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海汉子♬ lsh0509
关注数: 21 粉丝数: 94 发帖数: 38,448 关注贴吧数: 27
澜沧江双江段风光 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
汹涌的澜沧江。。。。。。 澜沧江双江段风景。。。。。。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
2014清明扫山!! 1:扫山沿途的风景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图片来自:http://tieba.baidu.com/mo/q/checkurl?url=http%3A%2F%2Fxiangce.baidu.com%2Fpicture%2Falbum%2Flist%2F5d19126b02d80ff800360da9cedd2e7b961da75a&urlrefer=7ab1f85a0626669f6ae825f75765b9f7
辨别陈年老普洱 普洱茶年份越久,味道越醇厚,因此,很多在购买普洱茶的时候都会选择陈年普洱茶,但不是商家说它是老茶,它就是老茶,我们要自己懂得辨别陈年老普洱,才不会被商家蒙骗,或是购买劣质普洱茶。   在中国来说,喝茶有几千年的历史,在众多茶之中普洱茶被称为能喝的古董,以陈年的普洱茶为贵,爱茶之人喜爱普洱茶特殊的陈香韵味,而陈年老普洱茶更加受许多人的青睐。可是陈年老普洱毕竟只有少数,现在对普洱茶,特别是普洱茶老茶的需求却越来越大,藏茶收茶之人以拥有老茶为荣,下面就和大家说说辨别陈年老普洱。   第一,先闻普洱茶的味道:陈年老普洱在一段长时间的陈化后,有自然的陈香韵味。没有其他杂质的味道。越是老的普洱茶、越是好的普洱老茶异味杂味就越少。   第二、看干普洱茶的外形:老茶用存放时间较久、熟茶色泽已变成红褐色油润,生茶已没有黄绿、青绿色,而转化为黄红、红褐色且色泽匀整。陈年老普洱用手指捏,因氧化发酵而有膨松感,颜色自然,闻起来带有一股陈年味。超过三十年以上的茶,手工采茶较多,用剪刀剪的较少;五十年以上的茶则都是手采茶,外观看起来是条状,因为当时做茶没有揉捻。   第三、开汤鉴茶:年代久远的茶,冲泡后茶叶展不开,有些会呈木化现象,如果黑黑亮亮的通常是碳烤出的“新鲜老茶”,非真正老茶。乌龙老茶存放三十年左右,茶汤呈淡琥珀色;四十年以上颜色更深,有时因存放地点的关系,或原本就是重发酵茶,茶汤会呈深琥珀色,明亮带油光,表面层有植物芳香脂。老茶汤色红油透亮,汤色不发黑不浑浊。就算陈设30年、50年甚至100年,汤色仍清澈透亮。而做旧茶,速成古董茶则汤色浑浊。   第四:品尝其味:滋味浓醇甘润、略带酸。真正的陈年老普洱不用碳烤,因为碳烤茶喝了会上火,所以老普洱茶不应带有炭味。老茶因长期的自然发酵、入口滑顺自然,甘甜无刺激性,温润、耐泡。老茶香气醇和,回味绵火而不浓烈。新茶则味不纯正,或不完全陈化而有“新气”。如果饮用时有杂味、异味、刺鼻的味道则为不好的茶或新茶。   第五:观看味底:老茶叶底弹性有光泽。在良好的保存条件下,2至5年内的茶称为陈茶,5至10年内的称为老茶,十年以上的则称为陈年老茶。可由这几点来辨识,老茶开封不久,若茶汤变酸,这是老茶的活性与空气接触的转化作用所致,几周后便会恢复原有的香醇口感,这才是真正的陈年“活老茶”。
普洱生茶如何泡 普洱生茶是普洱茶的一种,虽然生茶茶性较烈,刺激,新制或陈放不久的生茶更是有强烈的茶味,涩味,但还是有很多人被生茶吸引了,也还有很多人想尝试喝这一特殊的茶,却不知道普洱生茶如何泡?普洱生茶的功效不压抑熟茶,但是生茶对胃的刺激较大,不宜长期饮用。喜欢喝的朋友一定要节制。   普洱生茶如何泡?基本步骤如下:   1、备具:准备好茶具及普洱生茶   2、温壶涤具:茶具中置入烧开的清水,主要起到温壶温杯的作用同时可以涤具。   3、投茶:将普洱生茶置入壶中。   4、润茶:沸水冲入壶中,快速倒去以醒茶。(生茶水温度要低些)   5、冲茶浸润:根据实际情况掌握冲泡时间。   6、分茶:壶中的茶汤倒入公道杯中,保持茶汤浓淡的均匀,再分别均匀的分入小杯中。   从视觉上来说,生茶茶叶墨绿显白毫,汤色金黄,这样的汤色给人感觉非常的温暖。品饮生茶的时候就是可以感觉到一种强烈的味觉感受,可以充分的体会普洱茶的活性。   品饮生茶的时候首先可以感觉到茶特有的苦涩味道,但是这样的苦涩不会满口的跑,不会在口腔里面停留很长时间,这种苦涩会很快的散开化掉,这时候就会感觉到两颊生津,口里面开始回甘,喉部就可以感觉到明显的甘甜。   不同的茶,它的回甘程度不一样,感觉到甘甜的部位也会有差别,有的茶是马上感觉到喉部非常的甘甜,而口腔里面则没有这样的感觉,有的茶则是可以在口腔里面感觉到明显的甜。   相信现在大家都是知道普洱生茶如何泡了吧,泡普洱生茶一定要用沸水,茶具可以选择土陶瓷壶、紫砂壶、盖碗杯,才能更好的表现出普洱茶的色、香、味。
普洱茶主要有六大特点 1、产地特点云南普洱茶,原是产于云南普洱府所在地,并在普洱集散的茶叶。经历了由地名命名而发展为专门茶类的一种茶叶; 2、品种特点茶树鲜叶为普洱茶变种,即云南大叶种茶树的鲜叶; 3、原料特点 是以云南大叶种晒青毛茶为原料,经过后发酵而成。后发酵的途径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存放,长时间的缓慢自然发酵,这样变成的普洱茶,叫传统普洱茶;一种是用晒青毛茶经过人工促成后发酵办法生产的普洱茶及其压制成型的各种紧压普洱茶,叫现代普洱茶或熟普; 4、形状特点普洱茶除散茶外,紧压成型的普洱茶有各种形状,有如小药丸、圆球、象棋、沱茶、圆饼;大如南瓜、巨型饼、树筒、屏风、大匾等等; 5、品质特点普洱茶有越陈越香的特点,与茶贵新、酒贵陈的特点背道而驰。如储存保管得当,可储存一百年左右; 6、饮用特点如在茶馆用盖碗或紫砂壶冲泡陈年普洱,可泡十几泡。 云南普洱茶的上述特点,也使普洱茶成为可具收藏鉴赏的古董,这是大多茶类都不具备的特性。因此,近年来不少专家呼吁将普洱茶作为一个单独的茶类。 他们的依据如下: 根据《中国茶叶大词典》对基本茶类和再加工茶类的定义,基本茶类是茶鲜叶经过不同制造过程形成的不同品质成品茶的类别。再加工茶类是以基本茶类的茶叶原料经再加工而形成的茶叶产品。普洱茶是以基本茶类中的晒青绿茶为原料,经过渥堆后发酵而形成的再加工产品,因此,不能归于黑茶类。 根据陈椽教授编著《茶叶通史》中对茶叶分类的理论:“茶叶分类应该以制茶方法为基础。从这种茶类演变到那种茶类,制法逐渐革新、变化,茶叶品质也不断变化,因而产生了许多品质不同,但却相近的茶类。由量变到质变,到了一定时候,就成为一种新茶类。 从茶类发展的先后看,普洱茶最早见于文献记载的是唐朝樊绰撰的《蛮书》,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起始年代更早。而黑茶起源于11世纪前后的宋代,普洱茶在前,黑茶在后,按照茶类发展的先后来看,普洱茶也不能列入黑茶类。 云南普洱茶是所有茶类中,唯一由基本茶类的晒青绿茶,经渥堆后发酵再加工,变为与晒青绿茶品质完全不同的另一种茶类。普洱茶比六大茶类中的黄茶、白茶、的数量要大的多,黄茶的年产量不过10吨,白茶的年产量不过1000吨,普洱茶的年产量在5万吨左右,按照陈椽教授的解释,由量变到质变,普洱茶完全可以成为一种与其他茶类不同的一种新茶类。台湾茶学研究所所长蔡荣章先生最近也同意将普洱茶独立归为一类,与绿茶、乌龙茶、红茶合并为四大茶类。
七子饼的制作流程 普洱茶,在中国有2000多年历史了。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普洱“七子饼”以其七饼一提的包装形式逐渐流行。在传统民族文化中,“七”是一个吉祥的数字,象征着多子多福,七子相聚,圆圆满满。近日,记者在壹品茶城,跟随我市普洱茶专家现场感受制作普洱“七子饼”的过程,在袅袅蒸汽中,片片茶叶就变成了寓意美好的普洱“七子饼”。 第一步称357克茶 在传统的制作工艺上,普洱“七子饼”每个饼重量有严格的规定,一个饼重357克,这个重量七个饼重正好是5斤茶。每个茶饼357克,不多不少,正好适合存放和后期转化。“在云南著名的茶马古道上,运茶全靠马驮,运的几乎都是普洱茶,这样大小的茶饼正适合运输。”娄茗说。 第二步152℃蒸茶 在152摄氏度的蒸汽中,普洱茶被蒸热,茶叶慢慢变软、慢慢释放出茶叶内天然的果胶……“152摄氏度也是一个标准温度,蒸茶时要是低于这个温度,茶叶内的果胶释放不出来,茶饼不成型,要是高于这个温度,茶就蒸熟了,影响到茶叶的味道。 蒸茶时间不确定,全凭制茶师傅的经验,根据茶的干湿程度不同而确定蒸茶的时间,“刚收的新茶比较湿,就要少蒸一段时间,所以制茶是功夫活。 第三步装布袋揉碾 热气腾腾的茶蒸完后,就是装袋定型。刚蒸完的茶,温度也得有100摄氏度以上,很烫手,要将茶装入布袋,用手揉碾茶叶,这也全看手上的功夫了。 第四步石模子定型 装入布袋的茶用手揉碾成型后,放在制茶的石模子内定型。石模子一般重40多斤,圆盘下面有个凹槽,茶就放在这个位置,经挤轧后成为茶饼的形状。 第五步3天摊晾 在云南,茶从种下到收获采鲜叶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摊晾。因为云南特有的海拔,温暖湿润的气候和大片的阳光,才产生了普洱茶独有的味道。在制作“七子饼”时,茶定型后要放置在通风的木架子上,阴干3天,这样茶才会把过多的水分挥发掉,将清香内藏于一片片茶叶中。 第六步包装 茶干后,装入布袋,一提七个饼,捆绑好,就成了普洱“七子饼”。
普洱茶中最常见的名词解释 普洱茶:是指用云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制成的。其中又分为生茶、熟茶。 生茶:云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直接压成饼、沱、砖,称为生饼、生沱、生砖。不压制的就叫毛茶。 熟茶:云南生长的大叶种茶叶经过日凋(晒青)再经过发水渥堆最后压制成型,称为熟饼、熟沱、熟砖。发水渥堆过程中的结晶块叫茶头。 发水渥堆:1973年由昆明茶厂研制成功,1976年下关茶厂试制。简单说就是通过人为控制湿度、温度使茶叶进行发酵,达到快速成化的目的。据说是100公斤的茶加入40公斤的水渥堆,在适当的温度下,经过3至7天的发酵。 日凋:也称日光萎凋,俗称晒青,即茶叶刚采摘下来,在阳光下晒干到一定程度。近代也有用热风萎凋的。但据说日光萎凋的茶的品质要比热风萎凋的好。 干仓茶:普洱茶是后发酵茶,放在正常环境中(不高温、高湿、不人为)由茶叶自然发酵的茶,也叫无菌发酵。 湿仓茶:普洱茶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存放,产生曲菌发酵,也叫有菌发酵(曲菌发酵严重点就和发霉差不多)。 螃蟹脚:是一种寄生在树龄较高的乔木茶树上的寄生物。它的颜色是绿色(但采摘晒干后变成棕黄色),形状像螃蟹的脚。有股浓浓的梅子香,它含有多种有机物,营养价值很高,可做药用,用于消炎、治疗胃病、糖尿病效果较好。 唛号:1976年,为出口需要,云南省茶叶公司规范普洱茶唛号,饼茶为4位,头两位为该茶创制年份,第三位为茶料等级,第四位为茶厂编号(昆明“1”、勐海“2”、下关“3”、普洱“4”)。散茶用5位,第三、四位为茶料等级,其他同上。 内飞:压在茶饼正面内的那张小纸。一般印有生产厂家及生产厂家徽记。 内票:包在绵纸内的大一点的那张。一般印有该茶的介绍、生产厂家。 支飞:普洱饼茶一般7饼包为一筒,12筒包为一篮。称为一支。每支外面印有唛号、重量、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的那张纸。 乔木型茶树:有明显的主干,分枝部位高,通常树高在3~5米以上。 灌木型茶树:没有明显主干,分枝较密,多近地面处,树冠短小,通常为1.5~3米。 半乔木型茶树:在树高和分枝上都介于乔木型茶树与灌木型茶树之间。 明前茶:在清明节前采摘的春茶。 雨前茶:在谷雨节前采摘的春茶。
基诺山:基本无奈(王美津老师博客)!攸乐山古茶大叔无爱! 如一次次以往茶山行走,我又独自背上行囊,踏进古六大茶山之首——基诺山的深处:亚诺。 这次为的是弄清一个谜团,解开一个心结:历史上这样有名的、居于古六大茶山首位的基诺山,多年来我就没有在市场上找到过过一饼能与易武、革登、蛮砖、倚邦、莽枝相媲美的茶。我不相信基诺山浪得虚名,也不相信因为有了摇钱树似的橡胶的、那祖祖辈辈的攸乐人、著名的吃茶的民族不重视茶。 沿路走访了3、4个厂,他们拿出自称最好的基诺山普洱茶招待我;但喝过后只增加心里面的遗憾的疑问。 到了亚诺,终于疑团解开了: (亚诺茶农们非常欢迎我的到来——茶农布鲁周说,以往来他们这里的都是毛茶贩子、茶厂老板或做民族调查的专家们,做茶文化的我是第一个,那些专家们也没有人调查过他们的茶文化。但是,亚诺的攸乐人,祖祖辈辈种茶制茶、世世代代以茶为生。) 亚诺保留了近2000亩大约树龄3、4百年的古茶园,无论是规模还是初步的茶叶品质判断,都应该是基诺山普洱茶的代表;问题是,这些年来,基诺山茶从来没有人认认真真做过,老百姓只是加工到散茶为止,都卖给茶贩子或茶厂老板;更严重的问题是,茶贩子们一般都把很多外地低价的茶掺和在一起,卖给厂家或更大的上家;来基诺山开厂的老板也是收数量很少的当地茶、或者纯粹不收,但他们出厂的产品却都是打上基诺山古树茶的牌号——07年就有一个厂,在亚诺收了2、3吨茶,但他们上半年出厂的却有20来吨的基诺山古树茶。 明白了,其实早就应该明白的。 易武、蛮砖包括相隔不远的景迈、相隔稍远的勐库等,都有这样的无奈和悲哀……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