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089 doctor089
关注数: 10 粉丝数: 373 发帖数: 5,349 关注贴吧数: 34
你是哪种时空主义者 谈到了穿越时间线,不得不说说目前的三大时空主义。 LZ简单粗暴的将它们称为:时空发散主义,时空恒定主义和时空收束主义。LZ才疏学浅,只能举出一些自己看过的作品,希望各位多加指正。 1、时空发散主义: 代表作:《蝴蝶效应》,《回到未来》 核心观点:过去改变导致现在改变。 简单来说,就是只要不涉及外祖父悖论,过去的任何微小变化,都会在混沌效应的作用下放大,导致现在/未来的巨变。因果律上来说,倾向于由因推导出果,因改变,果也改变。 2、时空恒定主义: 代表作:《哈利波特·阿兹卡班的囚徒》《十二只猴子》 核心观点:一切都不发生改变,穿越时空毫无意义。 时空恒定主义是最为奉行命运论的人们,对他们来说,就算回到过去,所能做的也不过是被伟大的时空之力强迫着去扮演一个历史上的人而已。穿越者所做的一切,其实都是之前已经发生但他本身并不知道的事情。细思极恐,如同SF《你们这些回魂尸》一样。因果律上来说,倾向于不变,即原因和结果都不会发生改变,一切都是已经写好了的剧本。 2、时空收束主义: 代表作:《命运石之门》(部分) 核心观点:无论原因怎么改变,都会指向同一个结果。 我不知道其他人怎么看,对我来说,这是近几年接收到的最新理论,它的宿命感更强于恒定主义。该理论中的时空不再具有强大的不可变更性,但却有了更可怕的力量:自动纠错能力。你可以改变历史,使得它们变得和你记忆中的迥然不同,但是一切都然并卵。这意味着每当你以为成功了的时候,都会有各种意想不到对着你冷笑,这也是为什么《命运石之门》看起来那么虐的原因。 但命运石事实上是披着收束外套的发散主义,因为在最终,胸针还是改变了结果,在该世界中,每一条收束线都存在一定的容错率,在容错率之外会是另一条收束线。而彻底的时空收束主义,容错率将会是百分之百。 因果律上来说,倾向于结果不变,而原因如何改变都无所谓。但是纯粹的收束主义面对外祖父悖论会显得有些力不从心。 有的影片中,几种主义会叠加使用。但是其核心只能是其中的一种,比如前文提到的命运石之门,就是披着收束的外皮,实则是发散的内涵。
谢谢你,文学少女 如今的我,是个大叔,至少也是兄贵末尾的年纪。 其实是不该爱看动漫和轻小说的年纪了吧? 工作也好,生活也好,其实和十年前的自己已经离开很远,曾经的愿望,想要用文字叙述一些东西,甚至构建一个世界,这样的可笑梦想也逐渐远去。 那时候还很年轻,那时总觉得梦想不是那么遥不可及。 一直想看约翰.克里斯朵夫。也第二喜欢川端的作品(第一是博尔赫斯无疑问),明明山之音,千纸鹤什么的都来回读过无数遍,却还没有看过古都和雪国…… 总是好像有些事情在耽误,进入大学后,毕业后,工作后,总好像有东西想将我从我至爱的文字间抽离,从学业到事业,从爱恋到失恋,青春是那么短暂,我都抓不住它的尾巴。回过神来,曾经以为自己是一块纯美璞玉,结果不过一事无成而已,曾经装作傲学欺霜,变成了想起来就足以让人满床打滚的笑话。 已经有多久没有好好写一篇文章了呢?我已经这个年纪了,该做些这个年纪要做的事情了,我开始不再企图投稿和忍受渺无音讯的遗憾。也不在会嫉妒发表了文章的友人,我的世界,为了活着,每天假装着笑脸,讨好这别人,我笨拙的想要将东西推销出去,推销服务,推销产品,有的时候是向另一个老板推销自己。 其实,热爱文学的人中,擅长交际的比例本就很低,喜欢应酬的比例就更低。我就像个虚假的人,努力做我最不擅长的事情。只是为了不饿死而已。 至于写作,当我知道作家是关系网构成的,当我知道多少有才华的人是饿死的,有多少读者只爱看些没有丝毫意义只会装b的那一刻就已经放弃了吧。 可就算这样,我还是不断的失败,从校园开始的爱情终结了,换了几份工作的我,最终还是失业。 曾经十五岁的自己仿佛又冒了出来,青春我已经忘记了么?拙劣的写着散文,诗歌和小说的自己,梦想让自己的文字被大家读到,让大家感动的自己。那是谁?闪耀着光芒的自己?现在的我,为什么只剩下后悔,颓废,还有孤寂。 心叶,你一定不懂吧。 所有在读的你们,一定不懂吧。
一个真neet的劝诫 我25 neet 独子 我觉得按吧里某些标准或许有资格说两句。 社会是很孤独的一件事情,特别是在你成为neet之后。我现在已经没有办法找到一个能聊天的朋友,我可以轻松一个月不出门,我每天除了与下班父母交谈已经没有人可以说话。 孤独不是什么值得攀比的事情,我的个性从初中开始不合群,大老师的经历我也有些经历过。我不太想说我的黑历史,被全班欺负也不是一句不合群就能带过的。 我想说的是,持续的孤独是有错的,长久的废柴式生活是犯罪,无论我多么温柔,都只是不愿改变的胆小鬼。大老师只是在二次元和光鲜,其实这样的人真的就和渣滓一样,就像现在的我一样。 大老师太聪明,又太笨。要么是他看不出其实成人们早已看透和接受一切,要么是他知道却不肯接受。 大学毕业已经四年,我这样的人也曾做过业务员,但是那种不喜欢与人交往的强烈嫌恶感一直都伴随着我。 孤独是一种病,我辞去已上一份工作已经有两三年的时间,就像大老师所说,靠家人养着,消失在小学到大学近乎所有人的记忆里。 所以,这如果你们想变成我这样的话,尽管去学大老师吧!以为自己才是达人或者受害者,其实根本没有人愿意和你们抢! 大老师看到的很黑暗,我要告诉你们的东西,比大老师的物语还要黑暗,因为他在虚幻之中,而我在现实之中。现在的我,是米虫,是吸血蚂蟥一样的存在! 对于大老师或者说我这类人,最该做的,就是“好有共鸣,好可怜,比我还要惨”,然后被治愈,之后奋发图强,这是我们这种人唯一目前能为你们做到的事情。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