国还修不修路?印度还阻不阻止?中国还会不会这么克制?这些都是未知数,都是新的引爆点。好戏还在后头。   第二,跟中国斗,印度确实还嫩了点。中国做事,经常的情况,就是刚开始被动,但让人刮目相看的,却是后发制人。双方都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但以中国“基建狂魔”的特点,很快地,你就会看到中印边境两侧的重大差别。有了这些保障,中国几乎立于不败之地。   第三,只是这个冬天,部署在洞朗的中国军人要受苦了。苦寒之地,严重缺氧,对身体是一种极大的考验。这些年轻人,真正是在为国奉献,向他们致敬!
对本书作者wanglong的几点猜测 1、年龄:35~45 判断依据: 年龄太大触网写小说的可能性较小,且本书从目前看更多集中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关于八十年代早期的(起步阶段)的社会描写较少,所以90年时估计20岁左右,刚开始关注社会事件,现在40多岁。 2、职业:国有企事业单位偏技术性的中层 判断依据: 国有单位有时间,写企业需要对企业从上到下的结构很清楚,企业的销售和管理很重要,但作者书中对技术开发、工艺着墨较多。在北重和联投,对管理制度、企业重大决策的出台过程描写的较少,销售几乎不提,或者提的都是大路货(如4S店)。    3、混得不得意 判断依据: 有时间写小说的,除了专业作家,都是工作负荷不满的,负荷不满本身就是本职工作不得意的一种表现。另外本书无论主角和配角,都没有激扬的性格,人物性格都偏黯淡,这也是作者心境的一种反应。 4、作者家族中有人因家庭出轨导致不幸 判断依据: 作者本身可能没有出轨过。作者对出轨行为有很深的怨念,对出轨的结果描写较多,但对其起因、心理和过程描写较少,一面倒的反对,没有丝毫的对这种出轨冲动的描写。还有一种可能是作者是女的。 5、作者幼年家境贫困,有兄弟姐妹 判断依据: 本书开始写的家庭矛盾非常赞,应该有很刻骨铭心的体会,所以才能写出如此水准。刚开始看这本书关于家庭矛盾的描写时,有种看80年代经典中篇小说的感觉,这也是将这本书持续看下去的重要原因。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