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吧用户_0GbNZDy 喜欢损黑黑
关注数: 221 粉丝数: 1,201 发帖数: 39,787 关注贴吧数: 92
【转】蒋大为事件余波未消!于文华在直播连麦中力挺大衣哥 蒋大为点评众多草根歌手的事情在近期可以说是愈演愈烈。至于农民能不能成为歌唱家,草根明星是否就比这些艺术家第一等的问题在热搜上也是占据了好几天。当然蒋大为对于朱之文的评价如何,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在主流艺术圈,赞同蒋大为看法的人暂时还没有出现过一位。 而在记者的最新采访中,朱之文也是提到了对自己人生和事业影响最大的四个人,分别是于文华,金铁霖,韩红以及杨洪基。最重要的是大衣哥还明确表示称,唱歌要有民族性,专业性,科学性和流传性。 节目正式播出后,在网上力挺朱之文的人不在少数,就在近日,著名歌手于文华老师也是在直播连线中给了大衣哥莫大的鼓励。 根据网友提供的讯息,是于文华主动找到了大衣哥,希望他能连线,而在连线过程中,于文华也是谈到希望大衣哥继续努力,不忘初心就可以。 于文华的鼓励和支持也是让朱之文倍感暖心,有趣的是,为了感谢于文华,朱之文甚至还把家里的土鸡蛋拿了一箱出来,要邮寄给于文华当开春礼物。 朱之文一个农民歌手,不管他有没有原创歌曲,不管他唱谁的歌,不管他有没有经过专业培训,能给我们老百姓带来欢乐,国家有难处,他踊跃捐款,老百姓都认可他。那些叭叭指责朱之文的人,你唱了几首歌,国家有难你捐了多少款? 而蒋大为老师,你是唱歌的,成为歌唱家。因为唱歌,你拥有了绝大部份中国人所不能拥有的。你为了你的孩子,移民国外了。没问题,你凭自己的能力获得的。而大衣哥一个农民,仅仅因为爱好唱歌,参加了一个竞赛节目,得到大众的认可获得了一点收入。大衣哥仍然是原来的那个大衣哥,依然是本色不变的农民,住着同样的民房,开着三轮车,还是那个槽糠之妻。就他的人品,你不一定有他的高度。你说的这些话,真的有点儿失格了。 朱之文优秀,有中华民族的气节,你生在农村,心也在农村,爱劳动守本分我们都喜欢你,你唱歌为百姓,好样的,你比那些移民的“歌星”强一千倍! 姜昆说郭德纲,蒋大为说朱之文,体制内大腕说民间草根,现在是怎么了,不缺吃不缺喝的人看到没吃没喝的人有点吃的,怎么这么不高兴呢? 朱之文虽然没有自己的作品,但他老实,善良,淳朴。他没有华丽的外表但是他有一颗能照亮别人的心,他确实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但他却有实实在在的在帮助别人! 一个定居国外的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中国文化事业操碎了心,你说这容易吗?这是白俅恩精神!
怎么评价赵本山的小品?大师不愧为大师! 在喜剧表演学上,赵本山具有以下几方面的优势:   一、宏观的喜剧判断能力。他熟悉人类产生笑的基本机制,这一点,世界大多数戏剧美学家都承认,比引发观众流泪更加艰难。难能可贵的是,赵本山又充分熟悉中国民间社会,知道其中哪些机制特别适应广大中国观众。 例如,对于智慧幽默的运用,一般中国观众快速接受的极限在哪里。不仅如此,他还充分地感知每一个历史阶段广大中国观众最能感应的喜剧因素和荒诞因素是什么。这种对喜剧类既有整体把握又能具体伸发的表演艺术家,在国际间也并不太多; 二、准确的角色心理塑造。这往往是很多“搞笑专家”的败笔所在,却被本山从一开始就超越了。他不管演什么角色,心理图谱都是准确的、完整的、连贯的,因此也必然是叠加的、鲜明的、强烈的,而不是破损的、枝蔓的、自我消耗的。 他在表演上的极大夸张,都以准确为基点,正像优秀漫画家越夸张越让人感到逼真。应该说,他演过的那么多作品,就文学剧本而言有高低精粗之分,有的也不一定非常适合他,但他只要接手,一定能给自己的角色一种连贯的心理、准确的夸张。这不是一般的表演艺术家都能做到的。   三、成功的外部体态造型。俄国著名表演艺术理论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晚年对自己早期过于强调内在体验作出了重要修正,充分强调了“表现”的极端重要性。其实,任何“体验”都会有“表现”,但当“表现”作为一个重要命题被独立研究的时候,就要求演员具有超乎寻常、醒人耳目的体态造型,这在喜剧中尤其重要。 赵本山来源于角色心理体验的体态造型,不仅是夸张的,而且具有独立的形式感,为属于美学范畴之内的“丑”,增加了一系列中国现代下层社会的典型范式,从举手投足、脸部表情到整体神态,莫不如此。这一点其实是继承了东方表演艺术的优良传统,既不管文学旨意如何,也必须“把功夫做到家”。如果文学剧本好,赵本山的这点体态功夫是画龙点睛;如果文学剧本弱,那么赵本山的这点体态功夫就成了精髓独具。   四、灵动的舞台行为节奏。对很多喜剧演员来说,找到成功的外部体态造型本不容易,一旦找到就会一直固守,处于僵滞状态,结果体态造型反而成了他们自设的障碍。赵本山没有这种障碍,他在表演中对于每一个喜剧因素的收纵来去,都灵活多变,节奏徐疾自如,绝不端着一个既定的姿势应付不同的情节。在一些关键性的“戏眼”上,他有迅雷不及掩耳的爆力。人们可以模仿他的姿势腔调,却很难复现他那种即兴的节奏张力。   以上四点,很多喜剧演员能做到其中一点、二点或三点,却很少像他这样能聚集一身。而且,这种聚集,并不是他理性分析的结果,而是凭着天赋和直觉,协调于顷刻之间。   但是,赵本山又是一个非常善于学习、敏于领悟的表演艺术家。十几年来他一直处于中国当代艺术文化的涡旋处,凭他洞悉世事、深谙利弊的本领,对艺术文化的基本原理和实践法则也有足够的了解,程度未必低于很多评论家。有一天我听到他在给其他演员论述文化对于表演的意义,我惊喜地发现,他居然没有说文化的知识系统将有利于演不同背景的戏,而是单刀直入地说:文化就是分寸。 这实在说得很好。一切文化沉淀最后作用于表演,特别是喜剧表演的,其实就是分寸。亚里斯多德在《诗学》里反复论述“度”对于美的重要性,以及“度”的如何形式,这个“度”,正合我们口语中所说的“分寸”。本山未必读过亚里斯多德,但他所领悟的文化精髓,可以说是切中命脉。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