咆哮鹰魂 咆哮鹰魂
无~
关注数: 41 粉丝数: 62 发帖数: 1,482 关注贴吧数: 20
毕摩传说之钻天帽 偶尔一次,听我们当地一位比较懂彝族文化的老人说的,记不清了,就大概的说说吧! 说的是宋仁宗的母亲死了(具体是哪位母亲就不知道了),但是宋仁宗比较思念自己的母亲,就希望母亲死后还能在见到自己的母亲(魂魄)一面,想知道她在阴间过得好不好,于是就从全国各地请了几十个(几个我忘记了)高僧道士来念经作法,希望将母亲的魂魄召唤出来,法事要做七七四十九天,这几十个高僧道士就对着祭台天天打坐念经。 时间过得很快,眼看这四十九天期限马上就到了,但是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宋仁宗急了,说到时间如果他母亲的魂魄不出现的话,他们全部都要被砍头这,几十个僧人道士更急了,所以僧人道士们不分白天黑夜、大汗小水的加紧念经,希望奇迹能赶紧出现。 然而已经到了最后一天,奇迹仍然没有出现,巧的是这时候,一位带着徒弟游历天下的彝族大毕摩经过这里,看到此种情况就上去打听了一下,了解情况后,后大毕摩说,照你们这个念法,你们就只能等着被砍头,如果你们信任我,就让我来帮你们吧,没办法啊,僧人道士们只能祈求大毕摩的帮助。 于是大毕摩叫人用一个大铜盆打来了满满一盆水,叫宋仁宗站在盆前面,大毕摩穿上法衣,戴上法帽,手摇法铃就念开了(估计年的招魂经之类的),果不其然,念了不多久,盆里面的水面上就映出了一位雍容华贵的夫人面带微笑的画面,宋仁宗看到后泣不成声,看到母亲的魂魄安好他也就放下心来。 于是封赏是少不了,具体封了些什么就不得而知了,只是将大毕摩的法帽封为“钻天帽”,寓意上天下地无所不能。后来就就留下了一种说法,僧人道士的本事只能是独霸一方(即只能在某一地方适用),只有彝族的毕摩本事,才能天下通行的! 故事完毕,只是个民间传说,估计史料上是找不到的,呵呵~~
盘县地坪乡彝族毕摩祭祀文化 作者:编辑:陈惠君 盘县毕摩祭祀文化主要分布在坪地乡、鸡场坪乡、松河乡、淤泥乡、普古乡等彝族聚居区。坪地乡位于盘县北部,与水城县的龙场乡、营盘乡和云南宣威市田坝镇接界,毗邻洒基镇、松河乡、四格乡。全乡辖区152平方公里,l5个行政村182个村民组,总户数9074户,总人口34117人,少数民族8529人,占总人口数的25%。 据《勒俄特依》等彝文文献记载,当上界父性白云苍天降下灵神果籽落于下界母性黑土大地上,经过三年孵孕并长成铁杉巨树历经九世后,终于长成了铁杉巨人,但却不能成人类始祖,至阿居阿丛时代时,方知应该祛除白、花、黑三秽后举行祭祀猪胛卜,于是,格兹··格俄·沙萨作为使者去上界请毕摩,额氏毕摩才在屋后竹林中,“砍回三根神竹杆,削成三付竹神签,编成三顶神法笠,制成三付神法扇神”,送给额阿孜三爷子,额阿孜三爷子带着号称“斯穆安甘”的经卷法具来到凡间后,下方搭铁桥送猴瘟,中间搭银桥送祖灵,上方搭金桥祛污秽,为铁杉巨人祛除了三遍三色秽后举行了祭祀猪胛卜,于是有了雪族十二支,且其中一支成了人类的始祖。人类传了若干代以后,为了消灾禳难生育繁衍,也学着额毕额阿孜三爷子的作法进行了祭祀仪式。毕摩原是彝族传统文化的主要创造者、继承者和传播者,是彝族传统社会中的知识分子。随着等级制度的消亡,毕摩的阶级地位也随之消亡,但其祭祀活动的职责却一代一代地沿袭下来,毕摩祭祀文化也因此逐步渗透到彝族人民的生活和生产之中。明末清初,随着汉文化在彝族地区的传播,部分彝族改用汉文并以佛教的方式进行丧葬活动,毕摩的职能范围逐渐退化,只有偏远不受汉文化影响的彝族地区仍然从事毕摩法事和传播毕摩文化。毕摩祭祀文化涉及面广,彝族地区结婚、祈求儿女、过泥关、小儿杀关、祭祖、祭山神、祭青苗、求雨、扫火星、扫白雨、除祸忠、占卜吉凶祸福、节日献饭、丧葬法事等等都须请毕摩主持,尤其是在丧葬法事中最能集中体现毕摩祭祀文化。 在丧葬法事中,毕摩身穿用麻布或棉布(好像是羊毛或者棕树)制成的法衣,头顶由绵羊毛和竹条编制而成的棕色斗笠——法帽,毕摩要连续五天诵念彝文经书,对死者进行超度。这些经书依次是《献饭经》、《献酒经》、《献水经》、《设灵经》、《献牲经》、《招魂经》、《驱邪经》、《解结经》、《解药经》、《献茶经》、《净身经》、《惩治经》、《福禄经》、《开山经》、《出堂经》、《入灵经》、《接寿经》(只用于未满60岁亡人)、《血河经》(只用于女亡人)、《酒水经》、《解冤经》、《指路解冤经》、《指路经》、《活灵经》、《补漏经》等20多部。从所念的经书和内容来看,它不仅折射出朴素的哲学观、伦理道德观。而且还蕴含了浓郁的宗教色彩。此外,经书还记述了彝族先民不畏辛劳开疆拓土的种种困难历程。如《献饭经》中叙述了粮食生产的全过程,以及种粮储食的重要性等等;《指路经》记叙了返回祖地全程中所经过的地区,以及这些地区所发生的事情等等。同时他们还要伴以祭祀舞蹈吟唱祭祀古歌,共有驱邪——招魂——献酒——开丧——交奠科——站营——洒水——指路——解结九个环节。 毕摩祭祀文化体现了朴素的哲学观、伦理道德观和浓郁的宗教色彩,其在祭祀活动中运用的大量经书,已成为记载彝族历史源流、宗教文化的珍贵史籍,对于研究彝族历史文化、祖灵崇拜以及彝族生产发展、语言文学、伦理道德、医药历算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坪地乡彝族毕摩祭祀文化在传承上是自发传承、彝文的产生、发展、普及和应用,使毕摩应运而生成为彝族社会中的智力阶层,随着现代化建设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冲击,加之毕摩祭祀文化只在民间自发传承,没有进行过系统的搜集整理,彝族文字教学也没有很好地在广大彝族地区普及推广,因此,彝族毕摩队伍逐年减少,从事彝文事业的人也寥寥无几,彝族毕摩祭祀文化面临失传的危险。
做个民意调查——盘县该不该是一个“区”(转) 张道藩 南开中学1919届校友 张道藩1897年生於中国贵州盘县。小学毕业后到天津一个族叔家里。1916年考入天津南开中学,加入中华革命党。1919年11月以公费留学欧州,并先后於伦敦大学美术部、巴黎法国美术学院深造。1926年返回中国后,加入国民党。为国民政府文化事业与政治宣传的策划者。民国31年,张道藩邀赵友培任中央文化运动委员会秘书兼<文艺先锋>月刊主编。1950年,张道藩随国民政府迁徙至台湾,并继续担任国民党内中央组织部秘书等重要党职。之后,1952-1961年间,为第四任立法院院长。1968年逝世於台北。张道藩是专事艺术而后走上从政道路,屈指可数的才子之一。一生中多有行为引起舆论哗然。一是支持刘海粟聘用裸体模特。二是与徐悲鸿之原夫人蒋碧薇婚外恋,同居十年之久。 南开中学肄业(1919年) 英国伦敦大学美术部思乃德学院毕业(1924年) 法国国立最高美术专科学院毕业(1926年) 绥远包头烟酒公卖分局徵收员(1915年-1916年) 中国国民党驻伦敦总支部评议部部长(1923年-1926年6月) 中国国民党驻伦敦总支部评议部部长(1923年-1926年6月) 中国国民党广州省党部党务指导委员(1926年6月-1928年) 国民政府)广东省政府农工厅秘书(1926年6月-1928年) 中国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党务指导委员(1926年11月-1928年) 中国国民党组织部秘书(1928年-1931年) 国民政府)南京市政府秘书长(1928年1月-1930年) 青岛大学教务长(1930年8月-1932年) (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委员(1930年12月-) 国民政府)浙江省政府教育厅厅长(1930年12月-) 中国国民党组织部副部长(1931年6月14日-1931年12月29日) 中国文艺社发起人(1932年) 中国国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1931年12月29日-) (国民政府)***常务次长(1932年12月7日-1936年4月8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1932年11月-) 中央电影事业委员会委员(1933年4月-) 国立戏剧学校校务委员会主任委员(1935年-1936年) 国立戏剧学校创办人(1935年) 中国国民党文化事业计画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35年12月7日-) (国民政府)内政部常务次长(1936年2月12日-1938年1月14日) 中国国民党社会部副部长(1938年4月8日-1940年) (国民政府)教育部教科用书编辑委会主任委员(1938年6月-) (国民政府)教育部常务次长(1938年1月14日-1939年8月18日) 中央政治学校教务主任(1939年9月-1940年8月) 中央政治学校教育长(1940年8月-1941年) 中国国民党文化运动委员会主任委员(1941年1月6日-1949年7月28日) 中国国民党宣传部部长(1942年12月7日-1943年10月4日) 中国国民党海外部部长(1943年10月4日-1944年11月20日) 中国国民党组织委员会委员(1944年7月10日-) 中央电影企业公司董事长(1946年6月-) (国民政府)制宪国民大会代表(1946年-1947年) 立法院(第一届)委员(1948年1月-1968年6月12日) 中华文艺奖金委员会创办人(1950年) 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1950年-1968年) / Z& g& `* Z* B中国国民党中央改造委员会委员(1950年7月26日-1952年10月9日) 中华日报董事长(1950年1月-1968年) 立法院(第四任)院长(1952年3月17日-1961年2月24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文化工作指导小组委员(1956年11月28日-1957年10月26日) 中国国民党宣传工作指导小组委员(1957年4月29日-1957年10月26日) 中山学术文化基金董事会副董事长(1965年-1968年) [文艺创作奖助审议委员会召集人(1965年-1968年) 中国国民党中央委员(-1968年6月12日) 中国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1957年10月26日-1968年6月12日)
盘县坪地彝族风俗之哭嫁歌:《阿米米》 哭嫁歌:《阿米米》 阿米米呀卡莫都(新娘呀哪里去了) 阿米米呀卡莫都(新娘呀哪里去了) 米买卡莫都(新娘子哪里去了) 阿米买呀摩扯都(新娘子割麻去了) 达补留达补留扯逆瑟(织布呀织了十二尺) 萨之罗萨之罗古雅马喽(这么点这么点呀不够穿) 萨之罗萨之罗古雅马喽(这么点这么点呀不够穿) 哎哟喂(哎呀) 阿米米呀卡莫都(新娘呀哪里去了) 阿米米呀卡莫都(新娘呀哪里去了) 米买卡莫都(新娘子哪里去了) 阿米买呀摩扯都(新娘子割麻去了) 逆补留逆补留扯逆瑟(又织了织了呀十二尺) 萨之罗萨之罗古雅马喽(这么点这么点呀不够穿) 萨之罗萨之罗古雅马喽(这么点这么点呀不够穿) 哎哟喂(哎呀) 后面还有,我忘记了!有些是老彝话,可能翻译有点出入! 故事讲的就是,新娘就要出嫁了,可是新娘却不在家,于是家人到处找到处问,一直也没有找到,后来才知道去地里割麻去了,可是才回到家里,新娘子又不知道去了哪里,于是家里人又到处找她,后来在织布机的旁边找到了,新娘一个人在哭泣,家人问他怎么了,她指着织布机说,我忙了这么久,织了十二尺布,还远远不够做出嫁的嫁衣啊,于是第二天新娘由去了地里! 后面还有的,但是结尾我忘记了!回去问哈磨梭些,好来补上!
彝山——牛棚梁子(达唆呗) 也发个帖子,晒晒家乡的山!      牛棚梁子简介: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位于盘县北部,距县城89公里。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属盘北高海拔区,最高海拔2,857米(位于坪地乡牛棚良子,是贵州第二高峰),最低740米,为高原山地地貌,以玄武岩,岩溶地貌为主,平均气温11.1℃,气候凉爽,居住有较多的彝、白、苗、布依等少数民族。     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由万亩坡上草原牧场、万亩矮杜鹊林,沙河龙潭口溶洞、天生桥、格所河峡谷大出水洞、天然大天窗等资源为主组成,还包括有古榕树群、草原湖泊、千亩杜鹊林、千亩天然林、龙天佑古墓、彝族村寨、彝族“火把节”、白族“火把节”以及岩溶峰林、峰丛等自然风光、吴王行宫等人文景观景点42个,资源丰富,品位较高。有关景物相对集中地分布在盘北的四格坡上,坪地、淤泥、沙河、保基格所河大约260平方公里,,风景名胜区中自然环境较好,植被覆盖率高。污染较少,水源清澈,空气新鲜,气候凉爽。规划和建设中的铁路、公路形成了较为方便的外部交通,处于川、滇、黔、桂结合部,区位较优越。      盘县坡上草原风景名胜区:于2000年2月报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面积260km2, 范围包括: 四格坡上草原景区、格所河峡谷景区、沙河溶洞景区。 四格坡上草原景区:位于盘县北部四格、坪地两个彝族乡境内,海拔2000米至2857米,面积约90kin2, 主要资源有10万亩草场,4万亩矮杜鹃林,还有高山湖泊长海子,牛棚梁子大山、备毛沟河溪等,构成了独特的山峦奇峰、湖泊景、雪景、观赏花木、高原山丘草原景观。该草场为贵州最高、最大的草场, 春时草场返青, 碧草如茵,夏时绿草肥壮,牛羊出没, 一望无垠,极为壮阔。 其中的高山湖泊长海子, 长2000米, 宽300米, 蓄水121.8万立方米,水清见底,极为清澈, 湖面海拔2560m, 为贵州海拔最高的湖泊。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