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连崔
流连崔
关注数: 94
粉丝数: 885
发帖数: 5,890
关注贴吧数: 51
形意拳讲一身备五弓 身弓最为重 这是为什么呢 ?很多人认为 自己有身体的弓或者感觉能用上这张弓 其实你什么也没有 既然是最为重要那么你重视了多少呢
形意拳贴吧玩的形意拳 是武术 是文化 是正能量 如果、、 一个武术贴吧 像一堆泼妇或者流氓 更甚至是无赖的聚集地 我觉得存在意义先不说了 先说说这些人的味道吧 因为总有人@我 我看了看 完事我就在思考 现在形意拳吧不是一个很好的平台吗? 难道去粪坑里找粮食吃 哎!这是一个不用思考都应该有结果的事情 当然我也看清 了 很多人 我实在但是不傻 我虽然说拿出来形意拳的东西赠送给大家 但是绝对不能喂狗。所以有喜欢玩 或者对我说的东西感兴趣的可以加我私聊 公开场合不再谈武术了 但是贴吧我会天天看 天天回帖 某些别有用心的人 实话告诉你们 你们拿到的那点东西累死你 你也练不成 不信就走着瞧 我教学这么多年 给多少我心里有数 。我还是倡导有缘分的可以请大巴组织聚会 参加的老师我们都可以拿出自己的见解和理解 大家探讨 共同提高 。如果李京华的处世之道---你是我敌人的朋友 你就是我的敌人 这种狭隘的心里在某些贴吧蔓延 我看你们也是兔子尾巴--长不了。
形意拳打出来的是起落劲 和散打点行不同的事 散打是直劲 、 和平圆劲 形意拳的起落+螺旋 是主要用法 这是说的形,劲法就是形意拳的整体劲 也与散打的整劲不同 所以传统武术与现代搏击有很大的区别 这里强调一下不是那种更好 好不好看自己 的修炼水平和练习的多少而定
恭喜一个正能量的形意拳贴吧出现了 没有骂战 没有互怼 都是在研究武术 讨论技术 这种氛围是我们希望看到的 也是一个良性发展的方向 更是令很多人和吧务羡慕的。形意拳贴吧也许是中国传统武术兴起的阵地,是还原武术真是面目还原传统武术精髓的地方。我感到很欣慰
今天下午终于在模拟实战时还原了 传统打法 很兴奋 现在还不够熟练 过段时间 录一段 请大家指点 虽然还不够丰满 但是表现的就是拳谱的东西 今天一个100斤的也能把170斤的搭起来 他们几个事师兄弟 都玩了 20来年了 原来碰不动 小胜大没有问题了 既是熟练程度不行。主要是印证了 我对拳谱的理解 现在这几个人 一下午不闲着 轮番试。像吃了毒品一样。半个月的时间有了质的飞跃,都很高兴
武术到底是什么 止戈为武?还是止戈为舞? 武解决什么问题?止戈。以武止戈。不是以戈止武,也不是以武止武;武不能止武,戈也不能止武。止戈为武。武,制止暴力。你么有止戈的本事 谈什么制止武斗 你那点养生跳舞的本事别人会理你吗 你的话语权在哪里。谁给你的不要脸的胆子。
武术的每个基本功就是一个知识点,多个点串起来就是一条线 多条线连起来就是面。现在拳谱的很多知识点我拿出来 希望大家参考 定位自己的正确性。你们却不以为然 自以为是的认为自己的就是对的。要敢于承认自己 敢于否定自己,也包括你的师承 就是因为武术已经传丢了 假如的祖先穿丢了 可以骂街 让我们大费周折却不是真货。但是祖先怕传丢了 给我们留下拳谱 你们不重视 只能是越来越远的练习武术。
我对于拳谱视若珍宝,很多人却熟视无睹。。怪哉 是拳谱错了 还是你自己练得已经不需要帮助了 是什么心里在作祟呢? 就像步小提到的鸵鸟心里一样 不敢于面对就把头缩进土里,不是自欺欺人是什么?昨天天一起玩的几个人里其中一个人前天没有来去 了一个熟人那里 我对那个熟人有一些讨厌,就问你是不是把我最近研究的东西说给那个熟人了 他说没有。其实我心里很不舒服 决定不再给他说东西了 后来想了想在贴吧都可以送给不认识的人 又想起来自己对武术的承诺,想通了 谁能拿走就是缘分。今天继续也是一种教学相长的心态吧。大家不要认为自己的练功是对的 我说过现在80%的人练法是错的,还是那句话对照一下拳谱 你是不是练得错了 我是因为在练功中发现了自己的错误 更正了以前散手的错误 ,回归到真正正确的形意拳里面来。我真的很痛惜大家辛辛苦苦却练了一个错误的形意拳 因为这是一个全国最大的贴吧,里面可能有10%的形意拳人 会不会把这种错误传给后人 让真正的形意拳埋入黄土
普及一个知识点 就是步小在帖子里面说的鸵鸟心里、、 “鸵鸟心态”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也是一种不敢面对问题的懦弱行为。心理学通过研究发现,现代人面对压力大多会采取回避态度,明知问题即将发生也不去想对策,结果只会使问题更趋复杂、更难处理。就像鸵鸟被逼得走投无路时,就把头钻进沙子里。与“鸵鸟心态”类似的说法即“掩耳盗铃”。
步小的帖子也回复不了了 难道是设置了什么 就像龙王大哥说我的帖子一样 不过很欣慰 步小对于武术的认知度很高。
再发一个 。三体式单重者,得 其中和之起点,动作灵活,形式一气,无有间断耳。双重三体式者,形式沉重 力气极大,惟是阴阳不分,乾坤不变,奇偶不显,刚柔不判,虚实不明,内开 外合不清,进退起落动作不灵活。所以形意拳三体式,不得其单重之中和,先 后天意不交,刚多柔少,失却中和,道理亦不明,变化亦不通,自被血气所拘, 拙劲所捆。此皆是被三体式双重之所拘也。
形意拳单双重纸论述:练对就是对了 不对的请改正 别抬杠 郭云深论三体式单重与双重 形意拳,起点三体式,两足要单重,不可双重。单重者,非一足着地,一足 悬起,不过前足可虚可实,着重在于后足耳。以后练各形式,亦有双重之式, 虽然是双重之式,亦不离单重之重心,以至极高、极俯、极矮、极仰之形式, 亦总不离三体式单重之重心,故三体式,为万形之基础也。
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 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跟先着地,不可 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 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来自能说形意拳谱
见过牛拉车吗?见过斗牛吗?见过汽车撞人吗?见过斗羊吗? 这是头打的诀。当然这里要实战还需要一些 东西 我暂且提出来 先考虑头打的一部分关键 ,信不信没关系 反正你也不是给我练的 有问题可以问 前提是你先体验再问 不然你问我就能知道你实验没有。
学会七星十四处打法 研究明白半个拳谱 、、 仔细研究吧 要在任何一个动作里面,包含了 七星 使用了七星,既是半个拳谱
如果你真的懂拳 就应该真的自己现在哪个阶段,明劲、、 暗劲 化劲 都没有关系 就谈谈自己的理解和练习中的误区吧 这个不丢人 非要装,最后****高自然能看出你的水平 你却不承认 最后耽误的还是你自己。
闭关一个晚上 出山了哈哈哈哈哈、、、 抑郁解除了 明天悟出新东西 武艺虽真窍不真,费劲心机枉劳神。这句话说清楚了现在很多人的现状。也是练习很多年却不对的原因。窍就是巧--也是秘诀--又是重点
请大家思考七星打法中头打:头打落要随足走,、、、、 起而未起占中央,脚踏中门夺地位,就是神手也难防。几个问题 一为什么在头打出现这几句,二头打的要领、三何处打 打何处
这两天迷茫期 过几天再发帖 争取拿出更好的东西
再好好想想形意拳说的打人如走路看人如薅草吧 太神奇了 今天偶然找到了 兴奋的不行了 真好用
传播健康:你给我听好了 我以吧务的身份告诉你、、 你再吧里胡闹 我天天封你不说 我会申请大巴永封你的id 。这里是绿色健康的贴吧 是研究形意拳的 不是胡闹的地方 别的不想说你了。。你被我疯了 你能看到 记得明天这个点不老实还封你。
形意拳的核心也就是传统武术的核心是以小胜大、以弱胜强、、 今天和一个100斤的朋友玩 以前他是打不动我的 因为我150左右。今天他能把我轻松打出去,这就是整体打人和局部整劲打人的不同。请大家实验一下 救你现在所玩的东西去打一个比你体重大几十斤的,准确点打50斤的吧。轻松打出去。实验成功了告诉我们 啊
形意拳的步子,咱先不说步子的眼和先后踩的顺序,先说步子怎么、 迈出去。以前很多人问我步子应该是脚尖先着地还是平起平落或者脚跟跟先着地。我以前的回复是都对,现在我更正一下,脚尖先着地练的刹车劲,可以练习一段时间,记住是一段时间,有了就可以了。平起平落是练习快和稳的 也是一段时间就好了 真正的步子应该是脚跟先着地,就像拳谱说的打人如走路,人走路是什么样子的 看看别人走路
形意拳:“能说形意拳”谱粘贴了一部分 郭云深文武双全,不仅拳法独步一时,又熟练兵书,对形意拳理论,进行 过系统的研究和总结,遗著有《能说形意拳经》一书。对形意拳理论的论述, 其要点如下:“形意拳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三种练法。三层道理是:一 练精化气,二练气化神,三练神还虚。三步功夫是:一易骨,二易筋,三易髓。 三种练法是:明劲,暗劲,化劲。”郭云深在论述形意拳理论时,特别强调桩 功,指出三体式(形意拳基本桩法)为万形之基础。这些理论对于后人学习形 意拳有着重要的帮助。 郭云深先生云: 形意拳术,有三层道理,有三步功夫。有三种练法。 三层道理 一、练精化气。二练气化神。三、练神还虚,练之以变化人之气质,复其本然 之真也。 三步功夫 一、易骨:练之以筑其基,以壮其体,骨体坚如铁石,而形式气质,威严壮似 泰山。 二、易筋:练之已腾其膜,以长其筋,俗语:“筋长力大”,其劲纵横联络, 生长而无穷也。 三、洗髓:练之以清虚起内,以轻松其体,内中清虚之象,神气运用,圆活无 滞,身体动转,其轻如羽。 三种练法 一、明劲:练之总以规矩不可易,身体运转要和顺不可乖戾,手足起落要整齐 而不可散乱。拳经云:方者以正其中,即此意也。 二、暗劲:练之神气要舒展而不可拘。运用圆通活泼而不可滞。拳经云:圆者 以应其外,即此意也。 三、化劲:练之周身四肢运转,起落进退皆不可着力,专神意运用之,虽是神 意运用,惟形式规矩仍如前二者不可改移。虽然周身运转不着力,亦不能全不 着力,总在神意之贯通耳。 一 三种练法 明劲 明劲者,即拳之刚劲也。易骨者,即练精化气易骨之道也。因人身中先天之 气与后天之气不合,体质不坚,故发明其道。大凡人之处生,性无不善,体无 不健,根无不固,纯是先天。以后知识一开,灵窍一闭,先后天不合,阴阳不 交,皆是后天血气用事,故血气盛行,正气衰弱,以致身体筋骨不能健壮。故 昔达摩大师,传下易筋、洗髓二经,习之以强壮人之身体,还其人之初面目。 后岳武穆王扩充二经之义,作为三经,易骨、易筋、洗髓也。将三经又制成拳 术,发明此经道理之用。拳经云:“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与古之五禽、八 段练法有体而无用者不同矣。因拳术有无穷之妙用,故先有易骨、易筋、洗髓, 阴阳混成,刚柔悉化,无声无臭,虚空灵通之全体。所以,有其虚空灵通之全 体,方有神化不测之妙用。故因此拳是内外一气,动静一源,体用一道,所以 静为本体,动为作用也。因人为一小天地,无不与天地之理相合。惟是天地之 阴阳变化,皆有更 易,人之一身,既与天地之理相合,身体虚弱,刚戾之气, 岂不能易乎?即更易之道,弱者易之强,柔者易之刚,悖者易之和。所以三经 者,皆是变化人之气质,以复其初也。易骨者,是拳中之明劲,练精化气之道 也。将人身中散乱之气,收纳于丹田内,不偏不倚,和而不流,用九要之规模 锻炼,练至六阳纯全,刚健之至,既拳中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至 此拳中明劲之功尽,易骨之劲全,练精化气之功亦毕矣。 暗劲 暗劲者,拳中之柔劲也(柔劲与软不同,软中无力,柔非无力也)。即练 气化神易筋之道也。先练明劲而后练暗劲,即丹道小周天止火再用大周天功夫 之意。明劲停手,即小周天之沐浴也。暗劲手足停而未停,即大周天四正之沐 浴也。拳中所用之劲,是将形、气、神(神即意也)合住。两手往后用力拉回 (内有缩力)。其意如拔钢丝,两手前后用劲,左手往前推,右手往后拉,或 右手往前推左手往回拉。其意如撕绵。又如两手拉硬弓,要用力徐徐拉开之意。 两手或右手往外翻横,左手往里裹劲、或左手往外翻横,右手往里裹劲,如同 练鼍形之两手,或是练连环拳之包裹。拳经云:“裹着,如包裹之不露。”两 手往前推劲,如同推有轮之重物,往前推不动之意;又似推动而不动之意。两 足用力,前足落地时,足跟先着地,不可有声,然后再满足着地,所用之劲, 如同手往前往下按物一般,后足用力蹬劲,如同迈大步过水沟之意。拳经云: “脚打踩意不落空”,是前足。“消息全凭后足蹬”,是后足。马有疾蹄之功, 皆是言两足之意也。两足进退,明劲暗劲,两段之步法相同,惟是明劲有声, 暗劲则无声耳。 化劲 化劲者,即练神还虚,亦谓之洗髓之功夫也。是将暗劲练到至柔至顺。谓之 柔顺之极处,暗劲之终也。丹经云:“阴阳混成,刚柔悉化,谓之丹熟”。柔 劲之终,是化劲之始也。所以再加上功夫,用练神还虚,至形神俱杳,与道合 真以至于无声无臭,谓之脱丹矣,拳经谓之“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 意”,是谓之化劲。连神还虚,洗髓之工毕矣。化劲者,与练划劲不同,名劲 暗劲,亦皆有划劲。化劲是两手出入起落俱短,亦谓之短劲。如同手往着墙抓 去,往下一划,手仍回在自己身上来。故谓之化劲。练化劲者,与前两步功夫 之形式无异,所用之劲不同耳。三会者,明暗化劲是一式。九转者,九转纯阳 也,化至虚无而还于纯阳。是此理也。所练之时,将手足动作,顺其前两步之 形式,皆不要用力,并非顽空不用力,周身内外,全用真意运用耳。手足动作, 所用之力,有而若无 ,实而若虚,腹内之气,所用亦不着意,亦非不着意,意 在积蓄虚灵之耳。呼吸似有似无,与丹道功夫,阳生之足采取归炉,封固停息 沐浴之时,呼吸相同。因此似有似无,皆是真息,是一神之妙用也。庄子云: “真人之呼吸以踵”,即是此意,非闭气也。用功练去,不要间断,练到至虚, 身无其身,心无其心,方是形神俱妙,与道合之境。此时能与太虚同体也。以 后练虚合道,能至寂然不动,感而遂通,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无 可无不可也。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武艺也;养灵根而动心者,修道也。 所以形意拳术,与丹道合一者也。 二 郭云深论三体式单重与双重 形意拳,起点三体式,两足要单重,不可双重。单重者,非一足着地,一足 悬起,不过前足可虚可实,着重在于后足耳。以后练各形式,亦有双重之式, 虽然是双重之式,亦不离单重之重心,以至极高、极俯、极矮、极仰之形式, 亦总不离三体式单重之重心,故三体式,为万形之基础也。三体式单重者,得 其中和之起点,动作灵活,形式一气,无有间断耳。双重三体式者,形式沉重 力气极大,惟是阴阳不分,乾坤不变,奇偶不显,刚柔不判,虚实不明,内开 外合不清,进退起落动作不灵活。所以形意拳三体式,不得其单重之中和,先 后天意不交,刚多柔少,失却中和,道理亦不明,变化亦不通,自被血气所拘, 拙劲所捆。此皆是被三体式双重之所拘也。若得着单重三体式中和之道理以后 行之,无论单重双重各形式,无可无不可也。 三 郭云深论练功 形意拳之道,练之极易亦极难。易者,是拳术之形式,至易,至简,而不繁 乱。其拳术之始终,动作运用,皆人之所不虑而知,不学而能者也。周身动作 运用,亦截平常之理。惟人之未学时,手足动作运用,无有规矩,而不能整齐, 所教授者,不过将人之不虑而知,不学而能,平常所运用之形式,入于规矩之 中,四肢动作,而不散乱者也。果练之有恒,而不间断,可以至于至善矣,若 到至善处,诸形之运用,无不合道矣。以他人观之,有一动一静,一言一默之 运用,奥妙不测之神气,然而自己并不知其善于拳术也。因动作作用,皆是平 常之道理,无强人之所难,所以拳术练之极易也。《中庸》云:“人莫不饮食 也,鲜能知味也”。难者,是练者厌其拳之形式简单,而不良于观,以致半途 而费者有之,或是练者恶其道理平常,而无有奇妙之法则,自己刚好刚劲之气, 身外又务奇异之形,故终身练之而不能得着形意拳术中和之道也。因此好高务 远,看理偏僻,所以拳术之道理,得之”甚难。 《中庸》:”道不远人,人之 为道而远人“,即此意也。 四 郭云深论神气 形意拳之道无他,神气二者而已。丹道始终全仗呼吸,起初大小周天,以及 还虚之功者,皆是呼吸之变化耳。拳术之道亦然。惟有锻炼形体与筋骨之功, 丹道是静中求动,动极而复静也。拳术是动中求静,静极而复动也。其初练之 似异,以至还虚则同。形意拳经云:“固灵根而动心者,敌将也,养灵根而静 心者,修道也”。所以形意拳之道,即丹道之学也。丹道有三易:练精化气、 练气化神、练神还虚。拳术亦有三易:易骨、易筋、洗髓。三易即拳中明劲、 暗劲、化劲也。练至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亦与丹道练虚合道相 合也。丹道有最初还虚之功,以至虚极静笃之时,下元真阳发动,既速回光返 照,凝神入气穴,息息归根、神气未交之时,存神用息,绵绵若存,念兹在兹, 此武火之谓也,至神气已交,又当忘息,以致采取归炉、封固、停息、沐浴、 起火、进退升降归根。俟动而复炼,炼至不动,为限数足满、止火,谓之坎离 交妒(媾),此为小周天,以至大周天之功夫,无非自无而生有,由微而至著, 由小而至大,由虚而积累,皆呼吸火候之变化。文武刚柔,随时消息,此皆是 顺中用逆,逆中行顺,用其无过不及中和之道也。此不过略言丹道之概耳。丹 道与拳术并行不悖。故形意拳术,非粗率之武艺。余恐后来,练形意拳术之人, 只用其后天血气之力,不知有先天真阳之气,故发明形意拳术之道,只此神、 气二者而已,故此先言丹道之大概,后再论拳术之详情。 五 形意拳术有三层呼吸 第一层练拳术之呼吸,将舌卷回,顶住上腭,口似开非开,似合非合,呼吸任 其自然,不可着意于呼吸,因手足动作合于规矩,是为调息之法则,亦即练精 化气之功夫也。 第二层练拳术之呼吸,口之开合,舌顶上腭等规矩照前,惟呼吸与前一层次不 同。前者手足动作,是调息的法则。此是息调也。前者口鼻之呼吸,不过借此 以通内外也。此二层之呼吸,着意与丹田之内呼吸也。又名胎息,是为练气话 神之理也。 第三层练拳术之呼吸,与上两层之意又不同。前一层是明劲,有形于外。二层 是暗劲,有形于内。此呼吸虽有而若无,勿忘勿助之意思,即是神化之妙用也。 心中空空洞洞,不有不无,非有非无,是为无声无臭还虚之道也。此三种呼吸, 为练拳术始终本末之次序,即一气贯通之理,自有而化无之道也。 六 内劲 人未练拳术之先,手足动作,顺其后天自然之性,由壮而老以至于死。道家 逆运先天,转乾坤,扭气机,以求长生之术。拳术亦 然。起点,从平常之自然 之道逆转,其机由静而动,再由动而静,成为三体式,其姿势,两足要前虚后 实,不俯不仰,不左斜,不右歪,心中要虚空,宁静无物,一毫之血气,不能 加于其内,要纯任自然虚灵之本体。由着本体,而再萌动练去,是为拳中纯任 自然之真劲,亦谓人之本性,又谓之丹道最初还虚之理,亦谓之明善复初之道, 其三体式中之灵妙,非有真传不能知也。内中之意思,犹丹道之点玄关,大学 之言明德,孟子所谓养浩然之气,又与河图中五之一点,太极先天之气相合也。 其姿势之中,非身体两腿站均当中之中也。其中,是用规矩之法则:缩回身中 散乱驰外之灵气,返归于内,正气复初,血气自然不加于其内,心中虚空,是 之谓中,亦谓之道心,因此再动,丹书云:静则为性、动则为意,妙用则为神。 所以拳术再动,练去谓之先天之真意,则身体手足动作即有形之物,谓之后天, 以后天合着规矩法则,形容先天之真意,自最初还虚,以至末后还虚无端之理, 无声无臭之德,此皆名为形意拳之道也。其拳术,最初积蓄之真意与气,以致 满足,中立而不倚,和而不流,无形无相,此谓拳中之内劲也(内家拳之名即 此理也),其拳中之内劲,最初练之,人不知其所以然之理,因其理最微妙, 不能不详言之。免后学入于歧途。初学入门有三害、九要之规矩,三害莫犯, 九要不失其理(八卦拳学详之矣),手足动作合于规矩,不失三体式之本体, 谓之调息,练时口要似开非开,似合非合,纯任自然。舌顶上腭,要鼻孔出气, 平常不练时,以至方练完收式时,口要闭,不可开,要时时令鼻孔出气。说话、 吃饭、喝茶时,可开口,除此之外,总要舌顶上腭,闭口,令鼻孔出气,谨要。 至于睡卧时,亦是如此,练至手足相合,起落进退如一,谓之息调。手足动作 要不合于规矩,上下不齐,进退步法错乱,牵动呼吸之气不均,出气甚粗,以 至胸间发闷,皆是起落进退,手足步法,不合规矩之故也。此谓之息不调,因 息不调,拳法身体不能顺也。拳中之内劲,是将人之散乱于外之神气,用拳中 之规矩,手足身体动作,顺中用逆,缩回于丹田之内,与丹田之元气相交,自 无而有,自微而著,自虚而实,皆是渐渐积蓄而成,此谓拳之内劲也,丹书云: 以凡人之呼吸,寻真人之呼处。庄子云:“真人呼吸以踵”,亦是此意也。拳 术调呼吸从后天阴气所积,若致小腹坚硬如石,此乃后天之气勉强积蓄而有也, 总要呼吸纯任自然,用真意之元神,引之于丹田。腹虽实而若虚,有而若无。 《老子》云:绵绵若存,又云:“虚其 心而灵性不昧,振道心,正气常存”, 亦此意也,此理既拳中内劲之意义也。 七 “形意拳之用法,有三层” 形意拳之用法,有三层:有有形有象之用;有有名有相无迹之用;有有声有 名无形之用;有无形无相无声无臭之用。拳经云:“起如钢锉,起者去也。落 如钩竿,落者回也。”未起如摘子,未落如坠子,起如箭,落如风,追风赶月 不放松。起如风,落如箭,打倒还嫌慢,足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梢要合全。 气连心意随时用,硬打硬进无遮拦,打人如走路,看人如篙草。胆上如风响, 起落似箭钻。进步不胜,必有寒食之心。此是初步明劲,有形有相之用也。到 暗劲之时,用法更妙,起似伏龙登天,落如霹雷击地,起无形,落无踪,起意 好似卷地风,起不起,何用再起,落不落,何用再落,低之中望为高,高之中 望为低,打起落如水之翻落,不翻不钻,一寸为先。脚打七分手打三,五行四 梢要合全。气连心意随时用,打破身式无遮拦。此是二步暗劲,有形无迹之用 也。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拳打三节不见形,如见形影不为能。 随时而发,一言一默,一举一动,行止坐卧,以至饮食茶水之间,皆是用。或 有人处,或无人处,无处不是用,所以无入而不自得,无往而不得其道,以致 寂然不动,感而遂通也。此皆是化劲,神化之用也。然而所用之虚实奇正,亦 不可专有意用于奇正虚实。虚者,并非专用虚于彼。己手在彼手之上,用劲拉 回,如落钩竿,谓之实。己手在彼手之下,亦用劲拉回,彼之手挨不着我的手, 谓之 虚。并非专有意于虚实,是在彼之形式感触耳。奇正之理亦然,奇无不正, 正无不奇;奇中有正,正中有奇;奇正之变如循环之无端,所用无穷 八 “明劲为小学,暗劲为大学” 形意拳术,明劲是小学功夫,进退起落,左转右旋,形式有间断,故谓之小 学。暗劲是大学之道。上下相连,手足相顾,内外如一,循环无端,形式无有 间断,故谓之大学。此喻是发明其拳所以然之理也。《论语》云:一以贯之”。 此拳亦是求一以贯之道也。阴阳混成,刚柔相合,内外如一,谓之化劲,用神 化去,至于无声无臭之德也。《孟子》云:“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 之,之谓神”。丹书云:“形神具杳,乃与道合真之境”。拳经云:“拳无拳, 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寂然 不动,感而遂通也。《老子》云:“得其一而万事毕”,人得其一谓之大,拳 中内外如一之劲用之于敌。当刚则刚,当柔则柔,飞腾变化,无入而不自得, 亦无可无不可也,此之 谓一以贯之。一之为用,虽然纯熟,总是有一之形迹也, 尚未到至妙处,因此要将一化去,化到至虚无之境,谓之至诚至虚至空也,加 此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之道理,得矣。 拳经云:“拳去不空 回,空回总不奇”,是此意也。 九 “形意与人相较时要注意要领” 拳术之道,要自己煅练身体,以却病延年,无大难法,若与人相较,则非易 事。第一存心谨慎,要知己知彼,不可骄矜,骄矜必败。若相识之人,久在一 处,所练何拳,艺之深浅,彼此皆知,或喜用脚,或善用手,皆知其大概。谁 胜谁负,尚不易言,若与不相识之人,初次见面,彼此不知所练何种拳术,所 用何法,若一交手其艺浅者,自立时相形见绌。若皆是明(名)手,两人相较, 则颇不易言胜。所宜知者,一睹面先察其人,精神是否虚灵,气质是否雄厚, 身躯是否活泼。再察其言论,或谦或矜,其所言与其人之神气、形体动作是否 相符,观此三者,彼之艺能,知其大概矣。及相较之时,或彼先动,或己先动, 务要辨地势之远近,险隘、广狭、死生,若二人相离极近,彼或发拳或发足, 皆能伤及吾身,则当如拳经云:“眼要毒,手要奸。脚踏中门随里躜。”眼有 监查之精,手有拨转之能,足有行程之功。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 洞紧随身,乘其无备而攻之,由其不意而出之,此是近地以速之意也。两人相 离之地远,或三四步、或五六步不等,不可直上,恐彼以逸待劳,不等己发拳, 而彼先发之矣。所以方动之时,不要将神气显露于外,似无意之情形,缓缓走 至彼相近处,相机而用,彼动机方露,己即速扑上去,或掌或拳,随左打左, 随右打右,彼之刚柔,己之进退,起落变化,总相机而行之,此谓远地以缓也。 己所立之地势,有利不利,亦得因敌人而用之,不可拘着。与彼 相较之时,看 彼之刚柔,或力大、或奸巧。彼刚吾柔,彼柔吾刚, 彼高吾低,彼低吾高,彼 长吾短,彼短吾长,彼开吾合,彼合吾开,或吾忽开忽合,忽刚忽柔,忽上忽 下,忽短忽长,忽来忽去,不可拘使成法。须相敌之情形而行之,虽不能取胜 于敌,亦不能骤然败于敌也。总以谨慎为要。 十 “论上下相连,内外合一” 拳经云:上下相连,内外合一。俗云,上下是头、足也。亦 云:手、足也。 按拳中道理言之,是上呼吸之气,与下呼吸之气 相接也,此是上下相连,心肾 相交也。内外合一者,是心中神意 下照于海底,腹内静极而动,海底之气,微 微自下而上,与神意 相交,归于丹田之中,运贯于周身,畅达于四肢,融融和 和,如 此方是上下相连,手足自 然相顾,合内外而为一者也。 十 一 “练拳术勿专求气、力” 练拳术不可固执不通,若专一求力,即被力拘。专以求气, 即被气所拘。 若专以求沉重即为沉重所捆坠。若专以求轻浮, 神气则被轻浮所散。所以然者, 练之形式顺者,自有力。内里中和者自生气。神意归于丹田者,身自然重如泰 山。将神气合 一化成虚空者,自然身轻如羽。故此不可以专求,虽然求久有所 得焉。亦是有若无,实若虚,勿忘勿助,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而已。 十 二 “论横拳” 形意拳之横拳,有先天之横,有后天之横,有一行之横。先天之横者,由静 而动,为无形之横拳也。横者中也,易云:“黄中通理,正位居体”,即此意 也。拳经云:“起无形,起为横”皆是也(此起字是内中之起,自虚无而生有, 真意萌发之时,在拳中谓之横,亦谓之起)。此横有名无形,为诸形之母也,万 物皆含育于其中矣。其横则为拳中之太极也。后天之横者是拳中外形手足,一 动即名为横也。此横有名有式,无有横之相也,因头手足肩肘胯膝名七拳。外 形七拳,一动即名为横,亦为诸式之干也,万法亦皆生于其内也。 十三 “三层功夫与丹道的关系” 形意拳术,头层明劲,谓之练精化气,为丹道中武火也。第二层暗劲,为练 气化神,为丹道中文火也。三层化劲,谓之练神还虚,谓丹道中火候纯也。火 候纯而内外一气成矣。再练亦无劲,谓无火。谓之练虚合道,以至行止坐卧, 一言一默,无往而不合其道也。拳经云: “拳无拳,意无意,无意之中是真意”。 至此无声无臭之德至矣。先人诗曰:“道本自然一气游,空空静静最难求,得 来万法皆无用,身形应当似水流。 十 四 “形意拳与河洛之理” 拳意之道,大概皆是河洛之理。以之取象命名,数理兼该, 顺其人动作之 自然,制成法则;而人身体力行之。古人云:“天有八风,易有八卦,拳有八 脉,拳有八式,是以拳术有八卦之变化。八卦者,有圆之象焉。天有九天,星 有九野,地有九泉,人有九窍九数,拳有九宫,故拳术有九宫之方位,九宫者, 有方之义焉。古人以九府而作圜法,以九室而作明堂,以九区而作贡赋,以九 军而作阵法,以九窍九数(九数者,即九节也,头为捎节,心为中节,丹田为根 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足为捎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三三 共九节也)而作拳术,无非用九,其理亦妙矣。河之图,洛之书,皆出于天地自 然之数。禹之范,大挠之历,皆圣人得于天地之心法。余蒙老农先生所授之九 宫图,其理亦出于此,而运用之神妙,变化莫测。此图之道,夫妇之愚, 可以 与知与能,及其至也,虽圣人亦有所不知不能矣。其图之形式,是飞九宫之道, 一至九、九还一之理。用竿九根,布之四正四根,四隅四根.当中一根,竿不 拘粗细,起初练之,地方要宽大,竿相离要远,大约或一丈之方形,或一文有 余,或两丈,不拘尺寸。练之已熟,渐渐而缩小,缩至两竿相离之远近,仅能 容身.穿行往来,形如流水,旋转自如,而不碍所立之竿。绕转之形式,用十 二形,或如鹞子入林翻身之巧,或如蛇拨草入穴之妙,或如猿猴纵跳之灵活, 各形之巧妙,无所不有也。此图之效力,不会拳术者,按法走之可以消食,血 脉流通。若练拳术而步法不活动者,走之可以能活动。练拳术身体发拘者,走 之身体可以能灵通。练拳术心中固执者,走之可以能灵妙。无论男女老少,皆 可行之。可以却病延年,强健身体等等妙术,不可言宣。拳经云:“打拳如走 路,看人如篙草”’“武艺都道无正经,任意变化是无穷”。“岂知吾得婴儿 玩,打法天下是真形”。三回九转是一式之理亦皆在其中矣。此图明数学者, 能晓此图之理。练八卦拳者,能通此图之道也。此图亦可作为游戏运动,走练 之时,舌顶上腭,不会练拳术者,行走之时,两手曲伸可以随便。要会拳术者, 按自己所会之法则运用可也。无论如何运动,左旋右转,两手身体,不能动着 所立之竿为要。此图不只运动身体已也,而剑术之法亦含藏于其中矣。根竿之 高矮,总要比人略高。可以九个泥垫或木垫,将竿插在内,可以移动练。用时 可分布九宫,不练时可收在一处,若地基方便,不动亦可。若实在无有竿之时, 砖石分布九宫亦可,若无砖石,画九个小圈走之亦无不可。总而言之,总是有 竿练之为最妙。此法定练,起初按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之路,返之九八七六五 四三三一。此图外四正四隅八根竿,比喻八卦,当中一根,又共比喻九个门。 要练纯熟,无论何门亦可以起点。要之归原不能离开中门,即中五宫也。走之 按一至二、二至三、至 九。返之九至八、八至七,又还于一之数。此图一圈一 根竿也,一至九九返。一即所行之路也,名为飞九宫也,亦名阴八卦也。河图 之理藏之于内,洛书之道形之于外也。所以拳术之道,体用具备,数理兼该, 性命双修,乾坤相交,合内外而为一者也。走练此图之意,九竿如同九人,如 一人之敌九,左右旋转,曲伸往来,飞跃变化,闪展腾挪,其中之法则,按着 规矩。其中之妙用,亦得要自己悟会耳。其图之道,亦合于乾坤二卦之理,六 十四卦之式,皆含在其中矣。在人贤者,识其大者,不贤者识其小者,得之 莫 不有拳术奥妙之道焉。形意拳谱 拳经云:形意拳之道有“七拳”、“八要”、“二总”、“三毒”、“五恶”、 “六猛”、“六方”、“十目”、“十三格”、“十四处打法”、“十六处练 法”、“九十一拳”、“一百零三枪”之论。恐后学者未见过拳经,不知有此, 故述之以明其意。 七拳:头、肩、肘、手、胯、膝、足。 八字:斩(劈拳也),截(钻拳也),裹(横拳也),跨(崩拳也),挑(践 拳亦即燕形也),顶(蛇拳也),云(鼍形也),领(蛇形也)。 二总:三拳、三棍为二总。(三拳是天、地、人、生法无穷。三棍是天、地、 人、生生不已)。 三毒:三拳、三棍精熟悉为三毒。 五恶:得其五精,即为五恶。 六猛:六合练成,即为六猛。 六方:内外合一家,为六方。 八要:心定神宁,神宁心安,心安清净。清净无物,无物气行、气行绝象,绝 象觉明,觉明则神气相通,万气归矣。 十目:即十目所视之意。 十三格:自七拳格起,至土、农、工、商为十三格。 十四打法:手、肘、肩、胯、膝、足左右共十二拳,头为一拳、臀为一拳、共 为十四拳名为七拳,故有十四处打法,此十四处打法变之则有万法,合之则为 五行,两仪而仍归一气也。 十六处练法:一寸、二践、三钻、四就、五夹、六合、七齐、八正、九胫、十 惊、十一起落、十二进退、十三阴阳、十四五行、十五动静、十六虚实。 一寸――足步也 二践――腿也 三钻――身也 四就――束身也 五夹――如剪夹之夹也,即谷道上提,两股夹紧也。 六合――内外六合也。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是为内三合。肩与 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是为外三合。 七齐――毒疾也、内外如一 八正――直也,看正却是斜,看斜却是正。 九胫——胫相磨 连声。 而行也,即两脚横度勿使张开也。歌曰:磨胫磨胫,意气响 十惊――惊起四梢也,机―发物必落。 十一起落――起是去也,落是打也,起亦打,落亦打,起落如水之翻浪方谓起 落也。 十二进退――进是步低,退是步高,进退不知枉学艺。 十三阴阳――看阴而却有阳,看阳而却有阴,天地阴阳相合能以下雨,拳术阴 阳相合才能打人,成其一块皆为阴阳之气也。 十四五行――内五行要动,外五行要随。 十五动静――静为本体,动为作用,若言其静,未露其机,若言其动,未见其 迹,动静是发而未发之间,谓之动静。 十六虚实――虚是精也,实是灵也,精灵皆有,成其虚实,拳经曰:精养灵根 气养神,养功养道见天真,丹田养就长命宝,万两黄金不与人。 九十一拳:三拳分为二十一拳,五行主 是十拳、分为七十拳、共九十一拳, (一拳分为七拳是;前打、后打、左打、右打 一百零三枪、天、地、人三枪、各分四枪是三四一十二枪,五行五枪,是五七 三十五枪、八卦八枪,是七八五十六枪,共一百零三枪也。 太极歌:心猿已动,拳势斯作 刚柔虚实,开合起落。 两仪歌:鹰熊竞志,取法为拳。 阴阳暗合,形意之源。 两仪说:两仪者,拳中鹰熊之势,防守进取往来之理也。吾人具有四体百骸, 伸之而为阳(鹰势),缩之而为阴(熊势)。故曰阴阳暗合也。前人见有鹰熊 竞志,取法为拳,防守象熊,进取象鹰,越此二式,其拳失真,名为形意者, 象其形而思其意也。 三节说:三节举一身而言,手时为梢节,身为中节,脚腿为根节是也。分而言 之,则三节之中亦各有三节也。如手为梢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此梢节中 之三节也,脚为梢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此节中之三节也,头为梢节,心 为中节,丹田为根节,此中节中之三节也。要不外子起,随、追而已,盖梢节 起,中节随,根节追之,庶不至有长短曲直参差。俯仰之病,此三节之所以贵 明也,三节即三体也,手为梢也,身为中节,足为根节,三节不明周身是空, 上中下三节总要分明,上节不明,手多强硬,下节不明,足多盘跌,中节不明, 浑身是空。 四梢说:人之血、肉、筋、骨之末端曰梢,盖发为血梢,舌为肉稍,牙为骨稍, 爪为筋稍,四稍用力,则可变其常态,能使人生畏惧焉。 1 、 难。 2 、 胆。 3 、 惚。 4 、 功。 血稍: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胆自寒,毛发虽微,催敌不 肉稍:舌卷气降,虽山亦憾,肉坚似铁,精神勇敢,一言之威,落魄丧 骨稍: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啮裂目突,惟齿之功,令人恍 筋稍:虎威鹰猛,以爪为锋,手攫足踏,气势皆雄,爪之所到、皆可奏 五行说: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之谓也。如人之内有五脏,外有五官, 皆与五行相配合,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隐于内 者,目通脾,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之著于外者,金生 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是五行相生之道也,金克木、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此五行相克之道也。 六合歌,身成六式,鸡腿龙身,熊膀鹰爪,虎抱雷声,六合者、鸡、龙、熊、 鹰、虎、雷。形意拳之身法,六形合为一体,又内三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 气与力合。外三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是为六合也。 七星歌:用必七体、头、肩、肘、手、胯、膝合脚,相助为友、七 者、 即头、 肩、肘、手、胯、膝、足七体也。二七一十四个用法(头是双数)为拳中之要 领。 1 、 顶――头向上顶有冲天之雄,头是一身之主,上顶则后三关易通,肾气 因之上达泥丸以养性,手掌向外顶有排山之功,则气贯周身,力达四肢,舌尖 向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 能导上升之肾气,下行归于丹田以固命, 是谓“三顶” 。 2 、 扣――两肩要扣,则前胸空阔、气力达肋,手背足背要扣,则气力达手, 桩步力厚,牙齿要扣,则筋骨紧缩,是谓“三扣”。 3 、 圆――脊背要圆,其力推身,则尾闾中正,精神贯顶,前胸要圆,两肋 力全,心窝微收,呼吸通顺,虎口要圆,勇猛外宣,则手有抱裹力,是谓“三 圆”。 4 、 敏――心要敏,如怒狸攫鼠,则能随机应变,眼要敏,如肌鹰之捉兔, 能以视察权宜,手要敏,如捕羊之饿虎,能先发制人,是谓“三敏”。 5 、 抱――丹田要抱气不外散,击敌必准,心气要抱遇敌有主,临变不变, 两肋要抱出入不乱,遇敌无险,是谓“三抱”。 6 、 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身隐如山,两肩下垂则臂长而活,肩催肘前, 两肘下垂则两肱自圆,能固两肋,是谓“三垂”。 7 、 曲――两肘臂要曲弓如半月则力富,两膝要曲弯如半月则力厚,手腕要 曲曲如半月则力凑,皆取其伸缩自如用劲不断之意,是谓“三曲”。 8 、 挺――颈项要挺则头部正直,精气贯顶,脊背腰挺则力达四稍,气鼓全 身,膝盖要挺则腿坚马稳,如树生根,是谓“三挺”。 打法歌: 1 、 2 、 3 、 4 、 5 、 6 、 7 、 打法定要先上身,手足齐到才为真,拳如炮形龙折身,遇敌好似火烧身。 头打起意站中央,浑身齐到人难当,脚踩中门夺地位,就是神仙亦难防。 肩打一阴反一阳,两手只在肋下藏,左右全凭盖世力,束展二字一命亡。 手打起意在胸膛,其势好似虎扑羊,沾实用力须展放,两肘只在肋下藏。 跨打阴阳左右变,两足交换须暗藏,左右进取宜剪劲,得心应手敌自躺。 膝打要害能致命,两手遮目绕上中,猛抬一膝命归阴,强身胜敌乐无穷。 脚打踩意不落空,消息全凭后足蹬,蓄意须防被敌觉,起势好似地卷风。 七疾说:七疾者,眼要疾,手要疾,脚要疾,意要疾,出势要疾,进取要疾, 身法要疾也,习拳者具此七疾,方能完全制胜。 七顺说:肩要催肘,而肘不逆肩,肘要催手,而手不逆肘,手要催指,而指不 逆手,腰要催胯,而胯不逆腰,胯要催膝,而膝不逆胯,膝要催足,而足不逆 膝,首要催身,而身不逆首,心气稳定,阴阳相合,上下相连,内外如一,此 之谓“七顺”。 八要说:一、内要提,二、三心要并。三 、三意要连。四、五行要顺。五、四 梢要齐。六、心要睱。七、三尖要对。八、眼要独。内容提者,紧缩谷道提其 气,使上聚于丹田,三心要并者,顶心往下,脚心往上,手心往回也,三意要 连者,心意、气意、力意三者连而为一,即所谓内三合也,五行要顺者,外五 行为五拳,内五行为五脏也,四梢要齐者,舌要顶,齿要扣,手指,脚趾要扣, 毛孔要紧也,心要睱者,练时心中不慌不忙之谓也,眼要毒者,谓目光敏锐而 有威也。 八字决:八字者、顶、扣、圆、敏、抱、垂、曲、挺八字是也。 “九歌”:九歌者,乃三体之九事,分条研究,以资熟练也,其九事即身、肩、 肘、手、指、股、足、舌、臀是也。分列于下: 身――前俯后仰,其势不劲,左歪右斜皆身之痛,正而似斜,斜而似正。 肩――头要上顶,肩要下垂,左肩成拗,右肩顺随,身力到手,肩之所为。 肘――左肘前伸,右肘在肋,似伸不屈,似直非直,伸则不远,直则无力。 手――左手齐心,右手在脐,后者劲塌,前者力伸,两手皆覆,用力宜均。 指――五指各分,其形似钩,虎口圆满,似刚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虽有曲直,每见鸡形。 足――左足前直,斜则皆病,右足势斜,前踵对胫,随人距离,足趾扣定。 舌――舌为肉稍,卷则气降,目张发竖,丹田愈沉,肌容如铁,内竖脏腑。 臀――提起肛门,气贯四梢,两腿缭绕,臀部肉交,低则气散,故宜稍高。 十二形取意 龙有搜骨之法,虎有扑食之勇,猴有纵山之能,马有疾蹄之功,鼍有浮水之灵, 鸡有争斗之性,鹰有捉拿之技,熊有竖顶之力, 有崩撞之形,蛇有拨草之精, 鹞有钻天之势,燕有抄水之巧.
推荐一篇文章:“能说形意拳谱”这个可以在网络找到 总体来说讲的很细,层次分明,适合大多数朋友阅读,我也是最近才看到的。网络上就有。再就是怎么看拳谱,要琢磨每个字词的意思,整句的意思,最后合上书想你觉得是重点的字词或者不理解的字词。多想即便反复研磨,如果没有解决,就睡觉,然后再想,你会突然一天开悟。
形意拳拳谱说踩扑裹束决,到底是什么意思,练得时候怎么理解 用的的时候怎么理解。尤其是决是什么意思。
再说说什么是整体劲和整劲的区别吧,很多人对这个全新的理念、、 有一些含糊和不清晰。 首先整劲,现代搏击的力都是整劲,你帮人推车也是整劲,整劲练习的发力也是整劲。是把浑身的力或者脚蹬的劲身体传递的劲聚到一个点上发出来就是整劲。形意拳是整体打人这个似乎拳谱上有。先什么是整体,一辆车整个撞上去,一个球吊起来荡起来就是整体,你突然掉进陷马坑就是整体掉进去的就是整体。你跳高就是整体。整体劲就是拳谱说的把自己像(╯‵□′)╯炸弹!•••*~●一样扔出去,炸到别人身上。大概意思你能明白了啊。整体劲和整劲的差异还是很大的吧。很多人说形意拳就像一个球,滚进滚出,球有臂膀吗,不存在局部发力的。是人说错了 还是我悟错了方向呢。这个理念是颠覆性的,很多理解不了 想不通。
形意拳难得是整体劲 不是整劲 为什么这么多人都能玩出整劲、 因为简单啊,难的是整体劲,这是武术的难点,也是众多人都很难理解的,去看看网络的身边的朋友给你发的视频吧,都在玩整劲或者传统武术散手,就是像散打一样的东西,因为不知道整体劲是什么,怎么用。
八风吹不动一屁过江来,这是说的谁的呢,真吧 恰恰使用这个、、 伎俩。想让我去,哎。能高科技或者有点技术含量吗。不要在做那些猥琐的事情了 换个马甲能让你强大还是能学会形意拳,另外也能看清真吧的管理层的领导们的心。我知道这里有真吧的管理们。盐咸醋酸都看不出来吗。也希望那个**不要再@我了。我不需要真的你是谁更不想和你骂街,我和**骂街能展示我多大能力呢。这里点名真形意拳吧,不是一棍子打死,也不是特指谁。只是通过这件事有一个思考。在一个没有正能量的圈子会有正能量的结果吗?自己思考吧
拳谱解析7交勇者不可思误,思误者寸步难行,静如书生,动若、、 雷鸣。一手三式不离穴,拳打三节不见形。请大家理解最后一句话。另外思误就是不要停顿或者是思想停顿,土语愣怔。
形意拳有个是有步骤的不受伤害的训练,就像现代搏击一样 最近和几个朋友,都55左右的年龄的,因为喜欢形意拳聚到一起,一天4/5个小时,当然都是玩。让他们体验了一把传统武术像现代搏击一样不会受伤也能打出实战的训练。 从简单的喂劲、拉步子、拉身法开始,逐步拉速度。定式的防守和进攻,活起来的进攻与防守。这十多天,人们都玩上瘾了。
拳谱说占左进右,占右进左,又说天地交合云遮月武艺相战蔽日光 前半句和解,既然是蔽日光和云遮月就是要先封住眼睛,和散打有什么不同呢!现在我们看到的视频是什么样的呢?为什么没有按照拳谱用,怕打瞎了对方的眼睛吗,收发自如又怎么解释。但是不管你手轻重,一定要作对了吧,做都做不对还提什么。
要想理解形意拳的实战东西就要在实战的基础上或者前提下思考我 说的东西,不然咱们也聊不出什么来,你没有实战的基础看也是白看,看了也拿不走。关键你理解的还是在你的层次里认为的,和我说的和不了拍。
我在贴吧的发帖是送给有缘人的能拿走的不用客气 拿不走的 也不要勉强,你么有到那个层次你也看不懂。形意拳简单 里面的东西可不少,不是一看就有了,玩起来就有一些奥妙和技术的。
看到有人聊十四处打法,肘打怎么着,手打怎么着、、、、 其实十四处打法不是用所说部位去打,一定要搞清楚这个,不是用这些部位直接去打,是实战的时候这些部位是什么样的,用到这些部位的变化反应和所作的动作要领
形意拳很多人练习发力,你能在移动中也发力吗?实战是移动的 不是静止的,所以我劝很多人不要过于练习发力,你不能在快速移动中静下来,就不能发力,那你练它有什么用呢。既是再好的整劲也用不到啊。奉劝大家不要再讨论这些话题,这也是阻碍形意拳的一个大事。我说的是形意拳是靠整体打人,我就像一辆汽车快速撞到你身上的。这是形意拳
形意拳讲体用合一,真是怎么练怎么用吗,请大家说说 但是我现在能看到的大家说的用法都不对啊。难道是练错了还是理解不对,或者是火候差一点,讨论一下也许你就提高了
形意拳如何做到:如若不胜就打偏身之法
古人写了拳谱,难道是剧本吗?还是写着玩呢!我们不去看拳谱 那么些拳谱的意义是什么,拍戏还需要剧本呢?医学医书,武术有拳谱,为什么你不重视还说否认拳谱。你么有认真对待武术,一位别人说几句你就练好了。不可能的。我还是说着这个你师父就教的一定对吗,不一定。甚至是错误的。靠什么检验,靠拳谱。
形意拳守中用中,对方封住中门你怎么进去 你能守中中却不知道中门用,对方会让你用吗。对方就不会守住中吗,怎么破开中门?用中,这是进不去只是在对方中门之外,进去是个难点。
形意拳因为什么而出名,养生、修真、提高休养、实战? 形意拳是一个实战的拳种,每个人的认知不同,喜好的原因也不同,形意拳能做到很多功能并存,其实很多运动也可以的,也许有一种魅力就像人格魅力一样让你欲罢不能。但是归根结底武术是实战的,就像很多人看了少林寺喜好上武术一样。儿时的正义心,除暴安良的心,自我保护的心态,假如你把入寺修行看做是敛财的捷径,我想说你的心就歪了,还要大谈感想。这就是歧路,我是想告诉大家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如果这样的心态你可以躲在家里偷偷玩,你的言语和思想是对后人和我是文化的亵渎,会影响一代一代人的认知,是对我们武术的践踏。武术在现阶段情况下首要的是继承,继承都没有了就不要谈发展,继承不下来就换的武术的功能就是践踏武术,不要因为你研究不出来就拐弯抹角的否认和 逃避。这不是正确的思想,重要是不要毁灭了武术的未来。
关于比较的话题:一个厨师和司机比开车;一个老司机和刚拿到 驾照的比技术;一个中年妇女和高中生比床上技术。所以不管什么样的比较。都要符合自己的实际,不要去追求离自己太远的目标。但是要有目标,目标必须是正确的,一直最求下去,你不会比别人差。就像有人说泰森的拳也是假的一样,这不是真假的问题,是你自己努力的方向和结果问题。方向和结果是否能够实现和正确是你追求的关键。要这样推论的话你是上班的怎么不是一流企业的CEO,你要是公务员怎么没有当主席,你要是运动员怎么不是世界冠军;所有的比较是徒劳的,因为你将无法实现。但是我是打工的我的爱好是武术,武术是防身和实战的,我能做到,而且能展示传统武术的味道,就像我是看门的但是我也能做出可口的饭菜,你就是优秀的。这就是在某个领域专注的结果。因为平常的喜好而有所正确的获得。真假和正确与错误是不同词语,不要混为一谈。
传统武术也是能打的,只是这些年失传了,我们这一代有传承继承的 责任,传统武术能恢复传统的光彩也是每一个武术人的愿望。传统武术的很多传说都是可以实现的,有的是夸大了 但是还是可以还原一部分的。我们是业余玩没有关系,我们要尊重自己的信仰和文化,尊重自己的历代先贤。正视传统武术,不要把我们的文化弄丢了还找借口,丢了不丢人,丢了也是我们的。只是不希望因为我们的迟滞让外国人再拿到手就丢人丢大了。
最近几个朋友一起玩 ,有人说我再练几年才能赶上你十年前水平 我说照这样玩快了一年,慢了三年你就能赶上我现在的水平。我一直说武术一个很简单的东西让别人弄的这么复杂。大家不要在习练中一会听到这个不错那个不错,去尝试之,看准方向就是一门心思的研究和体悟。别人说的不一定是对的。所以思想的定力也很重要。仔细剖析一下很多说的本就是错误的,为什么饥不择食呢? 另外我一直说什么是武术,有人说修心性,那你应该去修禅定,不应该修武术,说到底你不知道什么是武术,不要穿着武术的外衣打着武术的幌子,更不要把懦弱的性格带进这个圈子,怂就是怂,需要借口吗。其实这是一个心态,只要调过去了才知道玩实战的乐趣。
拳谱解析5打人如同婴哺乳,制梢哺乳制根;制根不如制身;起势如 崩墙倒,落地如树载根;两肘不离肋,两手不离心;出洞入洞紧随身,外不顺则内不合。
拳谱解析4起如猿,落如雀,立如鸡,站如松;转入轮,折如弓、、 轻如燕,重如铁;缓如鹰,快如风;头取眉间耳两边,天灵盖下一命亡;
拳谱解析4能在一丝进莫在一丝存;交勇者不可思误、、、 遇敌好似火烧身,以神速取胜;如虎伸爪不得逃,疾上加疾,打倒还嫌迟。
拳谱解析3肘不离肋手不离心,起伏鼓荡、起手近身之时、、、 拇指上翻,予以横意;洛手时拇指下翻,水火易位,意到气满,去意以钢锉之力,回则加以钩竿之能,发力则达四梢,纵强敌可取。这一段是师父口授的。我那时候年纪小,但是我做了笔记。至此才知道这是好东西。包括拳谱解析上几个都是这样的。
形意拳拳谱解析2见空不上,见空不打;先打顾法后打人 先打那顾法,俱打的是本身。这是完整的一句。
解析拳谱1起为摘字落为坠子 起手起脚皆是一样,当然起要整身而起。摘就像摘枣,摘高出的东西,有够取之意;落为坠字,坠就像我们在单杠上坠悠,又像在拔河,这样就是一个上和下的方向。形意拳有个故事说李老能在出徒之前戴家实验其功夫,被李老能一个鹰捉摞下衣服的排扣,虽然是说的鹰形,但是这是坠的用法
有朋友说我发的很难理解,说我在天上飞,大部分在地上跑 我想说一下,可能我在研究的是传统实战的暗劲打法问题,致使很多人迷茫了 又没有视频资料。这是我最近将要做的事情,但是我始终在讲拳谱的东西,我的研究一直是在围着拳谱转,实际上是在解析拳谱,帮助大家理解。希望同好经常看看拳谱,就能同频了,也更能帮助大家理解拳谱。我倒是认为我在地上走,你们在天上飞呢。你品,你细品
怎么看拳谱。不要做哪种道不远人的事 拳谱并不是什么高科技和多么难道的语言,就是生活中的技巧,可以说是生活的实际反映。很直白的。里面只是有一点技巧是火候问题,就是窗户纸的哪一点。所以说看拳谱很简单
形意拳步法说明 拳谱说足先手后身次之,即每一动先动步子,手则在步后,有多少人在实战的时候都是先动手呢?请细细思量
形意拳实战必看 形意拳拳谱已经写明白了。防守进攻则用五行相克,主动进攻和对方已走则用相生。然则所有一切皆取决于身法步法的高明。继而体用合一,五行的步法就是使用方法。请细细斟酌
其实大家练得都对,怎么不能用呢、、、问题在这里 前几天和朋友一起玩,因为最近不让随便玩,边约了几位好友一起玩耍,一天四个多小时的训练,也是有点茅塞顿开之意。我说了形意拳体用合一。确实就是这样,举一个栗子:请大家品尝。炮拳:对方直拳,我则用炮拳接打,友迷惑,我说你再练习一下炮拳,仔细回味,确实是炮拳,他迷惑了,我说不是你练的不对,是缺少一点火候,。至此我也突然领悟到形意拳的体用合一之妙。
形意拳明劲和暗劲的不同用法 明劲之初似有害怕之意,所以对方来手或者足,皆是老远就接或者顶。且变化不敢松下来。以至于容易让别人随着劲变化和感知到。暗劲是更巧妙的接手与不接手都能悄悄的到你身边。最重要是不宜被察觉。用法上还是生克之理。只不过是确实不招不架就是一下,但是一定要重视犯了招架十下八下这句话。这才是成为高手和应对现代搏击的关键。请各位仔细研究。
对照拳谱看看你做到了多少,然后是把这些你做到的、、、、 你能做到的能在使用中灵活运用吗,甚至是同时存在在一个动作里吗。拳谱都不能做到你的功夫还在圈外面呢。*****,还有脸出来显摆。对得起祖先吗。你的祖先***也被你飘忽的武术毁灭了,你有脸说出你的师承就是一种无耻。前几天听童林传,师父让他自创一家实际真正的目的是不要丢了师父的脸、你能青出于蓝的时候再吹前人是对祖先最好的高调。不然就是丢人,都不知道在给祖先丢人,也就说你自己也不要脸了。我的话狠一点就是想你能认识这个理
要学会认可自己的形意拳不行,要学会平和的心态看待别人的批评 要想不认可自己不行就拿出真正的形意拳实战,文无第一武无第二,可能行与不行只有靠手谈了。或者说拳谱用技术研究征服别人。不是吵架,前一段时间大家都拿视频出来,看似让别人评判,实际是显摆自己,不是真正的接手批评。还有一个问题,现在市面的视频水平差不多都在基础水平上,连明劲阶段也没有做好,有什么可炫耀的呢。还自以为有多高呢,请大家静下心来学习别人的优点,默默的吸收到自己身上,最终形成自己的东西才是对祖先的承诺。
不要在内部争斗了,多研究技术吧,形意拳时不可待 了 在这样争来吵去的,形意拳什么时候才能挣扎着站起来。就像我们生活中,不是努力去学习和挣钱,努力寻求生存二是闹家庭矛盾,不但是让别人看笑话更是影响形意拳的发展。传统武术已经没落了,我们现在继续努力还有机会,再晚上几年就更加落后更没有机会了,平时劝别人知道一根筷子和一把筷子的关系 。自己却做不到这不就是道德绑架吗,绑架别人,放过自己
形意拳拳谱再解析 足先手后身次之,告诉我们实战时药 先动步子,手后不是去就打就接,手是触角,接与接不到无所谓,只要保护好自己,就好了。十四处打法告诉我们头打落要随足走,头手在一起所以双肘不离肋双手不离心,手到哪里头到哪里同时也是脚到哪里头就到哪里,手是护头的,所以他们同时再一起 ,就这一点就是很多甚至95%的人做不到的。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