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ll09876 wwll09876
关注数: 126 粉丝数: 140 发帖数: 2,082 关注贴吧数: 108
转帖:英媒:高原省份青海振兴之路仍漫长 英国路透社6月22日报道,原题:高原省份青海振兴之路仍漫长 在青海同仁县阿吾乎村,当记者与当地村民多杰卡(音)聊起最需要什么来改善生活时,这位藏族教师突然沉默了。不过他还是给出了答案:“如果有自来水就太好了。”      阿吾乎村位于中国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过渡地带,当地房屋多是土坯房。不过与附近几个村庄相比,这里情况要稍好一些,至少有泉水。但可以非常保险地说,如果中国真有一天征服了世界,这片位于青海东部的地区肯定不会是排头兵。      走访辽阔内陆地区会使人清楚意识到,京沪等地的摩天大楼与名牌商店并不是中国大地的常态。青海等西部省份的贫困人口约占全国贫困总人口的一半,远超过该地区人口占总人口29%的比例。      不过现在新的公共住房及学校已遍布各地,供水项目也在陆续展开,显示政府的发展计划已见成效。阿吾乎村职业学校的老师们也能用互联网。过去两年里,中国移动公司的信号已覆盖附近的双朋西村。      理论上说,市场力量确实有望让青海这样的省份摆脱贫困。毕竟,制造商正纷纷将工厂搬进中西部。但事实上,正如中国很多偏远地区一样,青海农村不大可能很快搭上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快车。      首先,因中部地区的薪资与资源成本仍较低,相比之下青海地区并没太大优势。而在交通运输方面,陜西与河南等中部省份要比青海方便许多。其次,青海在技术工人资源方面并无竞争力。      不过青海很多藏民似乎还是愿意呆在家乡。他们中很多人不能说一口流利汉语,外出务工面临障碍,多名当地人还表示,自己没有在外地找工作所需的人脉关系。很多人之所以不愿出外闯荡,是因为家乡盛产一种宝物:冬虫夏草。每到五六月份,当地基本全村出动到山里寻找。不过正如牧民将央(音)所言,虽然这两个月所赚的钱差不多占他全年收入的3/4,但“儿子长大后,我可不想让他继续干这个。”▲(作者阿伦·惠特利,张敏译)
转帖:四十后才明白 四十后才明白:好朋友是应该相互欣赏的,而不是相互利用的。好朋友只能在同一阶层中产生,而穷人和富人,百姓和达官,草根和明星,白丁和学者则永远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朋友。因为不在同一阶层,便永远不会有对方对本阶层的深刻体会与感悟。                四十后才明白:饭应一口一口吃,事要一点一点做。没有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就不应该疲于奔命。中年,应该活得从容。                四十后才明白:光从容还是不够的,适当的时候还是要秀一下自己,让平淡的日子亮起来。                  四十后才明白:年龄之于人生只不过是一个符号而已。所谓“少小有才国家用,老大空长做什么?”是焉。               四十后才明白: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重性,有时候甚至没有对错。你以为错的,在别人看来或许是对的。而你竭尽全力为之奋斗的,却很有可能正是别人摆脱和抛弃的。                  四十后才明白:生活质量的优劣,完全取决于自己的心态。珍馐美味、杯晃交错间如果掩映的是而虞我诈。则远不如“三五知己坐,淡茶话家常。”来的可心。如果高官厚禄却穷于心智,惶于仕途。就远不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活得逍遥。               四十后才明白:对待我们心仪的异性知己,多一分关爱,少一分贪婪。会使自己的情感天空少一丝阴霾,多一缕阳光。               四十后才明白:亲情的疏离是切肤的伤痛。淡一些、谅一些、忍一些,会使我们的心宽一些、和一些、暖一些。                四十后才明白:对待父母再不可做薄养厚葬的傻事了,他们那一辈人受的磨砺太多了,善待他们就是善待我们的良心。说起善待,父母会很疼钱,但动一动脑子事情就会办的圆满。比如:可以去酒店定一碗极品燕窝汤,端回来告诉他们这是小摊上两块钱一碗的南方的胡辣汤,然后看着他们幸福的享用。其实大多的时候他们根本就不需要你的荣华,每周问他们一个年轻时的故事,然后耐心的听他们讲完,他们就很知足了。               四十后才明白:我们的伴侣看似平淡无奇,有些时候甚至难以忍受。其实岁月的年轮早已将彼此裹融到一起了。即使是恶习俗性,也已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了。如果有一天你真的要撕毁这不堪的婚姻,就会发现每撕一片,都会连着自己的皮肉和筋骨。              四十后才明白:我们对孩子的溺爱就像高脂高糖一样的危害着他们的健康。我们害怕他们走弯路,我们担心他们吃苦头,我们忧虑他们经风雨。我们全家人为他们搭起了大棚,然后呆呆的望着他们柔弱的发育着。                  四十后才明白:职位只不过是一个杯子,而你的修养和品性才是你杯中的尤物。夜光杯中未必盛的就是葡萄美酒,也可能是一杯浊水。粗瓷盏里未见得就是白开水,很可能闷的是一盏极品龙井。个中的质量全在自己后天的造化。
转帖:老逗---父亲节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 老豆是指父亲,从会说话到现在,我从来没有叫过父亲做“爸爸”,我也不知道为何,从小就被教叫他做老豆,很多时候,很多东西叫着叫着就习惯了,然后就不肯去改变。但为了书面的方便,下面我还是用父亲来行文。                   偷偷地把父亲当作是自己的偶像,这也许是每个男孩子小时候所共有的感情吧,从小我跟父亲的感情不是很好,但我从来不叛逆,从不违背他说的,让我去做的。父性是应该让儿子去遵从的,不为什么,只因为他是父亲,我要尊重,遵从。                   作为儿子,我从不敢说自己孝顺,每次在学校要填写家庭成员情况到了写父亲的年龄的时候,高中的时候我全部填四十,到了大学我觉得有必要加一点,填个四十四,填完后就想着自己真是,连父亲年龄都不记得,更别说是能记起他生日。四十,四十四,我自己给父亲强加岁月的同时从来没有看到父亲的沧桑,看不到父亲的慢慢变得苍老,我确实是很不孝。                   每次给家里打电话,都是母亲接的,我一直不知道为什么,后来在暑假,妹妹打电话过来,手机就在旁边,他直接拿起手机,说“XXX,你女儿给你打电话了,快过来接。”然后开始递给母亲,母亲开始抱怨“难道不是你女儿么,电话都不接。”我很不解,母亲后来给我解释说,其实你父亲不是不接电话,每次他都在旁边听呢,然后给他的时候他都会说他跟你们没什么好说的,还是让我说。然后我想起,记得以前打电话的时候,母亲说完了都会说,你父亲在旁边呢,要不要跟他说几句,我都是直接说没什么好说的了,算了。我后悔莫及。                   今年过年的时候,第一次给父亲买了一件棉衣,用的是自己打工的钱,因为去年暑假母亲在我耳边念叨过,然后我就买了。到家那天拿出来,母亲很惊讶,说今天早上父亲还叨唠着说快一年了,连件新衣服都没有,我刚好给父亲买了,这会他应该没话说了吧,看来还是儿子对父亲好的啊,我这个老妈子还是得靠边,什么都没有。听到这,我很心酸。为母亲,父亲。然后快回学校的时候,我跟父亲说想带点桂圆过去给同学,然后他给我去买,我事先跟他说了,如果没有就不买,太贵的话也都算了,到时候我自己再去看看。结果他回来了,给我说带壳的桂圆问了好几家没找着,只好给我买了些桂圆肉。那时母亲马上来一句,你真是舍得啊,如果是我就不买了。后来我才知道,不是母亲小气,是因为他们从来省吃俭用,为了我父亲才给我买的。我什么也没说。这是父亲给我的感动。                            父亲是劳累的,腿一直疼,吃药也不见好,然后还得每天劳作,起早摸黑的。每次打电话回去,如果跟父亲说的话,我就一句,最近腿好点了么?一直没有带他去好的医院看,他也不自己去看。他总是说稍微好点了,偶尔不疼了,他不想我担心。他拼命为了什么,辛苦一辈子又为了什么,父母对孩子是天经地义的,难道真是如此?我无从选择,如果可以,我真不愿意。                   突然发现自己语塞了,不知道还能说些什么。我的文字里太少提及到他了。每次遇到写爱的时候,总是先想到朋友的爱,母爱,兄弟的爱,而写父亲的文字却少之又少,或许是总觉得父亲没什么好写的,或者觉得即使写出来也是平淡无味。或许父子之间的感情不需要太过密切,太多琐碎的东西,一个动作,一个眼神足以表达。                   关于父亲,能说的都说了,我很惭愧。               作者:此梦非彼梦 提交日期:2010-06-20 11:58:14     1#
首页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