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播行 春播行
关注数: 16 粉丝数: 33 发帖数: 135 关注贴吧数: 13
相信天下父母最想给孩子的礼物是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最希望 相信天下父母最想给孩子的礼物是拥有一个健康的成长环境!最希望的,是让孩子远离疾病的纠缠与困扰,拥有健康强壮的体魄。但是大病小病总是“欺软怕硬”,更愿意入侵幼小娇弱的身体,而药物在治疗疾病期间,也多是各打五十大板,治愈了疾病,也一定程度上损伤了孩子们的身体机能。 相关数据显示,全国4000多家药企中,专为儿童生产药品的企业不足5%;我国3500多种药品制剂中,专为儿童所用的剂型仅占1.7%;每年我国药物不良反应事件导致死亡有1/3都发生在儿童身上。 由于儿童的疾病以感染性疾病居多,抗生素用药比例高,约占儿童用药总体的88%,据调查显示:在我国抗生素滥用比率达到80%。抗生素对儿童的危害还远大于成人。儿童特别是婴幼儿的生理结构和功能发育不完善,更容易受其影响,比如造成肝、肾功能损伤;广谱抗生素会把有害和有益细菌一齐杀死,使儿童肠道中的微生物群系产生永久性变化,影响代谢。在2007年统计的我国7岁以下儿童因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导致聋哑的数量有30万人,占整体聋哑儿童比例40%,而发达国家比例仅占0.9%。 抗生素的副作用常常不会在短期内显现,许多患者家长对此认识不足,去就医时还会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一些医生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可见情况之严重。 国家卫健委近日发出通知,要求继续加强抗生素的管理。除了传统加码限制抗生素使用外,本次严控抗生素滥用的通知,重点在限制儿童滥用抗生素上。 请远离抗生素不合理用药对儿童的伤害。  在充斥着抗生素、激素、打针输液、直肠雾化治疗儿科疾病的大环境中,“春播行动”的中医贴敷技术脱颖而出,通过外治法的透皮吸收途径避免了打针输液、直肠雾化对患儿造成的物理创伤;通过中药治疗减少抗生素和激素对患儿身体机能造成的不可逆损害。 爸爸妈妈们,“春播行动”贴敷技术对于小儿感冒、小儿腹泻、小儿肺炎、小儿腮腺炎、小儿扁桃体炎、小儿气管及支气管炎、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小儿厌食症、小儿消化不良等疾病有着很好的治疗效果,更安全;贴穴位,见效快;即贴即走,方便快捷。   版权声明:本文为原创,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
大医院门诊,村卫生室将禁止输液 抗生素大劫!大医院门诊停输液,卫生室禁用7种! 2016-03-26 医学分享 来源:赛柏蓝作者:半夏 近日,各地的抗生素输液的限制政策又陆续出台,从大医院到小卫生院均有涉及,抗生素输液或将面临“史上最严峻挑战”。 大医院将停止门诊抗生素输液 3月23日,浙江省温州市卫计委发布消息,该市16家三级医院(除儿童医院、儿科和急诊科)将全面停止门诊患者输注抗菌药物!并且确定喊停时间表:6月1日起,8家三甲医院全面停止;12月底前,8家三乙医院全面停止。这意味着,从明年开始,温州市内所有的大医院门诊都将取消抗生素输液的服务。 今年1月份,浙江省卫计委发布《关于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对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分级管理。同时,逐步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除儿童医院和儿科外,三级医院率先全面停止。这被称作浙江省的史上最严“限抗令”。如今,“限抗令”在温州成功落地。 年底14家大医院将停止门诊抗生素输液: 6月1日起,6所三级甲等医院将停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市中心医院 市人民医院 市中西医结合医院 市中医院 12月底前,8所三级乙等医院将停止 乐清市人民医院 瑞安市人民医院 温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平阳县人民医院 苍南县人民医院 平阳县中医院 瑞安市中医院 永嘉县中医院 温州卫计委将从以下六方面规范医院使用抗生素: 1、加强药品购销管理,规范药品采购配送。 2、加强药品使用培训,规范临床用药行为。 3、加强抗菌药物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使用。 4、加强门诊用药管理,规范门诊输液服务。 5、加强信息系统建设,规范临床用药监管。 6、加强规章制度落实,规范违规行为处罚。 卫生室禁止采购7种抗生素 据业内人士反映,近日江苏省某市卫计委对该市各卫生院下发通知,要求从今年4月份开始,按照江苏省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级管理目录规定,村卫生室不允许采购以下抗生素:阿洛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噻肟、头孢克肟、头孢唑肟、阿奇霉素注射液、左氧氟沙星注射液。 通知是直接下发到各卫生院的采购和院长,要求各卫生院在审核村卫生室采购计划时,必须认真审核,严格把关。否则出现任何后果,将由该卫生院院长负责。 根据通知,该市卫计委要求各卫生院认真组织学习,并尽快做好替代药品的选购,保证村卫生室的基药使用和基药制度的顺利实施。该内人士表示,在江苏“最严限抗令”的要求下,此项规定或将在江苏全省范围内推广和执行。 其实,早在2011年,江苏省就发布了号称“史上最严格”的抗生素管理规范,要求三级医院、二级医院抗菌药物品种一般分别控制在50种、35种以内。 并且在2013年,江苏省中医院就已经开始明文规定禁止在门诊开输液处方。 去年11月,江苏省卫计委对抗生素再次重拳出击,下发了《转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通知的通知》,要求从2016年7月1日起,江苏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到2016年底前,全省二级以上医院(除儿童医院)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液。 如今,7种抗生素被江苏省某市卫计委禁止在村卫生室使用,且有口服剂型也有注射剂型,表明了江苏的“最严限抗令”不仅适用于大医院,并且在基层医疗机构也蔓延开来。 致谢来源:赛柏蓝作者:半夏
国家卫计委公布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 53种疾病不需要输液   卫计委公布了“53种不需要输液”的疾病清单。其中,包括常见病多发病,一些外科、妇科炎症以及小儿的疾病,都明确可以不需要使用抗生素输液。专家表示有些“发炎”不是细菌感染,使用抗生素无效。这份官方发布的清单,供读者参考。   ●内科   1.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病毒性咽喉炎   2.急性气管支气管炎,体温38℃以下   3.支气管扩张无急性炎症者   4.支气管哮喘处于慢性持续期和缓解期   5.肺结核(播散型肺结核除外)   6.间质性肺疾病无明显呼吸窘迫   7.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   8.无并发症的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   9.高血压亚急症   10.慢性浅表性胃炎   11.无水、电解质紊乱的非感染性腹泻   12.单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13.轻度结肠炎   14.无并发症的消化性溃疡   15.具有明确病因的轻度肝功能损害   16.多次就诊未发现器质性病变考虑功能性胃肠病   17.急性膀胱炎   18.无合并症的自发性气胸   19.单纯的房早、室早   20.无急性并发症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21.无特殊并发症的老年痴呆、面肌痉挛、运动神经元疾病、多发性抽动症、睡眠障碍、焦虑、抑郁症、偏头痛 22.癫痫(癫痫持续状态、癫痫频繁发作除外) 23.无特殊并发症的脑血管疾病的一、二级预防(脑血管疾病的非急性期)   24.无特殊并发症的肾性贫血、肾病综合征、慢性肾小球肾炎、蛋白尿   ●外科   1.体表肿块切除术后   2.轻症体表感染(无发热,血象正常)   3.轻度软组织挫伤   4.小型体表清创术后   5.浅静脉炎   6.老年性骨关节炎   7.非急性期腰椎间盘突出症和椎管狭窄症   8.闭合性非手术治疗的四肢骨折   9.慢性劳损性疾病   10.慢性膀胱炎   11.慢性前列腺炎   12.前列腺增生   13.无合并症的肾结石   14.精囊炎   15.急性鼻炎、各类慢性鼻-鼻窦炎、过敏性鼻炎、急性鼻窦炎无并发症者   16.急性单纯性咽炎、慢性咽炎、急性单纯性扁桃体炎   17.急性喉炎(重症除外)、慢性喉炎   18.急慢性外耳道炎、急慢性中耳炎无并发症者、外耳道湿疹、鼓膜炎   ●妇科   1.慢性盆腔炎   2.慢性子宫颈炎   3.无症状的子宫肌瘤   4.前庭大腺囊肿   5.阴道炎、外阴炎   6.原发性痛经   7.不合并贫血月经不调   ●儿科   1.上呼吸道感染:病程3天以内,体温38℃以下,精神状态好。   2.儿腹泻病:轻度脱水可以口服补液者。   3.毛细支气管炎:轻度喘息者。   4.手足口病或疱疹性咽峡炎:无发热、精神状态好,血象不高者。 来源:新昌新闻网
治疗小儿常见病,中西医观点对比 治疗小儿常见病,中西医观点对比 2015-08-19 基层医生俱乐部 来源:百度文库 中西医之争不如中西医对比,任何医疗知识都是为了治病救人,身为中国人,我们应当自豪和庆幸有机会选择中医。中医首先是一种观念,之后才是一种技术。基于两种文化和哲学的两种医学观最终可能会合并,但中医的观念、哲学一定是起指导作用的。中医对人体的了解虽然没有解剖的细微,但中医对活人的认识已经非常深入,这点是足以令人面对疾病时候,充满信心的。 不谈未来了,既然说爱孩子,我们这里就用孩子的一些病来做比较。更深入的也不在我们家长的范围内。其中所列西医,仅指我们大多数人能接受到的西医治疗方法,中医仅指本人理解范围内的治疗,而且检验有效的方法。 观念:中医,以活人为本,五脏六腑平衡发展就可以健康;西医,以深入研究物质为本,认为病灶切除、细菌和病毒杀死,微量元素达标人就健康。 新生儿黄疸:中医,胎毒,根据黄疸情况,清除胎毒即好;西医,胆红素不正常,照蓝光,抑制胆红素。 新生儿肺炎:中医,如果没有液体吸入肺里,应考虑是胎毒,脾虚导致内湿,健脾清胎毒;西医,一律认为是细菌感染,住院7天以上,点滴抗生素和抗病毒药。 夜啼、多汗:中医,脾虚,健脾养血即好;西医,缺钙,补钙。(中医认为含有钙的很多东西有安神作用,所以西医补钙看上去有效,实际上并没有抓住本质,很多这种现象的小儿检测并不缺钙) 湿疹:中医,湿热或湿毒所致,健脾除湿,不但可去根,还能治好其他湿热问题,不再复发;西医,皮肤过敏,用激素类药膏,用时好,停了复发。 鹅口疮:中医,脾湿热导致,和前面一样健脾除湿;西医霉菌感染,用药水擦嘴。 腹泻:中医,小儿多脾虚,有各种腹泻可能,针对情况采用健脾除邪的方法,注重小儿脾胃健康;西医,除生理腹泻无法治疗外,其他腹泻诊断为肠炎,用抗生素、点滴、思密达(一种类似堵漏灵的止泻药,吃了就堵住)。 感冒发热:中医,感冒情况很多,辨证施治,小儿感冒治疗得当,一两剂药就好,而且以后越来越不爱感冒;西医,病毒、细菌、支原体引起,采用抗生素和抗病毒药物杀,使用退烧药退烧,病后必然导致咳嗽、体弱、喉咙肿痛、食欲不佳,重则哮喘、肺炎、脑膜炎、心肌炎。甚至每月感冒发烧不断,只要坚持西医治疗,没一个小孩能逃脱这样的情况。由于乱治疗感冒引起的白血病、耳聋、哮喘等疾病,都在家长考虑之外了。 扁桃体发炎:中医,认为扁桃体是元阴的第一道防线,伤津、心脾热导致红肿,用对证药物调理脾胃气血;西医,认为扁桃体可有可无,发炎是细菌感染,使用点滴抗生素,基本上会反复发作,切除扁桃体。 支气管炎和肺炎:中医,咳嗽有很多原因,要根据五脏六腑情况辨证施治;西医,咳嗽轻就是支气管炎,咳嗽重就是肺炎,使用抗生素加抗病毒点滴,同时使用激素,防止哮喘。另外使用止咳药,麻痹中枢神经,让人体不再咳嗽。最近出现的非那根造成婴儿呼吸衰竭,就是因使用非那根导致人体不再咳嗽,痰壅于肺造成。 哮喘:中医,很多原因导致,从综合调理人体平衡入手治疗;西医,遗传或伤害,使用激素,直到不喘。 过敏:中医,体内不平衡,导致外邪易侵,健体即好;西医,各种感染源导致,轻的用抗过敏药物,麻痹神经,不再作出反应,重的使用与感染源同样的药物不断刺激,直到人体没有反应。 小儿流鼻血:中医,心脾积热等原因导致,清热健脾就好;西医,毛细血管太薄,没有治疗方法,轻的堵住不用再管,重的做手术割除。 水痘:中医,体内湿热,感受外邪导致,令湿毒发透,外邪自然不得入内;西医,病毒所致,使用抗病毒和抗生素。 小儿眼屎:中医,肝气不合,平肝气,清肝热即好,采用菊花水;西医,泪囊堵塞,结膜发炎,点抗生素。 麦粒肿:中医,内热到眼导致气血不通,清内热,热敷眼睛散结即好;西医,囊肿,需手术。 近视:中医,肝脾肾气不合导致眼部气血不足,对证治疗养护;西医,晶体变形,如果治疗换人工晶体或角膜磨薄。 器官存留:中医,五脏六腑皆有所司,血气不能伤;西医,小孩的扁桃体、盲肠、胆囊都可以切除,没有影响。 点滴:中医,点滴不顾症状,以寒水入体内,大伤元气,即使症状消除,病已越过太阳(人体表面的防护,小儿如果病在太阳,说明身体好,很快能调整)入腠理,进而过太阴(人体内部的防线,病在此,难好,需要长期调养)入膏肓;西医,点滴有害,不能乱用,治疗时必须根据情况使用,但在中国,点滴赚钱,不可不用。 抗生素:中医,只能杀死细菌,且不分敌我,不能治本;西医,抗生素有害,而且导致耐药性,不能滥用,但没有别的办法。 补养:中医,小而早纳五谷,多吃杂粮,不健康是因为人的脏腑不平衡;西医,补充钙铁锌锡和其他各种维生素,不健康是因为缺了这些微量元素,或多了病毒细菌。 河水发臭:中医,清理河道,清源正本,并促使河水流动起来,认为流水不腐户枢不蠹;西医,研究河里有什么细菌,然后研究药物,杀死细菌,如果细菌有耐药性,再换一种抗生素杀,实在控制不住,干脆填掉河流。这只是比喻,用在河道上,东西方都懂得如何做,但用在人体上,未必都能想明白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