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如不动 一如不动
耽美狼~
关注数: 2 粉丝数: 127 发帖数: 4,453 关注贴吧数: 13
写给旧识    算了算,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还不到两年。然而岁月已匆匆的走过了整整的二十四年。           从那天晚上和你交谈中我感到了你的压力。这个压力不象来自网络。你单纯的性格,使你感觉我和你在一起,似乎超出了一般朋友的界限。这种感觉是很自然的。。。你可能感觉这样对他不公平。因此而有所内疚,(也不知我想的对不对)其实,你错了。      我就说说我的谬论吧。在爱的世界里有一种爱叫‘依恋’,这是人类最原始、最纯朴的情感。不分男女、不分老幼。这种‘依恋’包括很多行为,怜悯、崇拜、寄托、好感、包括怀念等等。一般环境下这种爱不会生根发芽,但只要有特定的环境和相当的时间,它就会得到升华。那就是‘情爱’。情爱就比较复杂了,也是最为脆弱的。在人类道德范畴里,就是正常的男女之情。(说它复杂,是因为有些畸形的情爱,我们不必去探讨它)。情是广义的,爱也是广义的,但这两个字的组合却是狭义的。情爱是人的一生最美好的东西,是因为它的短暂,就象昙花一现。这个我们都应该有体会。进入家庭的束缚,情爱就可能失去色彩,生活琐事、社会交往、人的天性—自私都会让它很不稳固。这也正是情爱脆弱的一面。      情可以独钟,爱却不可能独享。一个人爱的能量是很大很大的,只不过是受环境的压抑、道德的束缚而不能肆意迸发。这也是人理性的一面。当蕴藏心底的爱悄悄挤出来时,哈哈,你就得当心啰!理智的去对待吧!当发现喜欢上了一个人,就把他(她)再轻轻地压回心底,留一处美丽的风景。当寂寞无聊、郁闷阴冷时再去默默地注视,静静地欣赏。那可能就是一泓清澈的泉水、一份炙热的力量、一丝特别的温存......      乐观的面对一切,真心的热爱生活。会使你更加懂得快乐,微笑会永远在你的嘴角注留 ......      幸福、美满、爱在人间无尽!
写给旧识    算了算,我们在一起的日子还不到两年。然而岁月已匆匆的走过了整整的二十四年。           从那天晚上和你交谈中我感到了你的压力。这个压力不象来自网络。你单纯的性格,使你感觉我和你在一起,似乎超出了一般朋友的界限。这种感觉是很自然的。。。你可能感觉这样对他不公平。因此而有所内疚,(也不知我想的对不对)其实,你错了。      我就说说我的谬论吧。在爱的世界里有一种爱叫‘依恋’,这是人类最原始、最纯朴的情感。不分男女、不分老幼。这种‘依恋’包括很多行为,怜悯、崇拜、寄托、好感、包括怀念等等。一般环境下这种爱不会生根发芽,但只要有特定的环境和相当的时间,它就会得到升华。那就是‘情爱’。情爱就比较复杂了,也是最为脆弱的。在人类道德范畴里,就是正常的男女之情。(说它复杂,是因为有些畸形的情爱,我们不必去探讨它)。情是广义的,爱也是广义的,但这两个字的组合却是狭义的。情爱是人的一生最美好的东西,是因为它的短暂,就象昙花一现。这个我们都应该有体会。进入家庭的束缚,情爱就可能失去色彩,生活琐事、社会交往、人的天性—自私都会让它很不稳固。这也正是情爱脆弱的一面。      情可以独钟,爱却不可能独享。一个人爱的能量是很大很大的,只不过是受环境的压抑、道德的束缚而不能肆意迸发。这也是人理性的一面。当蕴藏心底的爱悄悄挤出来时,哈哈,你就得当心啰!理智的去对待吧!当发现喜欢上了一个人,就把他(她)再轻轻地压回心底,留一处美丽的风景。当寂寞无聊、郁闷阴冷时再去默默地注视,静静地欣赏。那可能就是一泓清澈的泉水、一份炙热的力量、一丝特别的温存......      乐观的面对一切,真心的热爱生活。会使你更加懂得快乐,微笑会永远在你的嘴角注留 ......      幸福、美满、爱在人间无尽!
又是一年七夕节 又是一年七夕日,物是人非忆往昔。 鹊桥相会喜极泣,谁知桥下相思泪? 细雨迷茫虽为情,谁念昔时牛郎苦? 七夕一年一轮回,世间谁人眼前惜? 琼瑶千盏终不醉,留得天上万古情。      雨一直下着,从七夕前夕开始,就一直淅淅沥沥地,夹着清风,把七月来一切的热气全都驱赶得一干二净。雨是很细小的,且时下时停,老人家说,这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时喜极而泣的眼泪。我信了,因每年的七夕总是下着雨,印证着这对苦命的恋人那份甜蜜且又绵绵无绝期的承诺;我信了,因在七夕前的今晚我也落下了自己久违了的那滴相思及苦涩的眼泪。      本来天空已不再蓝,因我的心门早已关闭,但往昔的种种却如烙印般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记忆里。很多东西本就不能想,也不愿去想,但此时此刻,却都如泉水般地涌现。还记得,在前天晚上,有位朋友告诉我,后天就是七夕日了,听她说着,我当时是心头一颤的,往日熟悉的节日现在却离我如此遥远,遥远地忘记了它的存在,那时,我跟她说,我想哭了,因我想起了以前,想起了以前的七夕,想起了以前的种种,想起了以前曾属于自己的她。其实,当时的我并没有真正地哭出来,但我的心却忍不住在哭泣。      亲爱的,我想你了,在如此浪漫而凄凉的夜晚里。你还好吗?亲爱的,请原谅,我都不知道该对你说什么了,因如今的你在我心目中已变得既熟悉又陌生,熟悉得我仍可以清楚地记得跟你在一起时的一切一切,陌生得我现在却不能了解你、不知道你此时此刻的心情是否也跟我一样。还记得吗?去年的今天,是我们在一起过的第三个七夕节,我们在大海边画下了我们的承诺,一支箭穿过两颗心,我们对着大海呼喊,要爱对方一生一世。但如今....真的,亲爱的,我从来就没怪过你,一直都没有,我们的相遇、相知、想爱本已是上帝对我们的最大眷顾,对我来说没什么好遗憾的了。还记得,那天你突然对我说,跟我在一起的感觉很累很累,希望我以后可以忘记你,听到的那一瞬,我的泪水就快流出来了,但我强忍着,微笑地给了你最美的祝福,因我看到了你心底的那一丝丝的倦意,我不想你因我而累,不想你因我而过的不开心。没有你的日子,我的生活就如行尸走肉,把自己的心封闭,不要再去想你,也不愿再去想你,但今晚,我却想你了。      今晚,七夕前夕,我想你了。在如此浪漫而凄凉的夜里,我滴下了一地的眼泪,为我们已消逝了的曾经浪漫的过去,也为你幸福的将来。      
散文技巧,写法.(转) 文体一词,有种种含义,各人不同的      其一,专指文章之体制。或曰体裁。我国古典文论里的“文体论”、“文章流别论”、“文章辨体”说等,就是对文章体制(体裁)的论说。       其二,指的是文章的本性,偏重在风格上。如简炼,如舒徐,如清新,如刚健,如沉雄,如秀丽,如凝重,如流美……等等,由于文章的体制、风格。同作家的个性、人格有密切关系,所以又往往将文体同作家艺术风格联系一起,如所谓“冰心体”,周作人的“小品体”,梁遇春的“伊里亚体”,鲁迅的“杂感体”,……等等;可是,在一篇文章里,其体制上的特点,同其体性上的特点,又常常是结合着的。比如鲁迅杂感文的“体制”,同其“简炼”的“体性”的统一;再如,称梁遇有的散文为“中国的伊里亚体”,那是由于他的散文在体制与体性上,都有点像英国十九世纪散文家查理.兰姆(笔名伊里亚,著有《伊里亚文集》)的随笔散文。      因此,人们在使用“文体”这一概念的时候,有时专指散文体制;有时系言散文之体性;有时则兼有双重含义,仅有所侧重而已。      这里所论之“文体美”乃是指体制与体性统一的,以作者个性为主导,以语言文字为基础的,诸种因素融合形成的散文形式美。      一、文体美之于散文      读一篇散文,我们首先触感到的是它的文体。正是通过其文体,而逐步感受其思想内容的。所以斯密兹在《小品文作法论》里这样说:在文学上,文体的可爱是无法形容,而不是超越一切的,适如栩栩的礼仪之于社交。甚至认为:“在文学史中。文体每每较思想能永垂不朽”,“一个人所说者,并没象他用什么方法说出那样重要”,“小品文作家的成功与否,是靠其文体”。为说明这一论点还作了一个比喻:如有一乡下少年,在一车房里,向你背诵哈姆莱特伟大的独白,虽则或许字字背得十分准确,然而你却觉得其平凡适如该少年;倘如由一大戏角背诵出来,则你好象“在闪电光下读莎士比亚”。           的确,优秀的文体,能够使我们在读散文的时候,产生特殊的美感和快感。李广田说,读英国散文家玛耳廷的散文,其自然而流利的文体,“每令人感到他不是在写文章,而是在一座破旧的老屋里,在幽暗的灯光下,当夜深人静的时候。他在低声地同我们诉说前梦,把人引到一种和平的空气里”。同样,冰心的文体,常常将读者引进一个如冰雪般澄澈的境界,聆听她温柔的低诉;周作人的文体,则又仿佛把我们带到一座雨中的“江村小屋”,一面饮茶,一面听他平淡而有深味的闲话;读徐志摩的散文,犹如在华采纷呈,瞬息变幻的夕阳里,听雨后乱泉的直流,狂流;而读梁遇春的散文,则仿佛仰首夜空,看满天星珠的闪烁……。散文文体之美,确实是丰富多采,不可形容的。梁实秋在《论散文》里曾说:有上帝开天辟地的创造,又有《圣经》那样庄严简炼的文字,所以我们才有空前绝后的《圣经》文学。      《圣经》文学,是否“空前绝后”,我们姑且不论;但是,既有“高超”的思想、又有优秀的文体,两者完美结合,才有脍炙人口的散文佳作,这确是文章至理。      所以,我们在不断锻炼思想的同时,不可不重视锻炼自己的文体。      二、文体美之主要表现      诚然,每位作家的散文,都有自己的文体美;但是,就散文这一体裁本身来说,在文体美上有什么特殊要求。共同特色呢?      我想,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可以概括为六个字:精悍、清新、流动。      散文文体应当是精悍的散文的文体,首先应当是精悍的。我们从浩繁的论述散文特点的文字里,可以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散文是一种最精悍的文学体裁。所以,仅从形式上着眼,散文的精悍,同文体的精悍是合二而一的。
给想写诗的朋友扫扫盲(被封一天 终于自由) 前言:没什么好说的,智力正常的人都能看懂,写的比较毛糙,想学的人耐着性子看完吧。这套教材里我本配了插图,但是一张张编辑太麻烦,就不弄了,有什么不明白的跟帖问。看起来可能比较混乱,您随意。   我本身水平也不是多牛叉,要是另有高手,你就补充一下,别来讽刺就好,不然你就是找抽,谢谢……   诗:近体诗 古体诗   诗,什么是诗呢?   简单的来说就是: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鼓掌鼓掌,欢迎李白出场),这就是诗。因为本人也是半调子水平,所以只能如此解释。   人们多会把诗的概念混淆,多认为古体诗就是古诗,近体诗就是现代常见的白话诗。这是一种错误的叫法,比如:   人们常把唐诗三百首中的诗称为古诗。其实唐诗三百首中7、80%(231首)的诗都是近体诗,甚至我们现在所见到的诗,大部分都是近体诗。   近体诗其实离我们并不近,甚至很远,远到南北朝、唐朝,离我们大概有六、七百年的距离。(说到这里,正常人应该看明白了:其实我们所接触到的诗,多是近体诗。)   诗分两种,如上图所示:   古体诗:古体诗又称无格律诗。   近体诗:近体诗又称格律诗。   鉴于这是傻瓜式教材,所以暂且不谈古体诗,先说近体诗。近体诗又称格律诗,也就是说在诗体上有着严格的律法。(不谈古体诗,是因为它实在没什么好谈的,因为古体诗的创作不需要依照格律。一旦掌握了近体诗,写起古体诗就会很简单。)   现在总结一下前文所述的观点:诗,除去大白话的现代诗,就只剩下古体诗与近体诗。别管古体诗,只需要了解近体诗就行了。(如果你看到这里还不明白,那么只能说明我很续貂,或者你很白痴。)
※※ 《人生心得》※※ ——文化名家【选编】 小引:    人生是一本大书,故事固有心得,读人生岂不更加心得多多,所以,钱钟书先生将其随笔集题为《写在人生边上》:人生是端端正正、起承转合的正文,旁边则是随意挥洒。触处成春的点批。    其实,《论语》一书何尝不是孔老夫子写在他人生边上的诸多心得---他的人生心得之一便是述而不作,遂偏劳众弟子记录下来编辑成书,后人对他的人生之认识与了解也多来自这本人生之心得。孔老夫子,圣之时者也,他智商高,知识广,阅历丰富且有悟性,治学方面,固然也颇有成绩,而唯此一部《论语》,成了中国人乃至地球人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他老人家赢得了不朽之声誉。    孔夫子之后,虽然也有不少名儒硕彦留下一些人生心得,散见于文章书札,洋洋大观如《论语》者却鲜见,一来是后儒们为先师所限,难以越雷池一步;二来“立功立德立言”,于“立言”一项这一面似乎也着意不多,多忙的多是注疏与诠释,“代圣贤而言”,自己的声音相当微弱。    延至近代,特别是“五四”,人性觉醒,人道张扬,才有很多的文章探讨人生,抒写心得,语言与境界,与前判然有别。读这样的文章,想作者的人生,对于读者,实在是很有兴味的事。虽然是写在人生的边上,有些却比正文还经典,值得捧颂再三。    荀子云:“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这话是对发言者说的,请那些高文化的达人们亦即我们所说的“文化名家”,多讲讲自己的人生心得,无论经验抑或教训,无论思辨抑或随感,尤其在这样一个时代,借以对照坊间那些可疑或有害的各种心得,启导后进,实在必要。对于听者,也是比在音乐厅听美妙的乐曲还快乐的事。    而第一步,先行将这些久为人们多仰望的名家的文章,搜求、汇集起来,贡献于此。      
※※ 《人生心得》※※ ——文化名家【选编】 小引:    人生是一本大书,故事固有心得,读人生岂不更加心得多多,所以,钱钟书先生将其随笔集题为《写在人生边上》:人生是端端正正、起承转合的正文,旁边则是随意挥洒。触处成春的点批。    其实,《论语》一书何尝不是孔老夫子写在他人生边上的诸多心得---他的人生心得之一便是述而不作,遂偏劳众弟子记录下来编辑成书,后人对他的人生之认识与了解也多来自这本人生之心得。孔老夫子,圣之时者也,他智商高,知识广,阅历丰富且有悟性,治学方面,固然也颇有成绩,而唯此一部《论语》,成了中国人乃至地球人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他老人家赢得了不朽之声誉。    孔夫子之后,虽然也有不少名儒硕彦留下一些人生心得,散见于文章书札,洋洋大观如《论语》者却鲜见,一来是后儒们为先师所限,难以越雷池一步;二来“立功立德立言”,于“立言”一项这一面似乎也着意不多,多忙的多是注疏与诠释,“代圣贤而言”,自己的声音相当微弱。    延至近代,特别是“五四”,人性觉醒,人道张扬,才有很多的文章探讨人生,抒写心得,语言与境界,与前判然有别。读这样的文章,想作者的人生,对于读者,实在是很有兴味的事。虽然是写在人生的边上,有些却比正文还经典,值得捧颂再三。    荀子云:“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这话是对发言者说的,请那些高文化的达人们亦即我们所说的“文化名家”,多讲讲自己的人生心得,无论经验抑或教训,无论思辨抑或随感,尤其在这样一个时代,借以对照坊间那些可疑或有害的各种心得,启导后进,实在必要。对于听者,也是比在音乐厅听美妙的乐曲还快乐的事。    而第一步,先行将这些久为人们多仰望的名家的文章,搜求、汇集起来,贡献于此。      
※※ 《人生心得》※※ ——文化名家【选编】 小引:    人生是一本大书,故事固有心得,读人生岂不更加心得多多,所以,钱钟书先生将其随笔集题为《写在人生边上》:人生是端端正正、起承转合的正文,旁边则是随意挥洒。触处成春的点批。    其实,《论语》一书何尝不是孔老夫子写在他人生边上的诸多心得---他的人生心得之一便是述而不作,遂偏劳众弟子记录下来编辑成书,后人对他的人生之认识与了解也多来自这本人生之心得。孔老夫子,圣之时者也,他智商高,知识广,阅历丰富且有悟性,治学方面,固然也颇有成绩,而唯此一部《论语》,成了中国人乃至地球人共同的精神文化财富,为他老人家赢得了不朽之声誉。    孔夫子之后,虽然也有不少名儒硕彦留下一些人生心得,散见于文章书札,洋洋大观如《论语》者却鲜见,一来是后儒们为先师所限,难以越雷池一步;二来“立功立德立言”,于“立言”一项这一面似乎也着意不多,多忙的多是注疏与诠释,“代圣贤而言”,自己的声音相当微弱。    延至近代,特别是“五四”,人性觉醒,人道张扬,才有很多的文章探讨人生,抒写心得,语言与境界,与前判然有别。读这样的文章,想作者的人生,对于读者,实在是很有兴味的事。虽然是写在人生的边上,有些却比正文还经典,值得捧颂再三。    荀子云:“听人以言,乐于钟鼓琴瑟。”这话是对发言者说的,请那些高文化的达人们亦即我们所说的“文化名家”,多讲讲自己的人生心得,无论经验抑或教训,无论思辨抑或随感,尤其在这样一个时代,借以对照坊间那些可疑或有害的各种心得,启导后进,实在必要。对于听者,也是比在音乐厅听美妙的乐曲还快乐的事。    而第一步,先行将这些久为人们多仰望的名家的文章,搜求、汇集起来,贡献于此。
不如归去 席慕容说:“如果有一天,能让我得到,是不是也会等于,等于一种永远的失去?”我想,正是自己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才会这样永不停留地行走,人生不就是一场旅行吗?如若哪天停止了行走,或许人生已将终结!     近来不知怎的,非常怀念故乡。怀念母亲,怀念同学,怀念曾经栽种的树苗……这种怀念让我坐立不安,有种马上想回归故土的渴望。     可在多年前,当自己远离故乡的土地,便已注定,今生的步履终将没有停留的那一刻,回归,谈何容易?     午后的一场阵雨带走了街道的热气,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倾泻在窗外的樟树上,像一个个淘气的小精灵在叶子上忽明忽暗,牵动着我的思绪。同样是一个午后,也下过一场阵雨,只是没有了阳光的骄气。我背着空空的行囊,带着些许的伤感,把一个梦想寄托在车轮的滚动之中,来到这座城市呼吸着它那诱人的空气,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坚持自己处于一种有梦的状态。事实上,如今的社会,给人所看到的似乎永远是表象,即使是一种美丽境地。茫茫之夜,风雨相伴,但不知道云雾环绕的崇山峻岭里是否看到蓝天。天明后,美丽的山峰深入云雾,山路上的石壁长满青苔。山势越高,山林越是色彩斑斓,在云雾中隐现。深谷变成了山涧,又变成小溪,石板路也渐渐被茅草遮盖。路边生长着山核桃树,山居的房舍隐藏在青松翠竹之间。也只有翻看几张外出旅行的照片,再有想象的美景,而住在城市中那依然是梦境。     审视自己去过的地方,都有默默停留的痕迹,转身的那一刻,禁不住泪流满面。并不是自己如此地眷念那里的风景,只是自己坚持着有梦,总希望能有所收获,有所改变,命运会有所不同。可又能改变些什么呢?除了接受现实还能怎样。     当年华远逝,时间让我感觉有些发慌,我拿什么来纪念曾经流光溢彩的青春呢?     傍晚的风和清晨的风一样,给人一抹凉爽。一轮红日镶在天边,湛蓝的天幕下孤独的飞着一只苍鹰。我在流水的小桥边注视了很久,那苍鹰时而盘旋在绿草茵茵的上空,时而俯冲而下,时而一跃而起,与那天空和草地缠绵着。拥有如此和谐美景,连苍鹰不舍得离去,眷念这里傍晚的风景,所以在每个傍晚我也一次次与美丽如约而至。     夜幕已然降临,雾色升起,月芽儿忽隐忽现,身上散着淡淡的月光。苍鹰已归去,不如也归去吧!
不如归去 席慕容说:“如果有一天,能让我得到,是不是也会等于,等于一种永远的失去?”我想,正是自己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才会这样永不停留地行走,人生不就是一场旅行吗?如若哪天停止了行走,或许人生已将终结!     近来不知怎的,非常怀念故乡。怀念母亲,怀念同学,怀念曾经栽种的树苗……这种怀念让我坐立不安,有种马上想回归故土的渴望。     可在多年前,当自己远离故乡的土地,便已注定,今生的步履终将没有停留的那一刻,回归,谈何容易?     午后的一场阵雨带走了街道的热气,阳光透过厚厚的云层倾泻在窗外的樟树上,像一个个淘气的小精灵在叶子上忽明忽暗,牵动着我的思绪。同样是一个午后,也下过一场阵雨,只是没有了阳光的骄气。我背着空空的行囊,带着些许的伤感,把一个梦想寄托在车轮的滚动之中,来到这座城市呼吸着它那诱人的空气,寻找着适合自己的生存方式。     这么多年来,我一直坚持,坚持自己处于一种有梦的状态。事实上,如今的社会,给人所看到的似乎永远是表象,即使是一种美丽境地。茫茫之夜,风雨相伴,但不知道云雾环绕的崇山峻岭里是否看到蓝天。天明后,美丽的山峰深入云雾,山路上的石壁长满青苔。山势越高,山林越是色彩斑斓,在云雾中隐现。深谷变成了山涧,又变成小溪,石板路也渐渐被茅草遮盖。路边生长着山核桃树,山居的房舍隐藏在青松翠竹之间。也只有翻看几张外出旅行的照片,再有想象的美景,而住在城市中那依然是梦境。     审视自己去过的地方,都有默默停留的痕迹,转身的那一刻,禁不住泪流满面。并不是自己如此地眷念那里的风景,只是自己坚持着有梦,总希望能有所收获,有所改变,命运会有所不同。可又能改变些什么呢?除了接受现实还能怎样。     当年华远逝,时间让我感觉有些发慌,我拿什么来纪念曾经流光溢彩的青春呢?     傍晚的风和清晨的风一样,给人一抹凉爽。一轮红日镶在天边,湛蓝的天幕下孤独的飞着一只苍鹰。我在流水的小桥边注视了很久,那苍鹰时而盘旋在绿草茵茵的上空,时而俯冲而下,时而一跃而起,与那天空和草地缠绵着。拥有如此和谐美景,连苍鹰不舍得离去,眷念这里傍晚的风景,所以在每个傍晚我也一次次与美丽如约而至。     夜幕已然降临,雾色升起,月芽儿忽隐忽现,身上散着淡淡的月光。苍鹰已归去,不如也归去吧!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