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潘帅 physon
关注数: 116 粉丝数: 97 发帖数: 2,068 关注贴吧数: 2
1979年第三届酒评会 三届全国评酒会是轻工业部于1979年8月在大连组织召开。第二届全国评酒会后,为了继承发扬名酒的传统,轻工业部组织了茅台、汾酒两个科研试点,科学地总结了名酒传统生产工艺,去粗取精,不仅使名酒生产技术大大提高,而且起到了整个白酒的科技进步、产量增长、质量提高的大推动作用。 这次评酒分为白酒、黄酒、啤酒、葡萄酒及果露酒四大类四个组进行。凡参加评比的样品一律采取密码编号,分型评比。根据样品的多少,决定编组评比次数,少的一组决赛,超过六个的要进行初评、复评、终评。同一省的酒不见面。上届名酒不初评,由复评开始作为种子选手分编在各小组内。 白酒评比根据香型、生产工艺和糖化发酵剂分别编组。评分办法是按色(占10分)香(占25分)味(占30分)格(即风格占15分)四项记分,总计满分为100分。 这次评酒会还确定了白酒香型的风格特点,统一了打分标准。经过评比选拔,由评酒委员会推荐,轻工业部审定,第三届评酒会共评出全国名酒18种,优质酒47种。 为了搞好分香型评比,统一打分标准,本次评酒会统一了各种香型风格描述。过去均以生产厂的传统描述或本地区消费者习惯评价为依据。这次对风格的描述进行了概括,统一了尺度,描述语如下: 酱香型酒:酱香突出、幽雅细腻、酒体醇厚、回味悠长。 浓香型酒:窖香浓郁、绵甜甘冽、香味协调、尾净香长。 清香型酒:清香纯正、诸味协调、醇甜柔口、余味爽净。 米香型酒:蜜香清雅、入口绵柔、落口爽净、回味怡畅。 1978年长沙会议上曾提出了兼香型的说法,对兼香型定义不明确,经过评酒委员讨论表决,本届评酒取消兼香型,另称其它香型。 第三届全国评酒会评比结果 通过评比,由评酒委员会推荐,轻工业部审定,第三届评酒会共评出全国名酒18种,优质酒 47种。 白酒类八种: 茅台酒、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酒、董酒、沪州老窖特曲酒。 黄酒类二种:绍兴加饭酒、龙岩沉缸酒。 葡萄酒、果露酒类七种: 烟台红葡萄酒(甜)、中国红葡萄酒(甜)、沙城白葡萄酒(干)、民权白葡萄酒(甜)、烟台味美思、金奖白兰地、山西竹叶青。 啤酒类一种:青岛啤酒 47种优质酒
1963年第二届酒评会 1952年全国第一届评酒会结束后,四大名酒(茅台、汾酒、泸州老窖大曲、西凤酒)的名声通过报纸、广播、收音机不胫而走,引起轰动。当时,很多人都有一个共识,未来很多年后,不可能超过这四大名酒,特别是茅台。接下去的十年时间内,公私合营,国营酒厂对质量孜孜追求。为了掌握酒类的质量情况,促进酿酒工业的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轻工业部干196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评酒会,与匆匆而来的上一届评酒会不同,本次评酒会,从荐选的程序与数量、评审的过程和标准上而言,无疑更为严格。第一届评酒会时,酒类工业尚处于初级阶段,无论是企业数量、产品种类,还是工业化程度,均有不足。但是经过多年的发展后,到了1960年代,全国国营酒厂逐年增多,达到了几千家,与此同时,国家有计划地重点发展了一批生产名酒老厂。为了促进酿酒工业的发展和提高产品质量,轻工业部干1963年10月在北京召开第二届全国评酒会。第二届全国评酒会,27个省、市、自治区共推荐了196种酒,包括白酒、黄酒、葡萄酒、啤酒和果露酒五大类。白酒品评采取密码编号的办法进行品评,最后评选出八大名酒,五粮液以总分第一的成绩荣登榜首。最终评出八款名酒: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茅台酒、西凤酒、董酒,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老八大”。白酒八种:贵州茅台酒,四川五粮液,安徽古井贡酒,四川泸州老窖特曲,四川全兴大曲,陕西西凤酒,山西汾酒,贵州董酒。 黄酒二种:浙江绍兴加饭酒,福建龙岩沉缸酒。 葡萄酒四种:北京夜玫瑰葡萄酒,山东味美思,山东白葡萄酒,北京夜光杯中国红葡萄酒。 果露酒三种: 山东金奖白兰地,北京特制白兰地,山西竹叶青。 啤酒一种: 山东青岛啤酒
1952年第一届酒评会 第一届全国评酒会于1952年第四季度在北京举行。建国初期的酒政承袭了民国时期的一些作法,行政管理由财政部税务总局负责。 1951年1月,中央财政部召开了全国首届专卖会议,明确专卖政策是国家财经政策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同年5月,中央财政部颁发了《专卖事业暂行条例》,对全国的专卖事业实行统一的监督和管理。规定专卖品定为酒类和卷烟用纸两种。 第一次评酒会是1952年第四季度举行,是在当时的财政部中央税务总局下边的华北酒类专卖公司召开的全国酒类专卖会议上,参加会议的各地区酒专卖干部携酒样品,在会后期评酒。就在华北酒类专卖公司里,地点就在北京的大佛寺,现在隆福商场的西边。 当时,中央税务总局管酒,各大区成立酒类专卖公司,中央专卖事业总公司还没有成立,华北大区的酒类专卖公司代行中央职责。 1952年中国专卖总公司准备在北京召开全国专卖会议,崔文林同志告诉朱梅工程师,公司打算评出几个名酒来,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朱梅,一方面由专卖总公司通知全国的酒厂把酒样送来。 朱梅是当时华北酒类专卖公司的工程师。辛海庭是1951年北京大学毕业,国家分配到财政部税务总局华北酒类专卖公司。 第一次评酒会是1952年第四季度评的,1953年公布的。 评酒的化验分析地点选在税务总局北京实验厂的研究室(后更名为北京酿酒厂现为北京红星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实验厂是1949年5月开始筹建的是当时北京唯一新建的白酒厂,建厂的目的是—要建成一个集生产、技术、操作机械化等多方面都较先进的白酒生产的样板厂,逐步改进白酒生产的笨重体力劳动,解放劳动力,以科学管理代替旧式传统操作。 建厂同时积极筹建了研究室,以期在开产时就对白酒生产的全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寻找数据用分析数据代替老师傅手控、脚踢的经验操作,有大量的资料熟练的酒类的分析检测,这也是名酒的检测工作设在北京实验厂研究室的主要原因。 朱梅工程师首先在研究室铺开一个摊子,确定由辛海庭、王秋芳、王明爱(日藉)三人担任酒样的分析工作,但大部分的工作是由辛海庭和王秋芳完成的。由朱梅和辛海庭、王秋芳等对样品进行品尝,并对分析的样品提出意见。 辛海庭先生晚年说,2001年的中国酿酒工业年鉴上白纸黑字写道:第一次评酒主持者:朱梅、辛海庭。这是不对的,是不太了解当时情况,缺乏历史责任感的误传。 参评的酒样由专卖总公司通知当时的各大行政区负责收集,共收到样品103种,其中白酒19种,葡萄酒16种,白兰地9种,配制酒28种,药酒24种,杂酒7种。当时没有啤酒样品送来。除了烟台张裕公司送来葡萄酒样外,其他厂没有送来葡萄酒样。就象有百年以上历史的玉冰烧也没有送来酒样。 酒样分析最主要的是确定分析项目,当时还没有统一的酒类产品检测项目的规定,也没有规定的检测方法,在朱梅工程师指导下查阅了相关的检测资料,如李颖川著的(食品检验及分析方法》,日本山田正一著的(酿造分析法》,田中芳雄著的(化学试验法》,还有英美等国的有机化学分析方面的资料。当时评选的主要根据一是传统,二是市场上信誉,三是独特的风格。由这八大历史名酒来看呢,都是历史有传统的,国内市场上有一定信誉的酒。举例来说:黄酒是绍兴黄酒,这个一说大家都知道,历史很长,超过一千多年。说葡萄酒,张裕的葡萄酒,也有近百年历史。白酒就是汾酒,茅台,泸州特曲,还有西凤,也都是历史较久远的。八个酒中,每种酒都有它独特的风格。 当时酒的生产管理主要分别由地方工业部和轻工业部生产管理。除了轻工业部的直属厂外,其余的酒厂都由地方工业部管理。在这八大名酒中有五个是地方工业部管的产品,有三个是轻工业部管的产品。对入选及未入选的同类型酒都分别作了说明。如汾酒类型山西杏花村汾酒,入选的说明是:“酒的历史悠久,风行全国,古诗已有记载,可见在历史上亦有其美好价值,酒质优良味美,入口怡喉,具有不同于其他酒的芳香气味,是他处所不能仿造的,此酒适合群众口味为全国人民所乐饮故选入通销全国。” 朱梅和辛海庭、王秋芳他们评选出了八个名酒。 其中白酒四个: 茅台酒 贵州省茅台酒厂 汾酒 山西省汾阳杏花村酒厂 沪州大曲酒 四川省泸州曲酒厂 西凤酒 陕西省西凤酒厂 黄酒一个: 绍兴鉴湖加饭酒 浙江绍兴酒厂 白兰地一个: 张裕金奖白兰地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葡萄酒一个: 红玫瑰葡萄酒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加香葡萄酒一个: 味美思酒 山东烟台张裕葡萄酿酒公司 对每一入选的名酒都有说明,八大名酒是按分析数据,历史资料所具备的条件,经过严格认真的甄选而产生的。 并汇总编辑出了“中国名酒分析报告”,直接送交中国专卖总公司第二届专卖工作会议审议。经会议审议后,向社会公布,中国八大名酒诞生了。 新中国成立后,首次公布了八大名酒称号,引起社会各界的震惊与喜悦。 老百姓知道了什么是名酒,名酒在市场的声誉大大提高,销量猛增,企业积极扩产,酒界呈现出一派繁荣景象。 周总理生前对八大名酒的质量都很熟悉也很关心,特别是举行宴会时第一杯酒大都是用绍兴酒。 1953年地方工业部长沙千里同志到国务院向周总理汇报工作时,周总理向沙千里部长说:“你们的八大名酒的质量有所下降,应当注意”。沙部长告诉周总理说:“质量确有下降,主要原因是酒的贮藏期太短”。周总理说:“酒的贮藏期可以延长十年、八年也不要紧,你回去作一个计划来,可以投资。”沙部长回来后,告诉食品局李益三局长,再由酿酒处处长彭华秀会同轻工业部技术人员共同研究八大名酒的贮藏期问题。经过精心地研究后确定八大名酒的贮藏期暂订为三年,并计划投资为二千三百万元。在建国初期经济恢复时期,国家还有很多困难的时候,为了提高八大名酒的质量,国家拿出这么多的资金是很了不起的,这说明周总理对酒的质量是多么重视。 茅台酒厂、西凤酒厂、汾酒厂、绍兴酒厂、张裕公司拿到投资后积极生产并延长了贮藏期;只有沪州酒厂不要国家投资,这是由于当时不了解国家投资的意义的原因。三十年来八大名酒的产量都翻了几番,其中除了西风酒厂一度失误,后来经过努力提高质量恢复了原貌并有所提高,到1984年又获得了金牌外,其他七个酒的质量都很稳定并且有所提高,在国内都获得了金牌。八大名酒的产生,在行业中立起了标杆,树立了榜样,促使各地区的酒业主管部门、生产企业纷纷采取多种形式开展“比学赶超”活动,总结传统操作,开展科学研究,改进生产,提高产品质量,促使酒业步入了大规模发展轨道。八大名酒的声誉一直延续至今,对酒业及相关各方面的影响之深,是难以估量的。
古井贡酒年份原浆 2008年,时任亳州古井贡酒销售公司董事长,现任古井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的梁金辉力排众议,推出中高档战略新品古井贡酒·年份原浆,掀开了古井贡酒战略转型的帷幕。 2008年,安徽主流价格带正在向80元升级,古井贡酒推出年份原浆系列,布局80-120元价格带。其中,定价88元/瓶的献礼版迎合升级趋势成功放量; 2011年,安徽省内迎来千禧年后的首次消费升级,主流价格带由百元以内攀升至100-200元,古井贡酒聚焦资源发力120元价格带古5,成功放量后形成“献礼版+古5”两大核心单品的产品格局; 2016年,安徽省内第二次消费升级开启,主流价格带朝200-300元发力,古8开始逐步取代古5成为年份原浆系列的超级产品。同时,次高端产品古16开始起势; 2018年,白酒新一轮牛市开启,古井贡酒顺势推出次高端产品古20,正式开启对500元以上价格带的发力。其后,年份原浆系列又在古26的基础上推出年三十,以创新的烤麦香型继续拉伸古井贡酒的价格空间。 2022年,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已经成为百亿单品,14年实现从5000万到百亿的200倍增长,不得不说是古井最成功的战略转型和营销案例。 事实上,安徽古井贡酒的“年份原浆”有关商标从申请注册到核准注册,可以说是一波三折,数次遭到五粮液、剑南春等知名酒企提出的异议和无效宣告,五粮液、剑南春等酒企总以“年份原浆使用在酒类商品上,易造成公众误认为年份原浆是对酒类商品的年代、存放时间等特点的描述”,质疑“年份原浆”商标申请注册不符合《商标法》相关规定。公开资料显示,2008年11月古井贡酒提出了“年份原浆”商标的注册申请,直到2016年12月,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商标被国家商标局核准注册,核定使用在第33类“白兰地、威士忌酒、米酒、酒(饮料)、黄酒”等商品上。 2013年7月22日,五粮液公司向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简称原商标局)提出第12957116号“五粮液年份原浆”商标的注册申请,指定使用在第33类“烧酒、烈酒(饮料)、酒精饮料(啤酒除外)、蒸馏饮料、鸡尾酒、葡萄酒”等商品上。但随后古井贡酒公司向原商标局提出异议,原商标局经审理作出“五粮液年份原浆”商标不予注册的决定。 五粮液公司不服,向原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申请,要求宣告古井贡酒“年份原浆”商标无效,但原商标评审委员会认为,古井贡酒的“年份原浆”商标并未违反《商标法》的规定,予以维持。五粮液对其不满,并上诉至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五粮液诉在上诉函中称,“年份原浆”商标指定使用在酒类商品上仅直接表示商品的物理状态、贮存时间、质量、生产工艺等特点的情形,缺乏作为商标应有的显著性,同时,“年份原浆”也并未经过使用具备相应的显著特征。 时隔不长,2017年3月,剑南春公司向商标评审委员会提出宣告“年份原浆”商标无效的请求。直至2020年10月对于古井贡酒方面申请注册的“年份原浆”商标,剑南春疑改变过去认为该商标“垄断行业公共资源,违背诚实信用原则,扰乱市场秩序”的态度,在最高院对该案提审的再审中途,宣布自身已与古井贡酒达成共识,自愿申请撤回再审申请,由此终结该案再审程序。 当年古井贡酒推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报告关于《年份原浆》一词的说明证据时称,“原浆”一词不是酿酒专业术语,也不是“原酒”的概念,更不是白酒等级,仅是一个营销概念的创新,“年份原浆”非国家标准“白酒工业术语”中确定的基本术语及定义。古井贡酒公司方面认为,中国酿酒工业协会作为专业性的行业组织,将“原浆”一词界定为一个营销概念的创新。现有大量证据可以证明“年份原浆”通过古井贡酒公司大量广泛销售、宣传和使用,已具备了区分商品来源的识别作用,获得了商标的显著特征。 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发文,认定安徽古井贡酒股份有限公司的“年份原浆”注册商标为驰名商标,并予以扩大保护,“年份原浆”获得驰名商标,实现了“跨类保护”,这意味着长期因“年份原浆”这一商标被其他酒企“围堵”的古井贡酒,终于能“扬眉吐气”一把。 最后祝愿古井贡酒年份原浆的路能走的更长更远。
古井贡酒1989 要说古井贡酒1989得先从1984年说起,因为第四届国家级品酒会是1984年在山西太原举办的,这是古井第三次获得金质奖章。不知道为啥没出1984年的复刻版产品。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我国白酒工业也上升到更高更好的发展轨迹中,在这期间,我国也诞生了许多优质白酒品牌。那此时评委会们也难办了,好酒越来越多多,名额却这么少,最后评委会决定增加国家名酒的名额。所以此次评选出十三大名酒,分别是在原有十大名酒:茅台、五粮液、汾酒、洋河大曲、西凤酒、董酒、泸州老窖、古井贡酒、全兴大曲、剑南春的基础上,增加了郎酒、黄鹤楼、双沟大曲。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老十三优名酒。 第五届国家级品酒会1989年在安徽合肥举行,此时大家嗅到了浓重的商业气息,各大酒厂为了能够拿到国家级名酒的称号,开始动用各种关系,甚至有些酒厂为了能拿到好名次把不是自己酒厂量产的产品也拿来参赛。评委会们面对这些有关系有背景有实力的企业也很难办,只好再次增设名额,增加到17大名酒。在原有的13大名酒上增加了宝丰、沱牌、宋河、武陵四个品牌。从奖状用词变化就可以看出,刚开始几届还是正儿八经的评比,第五届是在第四届基础上追加的认定的(具体评没评咱也不清楚),受经济利益的影响,全国评酒会的含金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为了保护“中国名酒”这一称号的权威性,国家毅然决定停办全国评酒会,至此第五届国家级品酒会成为了最后一届评酒会。 回到产品本身,1986年亳州改县为市,1989年开始酒标上的酒厂名正式改为安徽亳州古井酒厂。复刻版古井贡酒1989平常价位百元左右,赶上活动六七十左右,作为口粮酒还是不错的。
八大名酒之古井贡酒 中国酒文化历史悠久。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对白酒共进行过五次的国际级评比,茅台酒、汾酒、泸州老窖在历次国家评酒会上都被评为名酒,五粮液、西凤酒、董酒、古井贡酒在其中四次被评为名酒,剑南春三次被评为名酒,因此基于评级数据这8种白酒都不约而同的成为了“最初的中国八大名白酒”。第一届:1952年在北京举行,共评出四大名酒,其中白酒有:茅台酒、汾酒、泸州大曲酒、西凤酒。 第二届:1963年在北京举行,共评出八大名酒:汾酒、五粮液、古井贡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茅台酒、西凤酒、董酒。行业称之为:老八大名酒。 第三届:1979年在大连举行,共评出八种名酒:茅台酒、汾酒、五粮液、剑南春、古井贡酒、洋河大曲、董酒 、泸州老窖特曲。行业称之为:新八大名酒。 第四届:1984年在太原举行,共评出十三种名酒: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行业称之为:十三大名酒。 第五届:1989年在合肥举行,共评出十七种名酒:茅台酒、汾酒、五粮液、洋河大曲、剑南春、古井贡酒、董酒、西凤酒、泸州老窖特曲、全兴大曲酒、双沟大曲、特制黄鹤楼酒、郎酒、武陵酒、宝丰酒、宋河粮液、沱牌曲酒。行业称之为:十七大名酒。 以上内容均摘自研酒会
1 下一页