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bertech lobertech
关注数: 12 粉丝数: 93 发帖数: 1,632 关注贴吧数: 69
正屏幕,迟来的a7r5,扯几句raw,比一下手机和离机闪。顺丰💊 彻底把首发激情浇灭之后,顺丰终于迟到了10天将官网首发a7r5送到我手上,算是史上最慢的首发货吧,必须💊 早早预定,奔着全画幅像素天花板基础上的新防抖和新对焦识别算法去的,以及视频的加持,完全能胜任做主力拍照机兼顾视频。a1和fx3备用或者可能不久的将来出掉也说不定,才怪。 看到8u拿到的a7r5存在屏幕不正的问题,我的貌似不是正品,屏幕是正的再次让索尼品控带上抽奖性质,只是这次我应该没有中奖。华丽分割线—————————————————————————————————————— 1.先说说防抖,贴吧有不少首发的8u已经给出了拍照防抖提升的证词,我是因为玩手机视频而介入微单领域的,所以更多在意视频的手持防抖。用20mm1.8定焦不带防抖的镜头测试,索尼手柄单手握持夜间在室内暗光与亮光房间之间行走,开增强防抖,感觉比fx3有可见的提升,但还没到随意走动都可用的程度。亮光过渡到暗光过程中出现2秒钟的跑焦,可能是暗光弱点。可以肯定,a7r5是索尼微单中目前最强的防抖机,所以必须成为主力机。 2.聊几句raw格式。现在应该除了索尼自家的软件,其他专业处理软件都还没能解析a7r5的raw吧,不过windows自带的照片竟然能解析。我就示范一下image edge desktop截图,把raw信息展示一下,raw的镜头矫正在索尼自家软件上是可以开启的。格式上我直接就用的开机默认压缩raw格式,而且拍照用的aspc模式。a1字母的解析纹理还是很不错的。顺带提一嘴,自家软件的对焦框还原功能感觉很有意思,就是下图中的绿色框。上图吧~3.最近在入门灯光,对比了一下手机同步闪光和相机同步闪光差异。在离机闪方面,手机无法实现ttl测光,智能模式会导致曝光不正常,需要后期拉起来,噪点更多。所以离机闪下手机曝光不准,但在造型灯下可以出效果。下面给三张对比图,先手机离机闪光同步智能测光模式(照片要靠后期拉),第二张造型灯手机直拍,最后a7r5离机闪ttl模式。用的同一个离机闪。造型灯色温比闪光灯要低。白平衡都是默认自动。是不是可以认为手机在闪光同步这方面是没法取代相机的。4.手机闪光灯不行,造型灯来凑,最后上一组手机在离机闪的造型灯下的拍摄效果,看效果是否足够和相机匹敌。以上手机是苹果14pm,没有用raw格式,直出。 微单的出现就是为了高性能便携,闪光灯也是,在便携性上还是明显优于连续光照设备的。最后上两张手机分别在闪光灯和造型灯下的同一场景的照片,看得出哪张是闪光灯哪张是造型灯么。
腾龙40-500大变焦,实用到?一镜天下白日梦-幻镜头!且谈F4组合 最近一直考虑双机免换镜头,且便携实用兼顾高品质方案,还是决定将a7R5取代fx3作为备用机。镜头方面走实用路线,不知不觉越来越讲使用性价比了 是不是拍照视频唯大光圈?肯定不是。越来越觉得,优秀的大光圈镜头虽好,但未必用的好,也不是处处必选。往往只选大光圈镜头出行,徒增负担,辛苦下来也没发挥各镜头的极限性能,或者说,很多时候业余爱好者的场景并非要用G大师级别的镜头才能出片。摄影不光要靠前头,更重要的是靠后头。 综合考量之后,索尼和腾龙今年以来已发售的两款亲民FE卡口镜头16-35和50-400竟然都入了我的法眼,两镜都属F4光圈范畴的G级别镜头,这在几个月前我认为光圈太小看都不看一眼。发现这一对搭配从实用性上讲,非常能打,实用性焦段几乎全覆盖,便携性上讲,和a1、r5搭配,拍照视频双修在同级别镜头中算是最轻最便携的组合了。 昨天本来是打算试试白日镜头50-400拍点风景,结果时间没控制好,傍晚快5点了才到达风景区,只好让白日镜头勉为其难,变成夕日镜头。不过白天在家里倒是试了试日光大好的情况下的数毛效果,感觉效果还不错。 不多废话上图看效果。先提两个问题和一个结论: 1)以下照片,除了一张架上三脚架,其余全部手持,看得出是哪一张么? 2)以下图片有一张原噪点完全不可用,看得出是哪张么? 3)F4变焦轻便组合显然不适合在傍晚以后或者暗光下拍摄人像,完全不可用。 进入F4组合变焦样张正题 1.先上张腾龙大便焦头盖图,fx3+16-35mm电动变焦头拍摄以下皆是50-400拍摄。raw格式内置镜头矫正,自动色调处理,部分降噪,导出jpg。 2.一组动物数毛图,没用GM头对比着拍,感觉光线充足的情况下应该差不了多少3.再来一组风景,前两张大概是傍晚5点到5点半左右照的,第三张大概是7点左右照的。4.最后来一组远端400的月亮对比照,一张100-400GM,两张腾龙50-400。Over! 谈谈你们的看法,单机吧8u们
红傻归来,开箱简验即回棺 老V给了这样一次量贩的机会,砸锅卖铁也要拿下一个,苦逼只能选择一个,俺选择了红塞,当初就是冲着第一手能拿到拥有made in japan的DD而去的,如今俺的红傻飘洋过海,17号这批的,其实14号就发出了,苦逼ems飘了5天,今天终于拿到手。虽然已审美官图疲劳,虽然只略有一点兴奋,虽然只有渣手机拍照,虽然量贩烂大街,但这都阻止不了自己要叫喊着确认着自己竟然终于拥有了第一个DD,嗯,就是这样。 下面开箱流程图,可供之后晚些时接到的娃爸们作原始包装对比参考。我比较注重官方原始包装,癖好。其实这样的外箱算是被蹂躏的较狠的,不过我看到此状丝毫没有感到意外,而且也没过多的担心,相信V社就是相信自己果然V社不负众望,几片报纸填塞就算是很有节操了,此时我依然无任何担心,看着发票就感觉很爽,正正规规的,怪癖!看到红塞被泡泡纸包围着就有种立马扒开的冲动。纸箱属于那种什么AB两层的吧,算是很硬朗的那种,这算是V社最大的节操~小心翼翼带着手套拿出来,感觉好重,速速预览一下主箱体,没任何压痕,心里踏实了些许。泡泡纸拆掉,还有透明塑料包装袋,毕竟抽屉式的主体包装盒比较容易内外滑开,有个包装袋封牢也算是对漂亮印刷图案的保护。这官图印在盒子上看起来感觉更美。严实的塑装我喜欢!透明包装袋是一口大袋子,开口的一面在盒子底部,也就是DD主体脚的那边。透明包装袋拿去之后,伫立着,这高度这金色,就是王者风范~~虽然运输包装样子比较糟糕,让我感到意外的倒是主体箱品相如此之完好,反映出V社的自信我就是冲着右下角的made in japan来的~~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