璐村惂鐢ㄦ埛_00Q8G64馃惥
-
关注数: 21
粉丝数: 1
发帖数: 131
关注贴吧数: 0
“超级女声”纪念册提前大曝光 何洁
刀飞天下,笑里飞刀
“谁来裁判评委”(转自贾平凹吧 “为什么读者呼声很高的作家如王蒙、莫言、贾平凹、阎连科、余华、格非、李洱、尤凤伟、李佩甫等人的长篇作品依然无缘大奖?” “作家的作品由专家们评了,但谁来给评委们当裁判呢?” 茅盾文学奖公布一周后,对它的质疑声仍未平息。 本报讯 茅盾文学奖于上周一揭晓,按理名单一公布,新闻也就做完了。但是偏偏就是奖项又牵出了诸多的话题。为什么读者呼声很高的作家如王蒙、莫言、贾平凹、阎连科、余华、格非、李洱、尤凤伟、李佩甫等人的长篇作品依然无缘大奖?为什么每次评奖,专家从来不屑与大众为伍?但凡大众认为好看的、畅销的作品,评委们都有一种本能的“戒备”?甚至还有人提出,作家的作品由专家们评了,但谁来给评委们当裁判呢?对此,记者采访了文学界人士,他们纷纷发表了各自的看法。 《收获》副主编程永新:“茅盾奖早已死亡” 如果仔细分析每一部得奖作品,都是好作品,但都不是代表性作品。张洁的《无字》很让人瞩目,《东藏记》也很好,《张居正》在知识分子中也是很有影响力的,这五部中的任何一部入选茅盾文学奖都是可以的。但是这五部作品同时上榜就显出了一种平庸。作为国家最高级别的文学奖,它的权威性就没有了。 为什么它能绕过莫言的《檀香刑》,也可以绕过贾平凹的《怀念狼》?为什么文学圈中那些有影响力的作品,一部也没有入选,它的权威性到底体现在哪里?茅盾文学奖曾经评出过阿来的《尘埃落定》和王安忆的《长恨歌》等好作品,但这对茅盾文学奖来说是一种意外,现在的这个结果大家反而觉得很正常。在许多作家的心目中,茅盾文学奖早已死亡,剩下的就只有一个名字了。纵观中国多少优秀作家,有哪些人是靠这个奖走向世界的? 复旦中文系教授郜元宝:“茅盾奖犯了‘什锦病’” 我认为,茅盾文学奖制度方面最大的问题就是评委队伍过于庞杂,这个几乎无所不包的庞大的评委会究竟有没有统一标准? 茅盾文学奖最大的困难,来自宗旨和标准的设计,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犯了鲁迅先生所批评的“什锦病”,既要“注重鼓励关注现实生活、体现时代精神”,又要“具有深刻思想内容和丰厚审美意蕴”,还要“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标准太多,必然意味着没有标准。除了大杂烩,什么样的作品能够完全符合上述标准? 茅盾先生最初提出设立该奖项,就是鼓励优秀长篇小说创作,并不希望该奖无所不包。但随着标准越来越多,这个朴素的宗旨反而被淹没。 著名编剧王海翎:“尽把大众当无知” 在评奖中,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那就是专家从来不屑与大众为伍,他们对好看的、畅销的作品本能地有一种“戒备”,这个逻辑就是,专家怎么能混同于普通百姓呢? 评奖是否公正,一定要接受市场的检验,就像诺贝尔文学奖,结果一公布书立刻全球畅销。要让我们的专家也有这个压力,如果评奖结果,永远也得不到读者的认可,那么这里边就有问题了。 作者: 61.185.208.* 2005-4-23 20:41 回复此发言
累啊! 歇歇
大老爷们儿传 大老爷们儿并不是大老爷,而是一个年纪很大的爷们儿。被称做老爷们儿的人,年纪当然不会小,至少也应该结婚生子了!可他非但没有结婚,没有生子,甚至连女友都没有。哈哈,这家伙岂非是个老光棍?!袄也没有那么老,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