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空正太 空空正太
我以神的姿态,闪耀在这美的瞬间
关注数: 557 粉丝数: 510 发帖数: 9,924 关注贴吧数: 45
【转】人性之恶与网络仇恨(作者:长啸徐行客) 人们在论坛、贴吧发表言论,多采用网名,自己的真实身份被掩盖,有时同一个人往往有多个马甲,所以有些人在网络上发言较为随意,法律与道德对他们的约束力比较弱,人性的恶之花遂得以乘机怒放,仇恨的情绪竟也四处蔓延开来。 有人说珍珠追求是是真善美,可实际上珍珠群体从一开始真善美与假丑恶同时存在,有时个别人的假丑恶行为反而掩盖了珍珠群体的光辉。 以前朱之文吧某些人的过激言论,面目狰狞,让人大跌眼镜。如今珍珠吧某些人的言论也如出一辙,只不过五十步笑百步而已。 在少数人的鼓动之下,整个群体义愤填膺,甚至有些人失去了理智,诅咒、谩骂之类的语句也随口而出。门户一起,便势如水火,在这个时候,理智的声音是没有市场的。 理智、调和的行为便被视为软弱,懦弱。 别人伤害了你,你也伤害了别人。最后大家都遍体鳞伤。 从去年开始,无休无止的争斗、批判一直在延续着,仇恨的种子随着珍珠群体的分裂也生根发芽,人身上“恶”的因素在互联网的放大之下也逐渐暴露在大家的视野之中。 灭灯不代表不再关注,而是表达自己对某一群体的态度。 在我看来,彼此都在互相伤害,都在为进一步消耗朱之文的网络人气而努力。 内心充满仇恨的人,往往情绪化,此时的智商往往低下。那位红旗哥的发言并非全无道理,只是他内心的偏见掩盖了他的真知灼见。 长期呆在一个情绪高涨的群体之中,个人的情绪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被感染。群体充满正气,会引发人心向善;充满戾气,会激发人性之“恶”。 注:转发这篇文章,不是想给情绪高涨的吧友泼冷水,更不是对原作者进行批判。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炎炎夏日,消暑专用。
美一男子脑震荡后变音乐天才 美国男子德里克·阿马托在一次跳水事故中因脑部受创导致脑震荡,之后却意外发现自己无师自通,能演奏8种乐器。他现在已成为职业钢琴师,还出版了个人专辑。 意外撞头后突然对弹琴感兴趣 阿马托现年40岁,住在科罗拉多州丹佛。他从事过公关、销售、棒球教练、空手道教练等多种工作,但始终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一次投资失败让阿马托在2002年变得身无分文,成为流浪汉。后来,他又在邮政系统找到份工作。 2006年10月,阿马托到朋友家参加聚会,玩闹嬉戏时在游泳池跳水。因池中水浅,他的头部撞到坚硬的池底。 据阿马托回忆,当时他自己走出泳池,向朋友抱怨,只见对方嘴巴开合,却听不到任何声音。他随后晕倒,被送到医院治疗。医生诊断阿马托因这次意外导致严重脑震荡,除了常会头痛,还会永久失去35%的听力及部分记忆。 阿马托出院几天后去拜访朋友时,突然被朋友家中的钢琴吸引,自然而然地演奏起来。美国微软—全国广播网10日援引他的话报道:“看到屋里的钢琴,我忍不住坐上琴凳,开始弹奏。我的手指停不下来……” 看不懂乐谱竟能连续数小时弹奏自创曲目 阿马托先前从未受过任何专业音乐训练,只会弹一点吉他,但当天在没有任何乐谱和指导的情况下,竟然连续数小时弹奏自创曲目,让朋友大吃一惊。 阿马托说,自己看不懂乐谱,“但闭上眼时,脑海中会浮现出从左至右移动的黑白琴键,还有连续的乐章,让我知道手指如何动作”。 后经医生诊断,阿马托的情形属于后天性学者症候群,会在特定领域特别出色。事实证明,阿马托不仅会演奏吉他、钢琴等8种乐器,还有不凡的歌唱技艺。 朋友鼓励阿马托朝音乐领域发展。如今,他已成为职业钢琴师,常在酒吧演奏,现在正在录制第二张个人专辑。 阿马托脑震荡后遗症症状明显,时常头痛、头晕,有时认不出蓝色。尽管如此,他认为这些“是特别礼物的代价”。 全世界约有30名这样的“天才” 后天性学者症候群至儿童或成年人在左脑受损后,突然间发展出的学者症候群患者特殊才能。学者症候群指个人存在严重的智力障碍、自闭症或其他心理疾病,却拥有与其障碍全然相对的、不协调且惊人的某种能力。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一般头部曾受创伤,之后出现超凡的数学、音乐或艺术才能。 据专家说,现在全世界约有30名后天性学者症候群患者。医学界仍然在研究这种病的成因,但不少专家认为,当左脑受损后,右脑负责弥补左脑失去的功能,从而激发大脑潜能。  美国一名中年男子10年前遭暴徒袭击导致脑震荡后,竟然从毫无数学教育背景的普通店员变成数学天才,自称满眼是数学公式,还能随手画出复杂的“分形”几何图案。据说他是全世界唯一能徒手画出这类图案的人。 好莱坞影片《雨人》的原型、患有孤独症的“天才”金·皮克则是学者症候群患者。皮克有“超级天才”之称,在历史、文学、地理、数字、体育、音乐等15个不同领域有着超凡天赋。与此同时,他在其他一些领域则显得有些“弱智”,比如在自己家里找不到抽屉,不会穿衣服等等。
顺其自然,享受人生 把苹果弄到四五千元一个的乔布斯可以说是无所不能,但是在病痛面前却是无能为力的!乔氏西去,敬告各位: 1、别总是在压力下工作,累坏了自己。--特傻! 2、别忘了身体是一切,没有了健康,无法享用人生所有的乐趣。--特亏! 3、别以为能救命的是医生,其实是你自己,养生重于救命。--特对! 4、别以为付出就有回报,凡事只有不计回报,才能终有好报。--特灵! 5、别忽视了与你有缘者,等繁华落尽,你才明白知音难觅。--特悔! 顺其自然的工作吧!慢慢享受生活,快乐享受人生每一天! 多年前我跟一位同学谈话。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我说,他在整理他太太的东西的时候,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卷标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她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讲到这里,他停住了,我也没接话,好一会儿后他说:“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以后,每当想起这几句话时,我常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我会从落地窗欣赏窗外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尘,我会拉着家人到外面去吃饭,不管家里的饭菜该怎么处理。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我曾将这段谈话与一位女士分享。后来见面时,她告诉我她现在已不像从前那样,把美丽的瓷具放在酒柜里了。以前她也以为要留到特别的日子才拿出来用,后来发现那一天从未到来。“将来”、“总有一天”已经不存在于她的字典里了。如果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有什么得意的事,她现在就要听到,就要看到。 我们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总是说“找机会”。 我们常想拥抱一下已经长大的小孩,但总是等适当的时机。 我们常想写信给另外一半,表达浓郁的情意,或者想让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总是告诉自己不急。 其实每天早上我们睁开眼睛时,都要告诉自己这是特别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钟都是那么可贵。 有人说:你该尽情地跳舞,好像没有人看一样。 你该尽情地爱人,好像从来不会受伤害一样。 我也要尽情地跳舞,尽情地爱。 你呢?第一件事是不是与好朋友分享这想法? 你看完这篇短文后,可以马上起身去擦桌子、或洗碗、上网;可以把报纸放一边,闭起眼睛沉思一会;分享此文,你可能会改变很多人。祝各位珍惜每一天!
“内幕体,不细说”网络走红 4月9日央视某主持人发了这样一条微博“来自调查记者的短信:不要再吃老酸奶(固体形态)和果冻,内幕很可怕,不细说”。因此,又一网络体“内幕体”爆红网络。 各行业的网友“不细说体”吐槽 转发一条来自服装店朋友的短信,同志们:不要再穿衣服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转发来自工程界朋友的短信,以后不要再住高楼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转发来自某酒店高管的短信:哥几个,别住酒店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转发来自淘宝小二的短信:姐妹们,别在淘宝买衣服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转发来自某户外广告公司老板的短信:哥几个,别玩户外广告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转发来自校长的短信:哥几个,别再去教室上课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设计师们:不要再用PS了,尤其是cs3以上的版本,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某旅游:哥几个,别拍照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时报君转发来自老妈的短信:别减肥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转发某投行人士短信,哥们儿,别买股票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转发来自单位知情人短信:各位童鞋,先别上班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转发自城管局高管的短信:哥儿几个,别抓小贩了,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转发国家药监局朋友的短信:同志们,别再用抗生素了,特别是孩子,内幕很可怕,不细说。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