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孤取和
势孤取和
关注数: 50
粉丝数: 32
发帖数: 2,209
关注贴吧数: 8
在本吧已累计签到30天了,截图留念一下下 不知道这是什么,但是还是显摆一下。
这不是告别 大二那年遇到了英雄志,不知不觉十年过去了。 偶然搜索英雄志更新的时候发现了这里。那个时候仁剑郑十七,夕窗等吧友在这里分享他们对英雄志的理解。于是我试着回复,不想遇到了活人。和他们讨论中,渐渐熟悉了这里。大家的帖子让我受益匪浅,使我对英雄志的理解更加的全面。 气氛慢慢热络,不久某人就建了个群,果然争执起来更加方便了。热闹了很久大家的话题自然也就从远大理想转到生活琐事上来。于是吧友变成了朋友--无论见过面的或者没见过面的。 开始的时候群里的讨论会激起思想的火花,给了很多人写贴的灵感。但是慢慢的,它变成了毒品--好像大家都上瘾了。这样牵扯了很多人的精力。到22卷发布前那一阵,贴吧开始荒芜,除了灵吾玄志发了两篇精品贴。 我慢慢开始懒惰了,加上沉醉于甜蜜的爱情世界。正巧有人可以打理群,慢慢的我上线越来越少了。 开始做小吧主的时候广告,广告非常多。随着小吧越来越多,删帖的任务也轻松了起来。我可以查看删帖记录的时候不管是删广告最多的,这厮平时闷不作声的,我想这大概就是中年男人的担当吧 :)。最近一年我登陆贴吧很少,对贴吧建设贡献寥寥。前一阵向卓掌门请辞小吧主,掌门说小吧位子未满,也无新申请人,就先这么拖了下来。当时我想肯定还有很多老朋友也像我一样会悄悄的关注这里,他们看到我的名字大概会回想起很多往事。现在既然有新的吧友愿意为贴吧做贡献-- 所以我郑重请辞。 当然这不是告别,因为英雄志,因为这里,带给我的,比给你们的每个人都要多(有些一样多的)。 现在贴吧迎来了新的气氛,希望它也可以保持以前的优良传统。 miss you so much.
从海因策偷药案看道德的层次 这是一个引子心理学上有个很有名的例子叫海因策偷药案海因策的妻子生病了,医生认为只有一种药能够救她,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研制的一种新药。配制这种药成本为200元,但药剂师却索要2000元。病人的丈夫海因策到处借钱,最终才凑得1000元。海因策迫不得已,只好请求药剂师便宜一点卖给他,或者允许他赊帐,但药剂师说:“我研制这种药正是为了赚钱。”海因策走途无路,撬开了药店的门,为妻子偷了药。问题:海因策该不该偷药?为什么?假如海因兹不爱他的妻子,他是否应该去偷药?假如不是海因兹的妻子,而是他的朋友得了癌症快要死了,他是否应该去偷药?药剂师做的对不对?为什么?
征文(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啊,标题很短,对,要短,要很短) 昨日起,英雄志22在孙晓授权下开始更新。新老读者若有什么感想,感受,唏嘘,无奈,高兴,悲伤...什么的都可以写下来。恰本人手上有本22实体书。通过本吧前辈 仁剑郑十七 代购到的非常有纪念价值。即时起,至22更新结束后2周内,本吧内所发所有精品贴中,我会挑选一个我最喜欢的帖子。而该贴的作者,我愿转赠手中的书。(如果您不嫌弃我上厕所的时候看过的话)建议发贴者有注册id,这样方便联系我。
保卫英雄志,保卫英雄志吧 近日百度抽风严重,敬请有20字以上留言者自做备份,遗失勿怨。又是一年更新时,每逢此事吧倍乱。即日起至22卷更新结束,请留言从慎,删贴从严。请老吧友多做解释而不是嘲讽。多做争论而不是争吵。多做讨论而不是轻易下结论。任何早于孙晓授权下的22章更新无条件删除。关于22的评论,请照顾大多数读者的感受。近日一些恩怨纠纷暂欢计较,请老吧友先罢手。关于“事”的讨论请继续,关于“人”的争执暂时到此为止。请对无理取闹的人有足够的耐心或者足够的没耐心心。万勿纠缠。还请诸吧友多发扬风格,严于律己。我认得老友新友,阉刀无眼,认不得新人旧人啊。
举报:贴吧投诉吧 http://tieba.baidu.com/f?kz=306082227 为什么删除?
标题: 转眼之间又到了发春的季节! 第二次帮二蛋发贴 看到很多人讨论小说的情节及人物的武功,也来说几句.就武侠小说而言,大家讨论武功的高低以及情节的合理性是没有多少意义的,武侠小说不同于纪实文学,其情节里的偶然性是经不起推敲的,小说中情节的推动与人物的刻画是相辅相成、环环相扣的,有时候在特定的情况下为了某种需要作者进行一定程度上的非理性的创作应该是可以理解的,象主角跳悬崖得奇遇(不排除艳遇的可能),无意之间吃灵草、喝宝血、炼神功,都是为了人物或是剧情的需要,不能以常理度之,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天龙八部中的萧峰是一个天生的英雄、注定的悲剧人物,象这样的大英雄笑傲江湖的时候如果整天屁股后面跟一妞成何体统(阿紫是侧面烘托)?所以为了增加人物的悲情色彩, 金大师牺牲了可怜的小阿朱,像这样以剧情烘托人物的例子很多,反之亦然,至于武功的高低之争更是扯淡,东方不败天下第一,但一出场就给灭了,岳不群学会了辟邪剑法反而死在仪琳(我最喜欢的小姑娘)手中,都是出于剧情的需要。顺便再分析一下英雄志吧,卓灵昭的死不过是一种形式,同天绝的死、灵智、方子敬的退隐一样,四大宗师逐渐淡出江湖同样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小说虽然可以多线程进行,但如果主次不分、经纬不明的话就会弄巧成拙,导致内分泌紊乱。同理,江充一时不死一方面是为了使卓灵昭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深刻、有力,同时也是出于剧情的需要。 英雄志中伏笔多多,其中关系盘根错节,非只言片语能够说清,无论情节、文笔还是思想、寓意,英都有独到之处,多看两遍或是多翻翻帖子都有助于加深对该书的理解,个人认为,看书的时候重在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所要表达的东西,至少要在思想上与作者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契合(依据小说质量、作者及其读者的综合素质而定),以此看来,小说中无聊的打斗、杀戮以及主角有多少艳遇、娶了几房姨太太或许非常精彩,但应该都不是小说的主旨所在,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之举智者不取,诸位三思!!
代二蛋发贴 金大师牺牲了可怜的小阿朱,像这样以剧情烘托人物的例子很多,反之亦然,至于武功的高低之争更是扯淡,东方不败天下第一,但一出场就给灭了,岳不群学会了辟邪剑法反而死在仪琳(我最喜欢的小姑娘)手中,都是出于剧情的需要。顺便再分析一下英雄志吧,卓灵昭的死不过是一种形式,同天绝的死、灵智、方子敬的退隐一样,四大宗师逐渐淡出江湖同样是为了推动剧情的发展,小说虽然可以多线程进行,但如果主次不分、经纬不明的话就会弄巧成拙,导致内分泌紊乱。同理,江充一时不死一方面是为了使卓灵昭这一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深刻、有力,同时也是出于剧情的需要。 英雄志中伏笔多多,其中关系盘根错节,非只言片语能够说清,无论情节、文笔还是思想、寓意,英都有独到之处,多看两遍或是多翻翻帖子都有助于加深对该书的理解,个人认为,看书的时候重在领会作者的创作意图及其所要表达的东西,至少要在思想上与作者达到某种程度上的契合(依据小说质量、作者及其读者的综合素质而定),以此看来,小说中无聊的打斗、杀戮以及主角有多少艳遇、娶了几房姨太太或许非常精彩,但应该都不是小说的主旨所在,买椟还珠、舍本逐末之举智者不取,诸位三思!!
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